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综合与测试 知识点题库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yì)丽     崩(cǔ)     兜(mòu)      (zhì)罚臧否 B . (kuí)镜    曹(guì)    (bì)补       妄自(fěi)薄 C . (bó)     狗(dòu)    (chōng)谷    一(ɡǔ)作气 D . (mǐ)     (lǔ)钝     臣(qiè)      门(tínɡ)若市
古诗文默写填空。
  1. (1)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庶竭驽钝,攘除奸凶,。(诸葛亮《出师表》)
  2. (2)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3. (3) 《十五从军征》中“乡里人”委婉道明老兵家败人亡真相的句子是:
  4. (4)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巧妙地写出了边塞特有美景的诗句是:
  5. (5) 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面对一江流水思接千载,发出“”的咏叹。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子鱼论战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 , 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 , 不鼓不成列。”

【注】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流。②既:尽,全部。③济:这里指渡过泓水。④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⑤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⑥门官:国君的卫士。⑦重(chóng)伤:这里指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攻击。⑧禽:同“擒”。⑨二毛:头发花白的人。⑩阻隘:这里指险要的地势。⑪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

  1.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肉食者

    ②又何

    ③门官

    ④公伤

  2. (2) 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又何间    且置土石 B . 小大狱    古为军也 C . 分人    不阻隘也 D . 长勺    宋公及楚人战
  3. (3) 给【乙】文画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5.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中曹刿“请见”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 . 【甲】文中鲁庄公听取曹刿的建议,政治上取信于民,并在战争中抓住战机,因此在长勺之战中取胜。 C . 【乙】文中宋襄公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及其未既济”或“既济而未成列”。 D . 【乙】文中泓水之战宋襄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以“君子道德”之义作战,妇人之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yì)丽     玉(bó)       小信未(fú) B . (cú)     (jiān)进     咨(zōu)善道 C . (qī)年     (chōng)谷    望其旗(mǐ) D . (sù)夜     (xíng)阵     陟罚臧(pǐ)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这场篮球赛精彩纷呈,比赛双方均使出了浑身解数 , 比分最终还是停留在1:1。 B . 站在黄河壶口瀑布岸边,眼望瀑布咆哮而下,一泻千里 , 如此美景真是让人流连忘返。 C .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隐姓埋名。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D . 小弟弟在家里整天吵得鸡犬不宁 , 我头都痛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

    宪宗知权文公甚真。后权长孺知盐铁福建院 , 赃污盈积,有司以具狱奏。上曰:“必致极法。”崔相群救之云:“是德舆族子。”上曰:“德舆必不合有子弟犯赃,若德舆在,自犯赃,朕且不赦,况其宗从也?”

(选自唐代赵璘《因话录》)

【注】①宪宗:唐宪宗。知:交好。权文公:权德舆,由谏官累升至礼部尚书,后人称文公。②权长孺:权德舆本家侄子。知:执掌。③具狱:用来定罪的全部案卷。④崔相群:朝廷命官。⑤宗从:同宗的下辈人。

  1.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诚开张圣听

    ②以昭陛下平明之

  2.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①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 (3) 文段【甲】分别从哪两个方面劝勉后主的?为什么要两次用“宜”与“不宜”?
  4. (4) 文段【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文段【甲】中哪一句也是说的这个道理?
默写。
  1. (1) 散入珠帘湿罗幕,。(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2) 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3. (3)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 (4) 《十五从军征》中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
  5. (5)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以春花比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
学校正在开展“防止学生沉迷网络”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1. (1) 【经典引领】为消除部分同学的网瘾,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经典”活动。一位网瘾少年受益匪浅,他准备拟一副对联,上联已拟好:沉迷网络误学业。请你对出下联。
  2. (2) 【心系他人】课上,同桌李华精神不振。课后问他才知道,原来是他昨晚上网时间过长。你应该怎样劝说他?
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后面的问题。

