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枣儿 知识点题库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津津有味:

咀嚼:

蓦然: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犹豫不决。

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抬起头来望。


下列关于《枣儿》剧本的思想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

A . 剧本表现了感人至深的亲情,也表现了老一辈的深厚乡情。 B . 剧本反映了当今社会家庭关系的变化,呼唤人们的温暖亲情和心灵沟通。 C . 剧本表现了社会的深刻变迁,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而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D . 剧本中,老人和小孩代表了新旧两种时代,批评了老人的怀旧思想,赞扬了小孩的纯真。
选词填空。

①男孩:(<百般无奈、无可奈何、无计可施>地走到老人跟前)我就捡了一颗,我没有吃,给你。

②男孩(温和、温顺、孝顺)地搀老人坐下。

③男孩:(拿起熟枣放进嘴里)还是(美滋滋、酸巴巴、皱巴巴)的甜呢。

阅读,完成文后习题

女兵墓

王宗仁

       ①深秋的黄叶,在寂寞的天空凄凄飘落。雪后的清晨,我捧着一束雪莲花,走进这覆盖着碎石、枯草的荒原,走向一个小土丘……

       ②这里,安睡着一位我尊敬的女性,一个长眠在世界屋脊上的女兵。

       ③你还记得我吗?在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是我抱着你啊!

       ④那时,我是一个入伍不到一年的汽车兵。你呢,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卫生员,头顶上有一颗闪亮的五角星,军装外系着一条棕色的宽皮带,左肩斜背着一个红十字药箱。以前我并没见过你,那天我从兰州新兵营拉了一车进藏的战友,才看到你。你太忙了!车上三十五个新兵,每天你都要给他们量两三次血压,连我这个已经在青藏线上跑了三趟的“老兵”也不放过。同志们觉得自己牦牛似的身体用不着这样多事,你不依,板起脸很严肃地说:“‘牦牛’也不行!高山症对谁都不客气。”一车人全老实了。

       ⑤唐古拉山巅出奇地冷。我停车小憩加油加水。你照例跑上跑下为战士们检查身体。冷风吹不干你脸上的热汗……

       ⑥就在这时——我终生都不会忘记的那一刻,不知从哪里飞来一颗流弹,车上的一个新兵应声倒下。

       ⑦路边的崖洞里伸出了一支叉子枪……

       ⑧罪恶的枪口瞄准了我们这辆军车,那枪口离汽车不过几十米。流弹还在继续飞来……

       ⑨你第一个发现了敌情,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死死地抱住了那支叉子枪!

       ⑩剩下的三十四名新兵全都冲上去了!他们手无寸铁,硬是用三十四双拳头捣毁了敌人的老窝。当大家把你从叉子枪上抱起来时,你已经奄奄一息了……

       ⑪我开着车飞一样向拉萨驶去。我把浑身的劲都用在了右脚尖上,狠狠地踏着油门,恨不得让汽车轮子离开地面飞起来!

       ⑫可你的伤情毕竟太重了!汽车行驶到藏北高原时,我不得不停下来。我抱起了你,我不知道你的名字,车上没有一个人知道你的名字。我们只能拼命地呼唤着:“同志!同志!”终于,奇迹出现了,你睁开了美丽的眼睛,长长的睫毛闪动了几下,望着我,望着周围的同志,笑了!我们也都笑了!但是很快你又闭上了双眼,再也没有睁开!

       ⑬我把你紧紧地抱着,我恨自己作为一个司机,没能把你送到那起死回生的地方,我巴不得让自己跳动的心律传导到你身上,让自己的体温把你暖热,让自己的呼吸将你唤醒……

       ⑭可是,一切都是枉然!你还是远去了,什么都没有留下,没有姓名,没有籍贯,没有遗嘱!

