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呼吸 知识点题库

雨水过多时,农作物发生烂根现象的原因(     )


A . 土壤中缺乏氧气,根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根细胞有毒害作用 B . 土壤中水分充足,微生物繁殖而引起烂根 C . 土壤中有毒物质溶解到水中,使根遭到毒害 D . 土壤因水涝温度低,使根受到低温损害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时,分别将葡萄糖分解为(   )

A . 酒精 B . 二氧化碳 C . D . 二氧化碳和酒精

如图是小柯探究种子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

  1. (1) 实验前用手握住装置乙的试管外壁,观察红色水滴能否移动.这是为了检查装置的 性.设置乙装置的作用是 。

  2. (2) 小柯认为用天平分别称出甲、乙整个装置的质量,若前后质量有变化即可证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你认为他的想法正确吗?

  3. (3) 甲装置内因 导致气压减小,红色水滴会向右移动.

人体进行各种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所需要的,都是由细胞内的的参与下被分解成和水等简单物质时释放出来的.

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可以用以下两个反应式来表示:

有氧呼吸:C6H12O6+6O2→ 6CO2+6H2O+能量

无氧呼吸: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某兴趣小组成员为了探究酵母菌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气体体积的变化(已知相同条件下,分子数相同的任何气体,体积相同),进行了实验。在装有酵母菌和足量葡萄糖溶液的气球中通入O2和CO2直到饱和,再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后放入装有温水的量筒中(如图所示),记下液面的读数,以后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观察并记录量筒中液面的读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若不考虑温度变化对气体体积的影响,则实验过程中量筒内液面如何变化?

  2. (2) 若将装置中的温水换成冷水,重复以上实验,则量筒内液面变化的速率将。(选填“加快”、“不变”或“减慢”)。

如图表示发面时温度对面团中二氧化碳产生量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分析此图能大致判断发面的最适温度 B . 45℃时发面效果会明显好于30℃ C . 60℃的环境中酵母菌不能存活 D . 发面过程中用的酵母菌通过孢子繁殖

如果用如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如表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选项

1

2

3

A

人工免疫

计划免疫

预防接种

B

发酵

无氧呼吸

呼吸作用

C

脑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

D

细胞

器官

组织

A . A B . B C . C D . D
如果用保鲜袋把新鲜的水果封装起来,可以大大延长水果的贮藏时间。保鲜袋的主要作用是(   )
A . 保持袋内适宜的温度 B . 减少水果的水分散失 C . 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 D . 减少水果的表面损伤
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用于(   )
A . 构成细胞 B . 交换废物 C . 提供能量 D . 构成细胞和供能
某兴趣小组成员为了探究酵母菌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气体体积的变化,在装有酵母菌和足量葡萄糖溶液的气球中通入O2和CO2直到饱和,再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后放入装有温水的量筒中(如图所示),记下液面的读数,以后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观察并记录量筒中液面的读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不考虑温度变化对气体体积的影响,则实验过程中量筒内的液面如何变化?
  2. (2) 解释原因。
人体进行各种活动时,都蕴含着许多科学知识,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屈肘活动可以看成费力杠杆 B . 呼出“白气”是由于水的汽化 C . 仰卧起坐时机械能由化学转化而来 D . 运动后肌肉酸是由于细胞的无氧呼吸
科学课本上“食物与能量”的教学内容中,为了比较体内不同种类的有机物在呼吸作用中释放的能量多少,通过分别燃烧花生仁、大米、牛肉干来加热试管中的水,并比较水的温度变化的实验来推测三种食物所含能量的高低。下列选项与这个实验的科学原理、方法无直接关系的是(     )
A . 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B . 变量控制 C . 氧化反应程度 D . 同化作用
你知道吗?香甜可口的葡萄不仅能直接食用,而且还可以用它做原料,生产葡萄酒和葡萄醋。下面图1是某兴趣小组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的实验流程图。

他们查阅资料得知:葡萄的果皮上含有多种微生物。

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酒精发酵阶段,发挥作用的微生物是;在操作过程中,发酵罐先通气后密闭。在通气阶段,该微生物主要通过如图2所示的方式大量繁殖,这种繁殖方式是

⑵酒精发酵时要将环境温度控制在18~25℃,以利于该种微生物生长。

⑶在醋酸发酵阶段,可向葡萄酒中加入醋酸杆菌。醋酸杆菌与制酒用到的微生物相比,其结构上最大的特点是

⑷在醋酸发酵阶段如果能产生一定量的乳酸,会使葡萄醋的口味更佳。现有如图所示的两种发酵方法。

方法一:每天都对发酵罐中的原料进行翻动,使其充分接触氧气,发酵30天;

