19 枣儿 知识点题库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quán)伏    (zú)新      断壁残(gèn)       吹毛求(cí) B . (mái)      (jí)难       (guā)呱坠地        味同(jué)蜡 C . (kān)护      (háo)啕    浑身(xiè)数        不可限(liáng) D . (fú)水        (zǎn)行     文采(zǎo)饰       销声(nì)迹
下面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  (   )

A . 许云峰——到沙坪书店检查工作, 发现了郑克昌的可疑之处。(《红岩》)     B . 枣儿——上树摘枣  (《枣儿》) C . 孙悟空——大战流沙河(《西游记》)  D . 周瑜——箭疮崩裂而亡(《三国演义》)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我们一进球场就看到了许多面国旗和一片欢呼声。 B . 小王对自己能否学习电脑充满了信心。 C . 阅读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 D . 弟弟不但很瘦,而且精神饱满。
全班同学围绕“中国梦”即兴创作对联,孙春明同学口占上联,他邀请你对出下联,你能对出下联吗?

上联:长城内外中国梦

下联: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 . 童谣      骗人      温和      灰尘 B . 羡慕      情愿      摘枣      熟透 C . 馋鬼      蹲坑      竹杆      咀嚼 D . 凝视      沉默      光滑      算卦
下列关于《枣儿》剧本的思想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 剧本表现了感人至深的亲情,也表现了老一辈的深厚乡情。 B . 剧本反映了当今社会家庭关系的变化,呼唤人们的温暖亲情和心灵沟通。 C . 剧本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青壮年离开乡土、老人孩子留守家园的农村状况;表现了社会变革时期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对精神家园的追寻;表现了社会的深刻变迁,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而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D . 剧本中,老人和小孩代表了新旧两种时代,批评了老人的怀旧思想,赞扬了小孩的纯真。
阅读,回答文后题。

白毛女(选段)

       杨:(拉住穆的手)啊!

       (唱)老天单杀独根草,

       大水尽淹独木桥,

       我一生只有这一个女,

       离开了喜儿我活不了!

       穆:(大怒)你别糊涂了!一会儿少东家生了气可不是玩的!

       杨:我……我……我找个说理的地方去!(欲冲出门去)

       穆:(拍案)哪里说理去!县长和咱们少东家是朋友,这就是衙门口,你到哪里说理去!

       杨:(惊住)我……我……

       穆:(又缓和地)老杨,不行啊!胳膊抗不过大腿去,我劝你写个文书按个手印,不就结了吗?(写文书)

       杨:(又去拦)你……你……

       黄急上。

       黄:(声色俱厉)怎么还嘴硬?杨白劳!告诉你说,今儿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

       (对穆)快给他写文书!

  1. (1) 杨白劳的唱词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

  2. (2) 在杨白劳唱词中的“独根草”、“独木桥”比喻的是谁?这个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3. (3) 穆仁智的话“哪里说理去……你到哪里说理去!”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4. (4) 这一小节中黄世仁仅有一段语言,但却表现出了他的性格特点,试概括出黄世仁的性格。

  5. (5) 杨白劳的三处语言,都用了省略号,它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在“留守老人生活状况调查”综合性学习中,班上将开展一次对本村老年人的调查活动。根据这次活动的内容,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 (1) 仿照下面的示例,请你为本次活动确定一个主题。

    示例:留守望老人的身体状况。

  2. (2) 请你拟出四种调查方式。

读下面的语段,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人生需要理想的呼唤。你慵懒时,它呼唤你勤奋;你昏睡时,它呼唤你;你高傲时,它呼唤你;你莽撞时,它呼唤你;你跌倒时,它呼唤你

下列标点运用哪些有错?请改正。

①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懂得什么是爱国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文明?如何防止精神污染?

②先生到底是称赞我什么呢?是有几处画得好?还是勇气可嘉?什么都敢画?或者根本就不是称赞?只是一种对于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安慰?