       ⑮我拿出随车带的十字镐,同志们轮流掘土,给你在草滩上找了个安身之地。女战友,你睡得多么安详:躺在草原露营,枕着寒风长眠,盖着六月雪被,伴着无名小溪。我知道,只有躺在这块你为之付出青春、热血和生命的土地上,你才能心安理得地闭上双眼。

       ⑯时隔一月,我完成了任务,返回藏北高原。我特地将车停在路边.步行去看望你。你的坟包还是那么一堆普普通通的黄土。不同的是,坟前立了一块无字碑。一瞬间,我的感情像海潮一样澎湃起来。我知道,因为你是一位无名的兵,人们只能给你立块无字的碑。我给你的坟上盖了一把新土,又深深地给你鞠了个躬,和你告别……

       ⑰几十年来,在我心中,你始终像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一样光荣、伟大。

       ⑱好战友,现在我又回到了你的身边,让我欣慰的是:你,被更多的人记住了!你的坟变大了,而且用洁白的灰浆漫了顶,墓前的一棵青松长得有两层楼高了。松树下,依旧立着那块无字碑。

       ⑲我深深地向你鞠了一躬,久久地伫立在你的身旁。

(原文因篇幅较长有删改)

  1. (1) 根据文章第④~⑩段的内容,概括无名女兵令人感动的事迹。

  2. (2) 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有误的两项是(   )

    A . 第①段中的景物描写为全文营造了一种肃穆、悲凉的气氛,烘托了“我”当时的心情。 B . 第⑬段画线的部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了我对无名女兵的怀念之情。 C . 第⑮段中划线的“心安理得”一词,在文中有踏实、坦然、没有遗憾的意思。 D . 文章采用了第二人称叙事、抒情,好像“我”在对读者直接倾诉,读来亲切感人。 E . 文章多次写到“我”眼中女兵墓的变化,表明人们并没有因时光的流逝而淡忘了这位无名女兵。
  3. (3) 联系上下文看,下列句子使用感叹号表达了“我(们)”当时怎样的心情?(每个答案不超过4个字)

    ①我们只能拼命地呼唤着:“同志!同志!”

    ②你睁开了美丽的眼睛,长长的睫毛闪动了几下,望着我,望着周围的同志,笑了!

    ③可是,一切都是枉然!

  4. (4) 下面两个句子都表达了“我”对女战友的怀念之情,如果请你选择一个作为这篇作品的结尾,你会选择哪一句?为什么?

    ①亲爱的战友,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永远怀念你!

    ②昨晚,藏北高原落了今年的第一场雪,你冷了吧!让我给你的坟上培层新土……

  5. (5) 如果请你从自己积累的诗句(或名言、警句)中选择一句赠给这位无名女兵,刻在她的无字碑上,你想写什么?

阅读,回答文后问题。

       爹娘给个竹竿竿,

       打下枣儿一片片:

       爹不吃,娘不吃,

       留给娃娃过年吃。

       老人:(从身旁晒满红枣的竹匾子里抓起一把枣儿,喃喃自语)怎么没人来吃枣儿呢?多好的枣儿。

       男孩从台侧探了探头。一颗枣儿从树上落下,男孩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捡枣儿。

       老人:(大声)过来!

       男孩:爷爷……

       老人:(威严地)叫你过来就过来。

       男孩:(无可奈何地走到老人跟前)我就捡了一颗,我没有吃,给你。

       老人:(将男孩衣角折成兜,捧一捧枣儿放入)全给你吃。

       男孩:(喜出望外)谢谢爷爷!(吃得津津有味)枣儿真大。

       老人:老子个儿大,儿子个儿能小吗?

       男孩:嘻,爷爷,我说枣儿个儿大!

       老人:(自豪地)我儿子就叫枣儿。

       男孩:骗人!还有叫枣儿的?嘿嘿,叫枣儿?

       老人:不许笑。我的儿子就叫枣儿,挺好听的,又顺口。他刚生下时,有个算命先生正打门前经过,就给算了一卦,他命中缺“木”呢!哎,等你念了书,就知道枣字里面有个“木”了。你看(用手指在空中比画“木”)所以他叫枣儿!

       男孩并未听,只顾忙着将枣儿往口袋里装。

       老人:(命令)拿出来,只准在这儿吃。(蓦然温和)爷爷帮你擦干净。

       男孩摸出枣儿,交给老人。

       老人:(将枣儿擦干净)给,尝尝。

       男孩默默地接过。

       老人:吃吧,树上的枣儿多着呢!

       男孩:我能爬到树上去摘吗?爷爷?

       老人:能。

       男孩兴冲冲爬树,跌倒在地。

       老人:疼吗?(掸去男孩身上的灰尘)来!

