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 知识点题库

下列三个实验均可证明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

  1. (1) 实验Ⅰ:用试管集满CO2 , 迅速加入NaOH溶液、塞紧橡皮塞,充分振荡,静置.

    (1)实验后打开橡皮塞时,听到响亮的“啵”声,其原因是实验后试管中的气压(填“变大”或“变小”);

    (2)对静置后的溶液进行下列操作,由对应的现象可推知CO2与NaOH溶液一定反应的是 (填序号).

    a.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b.滴加少量稀盐酸,不产生气泡

    c.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2. (2) 实验Ⅱ:在8.0g NaOH固体中加入适量95%的乙醇溶液,配制成饱和NaOH的乙醇溶液,向该溶液中通入CO2 , 直至产生白色沉淀Na2CO3

    (1)某托盘天平标尺的最大刻度为1g,配备有1g、2g、5g和10g四种砝码若干个,用该天平称取8.0g NaOH固体时,所需砝码总数为 个;

    (2)实验Ⅱ利用的原理是:影响物质的溶解性.

  3. (3)

    实验Ⅲ:如图所示,将5mL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ρ≈1.1g/mL)缓慢、全部注射入瓶中,观察到酒精倒流入瓶中,最终瓶中剩余5mL气体.此实验条件下,1体积水约可溶1体积CO2 , CO2不溶于酒精,ρ(CO2)≈2gL.

    (1)实验时(填“能”或“不能”)用水代替量筒中的酒精;

    (2)实验时将NaOH溶液缓慢注射入瓶中的原因是

    (3)根据上述实验可推知:与NaOH溶液反应的CO2约为 (取整数)mL;

  4. (4) 理论上,上述5mL NaOH溶液与足量CO2反应都转化为Na2CO3时,参加反应的CO2的体积大约为多少毫升?(写出计算过程,结果取整数)

  5. (5) 实际上,上述NaOH溶液吸收的CO2偏少,其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CO2不纯

    b.装置漏气

    c.NaOH与CO2化合生成了NaHCO3

    d.倒流入瓶中的酒精干扰了NaOH溶液对CO2的吸收.

 不少同学都被蚊虫叮咬过,感觉又痛又痒。同学们从化学课上知道:蚊虫叮咬时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刺激皮肤。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一】探究蚁酸的酸性。
(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 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2)将锌粒放入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 。
【实验探究二】探究蚁酸分解的两种产物。
(1)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 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
(2)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①:该气体是CO2   猜想②:该气体是 
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下装置 (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

Ⅰ.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① (填“成立”或“不成立”);
Ⅱ.装置B中的现象是 ,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缺陷是 ,处理的方法是 。
【拓展延伸】
(1)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不会选择的物质是 。

A.氨水B.食醋C.肥皂水D.苏打水

(2)向某溶液中加入蚁酸有气泡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可能是 (只写一种)。

小丽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将稀盐酸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地看到有气泡产生,她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
【提出问题】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小丽对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做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猜想二:
【实验设计】为验证上述猜想哪个正确,小丽设计了如下方案: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小红认为小丽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实验与结论】小红另外设计并完成了实验,请你帮她填写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步骤1: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猜想一
正确
步骤2:


小明在实验室验证盐酸化学性质时,将碳酸钠溶液倒入装有稀盐酸的烧杯中看到有气泡产生.为了解两种物质间的反应情况,他决定从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入手进行探究.
(1)小明对反应后溶液溶质组成了两种猜想,请你再补充一种猜想
猜想1:溶质为NaCl和Na2CO3
猜想2:溶质为NaCl和HCl
猜想3:溶质为
(2)比较三种猜想,说明你提出猜想3的理由:
(3)小明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方案,用两种方法验证了猜想2成立.按要求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方法一取少量反应后溶液,加入        
猜想2成立
方法二取少量反应后溶液,加入硝酸银溶液 猜想2成立

(4)反思与评价:
你认为方法二是否正确 , 说出理由:

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硫酸,一会儿发现由于忘记了滴加酚酞指示剂,因而无法确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小明说:溶质只有硫酸钠;小刚说:溶质除了硫酸钠外还有硫酸;小丽想了想,觉得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除了硫酸钠外还有氢氧化钠。
为了证明大家的猜想,小明从烧杯中取出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小明和小刚说小丽的猜想是不正确.
(1)你认为小明和小刚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填“是”或“否”),理由是
(2)为了进一步探究小明和小刚的猜想哪个正确,请你设计实验来证明.(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3)关于实验中的细节和意外情况:

①实验中,常常滴加酚酞溶液而不用石蕊溶液的原因

②实验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样做的目的是

化学小组同学探究“酸的化学性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部分实验内容.

  1. (1)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①号试管:固体溶解,产生气泡,放热;

    ②号试管: .

    a、金属活动性:

     铜(填“>”或“<”)

    b、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 .

    (2)

    ③号试管:绿色粉末逐渐溶解,产生气泡,溶液显蓝色.