阅读课文《枣儿》首尾出现的童谣,说一说它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枣儿甜,枣儿香,

要吃枣儿喊爹娘;

爹娘给个竹竿竿,

打下枣儿一片片;

爹不吃,娘不吃,

留给娃娃过年吃。

创新作文

       在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大城市的繁华地段却越来越多地涌现出许多衣衫褴褛的乞丐!这种现象令人费解。

       请以“乞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700字左右。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喜旺的年

    ①窗外飘着雪花,有几片有意无意地落到喜旺的身上。雪花越飘越多,不一会儿,树上和房子上落了白白的一层。喜旺注视着飘落的雪花,非常沮丧,是的,他害怕,特别特别害怕这场雪下大,如果这是一场大雪,许多地方又会不通车。

    ②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传来,听响声,这鞭炮是世界家放的。再有几天就过年了,是世界的爸爸妈妈从外面回来了。这几天,只要谁的爸爸妈妈从外面打工回来,到家后总是要先放一挂鞭炮。

    ③喜旺的爸爸妈妈今年过年也是要回来的,自从他知道爸爸妈妈要回来过年的那天起,就天天数日子,兴奋得睡不着觉。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终于熬到了腊月二十八 , 一大早喜旺起床,等喜旺把早饭做好,老天爷居然飘起了雪花。

    ④喜旺今年九岁了,上小学三年级。本来不是农忙时,早上他是不用做早饭的,可今天他高兴,也想让奶奶高兴。奶奶六十多岁了,而且还有高血压,平日里,这个家里只有喜旺和奶奶两个人。

    ⑤一边做早饭,喜旺一边想着爸爸妈妈会给自己带什么礼物。老实说,他什么都不想要,只要爸爸妈妈能回来过年,他就高兴。有一次同学诬陷他偷书,喜旺和这个同学打了起来,结果被罚站。喜旺觉得自己非常委屈,他特别想念爸爸妈妈。

    ⑥雪越下越大,喜旺的心越揪越紧,他真想去用身体挡住天上那个下雪的口子,让雪不要再下了。“喜旺,你爸爸妈妈回来了,快去接哟!”是隔壁二爷的声音。喜旺顾不上丢下手里的书本,转身冲出大门……

    ⑦喜旺一口气跑到村东头的那条路上,路上安安静静,连爸爸妈妈的影子也没有。就在喜旺忐忑不安的时候,远远地,有两个人影从路的另一头走来……喜旺兴高采烈地迎着那两个人跑去。

    ⑧近了,又近了,喜旺喘着气,爸爸妈妈就在前面,喜旺笑出了声。跑了一会儿,喜旺感觉上气不接下气,他放慢了脚步,准备就这样迎着爸爸妈妈走过去。喜旺在心里数着,二十一步,二十二步……是他们,就是他们,他日日夜夜想念的爸爸妈妈真的出现了。喜旺走到了爸爸妈妈身边,他想张嘴喊爸爸妈妈,可不知怎么,他居然没有喊出来。

    ⑨爸爸妈妈走到喜旺身边,脚步匆匆,他们是那样的急切,恨不能一步就跨到家,他们抬头望了一眼喜旺,像望一个陌生的孩子,然后又急匆匆往前走。

    ⑩喜旺和爸爸妈妈擦身而过,他们居然没有认出自己。喜旺的鼻子一酸,一股莫名的委屈油然而生。爸爸妈妈已经有3年没有回来过年了,他们走时,自己才6岁,而现在的自己,已经长高长大了。

    ⑪喜旺还记得,上次爸爸妈妈悄悄离开时,他整整哭闹了一个星期,可不管他怎么闹,就是不见爸爸妈妈的影子。一星期、两星期,一个月、两个月,他就这样跟着奶奶渐渐长大了,大到他们都认不出了。

    ⑫爸爸妈妈走的第一年,本来要回来过年的,可是没有买到车票;第二年大雪封路;第三年老板要给留下过年不回家的人发红包。想到这些,喜旺的泪水不听话地流了出来。

    ⑬这个时候,雪住了,看着爸爸妈妈进村的身影,喜旺忍不住哭出声来……他躲到村头的一面矮墙下,呆呆地望着天,想起自己向奶奶要20块钱买的鞭炮还没有放呢!

    ⑭远处传来奶奶的叫喊声:“喜旺,你在哪里?你爸爸妈妈回来了……”

  1. (1) 喜旺再次见到父母前后,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

    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终于熬到了腊月二十八。

  3. (3) 文中多处描写雪景,有什么作用?

