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特性 知识点题库

在用调节好的天平测石块质量时,若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的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 g。

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①春天,冰雪消融汇成溪流

②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③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④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分子不参加化学反应而原子参加化学反应 B . 氧气、过氧化氢、氯化氢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 . 糖是甜的、醋是酸的,说明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D . 水烧开后能把壶盖冲起,说明分子受热,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对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


生活中的现象

解释

A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乙醇、油漆需要密闭保存

分子质量很小,故液体均易挥发

C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D

石油气加压可贮存在钢瓶中

分子间有间隔,加压使得间隔缩小

A . A B . B C . C D . D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 (1) 因为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 ,拦河坝上部受到水的压强比下部 ,所以拦河坝设计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2. (2) 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请在图1中画出它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力的示意图.

  3. (3) 如图2所示,小雨在轻质杠杆的A端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使其水平平衡.已知小雨的拉力为120N,OA:OB=3:2,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M的重力为300N、体积为0.01m3 , 则液体的密度ρ= .请写出解题思路.

有六种途径可以制得氧气,如图所示:

  1. (1) C,F两种途径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 (2) 途径A和F都会用到一种黑色的物质做催化剂,其作用是
  3. (3) (填字母)途径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4. (4) 根据“绿色化学”理念, (填字母)途径是实验室制氧气的最佳方法。
如图所示.以下关于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图为晶体熔化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 B . 图为匀速运动的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C . 图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象 D . 图为定值电阻中电流与两端电压关系的图象
如图所示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夹取木炭 B .    加热木炭到发红 C . 木炭燃烧 D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光照条件下,以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为原料合成淀粉、葡萄糖等有机物;动物的呼吸作用是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有机物,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由此可见,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变化,动物的呼吸作用是变化。
日光灯管用久了两端会发黑,是管内钨丝中的钨先、后(填“升华”“凝华”“汽化”或“液化”)而形成的。钨是晶体,它的熔点为3 410 ℃,则它的凝固点为℃。
物态变化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春天的早晨空气中经常会出现大雾,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 . 夏天吃冰棒时看到周围冒出“白气”,“白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 .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经常会出现露珠,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D . 冬天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霜,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

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蘸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提示:碘分子能使馒头中的淀粉变蓝色)则:

  1. (1) 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变蓝色(选填“会”或“不会”)。
  2. (2) 把碘溶解在酒精中,可以得到用来消毒用的碘酒,用馒头去沾取少量的碘酒,馒头(选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3. (3) 请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4. (4) 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都是加碘盐,用馒头沾取少量的食盐水,馒头不变蓝色,由此可知,食盐中(存在或不存在)碘分子。
图(甲)所示是使用汽车打捞水下重物的示意图,汽车通过定滑轮牵引水下一个圆柱形重物,在整个打捞过程中,汽车以恒定的速度V=0.2m/S向右运动。图(乙)是此过程中汽车拉动重物的功率P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设t=0时汽车开始提升重物,忽略水的重力和滑轮的摩擦,g取10N/kg。求:

  1. (1) 圆柱型重物的密度?
  2. (2) 打捞前,圆柱形重物的上表面所受的水的压力?
  3. (3) 从打捞开始到圆柱形重物刚刚全部露出水面,汽车共对重物做了多少功?
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密度较大的是(选填“甲”或“乙”),甲的密度是g/cm3;物体A由甲物质组成,物体B由乙物质组成,质量相同的物体A和物体B的体积之比为

实验题:
  1. (1) Ⅰ、仪器使用:

    用粗盐提纯过程中,多次使用玻璃棒。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有:(写出1点即可)。

  2. (2) Ⅱ、物质检验:

    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浓硫酸,只用提供的仪器用品进行检验。

    用品:温度计若干、烧杯若干、玻璃棒若干、100mL量筒若干。

    检验的方法:

  3. (3) Ⅲ、物质制备:

    学生甲用如图装置制取一瓶干燥的CO2气体,并检验CO2的性质。

    ①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与集气瓶匹配最合适的带导管的橡皮塞M是:

    ②做好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好药品后,打开活塞使反应发生。一段时间后,装置D中始终观察不到浑浊现象的出现。请指出装置D中无浑浊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

    ③学生乙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打翻桌上燃着的酒精灯,引起一盘镁带的燃烧。实验室里有下列用作灭火的器材和材料,你认为此时最合适的灭火的器材或材料是

    A.干冰灭火器      B.CO2泡沫灭火器      C.水      D.黄砂

一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慢下降,然后将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图是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刚好浸没时圆柱体底部受到的压强是700Pa B . 圆柱体的高度是9cm C . 圆柱体受到的重力是8N D . 圆柱体的密度是1.5×103kg/m3
如图,做了酒精倒入水的混合实验后,老师得出结论:总体积变小的原因是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进入到对方分子间隙中去了.小明却认为可能是手指沾上了部分液体,所以总体积变小.要证明小明的想法是错误的,可以进行(    )

A . 芝麻和黄豆的混合实验 B . 水倒入酒精的混合实验 C . 酒精和酒精的混合实验 D . 黄豆和黄豆的混合实验
三个相同的轻质弹簧, 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 另一端分别与三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球相连。向容器内倒入某种液体直到将三个球均完全浸没。待液体和球都静 止后, 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情况, 乙球的弹簧长度恰好等于它没受到 力时的长度(即弹簧原长)。

  1. (1) 三个球受到的浮力F、F、F的大小关系是
  2. (2) 三个球中密度最大的是
  3. (3) 如果整个装置突然失重(即g变为10牛/千克),则三个球中会向上运动的是球。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后,返回舱经历了减速降低轨道(A点至B点),进入大气层,打开主降落伞,打开反推器,最终顺利返回地面。返回舱表面涂有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高温下升华,防止返回舱温度过高。下列关于返回舱说法正确的是(   )

A .   减速降低轨道过程,重力势能减小 B . 打开降落伞匀速下降的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C . 进入大气层过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 . 进入大气层过程,表层材料升华放热
把0 ℃的水和-5 ℃的一块冰混合后,放在一个与外界隔热的容器里,那么过一段时间后,可能的状态是   (   )

①冰 ②水 ③冰水混合物

A . ①或② B . ①或③ C . ②或③ D . ①②或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