       老人趴到地上,让男孩踩在自己背上摘枣儿。男孩仍摘不到,老人站起,让男孩骑跨在肩上摘。

       老人:嘿嘿嘿。

       男孩:笑啥?

       老人:有一回,我家枣儿也是这样骑着,只顾摘枣儿,撒尿了都不知道,竟尿了我一脖子。

       男孩:呀,脏死了。

       老人:脏啥,尿得我全身痒丝丝、热乎乎的!

       男孩:(有些羡慕地)我从来没有尿过我爹脖子上。

       (摘枣儿,塞进口袋)哟,不好,我也要尿尿了。

       老人将男孩放下,男孩朝远处走。

       老人:喂,过来!

       男孩:我要尿尿。

       老人:(指指枣树)尿树下去,给咱枣树施点儿肥。

  1. (1) 老人站起,让男孩骑跨在肩上摘枣儿时,突然老人“嘿嘿嘿”。老人为什么“嘿嘿嘿”?

  2. (2) “脏啥,尿得我全身痒丝丝、热乎乎的!”老人这样说体现了怎样的感情?

  3. (3) 男孩:我要尿尿。

    老人:(指指枣树)尿树下去,给咱枣树施点儿肥。

    作者设计这个情节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回答后面的问题。

       本报讯:人民网联合搜狐网、新浪网等门户网站近日发布当前“最具价值的20个汉字”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最具价值的前10个汉字分别为:德、信、孝、诚、善、仁、和、礼、义、道。第11至第20个汉字分别为:爱、正、公、法、廉、智、理、忠、学、敬。

       在征集过程中,受访者围绕“德”字发表了很多看法。大家普遍认为“德”是做人的根本,古人强调“为政以德”“以德服人”,现在我们仍讲“德才兼备”“立德树人”。同时,受访者对当前社会道德现状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如何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国民道德水平,值得我们思考、探索。“信”字排在第二位,表明公众对当前社会上“诚信危机”的关注与忧虑,以及对建立新信用体系的期待。

  1. (1) 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 (2) 请你就排在第三位的“孝”字谈谈自己的看法。

细读课文,探究下面的问题。

  1. (1) 老人有几次回忆起儿子枣儿小时候的事?他对男孩又是什么态度?这些反映出老人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2. (2) 作者想要借枣儿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

课文《枣儿》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谣,读一读,想想它在剧中结构和思想上各起什么作用。

作文:

       目前不少家庭的“空巢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许多志愿者踊跃报名陪同孤独老人过春节,令老人们十分感动。请你想一想,你家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是不是需要你陪伴,需要你聊天。再想一想,你邻居中的爷爷奶奶以及小朋友,是不是处在孤独之中?你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如果你主动为孤独者送去了温暖,请写一篇文章,记下你的感想与体会,字数不限。

下列语段有一个病句,请找出并修改。

学业重要,分秒必争。然而,我想说:何不留点时间来“浪费”?因为“浪费”,你会发现生活原来那么美好。就拿我来讲吧,只要一有空,我就一定会去打篮球。我有心模仿姚明的动作,让球在众人瞩目中划出漂亮的弧线。尽管姿势很酷,进球却总与我无缘。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打篮球,使我身心愉悦。把时间留一点“浪费”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真好!留点时间来“浪费”。有张有弛,生活才能更快乐。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我一急,把个枣儿囫囵吞下肚了。

踌躇欲下,又垂头丧气站住。

分析下面台词中蕴含的象征意味。

①老人: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

②老人:听好,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枣儿。噢,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

③男孩:迷路了吧?

阅读“回吧,回去等你爹”至文章结尾,回答问题。
  1. (1) 品味男孩的语言,说说体现了男孩怎样的性格。
  2. (2) “老人上前抚着男孩的头”“愣住,继而激动不已”“老人紧紧搂住男孩”,这些文字在剧本中叫作什么?有什么作用?
  3. (3) “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你能体会出其中的言外之意吗?
  4. (4) “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联系全剧,分析这样结尾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喜旺的年

谷凡

    ①窗外飘着雪花,有几片有意无意地落到喜旺的身上。雪花越飘越多,不一会儿,树上和房子上落了白白的一层。喜旺注视着飘落的雪花非常沮丧,是的,他害怕,特别特别害怕这场雪下大,如果这是一场大雪,许多地方又会不通车。

