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 知识点题库

“厨房化学”可理解为利用家庭生活用品来进行化学实验,从而对化学进行学习和探讨活动。下列实验不能在“厨房化学”中完成的是(   )

A . 探究铁制品在什么条件下生锈 B . 蛋壳能否溶于酸 C . 鉴别食盐和纯碱 D . 检验自来水是否含氯离子
 已知酸性物质可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某同学为了探究微粒的一些性质,设计了如下的系列实验:

  1. (1)

    向一小烧杯中加入蒸馏水,然后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如图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烧杯里的水变成了 色,该实验说明水分子是呈的性质。(选填:酸性,中性,碱性)

  2. (2) 向(Ⅰ)中的烧杯中再加入稀盐酸,观察到的实验是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色。

  3. (3) 分别取A、B两个烧杯,A杯中加入蒸馏水,再向其中加入紫色石蕊,B杯中盛有浓盐酸,用一大烧杯把A、B两烧杯的溶液罩在一起(如图Ⅱ),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A烧杯中的紫色石蕊试液变色。该实验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总是在

  4. (4) 上述实验还说明浓盐酸的两个重要的性质分别是:
    ①物理性质:浓盐酸具有
    ②化学性质:浓盐酸具有性。(选填,酸或碱)

某小组同学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老师建议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NaOH溶液吸收生成的SO2。这种做法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S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40体积SO2
【实验方案】同学们向充满SO2的软塑料瓶中倒入一定量NaOH溶液,拧紧瓶盖,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他们认为S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反思与改进】甲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 。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两个改进方案。
  方案一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向两个充满SO2的200 mL软塑料瓶中分别注入10 mL的水和NaOH溶液,振荡、对比。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
完全相同

乙同学认为由于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因此无法证明SO2与NaOH是否发生了反应。试分析导致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的原因是 。他认为若改变注入水和NaOH溶液的体积便可达到实验目的,注入液体的体积可以是 (填序号)。
a.15 mL   b.8 mL   c.5 mL   d.3 mL
方案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实验:向两个充满SO2的300 mL集气瓶中分别加入6 mL水和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对比。
倒吸入两个集气瓶中
的液体体积完全相同。

丙同学认为上述方案也无法证明S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
你认为导致吸入液体的体积完全相同的原因是 。
丁同学思考后,将上述装置进行了改进,便可达到实验目的。
改进装置如下图所示,你认为装置B的作用是 。


 类比法是化学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草酸(C2H2O4)的化学性质与碳酸相似,草酸受热会分解得到三种氧化物,某兴趣小组对草酸的有关性质进行了探究,按要求回答相关的问题:
[提出猜想](1)草酸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 色。
(2)三种氧化物可能是 ,该猜想的依据是 。
[查阅资料]
1.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物质,遇水变成蓝色的硫酸铜晶体。
2.向氯化钯溶液中通入CO,产生黑色沉淀。
[实验探究]兴趣小组为验证猜想,将草酸受热后得到的气体,依次通过了装置A、B、C:

[实验结论](3)当装置A、B、C实验现象是 ,证明猜想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4)①实验装置中气球所起的作用是 。
②是否可以将装置A和B对调,其理由是 。

某研究学习小组对“NaOH溶液与稀H2SO4溶液是否恰好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1. (1) 如图是类似教材所示酸与碱反应的实验过程.
    ①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②向A中加入10mLNaOH溶液,并滴入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慢慢滴入稀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 , 使溶液混合均匀,直至溶液的颜色由红色恰好变成色为止,表明两者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为探究上述酸碱反应后,硫酸是否过量.设计了如下两种方法:
    方法①:取少量反应的溶液,用pH试纸检验,测得pH<7,表明硫酸过量.
    方法②:取少量反应的溶液,向其中滴加适量的BaCl2溶液,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表明硫酸过量.
    上述两种方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方法 (选填“①”或“②”).请用文字说明另一种方法不合理的原因

甲、乙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图的实验:


实验结束后,甲、乙同学依次将废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然后进行了讨论

  1. (1) 【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对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反应表示怀疑.但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时向氢氧化钙溶液中应先滴几滴酚酞试液,再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时,就可以说明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2. (2) 【观察与讨论2】当乙同学再沿废液缸内壁缓慢倾倒液体时,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白色沉淀.经过讨论确定,甲同学试管中的废液含有的溶质是CaCl2,乙同学试管中的废液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均写化学式)才会出现上述现象.为了科学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缸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猜想:废液中含有NaCl、CaCl2两种物质

    乙同学猜想:废液中含有NaCl、Na2CO3两种物质

  3. (3)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分别同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碳酸钠溶液,观察到现象,

    得出结论:甲猜想不成立,则乙猜想成立.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氯化钙溶液,观察到现象,

    得出结论:乙猜想成立,则甲猜想不成立.

