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实验测密度 知识点题库

用实验测定物质的密度,必须先测出它的 和 ,最后用公式 求出它的密度。

 如图是教科书中一个“观察与实验”栏目的截图,在图示器材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量筒,请你借鉴图示的实验方法,设计一个测金属箔的密度的实验,要求:

  1. (1) 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并用字母符号表示有关的物理量.

  2. (2) 写出金属箔的密度表达式

考古工作者从一批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一枚大约如火柴盒大小的印章(但不像火柴盒那么规则,四周和上端都有浮雕)。按常理,印章多为石头的,而这枚印章清洗后从色泽上看像是金属的。为搞清楚它究竟是什么材料的,考古人员决定测出它的密度看看。现在把这个任务交给你,请你选用实验室常见的实验器材或常见的生活用品做实验。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这枚印章放不进常见的量筒或量杯。

  1. (1) 你需要什么资料以备实验时参考?

  2. (2) 实验室只有常见的量筒,你是否选用它?

  3. (3) 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包括器材、操作、实验数据处理以及得出结论等)。

小陈按如下实验步骤测量盐水的密度:①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②在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2;③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④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盐水。这样测出的盐水密度值偏

以下各组器材中,不能测出长方体金属块密度的是(   )
A . 刻度尺、细线、烧杯、水 B . 天平和砝码、量筒、细线、水 C . 溢水杯、天平和砝码、烧杯、水、细线 D . 刻度尺、天平和砝码
请制定一个“测量金属矿石密度”的简易方案.要求写出:
  1. (1) 所需仪器器材:
  2. (2) 所依原理;
  3. (3) 主要步骤;
生鸡蛋在水中会沉于水底.请你设计一个可测量生鸡蛋密度的实验,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测生鸡蛋密度;

  1. (1) 实验原理:
  2. (2) 实验器材:

    可选器材有:生鸡蛋、清水、量杯、量筒、烧杯、盐,至少还需要

  3. (3) 实验步骤:.
  4. (4) 记录数据表格:
小红想测量一小金属块的密度,她在实验室里找到了一架天平,但没有砝码,除此之外还有如下器材:两个质量相近的烧杯、量筒、细线、滴管和足量的水(已知水的密度为ρ).请利用上述器材帮她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比较精确地测量金属块的密度.

要求:

  1. (1) 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及所需测量的物理量;
  2. (2) 写出金属块密度的数学表达式(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实验探究:“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方案,请完善他们的方案,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 (1) 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调节(选“左边”或“右边”).

  2. (2) 小方的方案:

    ①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②向烧杯内倒入适量食用油,再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

    ③然后把烧杯中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V

    小方测得的食用油的密度的表达式是.(用以上测量的字母写出表达式)

  3. (3) 小王的方案:

    ①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用已调节平衡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3

    ②然后将烧杯内的适量食用油倒入量筒中,再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4 , 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V2 . 小王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用以上涉及到的字母写出表达式)

  4. (4) 比较两位同学的实验方案:同学的实验误差小一些;如果选择另一种方案,测得的密度值.(选“偏大”或“偏小”).

  5. (5) 如图乙所示,是按照小王的实验方案进行的某次实验情况,将实验的数据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

    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g)

    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g)

    倒出食用油的质量

    (g)

    倒出食用油的体积(cm3

    食用油的密度(g/cm3

    34.1

  6. (6) 如图丙所示,一个粗心的同学,把物体放在了右盘,砝码放在了左盘,则物体的质量为 g.

在一次课外活动中,老师让物理课外小组的同学们测酒精的密度.除了酒精,老师还提供的器材有:两个烧杯,一个正方体木块(已知ρ<ρ<ρ , 表面经处理后不吸水),量筒(该木块体积较大无法放入此量筒中),足量的水.请你利用上述器材(器材满足实验需求),帮助他们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测出酒精的密度.要求:
  1. (1) 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及要测量的物理量;
  2. (2) 写出酒精密度的数学表达达式.(用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
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小明做了以下实验:

  1. (1) 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调,使天平平衡.测量李子质量时,天平右盘内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李子质量是 g.
  2. (2) 往量筒中注入60mL的水,将该李子浸没在水中后.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则李子的体积是 cm3 , 密度是 g/cm3
  3. (3) 将李子浸没在清水中,李子沉入水底,如图丁(a)所示,往杯中逐渐加盐后.李子开始上浮,说明李子受到的浮力与液体的有关;李子露出液面后继续上浮,直至漂浮在液面上,如图丁(b)所示,说明浮力随的减小而减小.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测量密度的方法很多.现有一个形状不规则的木块,小明同学用图甲、乙、丙所示的方法测出了木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⑴向容器内倒入适量的水,水的体积记为V1