    ②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传来,听响声,这鞭炮是世界家放的。再有几天就过年了,是世界的爸爸妈妈从外面回来了。这几天,只要谁的爸爸妈妈从外面打工回来,到家后总是要先放一挂鞭炮。

    ③喜旺的爸爸妈妈今年过年也是要回来的,自从他知道爸爸妈妈要回来过年的那天起,就天天数日子,兴奋得睡不着觉。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终于熬到了腊月二十八,一大早喜旺就起了床,等喜旺把早饭做好,天上居然飘起了雪花。

    ④喜旺今年九岁了,上小学三年级,本来不是农忙时,早上他是不用做早饭的,可今天他高兴,也想让奶奶高兴。奶奶60多岁了,还有高血压,平日里,这个家里只有喜旺和奶奶两个人。

    ⑤一边做早饭,喜旺一边想着爸爸妈妈会给自己带什么礼物。老实说,他什么都不想要,只要爸爸妈妈能回来过年,他就高兴。有一次同学诬陷他偷书,喜旺和这个同学打了起来,结果被罚站。放学的时候喜旺觉得自己非常委屈,他特别想念爸爸妈妈。

    ⑥雪越下越大,喜旺的心越揪越紧,他真想上去用身体挡住天上那个下雪的口子,让雪不要再下了。“喜旺,你爸爸妈妈回来了,快去接哟!”是隔壁二爷的声音。喜旺顾不上丢下手里的书本,转身冲出大门……

    ⑦喜旺一口气跑到村东头的那条路上,路上安安静静的,连爸爸妈妈的影子也没有。就在喜旺忐忑不安的时候,远远地,有两个人影从路的另一头走来……喜旺兴高采烈地迎着那两个人影跑过去。

    ⑧近了,又近了,喜旺喘着气,爸爸妈妈就在前面,喜旺笑出了声。跑了一会儿,喜旺感觉上气不接下气,他放慢了脚步,准备就这样迎着爸爸妈妈走过去。喜旺在心里数着,二十一步,二十二步……是他们,就是他们,他日日夜夜想念的爸爸妈妈真的出现了。喜旺走到了爸爸妈妈身边,他想张嘴喊爸爸妈妈,可不知怎么,他居然没有喊出来。

    ⑨爸爸妈妈走到喜旺身边,脚步匆匆,他们是那样的急切,恨不能一步就跨到家,他们望了一眼喜旺,像望一个陌生的孩子,然后又急匆匆往前走。

    ⑩喜旺和爸爸妈妈擦身而过,他们居然没有认出自己。喜旺的鼻子一酸,一股莫名的委屈油然而生。爸爸妈妈已经有3年没有回来过年了,他们走时,自己才6岁,而现在的自己,已经长高长大了。

    ⑪喜旺还记得,上次爸爸妈妈悄悄离开时,他整整哭闹了一个星期,可不管他怎么闹,就是不见爸爸妈妈的影子。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一个月、两个月,他就这样跟着奶奶渐渐长大了,大到爸爸妈妈都认不出了。

    ⑫爸爸妈妈走的第一年,本来要回来过年的,可是没有买到车票;第二年大雪封路;第三年老板要给留下不回家过年的人发红包。想到这些,喜旺的泪水不听话地流了出来。

    ⑬这个时候,雪住了,看着爸爸妈妈进村的身影,喜旺忍不住哭出声来……他躲到村头的一面矮墙下,呆呆地望着天,想起自己向奶奶要20块钱买的鞭炮还没有放呢!

    ⑭远处传来奶奶的叫喊声:“喜旺,你在哪里?你爸爸妈妈回来了……”

(有删改)

  1. (1) 喜旺在见到父母前后,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能否删掉?为什么?
  3. (3) 第①段和第⑥段对雪的描写,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作用?
  4. (4) 第⑨段中画线句子意蕴丰富,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5. (5) 有人说:“留守儿童的存在就像一根刺,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扎在每个人柔软的心尖,融不进去拔不出来。”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老人趴到地上,让男孩踩在自己背上摘枣儿。男孩仍摘不到,老人站起,让男孩骑跨在肩上摘。

老人:嘿嘿嘿。

男孩:笑啥?