  4. (4)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确定了最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

根据题意填空
  1. (1) SO2和NO2都能溶于雨水形成酸雨而破坏环境.为减少酸雨的产生,有下列措施:①少用煤作燃料;②把工厂的烟囱建高;③在酸化的土壤中加水;④燃料脱硫;⑤开发新能源.其中有效的措施是(填序号).
  2. (2) 已知SO2能溶于水生成亚硫酸:SO2+H2O=H2SO3 , 亚硫酸的性质与碳酸相似,为了探究SO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现用三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请完成填空.

    提出假设

    实验方案和现象

    实验结论

    假设水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在一朵紫色小花上滴几滴蒸馏水,

    小花不变色

    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假设SO2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将一朵紫色的小花直接放入盛有SO2的集气瓶中,小花不变色.

    假设成立

实验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哪一种粒子(H2O、Na+、OH)能使指示剂变色.

实验步骤:①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②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mL氯化钠溶液(pH=7),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③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下述“现象”是指:无色酚酞溶液是否变红)

实验1看到的现象是,你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2看到的现象是,说明Na+

实验3看到的现象是,你得出的结论是

某校化学课堂围绕课本《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开展自主探究活动,以下是探究片段,请你参与学习.
  1. (1) 向装有生锈铁钉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因此盐酸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在进行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实验时,某一小组忘记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因此未观察到明显现象.该小组同学对此时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成分产生疑问.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第一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有NaCl和HCl

    猜想三:有NaCl和NaOH      猜想四:有NaCl、HCl和NaOH

    第二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你认为不合理的猜想是

    【实验探究】

    ①第三组同学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溶液,无明显变化,则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

    ②为验证其余猜想,第四组同学分别取该溶液样品按下列方案探究:

    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往溶液中加

    有气泡产生

    溶液中有HCl

    方案二

    往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有HCl

  3. (3) 【得出结论】通过比较分析,同学们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①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给予肯定,同时指出方案二是错误的,原因是

    ②小明发现,排除不合理猜想后,只做一次实验就能同时验证其余猜想,此实验方法是:

  4. (4) 【交流讨论】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请你举一个实例说明:
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如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沉淀、产生气体等.但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作了如下探究实验:
  1. (1) 第一组同学把一只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1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
  2. (2) 第二组同学也得到了启发,也设计了如图1、2、3、4、5、6、7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他们各自会看到了不同的现象.

    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因为CO2与溶液中的NaOH反应,消耗了CO2 , 你认为另一种原因是

  3. (3) 为了进一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甲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你认为可以说明问题吗?你会看到的现象.

    乙同学没有滴加稀盐酸,他加了另一种物质看到的现象是,乙同学加的物质是.他们看到的现象虽然不同,但都可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

小明在家中探究食用白醋的性质,选用了家庭生活中的下列常见物品:200ml的软透明塑料瓶、食品干燥剂、白醋、鸡蛋壳、紫罗兰花、锈铁钉、蒸馏水、纯碱、玻璃小杯.

【问题】白醋是否具有酸类的性质?

【查阅资料】

白醋为无色透明液体,主要成分是醋酸,化学式可表示为HAc,Ac代表醋酸根;

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

紫罗兰花遇酸变为红色;

醋酸盐中除银盐和汞盐外都易溶解于水.

  1. (1) 【探究与验证】(请你帮助填写表中空白)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白醋滴在紫罗兰花上

    紫罗兰花变红

    白醋的pH7

    将锈铁钉放在小玻璃杯中,加入白醋

    刚开始时,一段时间后,有

    1.白醋能与铁锈反应

    2.