    这样我便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我打算从头努力,决心排除万难披荆斩棘地前进。我拼命苦干,付出几分努力,便获得几分成功。我的记忆力虽然不是生来很强,但经过实干有了改进,而反复练习使我的头脑更为机敏。几周之后,我被升到了高班,不到两个月我被允许学习法文和绘画。……现在,我决不会拿贫困的洛伍德去换取终日奢华的盖茨海德。

  1. (1) “一个沉重的包袱”是怎样卸下的?
  2. (2) 选段中的“我”是谁?“我”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固,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1. (1) 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
  2. (2)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请以《春天的色彩》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山坡羊·潼关怀古》这三首诗词的作者生活在不同的朝代。 B .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由西汉刘向编订而成,主要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C . 《曹别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左传》相传是春秋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编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D .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备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治国寄予的期望。
阅读下列记叙文,回答问题。

鼓手刘

    村里来了一位货郎,孩子看着货郎,看他手中的摇鼓,一耸鼻翼:“叔叔,我想打两下--”货郎把鼓递给他,教他摇。红绳系住的鼓棰,一摇起来,“咚咚隆咚,咚咚隆咚。”

    自此,家里开饭前,刘大帅都要拿起筷子,敲碗边儿,“当当个当,当当个当”。大哥刘大新剜他一眼,他不停;二哥刘大奇咳他一声,他也不停;爹说:“吃饭不许敲,像个要饭儿的!”刘大帅只好收起碗筷,可心却在这节奏上了,走到哪儿,手指敲到哪儿。吃菜嚼饭,走路点头,都有了节奏。

    刘大帅开始全身心迷上鼓点儿了。

    刘大帅没事儿就跑老叔刘志高家。干啥去?老叔家有一台双卡录音机,他就听两盘磁带:《十面埋伏》《百鸟朝凤》。反复听,听痴迷了,手指敲着椅子背儿,迷!

    这一年正月,李家营子办高跷秧歌,出事儿了。

    张家营子、王家营子的秧歌来了。三个村子的高跷遇上,自然要比拼一把。李家营子秧歌很快就败下阵来,鼓不响,妆不靓,队不齐。临散场时,鼓手李大嗓把鼓棰一丢,生闷气去了。刘大帅跑过去,拿起棰,敲起鼓,九岁的刘大帅鼓点儿一起,还真让人心头一震。可是,哪怕是在这振奋的鼓点儿中,李家营子秧歌队还是沮丧地败北了。

    第二年秧歌会,李大嗓当上了会首,马上提议,换鼓手!交给一个十岁的孩子?人们不解,可还是听从了会首的安排。

    刘大帅跟李大嗓说:咱编个阵。好家伙!一下子编两个,一个是《十面埋伏》,一个是《百鸟朝凤》。刘大帅打鼓点儿,李大嗓排阵势,成了!

    这一年,三村秧歌再会面。张家营子秧歌队扭得欢,王家营子秧歌队唱得好,可是,人们都奔到李家营子秧歌来了,没别的,看鼓手刘大帅呢。鼓声突起,如闻炮鸣之声,是《十面埋伏》的节奏,只见秧歌队前者退,后者进,齐整整排出正方阵,编花,挂斗,绚丽极了;鼓点再变,如听风卷松涛之响,是《百鸟朝凤》的点数,前者进,依次斜,后三排兜底,齐刷刷摆成三角阵,彩绸扭出蝴蝶翩飞,拉花颤成蜻蜓点水。再看中心点上那位,拉大衫的,一把扇子耍得行云流水。耍至酣处,鼓点儿猛一停,大衫公的扇子,立于头顶,大衫拉起,活脱脱一只彩凤!

    好!人们欢呼,鼓声沉入欢呼,托起叫好之声。

    张家营子队败了,没人送;王家营子队走了,没人看。鼓手刘的名气一下子扬遍十里八乡。

    此后,李家营子秧歌队连连夺冠,夺得了三连冠,五连冠……

    又一年除夕夜,鼓手刘正和一班兄弟姐妹守岁,外面一声长嘶吓坏了众人。赶紧跑去看,可不得了了,是老叔家失火!鼓手刘最得老叔一家的喜爱,哪能拉得住,冲进屋里,搬东拿西,不忘拎起那台老式的双卡录音机。可是,就在要跑出来的瞬间,房顶落架了。

    鼓手刘因火伤截去了双手,鼓手刘当不成鼓手了。只好成天闷在家里。

    李家营子秧歌队停办一年。

    第二年,鼓手刘来找会首李大嗓:“秧歌队,照办!”