    ④号试管:绿色粉末逐渐溶解,产生气泡,溶液显绿色.

    Cu2(OH)2CO3+2H2SO4═2CuSO4+3H2O+CO2

    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2. (2) 【发现问题】碱式碳酸铜与稀硫酸反应形成的CuSO4溶液显蓝色,而与盐酸反应形成的CuCl2溶液显绿色.

    【提出问题】同样都含有Cu2+ , 为什么③号试管中的CuSO4溶液显蓝色,而④号试管中的CuCl2溶液显绿色.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若溶液中Cu2+显蓝色,则SO42对Cu2+显色无影响,而Cl对Cu2+显色有影响;

    猜想二:若溶液中Cu2+显绿色,则

    猜想三:…

  3. (3) 【实验验证】同学们用下列两种不同方案初步验证猜想一,请你补全实验所需试剂:

    方案一:取少量③号试管中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观察到预期实验现象,猜想一正确.

    方案二:取少量④号试管中的CuCl2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观察到预期实验现象,猜想一正确.

    【评价与反思】同学们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溶液颜色成因复杂,相关知识还有待进一步学习.

某兴趣小组在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浓溶液装入分液漏斗中,先打开阀门K1 , 待氢氧化钠溶液完全进入广口瓶之后立即关闭K1 , 充分反应后,打开止水夹K2 , 请填写现象:


  1. (1) U型管左侧的液体 ;广口瓶中的液体出现浑浊.

  2. (2) 注射器中的液体 ;U型管右侧液体 .请写出广口瓶中出现浑浊现象的原因: .

    同学们将实验后的废液倒入烧杯中,过滤得白色沉淀和红色滤液,欲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探究报告:

    实  验  步  骤

    实  验  现  象

    实  验  结  论

    ①取滤液样品于试管中,加入 ;

    若有气泡冒出,且红色消失

    原废液中的溶质为:

      ;

    ②另取滤液样品于试管中,加入  .

    若有白色沉淀出现,红色不消失

    原废液中的溶质为:

      .

    【反思拓展】实验步骤①中所加的试剂可换成以下  ,也能通过观察现象得出同样的结论.

    A.CaCl2溶液    B.Ba(OH)2溶液    C.NaCl溶液.

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如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沉淀、产生气体等.但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作了如下探究实验:

(1)第一组同学把一只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1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 .

(2)第二组同学也得到了启发,也设计了如图1、2、3、4、5、6、7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他们各自会看到了不同的现象.


(3)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因为CO2与溶液中的NaOH反应,消耗了CO2 , 你认为另一种原因是 .

(4)为了进一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甲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你认为可以说明问题吗?你会看到的现象.

乙同学没有滴加稀盐酸,他加了另一种物质看到的现象是 ,乙同学加的物质是 .他们看到的现象虽然不同,但都可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

实验小组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操作时,忘记预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为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决定对反应后溶液的性质进行以下探究:

【猜想假设】猜想①盐酸不足量;  猜想②恰好完全中和;  猜想③盐酸过量.

  1. (1) 【方案设计】(并填写表中的空格)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的酚酞试液,振荡

    溶液变红色

    猜想①正确

     方案二

     用一根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pH=7

     方案三

     取适量锌粒于试管中,加入适量反应后的溶液

    猜想③正确

  2. (2) 【评价反思】甲同学按方案一进行实验,观察到溶液未变色,则甲同学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填字母序号)

    A、猜想②正确     B、猜想③正确     C、猜想②或③正确

    理由是

某化学课堂上同学们正在进行酸、碱、盐知识的探究,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其中丙认真填写空格.

  1. (1) 【学生实验】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学生板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2)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假设】猜想①: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②: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

    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实验现象:A中软塑料瓶变瘪,B中

    小红认为小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明同学却对此提出质疑,他认为小华的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

  3. (3) 小宁设计的是通过检验生成物来验证猜想,请你帮她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B实验后的溶液加入

    验证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反思拓展】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证明反应发生;可以通过检验生成物证明反应发生.

CO2和NaOH溶液能发生反应,但看不到明显现象.某科学兴趣小组为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1. (1) 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设计实验]

    方案一: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往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通入CO2 , 然后滴入足量的HCl

    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3. (3) 方案二: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烧杯中的水吸入集气瓶中

    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4. (4) [反思与评价]

    有同学认为方案二根据实验现象不能得出“CO2和NaOH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结论,还应再做对比实验,理由是

化学反应也有“悄悄”进行的.小明和他的同学对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1. (1) 探究一:二氧化碳是否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大试管(如图).取少量大试管中的液体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2. (2) 探究二:反应后大试管中的溶液所含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小明认为溶质是Na2CO3;小刚认为溶质是Na2CO3和NaOH;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验证】

    小刚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一定量试管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过滤;②向滤液中滴加适量