    向软塑料瓶中加入10ml白醋,将瓶捏扁,加入约5g鸡蛋壳,拧紧瓶盖

    瓶中有气泡冒出,扁塑料瓶逐渐膨胀

    白醋能与碳酸钙反应放出CO2

    向白醋中加入纯碱

    白醋中有气泡冒出

    白醋能与碱反应

  2. (2) 【反思与评价】

    小明将干燥剂袋口打开一段时间后,袋中的白色颗粒粘在了一起,请写出变化的化学方程式:①

  3. (3) 上面“实验结论”中,错误的是(填实验序号)
  4. (4) 上述实验三的现象还不足以得出表中所述的相应结论,为此还需要补充相应的实验,写出补充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课学堂上要学习碱的性质,老师让两位同学和他共同实验,要求两位同学分别向澄清的石灰水和氢氧化钠的溶液里吹气,如图①②所示,老师告诉同学们,呼出的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

  1. (1) 同学们在吹气后观察到①中澄清石灰水边浑浊,②中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观察实验现象后老师问,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使用,原理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2. (2) 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③、④两个实验.

    实验现象:③中的软塑料瓶变瘪,④中

  3. (3) 小亮认为小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光同学却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小明的实验不严谨,原因是.若仍利用该装置,需要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4. (4) 小光设计的是通过检验生成物来验证猜想,请帮他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3)实验后的溶液少许,再向其中加

    验证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5. (5)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反思拓展】探究结束老师说,通过此探究实验我们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些角度可以是:

    ①通过证明反应发生;②通过证明反应的发生.

  6. (6) 【应用】通过反应可以知道氢氧化钠要密封保存,若一瓶氢氧化钠长期敞口放置,其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A,则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1﹣A(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要证明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先加入,①硝酸钙②氢氧化钙③硝酸钡④氢氧化钡(填写序号),出现沉淀,再加入酚酞溶液变红即可.
CO2通入NaOH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CO2与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此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①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溶解1体积的CO2

②在一定浓度的溶液中,有微溶物生成的复分解反应也能发生.

  1. (1) 【实验探究】小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锥形瓶内充满CO2),并进行实验.

    打开瓶塞和活塞,使NaOH溶液快速滴入锥形瓶中,立即关闭活塞(漏斗中仍有溶液剩余),观察到U形管左侧的红墨水液面(填“升高”、“降低”或“不移动”),小红根据现象判断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理由是.请根据初中化学知识写出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反思与评价1】小明认为小红的实验方案不严密,理由是
  3. (3) 【拓展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此又设计了下表所示的两种方法,进一步探究.请填写表中的空格.

    实验方法

    操作过程

    现象

    实验结论

    方法一

    取小红实验后锥形瓶内的溶液适量,加入足量C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方法二

    取小红实验后锥形瓶内的溶液适量,加入足量稀硫酸

  4. (4) 【反思与评价2】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拓展实验】的(填“方法一”或“方法二”)依然不严密,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1. (1) 写出A试管中的反应现象 。
  2. (2) 写出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 (3)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B、C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NaCl;  乙同学猜想:NaCl、CaCl2;丙同学猜想:NaCl、CaCl2、HCl;

    你的猜想:

  4. (4) 【交流讨论】你认为同学的猜想一定不正确,理由是

    【设计实验】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猜想成立

小红同学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她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想起氢氧化钠溶液中事先没有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程度,她从烧杯中取了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试管中液体的颜色没有变化。于是她对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了以下探究:
  1. (1) 小红认为此时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②氢氧化钠有剩余;

    ③盐酸有剩余。

    小明同学却判定不可能是“氢氧化钠有剩余”,他的理由是:

  2. (2) 他们共同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欲对上述其他两种可能情况进行验证。请根据相关内容填写下表: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将少量锌粒放入试管中,然后从烧杯中取适量溶液至试管中

    如果

    则盐酸过量

    如果

    则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3. (3) 经过讨论,他们认为利用下列几种物质代替锌粒,也可以达到验证目的,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 . 生锈的铁钉 B . 碳酸钠粉末 C . 硫酸钠粉末 D . 氢氧化铜
某学习小组对硫酸进行如下研究:
  1. (1) 下图中仪器①的名称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装置也可用于实验室制气体(任写一种),化学方程式为

  2. (2) 已知相同温度下,硫酸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常温下10%的稀硫酸的pH(填“>”“<”或“=”)2%的稀硫酸。若对稀硫酸进行如下操作,溶液的pH因化学变化而升高的有(填字母)。

    A.加少量水   B.加少量铁粉    C.加少量氢氧化钾    D.加少量浓硫酸

  3. (3) 向两个烧杯中分别注入浓硫酸(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mL)和稀硫酸(浓硫酸与水的体积比1:1)各10 mL,称量并记录不同时间(h)两种硫酸溶液吸水的质量(g),数据见下表:

