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 知识点题库

已知:如图,△ABC中,∠ABC=45°,CD⊥AB于D,BE平分∠ABC,且BE⊥AC于E,与CD相交于点F,H是BC边的中点,连结DH与BE相交于点G.

  1. (1) 判断AC与图中的那条线段相等,并证明你的结论;
  2. (2) 若CE的长为 ,求BG的长.
综合与实践

问题情境:在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矩形ABCD中,AD=2AB,E是AB延长线上一点,且BE=AB,连接DE,交BC于点M,以DE为一边在DE的左下方作正方形DEFG,连接AM.试判断线段AM与DE的位置关系.

探究展示:勤奋小组发现,AM垂直平分DE,并展示了如下的证明方法:

证明:∵BE=AB,∴AE=2AB.

∵AD=2AB,∴AD=AE.

∵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

.(依据1)

∵BE=AB,∴ .∴EM=DM.

即AM是△ADE的DE边上的中线,

又∵AD=AE,∴AM⊥DE.(依据2)

∴AM垂直平分DE.

反思交流:

  1. (1) ①上述证明过程中的“依据1”“依据2”分别是指什么?

    ②试判断图1中的点A是否在线段GF的垂直平分线上,请直接回答,不必证明;

  2. (2) 创新小组受到勤奋小组的启发,继续进行探究,如图2,连接CE,以CE为一边在CE的左下方作正方形CEFG,发现点G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请你给出证明;

    探索发现:

  3. (3) 如图3,连接CE,以CE为一边在CE的右上方作正方形CEFG,可以发现点C,点B都在线段AE的垂直平分线上,除此之外,请观察矩形ABCD和正方形CEFG的顶点与边,你还能发现哪个顶点在哪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上,请写出一个你发现的结论,并加以证明.
如图,已知等腰△ABC中,AB=AC,∠BAC=120°,AD⊥BC于点D,点P是BA延长线上一点,点O是线段AD上一点,OP=OC.

  1. (1) 求∠APO+∠DCO的度数;
  2. (2) 求证:点P在OC的垂直平分线上.
如图,在△ABC 中,∠BAC=90°,∠ABC=2∠C,BE 平分∠ABC 交 AC 于 E,AD⊥BE 于 D,下列结论:①AC﹣BE=AE;②点 E 在线段 BC 的垂直平分线上;③∠DAE=∠C;④BC=4AD,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 . 1 个 B . 2 个 C . 3 个 D . 4 个
已知:点O到△ABC的两边AB,AC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且OB=OC.

  1. (1) 如图1,若点O在边BC上,求证:AB=AC;
  2. (2) 如图2,若点O在△ABC的内部,求证:AB=AC;
  3. (3) 若点O在△ABC的外部,AB=AC成立吗?请画出图表示.
如图所示的仪器中,OD=OE,CD=CE.小州把这个仪器往直线l上一放,使点D、E落在直线l上,作直线OC,则OC⊥l,他这样判断的理由是(    )

A . 到一个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 B .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C . 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D .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已知,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在y轴上,BC⊥x轴于点C,点A关于直线OB的对称点D恰好在BC上,点E与点O关于直线BC对称,∠OBC=35°,则∠OED的度数为(  )

图片_x0020_100004

A . 10° B . 20° C . 30° D . 35°
△ABC与△ADE都是等边三角形,DE与AC交于点P,点P恰为DE的中点,延长AD交BC于点F,连结BD、CD,取CD的中点Q,连结PQ.求证:PQ= BD.

  1. (1) 如图1,理清思路,完成解答:

    本题证明的思路可以用下列框图表示:

    根据上述思路,请你完整地书写本题的证明过程;

  2. (2) 如图2,特殊位置,求线段长:若点P为AC的中点,连接PF,已知PQ= ,求PF的长.
  3. (3) 知识迁移,探索新知:若点P是线段AC上任意一点,直接写出PF与CD的数量关系.
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   )
A .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B . 三边中线的交点 C . 三边上高所在直线的交点 D . 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如图,在 中, ,BE平分 ,AM BC于点M,AD平分 ,交BC于点D,AM交BE于点G.