⑵将木块轻轻放入容器中,液面上升至V2

⑶用细针将木块按压,使木块浸没于水中,液面上升至V3

请写出下列物理量的表达式:

图乙中木块受到的浮力F=,木块的质量m=,木块密度ρ=.(已知水的密度为ρ

⑷图丙中,用细针将木块按压,使木块浸没于水中,细针的压力大小是

某校科学探究小组应用所学物理知识测量瓷器的密度,他们所用的器材有:若干小碎瓷片,足够的水,一个质量为m0、容积为V0、有密封盖的瓶子,如图.问:

  1. (1) 他们还需要选择,才能测出小碎瓷片的密度.(只限选一件仪器)
  2. (2) 请简要写出测量过程,并用适当的符号表示所测量的物理量.
除图中的仪器外,还可提供足够的水(密度为ρ),测量漂浮在水面的玩具鸭所受重力.(玩具鸭不能放入量筒)要求:

  1. (1) 请写出测量步骤;
  2. (2) 用题目所给及所测的物理量推导出玩具鸭所受重力的表达式.
小峰在过生日时收到了一个内有“生日快乐”字样的小透明球.小峰想知道小球是玻璃还是水晶制成的,根据所学的知识,他用量筒、小玻璃杯、水来“测量小球密度”.如图为他进行实验的示意图:

  1. (1) 请你只针对他这“一次”实验,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并将数据填写完整;
  2. (2) 写出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
周末,小明到超市购物口渴了,买了一盒酸奶,喝了一口发现酸奶的味道与平时喝过的同样的酸奶似乎不同。他从网上查阅到正常酸奶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联想起近日新闻报道食品造假现象,他怀疑该酸奶掺了一定水分,于是他想通过测量酸奶密度的方法来判断。你认为,正常酸奶掺水后其密度会(填“变大”或“变小”)。他看到超市售货处有电子秤,并向售货员要了一只小玻璃杯,借助一瓶矿泉水,测出了酸奶的密度。下面是他测量的过程,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⑴用电子秤测出空玻璃杯的质量m0

⑵将玻璃杯装满矿泉水,用电子秤测出玻璃杯和水的总质量m1

⑶将玻璃杯中的水倒干净,

⑷酸奶密度的表达式为:ρ酸奶。(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在学习了密度计的知识后,小金同学自制了一支密度计,通过实验比较自制密度计与实验室用密度计的异同。他将两支密度计 A、B 分别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观察到密度计静止后的现象如图(a)、(b)、(c)和(d)所示。(两支密度计的重力相同)

  1. (1) 观察比较图(a)、(b)可以判断:液体密度大(选填“甲”或“乙”)。
  2. (2) 观察比较图(c)、(d)可知,自制密度计判断出液体甲、乙密度的大小关系(选填“能”或“不能”),且对比密度计 A、B 可知,它们的刻度线都是的(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有两只烧杯分别盛有水和盐水,但没有贴上标签。下面有四组器材,其中不能用来鉴别的是( )
A . B . C . D .
科学实验课上完成了固体、液体密度的测量后,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想挑战下空气密度的测量,经小组合作,实验如下: 

【设计实验方案】

⑴用气筒将皮球打足气,用天平称出此时皮球的质量为81.8g。

⑵将如图甲所示的量杯装满水后,倒扣在水槽中,用气针和乳胶管将皮球内的空气引入量杯内。

⑶如图乙所示,当量杯内空气达到量杯的最大测量值时,用夹子夹紧乳胶管暂停放气。再将量杯装满水后重新集气,如此反复共收集了10次。

⑷如图丙所示,用天平称出放气后皮球的质量。

  1. (1) 【获取事实与证据】请你根据实验步骤,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用于记录对应数据。(表格中填写必要记录内容,不用抄录数据;不一定要填满。)
  2. (2) 【得出结论】通过分析数据,计算得到所测空气的密度是
  3. (3) 【评价与交流】该小组查阅资料后发现空气的密度是1.29kg/m3 , 而测得的结果与此有一定的差距,请你帮助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资料显示:牛奶中掺水量越多,牛奶密度越小.小丽想通过测定密度来比较二种牛奶品质的优劣,她自制了一个可测液体密度的“浮标”--在竹筷子下面缠绕一些铁丝,如图甲所示.
  1. (1) 纯牛奶是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 (2) 分别将“浮标”浸入A、B两牛奶中,待静止后,筷子上与液面相平的位置分别标记为A和B,如图乙所示.比较标线A和B的上下位置,可知A、B牛奶的密度为ρAρB , 由此可知A、B牛奶品质的优劣.
  3. (3) 在实际凋量过程中,发现“浮标”杆上的二条标记线靠得很近,为了更易区分,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浮标”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