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的运输作用 知识点题库

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 (1) 十几小时后,植物的茎变红的部位是          。

  2. (2) 纵切枝条,观察发现红色越往上越浅,是因为              

    A . 上面的水太多了,把红色冲淡了 B . 水分是从下往上运输的,越往上就越浅 C . 上面的红色随水分蒸腾了 D . 这是枝条自身的特点,不是水分引起的
  3. (3) 如果想使实验效果更明显,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 . 将木条放在黑暗环境中  B . 将木条放在阳光下照射,加快植物叶片的蒸腾 C . 让红墨水的浓度稍大一些  D . 将木条放在通风的环境中
植物茎中导管的作用是(  )

A . 输送水和无机盐 B . 输送水和有机物 C . 只能输送有机物 D . 只能输送无机盐
水分在植物茎内的运输途径是(  )

A . 形成层 B . 导管 C . 筛管 D . 树皮
平和蜜柚为了增加产量,通常需要俗话说的“环割”,“环割”的生物学意义是(  )

A . 限制有机物向根部运输 B . 限制水分向茎叶运输 C . 促进果树的光合作用 D . 限制“伤口刺激”促进细胞分裂

小慧同学切取同一植物且粗细相同的两枝条,使其长度相等,并将其中一枝条的叶片全部摘除,再分别插入装有等体积红色溶液的两烧杯中,标示为甲、乙两组,如图所示.静置一段时间后,得知两组的枝条内都有红色溶液,一组上升5公分,另一组上升1公分.红色溶液上升5公分的组别及其枝条内出现红色的主要部位分别是(  )


A . 甲:韧皮部 B . 甲:木质部 C . 乙:韧皮部 D . 乙:木质部
水分吸收的主要部分、运输通道、散失的”门户“依次是(  )

A . 成熟区、气孔、导管 B . 根毛区、叶脉、气孔 C . 根毛区、导管、气孔 D . 根毛区、叶脉、保卫细胞
如图所示,对一植物的侧枝枝条树皮进行环割处理,一段时间后该枝条的切口处出现一个瘤状物,该瘤状物的形成是由于堆积引起的,瘤状物在切口的(“上”或“下”)方.

筛管的特点是(    )
A . 由输导水和无机盐的活细胞组成 B . 由输导水和无机盐的死细胞组成 C . 由输导有机物的活细胞组成 D . 由输导有机物的死细胞组成
土豆切开以后进行处理,具体实验情况如下:

编号

块状土豆处理方法

5分钟后块茎表面

4小时后块茎表面

浸入水中

不变色

不发黑

用热水烫过

很少呈现浅紫红色

很少发黑色

不作任何处理

有浅紫红色

发黑

放入氧气中

明显呈浅紫红色

深度发黑

根据此实验提出的下列推测中,不合理的是(  )

A . 若用水处理块状土豆,此块茎就不会发黑 B . 块状土豆中存在某种活性物质 C . 若隔离空气,土豆块茎中的某种物质不会变化而产生黑色新物质 D . 若对土豆块茎经开水处理,可能使土豆中某种物质减少
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后,下图中哪种组织能运输水和无机盐(    )
A . B . C . D .
从掐断的幼嫩的植物茎上可看见汁液,它们来自于(    )
A . 导管 B . 细胞液 C . 筛管 D . 水蒸气
夏至前后,杨梅成熟,杨梅园里杨梅挂满枝头,喜迎游客前来品尝采摘。
  1. (1) 杨梅树生长所需的水和无机盐经根吸收后通过木质部中的向上运输。
  2. (2) 品尝杨梅时,游客感到口味鲜甜的过程为:味觉感受器→传入神经→
  3. (3) 患糖尿病的某游客过量食用杨梅后血糖含量明显升高,为降低血糖浓度需要注射胰岛素,胰岛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的原因是
樟树是金华市的市树。某校门口有一古樟树,树心已经朽烂成一个大洞,变成了一棵空心树。可是,这棵古樟树在大家的保护下还是照样枝繁叶茂、开花结果。由此推断,朽烂掉的树心是这样古樟树的(    )
A . 全部韧皮部 B . 部分韧皮部 C . 全部木质部 D . 部分木质部
“提倡节约、杜绝浪费,自觉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是每个公民应该树立的观念。下列关于杂交水稻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杂交水稻属于有性生殖 B . 水稻具有花、果实、种子 C . 水稻中的种子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来 D . 水稻从土壤中吸收的无机盐由导管输送
为迎接亚运会,近期杭州加大了环境绿化、美化力度,许多道路边的绿化带新移栽了一些树木。有关移栽植物说法正确的是(   )
A . 保留所有叶片移栽,可充分利用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B . 用土填实根部,不留空隙,可使根充分接触土壤而快速生长 C . 移栽时要保持一定距离,以免树木相互争夺阳光、水、养分 D . 给移栽后的树木输入水和养分,针头应插入茎的髓部
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将一株绿色开花植物置于黑暗环境中,一天后剪取一段枝条,插入右图广口瓶中,对其生理活动进行探究。