  4. (4)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⑨段画线的句子。

  5. (5) 有人说:“留守儿童的存在就像一根刺,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扎在每个人柔软的心尖,融不进去拔不出来。”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下列关于《枣儿》剧本的思想内容,理解得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剧本表现了感人至深的亲情,也表现了老一辈的深厚乡情。 B . 剧本反映了当今社会家庭关系的变化,呼唤人们的温暖亲情和心灵沟通。 C . 剧本反映了现代社会,青壮年离开乡土,老人、孩子留守家园的农村状况,表现了社会变革时期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对精神家园的追寻;表现了社会发生深刻变迁,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D . 剧本中,老人和男孩代表了新旧两个时代,批评了老人的怀旧思想,赞扬了男孩的纯真。
阅读话剧《讨渔税》(节选),完成小题。

讨渔税(节选)

【作品简介】京剧《讨渔税》,又名《打渔杀家》《庆顶珠》,是戏曲传统剧目之一。京剧、汉剧等许多剧种都有这个剧目。剧情梗概:梁山好汉阮小七在起义失败后化名萧恩,重操旧业,与女儿桂英以打鱼为生,他本想平安度日,却因恶霸丁员外勾结贪官吕子秋一再勒索渔税、欺压渔民而忍无可忍,奋起反抗,杀死丁员外。演出全本时,尚有官兵捉拿萧恩父女,萧恩自尽,桂英投水遇救,最后桂英与梁山好汉花荣之子花逢春成亲。

(丁郎上)

丁郎:离了家下,来到河下。哪只是萧恩的船哪?——萧恩哪,萧恩!

李俊:啊,萧兄,岸上有人唤你。

萧恩:哦,有人唤我。(一望,下船)哦,原来是丁郎哥.到此何事?

丁郎:催讨渔税银子来啦!

萧恩:嗳,这几日天旱水浅,鱼不上网。改日有钱,送上府去就是。

丁郎:话倒是两句好话。可是,有了钱可想着给我们送去,别让我们一趟一趟地白跑,跑坏了鞋还得自个儿掏钱买。

萧恩:难为你了。

(萧恩上船)

李俊:做什么的?

萧恩:催讨渔税的。

李俊:待我来问他几句。

萧恩:不要与他置气。

李俊:晓得了。——呔!回来!

丁郎:喝,出来挡横儿的啦。——回来啦,你有什么话说的?

李俊:我来问你,你前来做甚?

丁郎:奉了我家员外爷之命,前来催讨渔税银子。

李俊:我来问你,这渔税银子,可有圣上旨意?

丁郎:没有。

李俊:户部公文?

丁郎:也没有。

李俊:凭着何来?

丁郎:乃是本县的太爷当堂所断。

李俊:敢是那吕子秋?

丁郎:要你叫“太爷”!

李俊:你回去对他们言讲,从今以后,渔税银子免了便罢……

丁郎:要是不免呢?

李俊:如若不免,在大街之上,撞着于俺,有些个不便哪!

丁郎:喝,口气不小哇!你这么横,你叫什么名字?

李俊:混江龙李俊。

丁郎:混江龙李俊就是你呀!好,你等着我的。

李俊:不错!你要怎样?

萧恩:(劝阻)不要与他置气呀。

丁郎:你接着我的吧!

李俊:哼!

  1. (1) 请你分析剧中人物形象。

    萧恩:

    丁郎:

    李俊:

  2. (2) 剧中所表现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3. (3) 从李俊的质问中,你发现这渔税银子有什么问题?
  4. (4) 这个片段的精彩之处在于人物的对自,试加以分析。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yáo

diē

chán

无消息

nài

nán  nán

无可

手蹑脚

自语

下列有关《枣儿》剧本思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剧本表现了感人至深的亲情,也表现了老一辈的深厚乡情。 B . 剧本反映了当今社会家庭关系的变化,呼唤亲情和心灵沟通。 C . 剧本中,老人和小孩代表了新旧两种时代,批评了老人的怀旧思想,赞扬了小孩的纯真。 D . 剧本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农村青壮年离开家乡,老人孩子留守家园的状况。
本剧中的不少台词有丰富的象征意味,仔细品读,指出下面台词的象征意味。
  1. (1) 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
  2. (2) 听好,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枣儿。噢,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