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知识点题库

下列有关液体压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不同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越大,说明容器内液体重力越大 B . 相等质量的液体对不同容器底产生的压强可以是不相等的 C . 密度较大的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肯定比较大 D . 以上说法都正确

如图所示,A、B为两个等高圆柱形容器,容器内部的底面积之比为2:1,都装满水,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之比为,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之比为

建设中的港珠澳大桥由桥梁和海底隧道组成,隧道由一节一节用钢筋混凝土做成的空心沉管连接而成建造隧道时,先将沉管两端密封,如同一个巨大的长方体空心箱子,然后让其漂浮在海面上,再用船将密封沉管拖到预定海面上,向其内部灌水使之沉入海底。宽.高分别是180m,35m,10m,总质量为6×107kg(海水密度取1.0×103kg/m3 , g取10N/kg)

  1. (1) 漂浮在海面上的密封沉管,在灌水前受到的浮力F=N

  2. (2) 在对密封沉管灌水使其下沉过程中,其下表面受到海水的压强大小将,当密封沉管上表面刚好水平浸没在海水中时,注入的海水至少为kg,此时其下表面受到海水的压力等于N.

  3. (3) 当密封沉管灌水下沉到海底后,将其下半部分埋入海底的泥沙中,再将灌入其中的海水全部抽出,此时空心密封沉管不会再上浮,请用浮力的知识来解释其原因。

    答:


三峡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图是轮船通过船闸的示意图.此时上游阀门A打开,下游阀门B关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闸室和上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A两侧的压力相等 B . 闸室和上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A右侧的压力大于左侧的压力 C . 闸室和下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B右侧的压力大于左侧的压力 D . 闸室和下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B两侧的压力相等
在初中阶段,我们可以用矿泉水瓶做很多实验:

例如:透过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看物体(物体放在距瓶适当的位置),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这表明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1. (1) 双手挤压空矿泉水瓶,  , 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

  2. (2) 在空矿泉水瓶侧壁不同高度的地方锥出上、下两个小孔,往里面倒满水,可以观察到  , 这表明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 (3) 将空矿泉水瓶放倒在水平桌面上,当用力向它的侧壁吹气时它会滚动,当用相同的力向它的底部吹气时它却不容易滑动,这表明在压力相同的条件下 

 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完全相同的两个小球分别放入容器中,当两球静止时液面相平,球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设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小分别为p和p , 则它们的关系是(  )

A . p<p B . p>p C . p=p D . 无法确定
 对下列与压强有关的事例,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用吸管喝饮料利用了大气压强 B . 高压锅是利用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的原理制造的 C . 水坝下部比上部建造的宽是因为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D . 火车进站时旅客不能越过安全黄线,依据的是流体中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如图甲所示,该实验装置的名称是 .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的液面的高度几乎不变,则说明装置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图乙和图丙是将该装置的探头放入水中不同深度的情况,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是: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比较图丙和图丁,得出的结论是:液体内部的压强与 有关.

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实验。


已知:①a、b两点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保持不变);②a点压强等于a点上方液柱压强与左管内气压P1之和;③b点压强等于b点上方液柱压强与右管内气压P2之和;④液体1和液体2密度不同。

该小组同学先关闭K2打开K和K1 , 用抽气机抽气,进行多次实验。再关闭K1打开K和K2 , 重复上述操作。具体数据记录如一表:

液体种类

液体1

液体种类

液体2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实验次数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液柱高度(h1/cm)

10

20

30

液柱高度(h2/cm)

10

20

50

左管内气体压强(P1/千帕)

99

97

95

左管内气体压强(P2/千帕)

100

99

98

  1. (1) 以下研究过程所用到的方法与本实验中所用的方法明显不同的是       

    A . 研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B . 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C . 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D . 研究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被举高高度的关系。
  2. (2) 通过比较第一次和第四次所测得的数据,可以研究

  3. (3) 通过比较第四、第五、第六三次测得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 (4) 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关系时,为了使结论更具普遍性,该小组同学还应如何继续实验(请写出实验思路,不需写具体步骤)

小柯利用实验室的器材开展了下列实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 (1) 如图甲,将液体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里,并不断改变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观察U形玻璃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这样做是想研究

  2. (2) 如图乙,在直导线下方放置一枚小磁针,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磁针发生偏转,表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如果导线下方不放小磁针,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则该通电导线周围(选填“存在”或“不存在”)磁场。

  3. (3) 如图丙,在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中,水平桌面上的物块,受到2N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匀速直线运动。当拉力F大小变为4N时,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N。

如图所示的装置可能是用来研究(    )

A . 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B . 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C . 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是否相等 D .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是否都有压强
如图所示,一个空的塑料药瓶,瓶口扎上橡皮膜,竖直浸入水中,第一次瓶口朝上,第二次瓶口朝下,两次药瓶在水里的位置相同,橡皮膜向瓶内凹陷得更多的是(    )

A . 第一次 B . 两次凹陷得一样 C . 第二次 D . 橡皮膜不会凹陷
如图所示,瓶中水从小孔AB流出,说明液体对容器的有压强,从B孔射出的水喷的更急,说明液体的压强随增加而增大

在如图所示的“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中,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盐水中,下列做法中能使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发明显减小的是(   )

A . 将探头水平移动一段距离 B . 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C . 将探头在原位置转动90° D . 将探头放入在同样深度的煤油中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 (1) 他向图甲中的U形管内注入适量的红墨水,当管内的红墨水静止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
  2. (2) 如图乙所示,他将橡皮管的一端紧密地套在U形管左侧的端口后,多次改变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并比较每次的深度及相应的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这是为了探究
  3. (3) 他换用其他液体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当探头在下列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最大的是        
    A . 酒精(ρ酒精=0.8×103kg/m3 B . 植物油(ρ植物油=0.9×103kg/m3 C . 盐水(ρ盐水=1.1×103kg/m3
用隔板将玻璃容器均分为两部分,隔板中有一小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如图),下列问题中可以用该装置探究的是(    )

①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深度有关②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③液体是否对容器的底部产生压强④液体是否对容器的侧壁产生压强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如图,两个相同容器都盛满水,甲中有一个体积为50厘米,密度为0.5×103千克/米3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木块漂浮时浮力等于自身重力并有1/3体积露出水面 B . 木块缓慢下压至浸没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不变 C . 木块全部压入水中两容器底部受水的压力和压强都相等 D . 取出木块后两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和压强都相等
现有一根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将其下端蒙上橡皮膜。描述橡皮膜外表面在以下不同情境中的形状变化。

  1. (1) 向管内缓缓注水,观察到橡皮膜向外凸。随着加入的水量增多,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 (2) 将注入水后的玻璃管放入装有水的水槽中,慢慢向下移动至如图所示的位置,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3) 当玻璃管移动到管内液面和水槽液面恰好相平时,橡皮膜的形状是(选填“凸面”“凹面”或“平面”),试说明理由。
用如图甲所示液体压强计来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已知水的密度比煤油的密度大。

  1. (1) 如图甲,轻按橡皮膜,橡皮膜向内凹陷,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
  2. (2) 通过比较A、B两实验可知,液体深度是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则液体深度是指       (填字母);
    A . 液面到金属盒中心的距离 B . 容器底部到金属盒中心的距离
  3. (3) 通过比较B、C两实验,可得到结论:
下列实验中,相关描述或分析合理的是(   )

A . 甲:实验结论——受力面积越小,压力效果越明显 B . 乙:实验设计—一金属盒分别浸入水和盐水中不同深度,研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 C . 丙:实验目的——研究豌豆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D . 丁:实验现象——光屏上有倒立放大的虚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