方法二:将发酵罐中的原料分为A、B两层,每天只翻动A层,发酵15天;之后,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A、B层颠倒,每天只翻动B层,再发酵15天。

为了获得乳酸风味的葡萄醋,他们应选择的方法(选填“一”或“二”)发酵。

血液内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于下列哪个细胞在新陈代谢中所产生的物质(    )
A . 红细胞 B . 白细胞 C . 血小板 D . 组织细胞
下列关于人体中氧气含量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A . 组织细胞、静脉血、动脉血、肺泡 B . 动脉血、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 C . 肺泡、组织细胞、动脉血、静脉血 D . 肺泡、动脉血、静脉血、组织细胞
如图甲和乙所示,小乐用两种方式进行酵母菌发酵葡萄汁制作葡萄酒。图甲装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图乙装置中不含氧气;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测得一段时间内图甲和图乙装置中酒精含量的变化趋势如图丙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型 B . 图甲装置中的氧气含量减少 C . 图乙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D . 图丙中的曲线②表述图乙装置中的酒精含量变化趋势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右图是小明同学研究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吸收溶液中的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实验时,首先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葡萄糖溶液煮沸,除去氧气和灭菌,冷却后待用,然后在洁净的锥形瓶中装满葡萄糖溶液和一定量的酵母菌,实验过程中液体从细玻璃管口滴出,统计细玻璃管口滴下的液滴数,表中是该同学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时所记录的液滴数。

时间

液滴数

温度

第1 分钟

第2分钟

第3分钟

第4分钟

第5分钟

15℃

6

16

22

22

22

35℃

10

24

32

32

12

55℃

0

2

2

2

2

  1. (1) 该实验是探究温度对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影响。

    实验时,先将2%的葡萄糖溶液煮沸,其目的是除去葡萄糖溶液中残留的氧气和

  2. (2) 55℃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比较弱原因是细胞内的催化作用受到了温度影响。
  3. (3) 35℃时,第5分钟细玻璃管口滴下的液滴数比第4分钟少可能是的原因。
材料一:葡萄糖 二氧化碳+酒精+能量(少量)

材料二: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葡萄糖溶液煮沸并冷却,然后在3个洁净的相同的锥形瓶中装满葡萄糖溶液和等量的酵母菌,并用带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瓶口并倒置在铁架台上(如图所示),然后分别置于15℃、35℃和55℃的恒温环境中,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液体从细玻璃管口滴出,统计细玻璃管口滴下的液滴数,如下表。综合上述信息,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该实验的现象。

时间

液滴数

温度

第1分钟

第2分钟

第3分钟

第4分钟

第5分钟

第6分钟

15℃

6

16

22

22

22

16

35℃

10

24

32

32

12

8

55℃

0

2

2

2

2

2

某校组织学生到滨海新城的某现代化农场开展了研学活动。经过活动后引发同学们的思考。
  1. (1) 小科小组在参观了育种室后,他们认为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会发生的生理活动有      。(填字母)
    A . 光合作用 B . 呼吸作用 C . 蒸腾作用
  2. (2) 如果将整个农场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若如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图中的(用字母表示);写出图中的一条食物链:(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如果因为某种原因造成图中D生物数量大量减少,则短期内B生物数量将(填 “增加”或“减少”)。

     

  3. (3) 通过了解晚上给大棚中的植物增加光照可以提高产量,为此小科小组设计了如下“智能光照”装置如上右图所示,补光灯规格皆为“220V 1000W”,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100欧,电磁继电器线圈电阻不计,R1为光敏电阻,光强度符号用E表示,国际单位为坎德拉(cd)。实验测得光敏电阻的阻值R1与光强度E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光强度E/cd

    0

    5

    10

    15

    20

    光敏电阻R1

    50

    100

    150

    200

    250

    则:导线A、B端连接电路中火线的是(填 “A"或“B”)端;当外界光照在10cd时,闭合开关S1 , 同时将滑动变阻器R2从右向左刚移到中点时,电流表示数为0.3A,S2闭合,补光灯亮起如果每天补光照射10小时计算,那每天补光灯消耗电能是kW·h。

小科在学习了发酵的知识后,对自制酸奶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打算自行探索一下制作酸奶的方法,他用煮沸过的三个相同玻璃瓶,按甲、乙、丙三组进行了实验设计。请据图分析:

  1. (1) 本实验中存在的变量是
  2. (2) 三组实验中玻璃瓶,在相应温度条件下放置6—8小时,哪一组最有可能制成酸奶,并说明理由
  3. (3) 图中煮沸的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