    李家营子秧歌又出场了!谁打鼓?还是鼓手刘呗!怎么打啊?你去看就知道了。

    只见一面红彤彤的新蒙大鼓,四人高抬,鼓手刘坐在四人抬特制的椅架上,脚踩一下,椅架上的鼓棒就敲一下鼓。声音怎么这么特别?有人问鼓手刘。鼓手刘笑了:别人的鼓是牛皮鼓,我的鼓是两张狗皮蒙成,韧性更强,声音嗡声嗡气的,传得远!还有这鼓棒,是金丝楠木的,听起来,有金属的响声,可以打出十八般兵器撞击的味道!

    牛,真牛,不愧是鼓手刘!

    鼓手刘的手没有,有脚,照样打鼓,还打得更好了!

  1. (1)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关于李家营子秧歌队的三件事,请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这一年正月

    第二年

    高中跷秧歌赛停办一年后

  2. (2) 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为什么要写“张家营子的秧歌队扭得欢,王家营子的秧歌队唱得好”。
  3. (3) “鼓手刘”是一个怎样的人?
  4. (4) “鼓手刘的手没有,有脚,照样打鼓,还打得更好了!”你从这句话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亦死(逃走)                    旦日(第二天) B . 性行淑均(善良公正)                庶竭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C . (克服)                        后值倾覆(倾倒) D . 其咎(公布)                    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那儿只剩下我一个人,战场上的胜利者。这是我经历过的最艰苦的一次战斗,也是我获得的第一次胜利。我在布洛克尔赫斯特先生站过的地毯上站了一会儿,享受着我那种胜利者的孤独感。起初,我暗自微笑,觉得高兴;可是就像我的加速的脉搏跳动一样,这阵猛烈的欢乐急剧地减退了。

 (节选自《简·爱》)

  1. (1) 文中“最艰苦的一次战斗”是指
  2. (2) 从文段中可以看出“我”怎样的性格特点?
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B .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C .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D .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齐威王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 , 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 , 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 , 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①阿:古地名。②辟:开垦。③鄄(juàn):古地名。④烹:煮。古代的一种酷刑。⑤饰诈:掩饰,欺诈。

  1. (1) 解释下面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今齐地方千里

    ②王之甚矣

  2.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3. (3) 邹忌是怎样讽谏齐威王的?
  4. (4) 根据两个语段的内容,分条概括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强于天下”的原因。
文言文阅读

出师表(节选)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斟酌

    ③咨善道

  2.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徒有先生也 B . 旧都              安陵君受地先王而守之 C . 以彰咎              望旗靡 D . 以伤先帝明          欲报于陛下也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 (4)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 . 选文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等。 D . 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5. (5) 选文中,诸葛亮为说明出师的理由,多次提到“先帝”,其用意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 (1) 下列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片即景抒情,登高望远,千古兴亡之事已经逝去,唯有滚滚长江,不舍昼夜,短暂和永恒形成对比。 B . “不尽长江滚滚流”,写出了江水奔腾而去的雄壮气势,还把由此产生的空间感、历史感表达出来。 C . “坐断东南战未休”,既描写出孙权占东南创立功业,也隐含着南宋政府安于东南的现实。 D . 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问答之间互相呼应,风格明快清新,拉近了与读者的情感距离。
  2. (2)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几句词引用曹操的话来赞美孙权的雄才大略,其用意是什么?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问题。

