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知识点题库

化学反应过程中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吸收或放出热量。小明通过实验研究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时的能量变化。将大约20克已研细的氢氧化钡倒入烧杯中,再把烧杯放在事先已洒上少量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向烧杯内加入大约10克氯化铵晶体,并用玻璃棒迅速搅拌后静置片刻,提起烧杯,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粘在一起,玻璃片上的水结成了冰(如图)。


  1. (1) 由实验可知,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时 热量。

  2. (2) 实验过程中,小明闻到了一股刺激性气味,说:“怎么像厕所里的气味?”这是因为反应生成了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对“铁粉和硫反应”所作的改进实验.用烧红的玻璃棒接触后混合物剧烈反应,玻璃棒移开后反应继续进行直至底部,由此可知该反应是一个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实验中,该同学分别用磁铁吸引反应前的混合物和反应后的物质,目的是

 如图1所示,A、B、C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 .

(2)t1℃时,将30gB物质投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温度不变,所得溶液为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将A和C的混合溶液(两者均已达到饱和),降温至t1℃,析出的晶体含有A和C

B.t2℃时,将A、B、C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C.从混有少量B的A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A,可通过冷却它们的热饱和溶液实现

D.t1℃时,欲用A的饱和溶液配制10%的A溶液,只需要烧杯、量筒、胶头滴管三种玻璃仪器

(4)如图2所示,向放有镁片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后,锥开瓶中C中的饱和溶液变浑浊.请解释原因 .

 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金属性质的实验:

  1. (1)

    研究一:金属与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打磨后的镁条与稀盐酸反应,试管外壁发烫,说明该反应(填“吸热”或“放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测得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1,请根据t1﹣t2时间段反应速率变化,说明化学反应速率受 等因素影响.

  2. (2)

    研究二: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过程中的相关变化.

    (1)某同学用硫酸铜溶液把“铁勺”变“铜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在一定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图2描述相关变化曲线,一定不正确的是 .

今年全国两会,“创客”首次“闯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创新、创造的过程中也离不开化学的贡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近日,哈市五年级小学生在国际机器人大赛中一举夺得亚洲区冠军,将代表亚洲参加5月份在美国举办的国际机器人大赛.若拼装小机器人使用的齿轮由青铜制成,主要利用了其 的性质(填一条即可),青铜属于材料.若机器人的动力来源于锂电池,则在机器人运载小球的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 .

  2. (2) 为应对恶劣的空气环境,有些中学生尝试自制防毒呼吸面罩.利用 (填物质名称)来 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其制氧原理是用固体过氧化钠(Na2O2)消耗二氧化碳,同时制得氧气和苏打.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前氧元素的化合价是 .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B . 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吸热现象 C . 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D . 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B .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C . 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O>Al>Si D . V1mL水和V2mL酒精混合得到V3mL溶液:V1+V2=V3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B . 蜡烛燃烧是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C . 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D . 干电池放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反应X+Y=M是放热反应,该反应一定不用加热 B . 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 . CO2与CaO化合是放热反应,则CaCO3分解是吸热反应 D .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
下列变化中,没有热量放出的是(   )
A . 氢气燃烧 B . 硝酸铵(NH4NO3)晶体溶于水 C . 镁与稀盐酸反应 D . 氢氧化钠(NaOH)固体溶于水
普通干电池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广,其构造示意图如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普通干电池胜任照明时化学能转化为
  2. (2) 电池中石墨表现出优良的性能;
  3. (3) 石墨与金刚石都是碳的单质,它们的物理性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不同.
  4. (4) 今年5月,中俄签署了东线天然气合作协议.天然气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炭黑或一氧化碳.这是因为天然气中含有碳元素.碳不完全燃烧也会产生一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可以使人中毒,所以用火取暖一定要注意安全.
  5. (5) CO与CO2可以相互转化.CO2在高温下与碳反应生成CO的化学方程式是
被称之为“软电池”的纸质电池,采用薄层纸片作为传导体,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H2O=ZnO+2MnO(OH),避免了传统电池所带来的污染问题,因而废旧的纸质电池可作为一般的废弃物加以处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电池反应中锌元素化合价升高 B . 该电池反应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C . 其工作原理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 . 开发利用该电池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B . 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 .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D . 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根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B . 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C . 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D . 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隆重召开,随着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我国新型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首次飞行将于6月下旬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实施,该火箭由液氧和煤基航天煤油发动机作为动力源,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 (1) 液氧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氧气,下列有关该变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①物质的性质保持不变
    ②变化过程中物质吸收能量
    ③分子间的距离增大
    ④由单个原子变成了分子
    ⑤发生了化学变化

  2. (2)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所用燃料是以煤炭为原料制得的煤基航天煤油,其分子式可用CH3(CH2nCH3来表示(式中n=8~16),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有

    ①煤天航油属于化合物    ②由煤炭制取航天煤油属于化学变化

    ③航天煤油中含多种分子   ④CH3(CH28和CH3CH3(CH216CH3的性质有差异

  3. (3) 该发动机工作时发生的反应为:CH3(CH2nCH3+ O2(n+2)CO2+(n+3)H2O,则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写“化合”“分解”“复分解”“氧化”或“置换”)。
在密闭容器中。分别用压强和温度传感器测定久置铝片与稀盐酸反应过程的图象如图。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 从整个反应过程中看,反应中有热量放出 B . 0∼50s时,变化不明显,是因为铝表面有一层氧化铝 C . 60∼100s容器内气压升高,主要由于温度升高的原因 D . 100s后温度、气压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反应结束
  2019年10月10日据“中央社”报道,日本学者吉野彰及另两位英美学者因为对研发锂离子电池贡献卓著,共同荣获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锂离子电池在各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图最近兴起的智轨电车也用到了锂离子电池。其中胶轮、自动导向、锂离子电池供电是智轨电车的三大标签。请回答:

  1. (1) 写出锂元素的符号.
  2. (2) 锂离子电池供电过程中能量转化是.
  3. (3) 智轨电车的胶轮轮胎是由合成材料和金属材料复合而成,其中使用的合成材料是合成橡胶,主要利用它的        等性能(填字母)。
    A . 透气性好、耐磨 B . 耐高温、高弹性 C . 密度小、熔点低 D . 绝缘性好、耐低温
小敏喜爱科学探究,在实验室做了一个实验:她先将少量铁粉装入气球,再把气球套在盛有稀硫酸的锥形瓶瓶口,然后把气球中的铁粉倒入锥形瓶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过程观察到瓶口气球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

反应开始   反应结束   冷却至室温

  1. (1) 请写出铁粉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从实验过程可以看出,反应结束时气球膨胀程度最大,冷却到室温时气球体积又变小一些,由此可以说明铁粉与稀硫酸反应还会(填:“吸热”、“放热”)。
化学反应在生成的同时,伴有,通常表现为热量。
如图是一种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原理示意图。其中装置Y为氢氧燃料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系统中只存在3种形式的能量转化 B . 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C . 装置X能实现燃料电池的燃料和氧气的再生 D . 装置X、Y形成的子系统能实现物质的零排放,并能实现化学能与电能间的完全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