    小刚猜想成立

  3. (3) 【实验反思】写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4) 【实验拓展】同学们联想到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也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了确定其反应是否发生,由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先用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然后向其中滴加稀硫酸,边滴加边测定混合溶液的pH.请你分析上述方案中,为什么要“当测定pH小于或等于7时”才可证明发生反应了,其原因是

  5. (5)

    【总结提高】试设计两种不同方案证明氢氧化钠和稀硫酸确实发生了反应,从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等方面加以说明.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发生了反应

    方案二

某些植物的花汁可作酸碱指示剂.取三种花汁用稀酸溶液或稀碱溶液检验,颜色如下:

花种类

花汁在酒精(中性)中颜色

花汁在稀酸中颜色

花汁在稀碱中颜色

玫瑰花

粉红

粉红

绿

万寿菊花

大红花

粉红

绿

试回答下列问题:(1);(2)

  1. (1) 为试验生活中的食盐水、肥皂水、汽水、石灰水四种物质的酸碱性,我选择花汁,不选用其他花汁的原因是
  2. (2) 取所选花汁少许分别滴入上述四种物质,请将所显颜色填入下表中:

    试验物质

    食盐水

    肥皂水

    汽水

    石灰水

    所显颜色

    食盐水=、肥皂水=、汽水=、石灰水=

小李在化学实验技能考查中,完成“用稀盐酸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并测碳酸钠溶液的pH”实验。
【实验一】小李取待测液甲、乙分别放置在试管①和②,再往两支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根据现象推知,乙为碳酸钠溶液。
  1. (1) 实验中,小李应观察到试管②的现象是,该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老师指出:除盐酸外,还可使用其它试剂鉴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请你选择一种不属于酸的试剂,并将鉴别实验中的预期现象以及化学方程式填入下表。

    选择的试剂

    预期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支试管无明显现象;

    另一支试管


  3. (3) 【实验二】小李用玻璃棒蘸取“实验一”后试管②中的溶液沾在pH试纸上,观察试纸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小李的记录如下:

    实验现象

    结论

    溶液沾在试纸上,试纸缓慢地变色

    与标准比色卡对比,Na2CO3溶液pH=3

    小李因操作错误,得出“Na2CO3溶液pH=3”的错误结论。指出小李操作错误之处。

    答:

  4. (4) 指出小李记录的“实验现象”中不科学的地方
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 (1) 浓硫酸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干燥剂,说明浓硫酸具有性.
  2. (2) 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以用于金属除锈,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
  3. (3) 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潮解,同时吸收空气中的而变质,所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保存.
人被蚊虫叮咬后,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使叮咬处又痛又痒。化学小组同学对蚁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Ⅰ. 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
Ⅱ. 蚁酸在隔绝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
  1. (1) 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2. (2) 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元素,推测出一种生成物是水;
  3. (3) 另一种生成的氧化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

    ①猜想1:该气体是二氧化碳;猜想2:该气体是

    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下图的装置。

    ②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1(填“成立”或“不成立”);若猜想2成立,则:③实验时装置B的作用是

    ④实验时装置C中的现象是

    ⑤实验时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存在明显的缺陷,处理方法是
  5. (5) 【拓展延伸】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你会选择

    A、苏打水          

    B、肥皂水           

    C、食醋       

    D、氨水

室温时,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用逐滴滴入的方式),混合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如右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反应时溶液的pH等于7 B . 滴入溶液体积为5mL时,向溶液再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 C . 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15mL时,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D . 该图像表示的是将盐酸液滴入氢氧化钠溶中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1. (1) 【实验探究一】

    Ⅰ、向滴加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慢慢滴入稀盐酸(如图1所示),边滴加边振荡,测得试管①中最终溶液的pH=2。

    Ⅱ、分别称取0.5g氢氧化钙粉末置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加2mL水,振荡;再向试管②中加入2mL水、试管③中加入2mL稀盐酸(如图2所示)。振荡并观察现象。

    Ⅲ、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④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振荡。静置后测得上层清液的pH=12,继续向其中滴加几滴稀盐酸(如图3所示),试管⑤中无明显现象。

    实验Ⅰ中,能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试管①最终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酚酞除外)

  2. (2) 实验Ⅱ中用水作对照实验,其目的是
  3. (3) 试管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 (4) 【分析讨论】甲同学通过“试管⑤中无明显现象”得出“盐酸不能与Cu(OH)2发生反应”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于是继续开展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二】取试管①反应后的溶液逐滴滴入试管⑤中,直至过量,边加边振荡。

    实验探究二中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有

    【结论】盐酸能与Cu(OH)2发生反应。

    【交流反思】最终试管⑤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

如下图所示,向井穴板的孔穴1~3中滴加稀盐酸,4~6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1. (1) 1中所得溶液的颜色为
  2. (2) 从2、3中任选一个,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4、5、6中无明显现象的是(填序号)。
下列物质敞口放置,质量会减少的是(   )
A . 氢氧化钠 B . 大理石 C . 浓硫酸 D . 浓盐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