味  道

朱 红

①三月的第一天,接到婆婆去世的消息,带着上完课的孩子,我们匆匆赶去福州送别。人来人往的火车站,高铁窗外转瞬即逝的天光,五个小时的车程,一路适于回忆。

②婆婆九十,年长我46岁,几乎相隔两代的年纪,让我们婆媳相处中仿佛有了几分祖孙的感觉。记得我和先生相识不久,他寄回家一张我的照片,说是家人一看就明白……看着那么年轻的我,当时的婆婆是怎么想的呢?后来忘了问的我,却记得第一次上门去,她给我做的福州家常菜——新鲜肥美的蛏子、香喷喷的牡蛎煎、花菜与梭子蟹同炒的白馃、清澈的鱼丸汤……印象里的味道,那些宴席上的海鲜珍味都不能比。

③日后请教婆婆,她殷切地教我这个小儿媳妇福州菜的做法。

④“把蛏子一个个竖着插满碗里,中间加片姜,浇上黄酒,隔水蒸就好了!”

⑤“鱼丸汤里面洒上一点胡椒粉,再加一点葱花。”

⑥“你要不要带一点肉燕回去?不包肉只切成片,煮汤也很好吃。”

⑦我点头一一记下。可惜上海没有福州那么肥白的美人蛏,这里买的鱼丸也没有馅,每回我只能带着对福州菜的赞美和念想依依不舍地离开。

⑧我没有学到婆婆的地道福州菜手艺,不过二人的日常伙食总得应对。厨艺大涨的时候,是随先生访学哈佛燕京的那一年。少了上海大小菜系餐馆罗列的便利,记忆中家乡的味道就来得更为鲜明。婆婆给的蛏干剩下半包,随我们漂洋过海。炖排骨的时候,放上几粒,熬成浓浓的一锅乡味,引来朋友的赞美。在排骨汤升腾的热气中,先生回忆,高考之前身材瘦小不足百斤的他让婆婆心疼不已,天天为他开小灶——就在用高压锅压出来的肉汤里,蛏干带出无比鲜美的滋味——一顿汤又一顿汤,就这样他体重果然达标了!

⑨从波士顿返回上海的一年后,婆婆得知了我怀孕的消息,想着年过四十的小儿子终于要当上爸爸了,婆婆的心情肯定是雀跃的,六月的黄梅雨季,她飞过来看我。除了福州传统的肉燕粉干之类,她还带来了一大包永泰的李干蜜饯。也许,生育了七个子女的她,以自己的经验惦记着可能胃口不好的我,“李干很好吃的啊!”我看见黑色的果肉厚厚的,它们散发出酸甜的气息,让人闻了忍不住流口水。

⑩前年的春节,我们带着孩子回福州拜年。年纪大了久不下厨的婆婆不声不响为他做了福州的线面,细细的米粉丝,味道还是和我当年吃到的一样好。离开的时候,她塞给孩子喜欢吃的橘子,又恨不得这个那个都让我们一起带回去,恋恋地和我们告别,“下次再来啊。”走下楼,正准备出小区门,我回身一望,却发现白发的婆婆站在阳台上探身看着我们离开,看见我们转身,还向我们挥了挥手。

⑪而对于我来说,那一次挥手,原来就真的是和婆婆的永别……

⑫今年的三月,好像哪里都是阴雨连绵。我们匆匆而来,见了婆婆最后一面,又送她至墓园。各种仪式之后,兄弟姐妹亲戚朋友一大群聚在了一起,新鲜的海味,甜美的芋泥点心……福州菜的味道还是那么好,而杯盘之间,人影来去,我却忽然感到了一个人的不在。这一次离开,我们没有回头,明白那里不再有一个妈妈、婆婆、奶奶的挥手。

⑬在马路对面的水果摊,我拉着孩子的手,买了十块钱的余甘子。这像绿葡萄般的小果子,嚼在嘴里,初时苦涩涩的,但慢慢地,会有余味滋润心田。

⑭三月里余甘子的味道,就是回忆的味道。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 (1) 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出“我”与婆婆相处的几件事。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3. (3) 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日后请教婆婆,她殷切地教我这个小儿媳妇福州菜的做法。

    ②我回身一望,却发现白发的婆婆站在阳台上探身看着我们离开。

  4. (4) 文章以“味道”为题,有什么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