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知识点题库

压强计的结构如图所示,在“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中,用大拇指轻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可观察到压强计U形管左管液面比右管液面。在探究同一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压强特点时,改变液体中金属盒橡皮膜朝向的具体操作是 。

你听说过“木桶效应”吗?它是指用如图所示的沿口不齐的木桶装水所形成的一种“效应”。那么用该木桶装满水后木桶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大小取决于(    )

A . 木桶的轻重 B . 木桶的直径大小 C . 木桶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长度 D . 木桶最长的一块木板的长度

如图所示,在装有适量水的盘子中央,固定一支点燃的蜡烛,然后将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此时杯内外水面相平.过一会儿,蜡烛火焰熄灭,杯外的水在 的作用下进入杯中.这一过程中,杯中水柱产生的压强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液体沸腾时,液体内部会产生大量气泡.在液体中不断上升、变大.对于气泡所受压强和浮力的变化情况(气泡未露出液面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压强变小,浮力变小 B . 压强不变,浮力不变 C . 压强变大,浮力不变 D . 压强变小,浮力变大
 我国首台自主设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总质量为22t,在下潜实验中成功突破7000m水深大关.随着下潜深度的增加,“蛟龙号”所受水的压强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当“蛟龙号”悬浮在深海某处时,受到的浮力为 N.(g取10N/kg)

 对下列四幅图情景描述错误的是(  )

A . 图甲中用电吹风向下吹漏斗中的乒兵球,球不掉落,表明气体压强与气体流速有关 B . 图乙中纸片不掉落、杯中的水不流出,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C . 图丙中手提袋手柄宽大是为了减小对手的压强 D . 图丁中鱼吐出的气泡在上升未露出水面前,水对气泡的压强不变,浮力不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甲:压力相同,接触面积越大,压强越大 B . 乙:同一液体,深度相同时,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C . 丙:马德保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D . 丁:托里拆利实验测量了大气压强的大小

 如图所示,将边长10cm的正方体木块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木块静止时,上表面距离水面4cm,g取10N/kg,则( )

A . 木块受到的浮力为4N B . 使木块完全浸没需要4N向下的力 C . 木块的密度是0.4g/cm3 D . 木块底部受到水向上的压强为103Pa
如图所示,烧杯中分别装有水和酒精,且液面相平,a、b、C、d是液面下的各点,已知a点与c点深度相同,b点与d点深度相同,则下列有关四点处液体压强大小关系的判断肯定成立的是(   )

A . Pa>Pb B . Pb>Pc C . Pc>Pd D . Pd >Pa
小晨和同组的同学们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薄膜,竖直插入水或盐水的不同深度处,观察到橡皮薄膜分别向上凸起,实验现象如图 1(a)、(b)、(c)所示。

  1. (1) 根据实验现象实验小组的同学提出猜想:

    ①根据图 1(b)和(c),小组同学一致认为: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有关;

    ②根据图 1(a)和(b),小组同学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小晨认为液体内部某点压强可能与距液面的距离 h 有关;小萍则认为液体内部某点压强可能与距容器底部的距离 d 有关;

  2. (2) 为进一步验证猜想,小组同学接着将一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分别竖直插入甲、乙两种不同液体中,并设法改变 h 和 d,通过在玻璃管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橡皮薄膜在液体的不同位置处都能保持平整,如图 2 所示。然后通过测量玻璃管中所加水的质量,再设法求得橡皮薄膜所受的液体压强 p,并将实验有关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 与 6(或 2 与 7,或 3 与 8,或 4 与 9,或 5 与 10)的数据及相关条件, 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当距液面的距离 h 相同, 距容器底部的距离 d 相同,

    ②小晨分析实验序号 3 与 4 与 5(或 8 与 9 与 10)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内部,当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 d 相同,液体内部压强 p 与 h 成正比;小萍分析实验序号 1 与 2 与 3(或 6 与 7 与 8)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内部压强 p 与 d 成反比。小晨和小萍的结论,你认为是错误的是   ,理由是

若向某容器内匀速注水,得到注水过程中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与注水时间的关系如下左图所示,则下列最符合该曲线的容器是(    )

A . B . C . D .
同学们在做“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时,遇到了以下两个问题,请分析:

  1. (1) 在探究同一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时,改变液体中金属盒橡皮膜朝向的具体操作
  2. (2) 甲小组同学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发现U形管两端液面没有发生改变,原因可能是压强计
  3. (3) 乙小组同学未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却观察到如图的情景,则他们应进行的操作是
同学们梳理了教材中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如图所示,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A . 甲图实验,装有水的瓶子竖放在海棉上,瓶中水越少,海绵凹陷越明显 B . 乙图实验,当微小压强计的探头在水中深度逐渐增大时,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不变 C . 丙图实验,测出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和吸盘的面积,可估测大气压强的值 D . 丁图实验,向外拉活塞,试管内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可知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小明在学习液体压强时,用压强计做了如下实验,获得下表数据:

据表中信息,判断小明研究的问题是(   )

A . 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B . 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C . 液体压强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D . 液体压强与气压的关系
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他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方案,图a、b、d中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实验测得几种情况下压强计的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关系是h4>h1=h2>h3

  1. (1) 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是通过比较来判断的,这种方法通常称为转换法。
  2. (2) 由图a和图两次实验数据比较可以得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 (3) 由图a和图d两次实验数据比较可以得出:
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

①“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多次测量

②“研究液体的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时,改变液体的深度,多次测量

③“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

④“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

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小金自制了一根可以估测液体密度的工具,其制作过程为将一根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下端蒙上橡皮膜(如图甲)。实验过程:

  1. (1) 将此玻璃管慢慢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如图乙),发现橡皮膜向里凹,此现象说明
  2. (2) 保持橡皮膜所在的深度h不变,逐渐向玻璃管内注入液体(如图丙),此过程中橡皮膜向里凹的程度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3) 继续向玻璃管内注入液体至图丁所示位置,此时橡皮膜的形状正好是平面,由此可推测出管内注入的液体可能是(填字母),并说明理由

    A.盐水          B.酒精               C.蒸馏水

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 (1) 实验中,探究液体压强的工具是
  2. (2) 由丙、丁两图实验进行对比,得出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填“有关”或“无关”)。
  3. (3) 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的关系,结论是
  4. (4) 要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应选用两图进行对比。
  5. (5) 在图乙中,固定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时,两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了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小明为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进行了如下实验:

  1. (1) 如图甲,小明用手指轻按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如果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无明显变化,原因可能是(选填“装置漏气”或“管内液体密度太小”)。
  2. (2) 排除故障后,小明继续实验,由乙、丙两图可知: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压强越大。
  3. (3) 在图乙的实验中,保持金属盒位置不变,在容器中加入适量水后(液体不溢出) ,橡皮膜受到的液体压强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无法判断”)。
小科用扎有橡皮膜的直玻璃管(如图甲)来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①往玻璃管内倒入一定量的水,发现橡皮膜向下凸出(如图乙)。

②把玻璃管慢慢放入水里,发现橡皮膜凸出程度慢慢变小,当管内外液面相平时,橡皮膜变平(如图丙)。

③继续向下放入水里,橡皮膜向上凸出,并逐渐变大。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根据实验①中的现象,可以说明
  2. (2) 由实验②③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是
  3. (3) 如果丙图玻璃管里加的是食盐水,当橡皮膜变平时,玻璃管液面到橡皮膜的距离为h1 , 烧杯内液面到橡皮膜的距离为h2 , 则h1 h2 (选填“>”、“<”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