老人:有一回,我家枣儿也是这样骑着,只顾摘枣儿,撒尿了都不知道,竟尿了我一脖子。

男孩:呀,脏死了。

老人:脏啥,尿得我全身痒丝丝、热乎乎的!

男孩:(有些羡慕地)我从来没有尿过我爹脖子上。

(摘枣儿,塞进口袋)哟,不好,我也要尿尿了。

老人将男孩放下,男孩朝远处走。

老人:喂,过来!

男孩:我要尿尿。

老人:(指指枣树)尿树下去,给咱枣树施点儿肥。

男孩溜回树下尿尿。

老人:枣儿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下。有一回,放学了,直往树下奔。我以为出了啥事呢,他一到枣树底下就尿开了。撒完尿才说:“爹,我放学了。”

男孩:(拍拍口袋)爷爷,我带回家吃。

老人:枣儿到了口袋里,就想回家了。

男孩:(低声地)……我在等我爹。

老人:爹嘛,天天回来的,急什么。

男孩:不,我爹他——

老人:他怎么?

男孩:我爹兴许今天能回来。

老人:那你急啥?来——(拉着不大情愿的男孩到匾子前,拿起一颗枣儿给他)

男孩:(接住,看枣)爷爷,这熟枣儿和你一样。

老人:和我一样?

男孩:和你脸一样,皱巴巴的。

老人:(捏捏男孩的脸)爷爷小时候,还不跟你一样?脸皮儿像这青枣,嫩白光滑呢。唉!眨眼工夫,六十年过去了——快吃枣儿吧。(从匾子里挑了颗熟透晒干的枣儿)你吃这颗。

男孩:(拿起熟枣放进嘴里)还是皱巴巴的甜呢。

老人: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

男孩:我要。(抓一把枣儿)我带回家去,给爹留着。(转身欲走)

老人:又是爹呀爹的,快坐下吃。吃枣儿急不得。

老人拉男孩坐,男孩不肯。

老人:(对男孩)咱们学猫叫?(见男孩摇头)咱们学狗爬?(见男孩摇头)咱们过家家?(见男孩摇头)那,爷爷给你讲故事。

男孩:(怀疑)爷爷有故事吗?

老人:爷爷的故事三天三夜讲不完。

男孩:哇,我最喜欢听故事了。爷爷快讲。(老实地挨老人坐下)

老人:听好,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枣儿。噢,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

男孩认真地点点头。

老人:(清清嗓子)听着。(笑)我小时候也是个馋鬼,去村东头人家偷到一颗枣儿,舍不得吃,娘要我还人,我一急,把个枣儿囫囵个儿吞下肚了。没多久,我蹲坑的地方长出了一棵小枣树。

男孩:(指指枣树)爷爷,是这棵枣树吗?

二人对视大笑。男孩吃一颗枣儿。

老人:别小看这枣树,那一年,一个小日本站在树下端枪射我。正巧,树上一颗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咚”的一声,吓得那狗娘养的抱头就逃。

二人开怀大笑。

男孩:(忘记吃枣儿,学着做惊吓状)快讲。

老人:有一年闹灾荒,村里饿死不少人。我老伴儿把仅剩的八十一颗枣儿让给我和枣儿吃,俺爷儿俩才活了下来。

男孩忘记吃枣儿。老人闪着泪花,从匾子里捧起一把枣儿凝视。

  1. (1) 选文中老人回忆起了他儿子小时候的哪些事?从中你感受到了老人怎样的感情?
  2. (2) 选文中划线词语“羡慕”写出了小男孩的什么心理?
  3. (3) 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老人讲的三个故事。
  4. (4) 象征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突出特点。试品析下列语句的象征意味。

    ①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

    ②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

  5. (5) “老人闪着泪花,从匾子里捧起一把枣儿凝视。”这流露出老人怎样的心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人:回吧,回去等你爹。

男孩:哎,爹带巧克力回来,我分你吃。(踌躇欲下,又垂头丧气站住)

老人:怎么了?

男孩:爹不会回来了。

老人:嗯?

