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 知识点

1. 声源
振动的发声物体。
2. 声音的产生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例如:鞭炮爆炸、气球爆炸、雷声、笛子声等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产生 知识点题库

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 .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 . 声音产生的原因 C . 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 .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苏华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由此她对老师讲过的“蜜蜂发声是双翅不断振动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为了弄清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

  1. (1) 苏华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2. (2) 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

  3. (3) “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观众对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成语大赛好评如潮,大赛中涉及的下列成语跟声音响度有关的是(  )

A . 震耳欲聋 B . 闪烁其辞 C . 掩耳盗铃 D . 耳熟能详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 B . “夜半钟声到客船”我们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 .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 . 摩托车的消声器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 .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D . 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快
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所示).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6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 (1) 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平均值

    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cm)

    单层

    20.2

    20.8

    21.1

    20.5

    20.7

    20.9

    20.7

    双层

    19.9

    20.3

    20.1

    20.2

    19.9

    20.2

    20.1

  2. (2) 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来反映的.
  3. (3) 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 (4) 实验中为了能使两种玻璃把玻璃球弹开的距离有较大的差异,请你提出一种可行的实验改进办法:
只有当两个声音相隔时间大于0.1秒时,人耳才能将它们分辨出来。为了测量声音在钢管中的传播速度,两同学进行如下实验:用卷尺量出操场上钢制双杠的长度L,一同学用小铁锤在双杠的一端轻击一下,另一同学在这根双杠另一端听打击的声音并记下时间差,但他们的实验却未能成功。请通过估算分析原因:对此实验你的改进建议是
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 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 . 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 . 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中的 D . 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受鼓声的气势磅礴
中小学艺术节上,古筝演奏者倾情演奏了《女儿情》、《高山流水》等曲目赢得到一片掌声。
  1. (1) 演奏者用手指拨动琴弦时,声音是由于琴弦产生。
  2. (2) 观众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演奏者的演出,这是发生了光的反射。
  3. (3) 某同学坐在最前排还是不能看清演奏者,针对他平时不良的用眼习惯导致的眼睛问题,下面两个示意图中正确的矫正方法是

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下页表。

编号

材料

长度

粗细

松紧

钢丝

10cm

0.2mm2

钢丝

10cm

0.1mm2

钢丝

5cm

0.1mm2

钢丝

5cm

0.1mm2

  1. (1) 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弦的松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有关。
  2. (2) 探究发声体振动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钢丝。
  3. (3) 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丝丙和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 . 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可以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C . 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 . 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风吹树叶“沙沙”响,是由树叶而发出的声音,人们能够分别出树上小鸟与知了的叫声,是因为它们的不同,能够从不同方向看到美丽的小鸟是 因为太阳光在小鸟身上发生(选填“镜面反射”,“漫反射”)。
如图所示的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   )

A . 甲和乙 B . 丙和丁 C . 乙和丙 D . 甲和丁
  12月31日,西溪中学举办了迎新会演。某同学在艺术节上演奏二胡,二胡发声的原理是琴弦在,从而产生声音;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我们一听就知道这是二胡这个乐器在演奏,是根据声音的来判断和辨别的。
为研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小科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请回答:

  1. (1) 如图甲,小科用锤敲击音叉时,既听到音叉发出声音,又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的;
  2. (2) 如图乙,小科用锤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乒乓球也会被弹开,此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
声音是我们每天都在感觉的。

  1. (1) 如图1,手拨动压在桌边的尺子,发现尺子振动,同时有声音发出,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产生的。
  2. (2) 如图2,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入密闭的瓶中,不断抽气,可以感觉到声音越来越轻,甚至将要消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人了不同量的水,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音调。那么发声体是水和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从左至右(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请说明理由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图中甲、乙为直径为10cm的去底塑料简,在每个筒的一侧用橡皮筋扎一橡皮膜,再在乙筒的橡皮膜外吊一乒乓球,装置固定在两张桌面上。

  1. (1) 调节两个塑料简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并使筒的开口对齐且相距 5 cm,用手往外拉开甲的橡皮膜,突然放手,听到声音并观察到图乙处的乒乓球被弹开。此实验说明了    (填字母,多 选)。
    A . 声音具有能量 B .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 .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 . 声音由振动产生
  2. (2) 为了进一步探究响度和距离的关系,小组成员将甲、乙两筒的距离 s 分别调节到 10 cm、 15 cm、20 cm,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逐渐减小,说明了
  3. (3) 以上两次实验均用到乒乓球,请任意选择一次说明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
如图所示是利用钢尺探究声现象的实验情景。

  1. (1) 将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产生的。
  2. (2) 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不同。
对于下列四幅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A . A B . B C . C D .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