  1. (1) 清晨,把该枝条从黑暗中取出后,立即将叶片d置于右图装置中,用来探究光合作用所需的某种原料,则该原料是
  2. (2) 傍晚,发现广口瓶内的液面明显下降,减少的水分主要是植物通过叶的(填结构名称)散失的。如果在当天傍晚取下b叶片,用打孔器获取一个圆片,烘干后称重,次日凌晨再取下c叶片,取同样大小的一圆片,烘干后称重,发现取自c叶片的圆片较轻,主要原因是
  3. (3) 在广口瓶中滴加几滴红墨水,放置阳光下。一段时间后纵切该枝条,发现茎被染红,且自下而上红色变浅了,这个现象说明了
把一盆栽番 茄植株放在钟罩内(如下图),再把含放射性碳的二氧化碳依图中所示输入罩内,1小时后把进气阀关闭。然后把番茄植株移出,洗去土壤,用仪器记下根系的放射性碳的剂量。再把这些根烘干,切成小块,放到养着饥饿金鱼且不带放射性物质的金鱼缸内,4天后,把金鱼从缸中取出,经检测发现鱼组织内放射性碳超过正常水平。请回答:

  1. (1) 该实验主要是研究生态系统的
  2. (2) 在设置该实验的对照实验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A . 把番茄换成天竺葵 B . 把放射性二氧化碳换成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 . 把土换成蒸馏水 D . 把金鱼换成蝌蚪
  3. (3) 放射性碳首先必须通过植株的光合作用转化成有机物,然后才能通过叶内的管运输到根部。
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十几小时后,植物的茎变红的部位是
  2. (2) 从实验中可知,植物体负责运输功能的是根、茎、叶中的导管和筛管。其中导管位于,负责运输;筛管位于,负责运输
  3. (3) 实验中把枝端削成平整的斜面,是为了 导管切口截面积,有利于的运输;纵切枝条,观察发现红色越往上越浅是因为
  4. (4) 如果想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可采取的措施有(写两条)。
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参考月季的扦插技术(如下图所示),探究“扦插茎段下方的切口倾斜是否更有利于成活”。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选取一些生长状况良好的枝条,剪成20个15厘米左右的茎段,其中10个茎段下方切口倾斜,10个下方切口水平,然后按照甲、乙、丙的方式处理。把两组茎段同时扦插在同一块实验田里,标记为A、B两组。请回答后续实验的有关问题:
  1. (1) 参考材料中提示,需要给两组扦插茎段提供的相同照料是
  2. (2) 如果要设计一个表格记录观察的数据,表格中记录的应是
  3. (3) 针对图甲材料,请你提出还可以探究的一个问题。  

     

科学实验常用图来表示,简洁明了,其所隐之“迷”、所寄之“理”、所藏之“趣”,为科学学习带来了不少方便。下列有关四幅图所展示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图“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燃烧完毕应立即打开止水夹。 B . 乙图“土壤中含有机物的验证实验”,所用到的土壤应充分干燥 C . 丙图当红色水柱向右移动时,可证明活昆虫有呼吸作用 D . 丁图,“探究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在哪里”,观察枝条纵切面的染色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