男孩:我爹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

老人:上前抚着男孩的头。

男孩:爷爷,我没有巧克力给你吃了。

老人:咱们有枣儿,我们吃枣儿。

老人: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

老人:(见男孩不动)快吃快吃,几颗枣儿一起吃,使劲儿吃。

男孩:(掀起外衣,露出红肚兜上的衣袋)爷爷,我瞒着你,还偷偷藏着一颗枣儿,是留给我爹的……

老人:(愣住,继而激动不已)这地上的、匾子里的、树上的枣儿全是你的。想给你爹留多少就留多少。

男孩:不,还是留给枣儿叔叔吧。爷爷,枣儿叔叔会回来的。

老人:紧紧搂住男孩。

男孩: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

老人:那,咱们喊喊?

男孩:喊喊!(爬到土坡上,使劲儿喊)

枣儿甜,枣儿香,

要吃枣儿喊爹娘;

爹娘给个竹竿竿,

打下枣儿一片片;

爹不吃,娘不吃,

留给娃娃过年吃。

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

  1. (1) 品味小男孩的语言,说说其体现了男孩怎样的性格特点。
  2. (2) “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愣住,继而激动不已”“紧紧搂住男孩”,这些文字在剧本中叫作什么?它们是不是可有可无的?
  3. (3) “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你能体会出其中的言外之意吗?
  4. (4) “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联系全剧,说说这样结尾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是一盏灯

崔立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原本,他们不该迷路。

    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

    微弱的月色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儿子害怕了。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

    儿子想哭,说:“爸,我害怕。”

    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

    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

    儿子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

    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

    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

    但既然父亲说看见了灯光,儿子。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乎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

    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乏了,说:“爸,怎么还没到啊?”

    父亲说:“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

    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继续走,父亲在前面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

    走在前面的父亲忽然踉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儿子说:“爸,你怎么了?”

    父亲说:“没事儿,被绊了一下,赶紧走吧。”

    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

    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

    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

    父亲拍打着门,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

    “你们是不是迷路了?快进来吧。”

    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那次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扭伤了脚踝。

    那是儿子14岁时发生的事了。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款好几十万元。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儿子还不起钱。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个: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

    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儿子反复说着:“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儿子忽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

    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欠款已付,提出撤诉。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款呢?

    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

    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

    父亲说:“不管了,咱们回家。”

    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儿子明白了,父亲把他的房子卖了。

    儿子的声音哽咽,说:“爸……”

    父亲说:“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

    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

    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选自《中国年度小小说》,略有删改)

  1. (1) 小说主要写了儿子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2. (2) 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微弱的月色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

    ②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3. (3) 文章结尾儿子问父亲“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父亲没有说话。你认为父亲看到灯光了吗?请说明理由。
  4. (4)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5. (5) 说说小说标题的含义。
家风,指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提倡并言传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言行的风尚和作风,是家庭成员成长的“地基”。请按要求完成综合性学习活动。

材料一:为深入挖掘和宣传身边的“最美家庭”及感人故事,孝感市政府开展“最美家庭”评选活动,要求推荐或自荐赢得社会赞誉、彰显家庭美德和良好家风的家庭参评。

材料二:

  1. (1) 写一写:材料二是孙仁同学在活动中创作的一幅反映家风的漫画,请你根据漫画内容完成下面的仿写。

    好家风弘扬家庭美德,孝行为

  2. (2) 说一说:假如你家自荐参加“最美家庭”评选,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家的家风和践行情况。
为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黔东南州某校团委开展了“走近留守儿童”的主题活动,通过同学之间的结对子的形式,帮助留守儿童走出心理阴影,健康快乐成长。请你参加本次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 (1) 下面是学生拟写的活动主题词,作为主持人,你觉得哪一个更贴切?简要说明理由。

    ①让世界充满爱    ②明天更美好    ③手拉手,心连心

  2. (2) 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某教育机构对我省留守儿童的情况调查表,请你从中提炼两则信息。

    抑郁频度

    经常

    有时

    很少

    没有

    百分比

    7.9%

    52.9%

    35.5%

    3.7%

    解决方式

    对父母说

    对同学说

    对老师说

    不说

    百分比

    23.6%

    35.5%

    5.9%

    35%

  3. (3) 为了开展好本次活动,请你设计两种活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