    ①浓硫酸与水体积比为1:1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表达式为。若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则所配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②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

    a.有关硫酸吸水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字母)。

    A.浓、稀硫酸都有吸水性   

    B.只有浓硫酸有吸水性 

    C.浓硫酸吸水性较稀硫酸强

    b.实验室保存稀硫酸时要存放,在干燥气体时应选用(填“浓”或“稀”)硫酸作干燥剂。

某校同学开展了如下“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的实验活动:

  1. (1) 把自制的紫色紫薯汁按图1所示分别滴加到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溶液

    白醋

    盐酸

    食盐水

    草木灰水

    石灰水

    加入紫薯汁后的颜色

    红色

    红色

    紫色

    绿色

    绿色

    ①图1中存放紫薯汁的仪器名称

    ②据上表推测,紫薯汁能做酸碱指示剂,遇到稀硫酸溶液可能显示的颜色是,该汁液(填“能”或“不能”)做酸碱指示剂.

  2. (2) 用pH试纸测定图1中部分溶液的酸碱度:草木灰水pH>7,属于(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溶液,白醋pH(填“>”、”<”或”=”)7.
  3. (3) 图2是三位同学分别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填“A”、“B”或“C”,下同),可能导致所测溶液pH数值发生改变的错误操作是
老师在课堂上说:“氢氧化钡与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相似”.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用氢氧化钡溶液来进行验证,他们做了以下实验.

序  号

操     作

现  象

结    论

实验一

向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入酚酞

溶液变红

氢氧化钡溶液呈碱性

实验二

向实验一的溶液中通入

适量的二氧化碳

产生白色沉淀,红色消失

氢氧化钡溶液能与

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三

另取氢氧化钡溶液,滴入

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氢氧化钡溶液能与

碳酸钠溶液反应

结论:氢氧化钡的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钙相似.

  1. (1) 写出实验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同学们将上述反应后的废液倒入烧杯中,过滤后,得到白色沉淀和红色滤液,他们决定对沉淀和滤液进行探究.

  2. (2) 探究一:【提出问题】沉淀能否与酸发生反应?

    【实验探究】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有气泡产生,白色固体不消失.

    【实验结论】沉淀与酸不反应.

    有同学提出,根据“白色固体不消失”这一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不严谨,理由是

  3. (3) 探究二:【提出问题】滤液中除酚酞外,还有哪些溶质?

    【作出猜想】Ⅰ.只有氢氧化钠Ⅱ.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Ⅲ.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

    【实验探究】

    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实验四

    取滤液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

    没有明显现象

    猜想Ⅱ不成立

    实验五

    取滤液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几滴碳酸钠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红色不消失

    猜想Ⅲ成立

    有同学提出:实验四由于实验操作存在问题,导致结论不准确,该实验  操作上存在的问题是

  4. (4) 【反思交流】小组同学经分析、讨论后发现,只用一种溶液做一次实验,就可以验证猜想,该溶液是
  5. (5) 在废液中滴加稀盐酸至(填写实验现象)时,表示废液已呈中性.
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和碱的反应”,做了如下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1. (1) 实验一:向Cu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继续滴加稀盐酸,通过稀盐酸与反应的现象,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2. (2) 向NaOH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继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色变为无色,由此现象也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实验二中试管内的无色溶液成分展开了讨论。

  3. (3) 【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Cl和HCl        猜想二:

  4. (4) 【实验设计】若要证明猜想一成立,下列试剂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
    A . 紫色石蕊溶液       B . Cu       C . AgNO3       D . Na2CO3
  5. (5) 【讨论交流】小莹同学认为滴入NaOH溶液,也能证明猜想一成立,你认为小莹同学的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6. (6) 【反思评价】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填“一定”或“不一定”)借助指示剂。
              
  1. (1) 耀华实验学校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们要将一根生锈的铁钉除锈,他们将这根锈钉放入过量的盐酸中,首先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其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过一会又发现在铁钉表 面有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硫酸和盐酸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它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 之点。

    ①它们水溶液的 pH 都(选填“>”“=”或“<”)7。

    ②它们都能除铁锈,写出硫酸与铁锈的主要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它们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该类反应叫反应,其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复 分解反应。

    ④打开两瓶分别盛有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的是盛有 的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溶液质量增加而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的是

    ⑤写出把硫酸转化为盐酸的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