图片_x0020_100030

  1. (1) 求证:
  2. (2) 判断直线BE是否垂直平分线段AD,并说明理由.
如图,点D在BC上,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DE=DF.求证:AD垂直平分EF.

图片_x0020_1413697045

综合与探究

在数学综合实践课上,老师让同学用两张全等的等腰三角形纸片进行拼摆,并探究摆放后所构成的图形之间的关系.如图1,△ABC≌△DEF,AB=AC,DE=DF.

图片_x0020_740148463

  1. (1) [探究一]

    勤奋小组的同学把这两张纸片按如图2的方式摆放,点A与点D重合,连接BE和CF.他们发现BE与CF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这个关系是

  2. (2) [探究二]创新小组的同学在勤奋小组的启发下,把这两张纸片按如图3的方式摆放,点F,A,D,C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F和CE,他们发现了BF和CE之间的数量和位置关系,请写出这些关系并说明理由;
  3. (3) [探究三]从A,B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解答时用尺规作△DEF,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A.如图4,利用△ABC纸片拼摆出一种与图2和图3都不相同的图形,并根据图形写出一个数学结论.

    B.如图4,利用△ABC纸片拼摆出一种与图2和图3都不相同的图形,并根据图形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 ,连接 ,分别以点A,点B为圆心,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第一象限交于点C.则点C的坐标为(   )

A . B . C . D .
如图

  1. (1) 如图①,O为AB的中点,直线l1、l2分别经过点O、B,且l1∥l2 , 以点O为圆心,OA长为半径画弧交直线l2于点C,连接AC.求证:直线l1垂直平分AC;
  2. (2) 如图②,平面内直线l1∥l2∥l3∥l4 , 且相邻两直线间距离相等,点P、Q分别在直线l1、l4上,连接PQ.用圆规和无刻度的直尺在直线l4上求作一点D,使线段PD最短.(两种工具分别只限使用一次,并保留作图痕迹)
如图,点E是 平分线上一点, ,垂足分别是C、D,线段 相交于点F,

求证:

  1. (1)
  2. (2) 是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
如图 中, ,过 的中点 于点 ,连接 相交于点 .

  1. (1) 求 的长;
  2. (2) 求证: 垂直平分
  3. (3) 如图2,若 以每秒 的速度沿射线 向右平移,得到 ,当点 与点 重合时停止移动,设运动时间为 秒,在这个运动过程中,点 关于直线 的对称点为 ,问 为何值时, .
如图,已知线段AB及线段AB外一点C,过点C作直线CD,使得

小欣的作法如下:

①以点B为圆心,BC长为半径作弧;

②以点A为圆心,AC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D;

③作直线CD.

则直线CD即为所求.

  1. (1) 根据小欣的作图过程补全图形;
  2. (2) 完成下面的证明.

    证明:连接AC,AD,BC,BD.

    ∴点B在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上.(            ▲  )(填推理的依据)

                ▲  

    ∴点A在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上.

    ∴直线AB为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

如图,点P在四边形ABCD中, , PA平分 , 设 , 则满足的数量关系是.

下面是小华设计的“作三角形一边上的高”的尺规作图过程.

已知:△ABC,求作:△ABC的边BC上的高AD.

作法:①以点A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直线BC于点M,N;

②分别以点M,N为圆心,以大于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P;

③作直线AP交BC于点D,则线段AD即为所求△ABC的边BC上的高.

试结合小华设计的尺规作图过程,说明AD为什么是△ABC的高.

如图,OP是∠AOB的平分线,PC⊥OA,PD⊥OB,垂足分别为C,D.

  1. (1) 求证:OC=OD;
  2. (2) 求证:OP是CD的垂直平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