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知识点题库

外国学者论中国的科举制度:
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强调儒家的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美)斯塔夫利亚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由谁创设的?
(2)科举考试科目繁多,一般以什么科为重要?
(3)你认为科举制度的实施与唐朝的繁荣有何关系?

关于科举制的产生和完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科举制最早产生于隋炀帝的开科取士
②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是隋炀帝设置进士科
③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④科举制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②③④
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B . 打破了特权垄断 C . 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D . 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唐太宗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使他得以实现这一愿望的主要工具是(     )

A . 举荐制 B . 九品中正制 C . 科举制 D . 分封赏赐有功之人
一种制度(或政策)的创立、实施,都会对当时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行省是元代开始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元朝的行省实际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它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材料三: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祝寿之名开始访华之旅,向乾隆皇帝提出此行的真实目的: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港口。乾隆皇帝一口回绝,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摘编自《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对外关系卷》

  1. (1) 科举制创立于哪一朝代?在其完善过程中有哪三个关键人物?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元朝的行省有哪些职能?它的确立有何意义?

  3. (3) 依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政策。

有人曾经中肯地评价科举制:“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科举制从隋朝的诞生到唐朝的完善、清朝的灭亡,历时l300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的影响。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影响是(    )

①收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

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④改善了用人制度,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教育引领人探访灵魂和生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如图1,2

材料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 (1) 材料一中图示人物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教育思想?

  2. (2) 材料二中的“这种制度”正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武则天是如何发展该制度的?该制度对促进文化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3. (3) 图1中的“大学堂”是近代什么运动的重要成果?它在我国教育史上有何地位?图2文件的颁布有何标志性意义?

  4. (4) 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奠基工程是什么?该工程在全国基本实现是在哪一年?

如图为《雁塔题名》拓片图(部分),雁塔题名是科考及第后新科进士的最高荣耀。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创立并完善于隋唐时期  ②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

③为读书人创造了绝对公平的竞争机会  ④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不少的创造、创新和发明。

  1. (1) 隋朝虽然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但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这一时期创立的一项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制度是什么?

  2. (2) 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开创了一项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是什么?

  3. (3) 唐朝时期,诗坛名家辈出,写出最为著名的三位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特点?

  4. (4) 写出唐朝时期两位著名画家?分别写出其代表作品?注意对应.

  5. (5) 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辉煌的时期,唐朝农民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改进和创制的新式农具是什么?另一灌溉工具是什么?

  6. (6) 北宋时期,我国海外贸易空前发达,在技术上为此提供重要条件的一项发明创造是什么?

  7. (7) 宋朝的商业繁荣超过了前代,最大的商业城市是哪两个?

  8. (8) 宋朝都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什么?

高考作为我国高校选拔人才的主要形式,到2016年已经恢复39年了。那么,你知道唐朝主要采用什么制度选拔人才吗(    )

A . 世袭制 B . 九品中正制 C . 科举考试制 D . 八股取士
唐太宗看到下图情景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天下英雄入其彀中”是因为实施了(    )

A . 分封制 B . 廷杖制 C . 三省六部制 D . 科举制

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请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政治篇】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天,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使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经济篇】

材料二:如下图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具和穿有鼻环的牛尊

【思想篇】

材料三:如下图

【教育篇】

材料四: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作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五: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剧烈的社会大变动迫切需要大批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而科举制度依旧执迷于八股文、小楷试帖,所取之人内不能兴国安邦,外不能御侮抗敌。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1. (1) 材料一中三在则史料依次反映了我国古代史上三次政治改革,其中第一次改革有何历史影响?概括第二,三则史料,指出这两次改革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

  2. (2) 从材料二的图片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该现象的出现有何作用?

  3. (3) 材料中三幅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前期的三场重要运动,请写出其中一次运动的名称及其对思想解放的积极影响。

  4. (4) 为改变材料四所反映的弊端,隋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5. (5) 针对材料五所反映的现状,晚清政府是如何变革教育、培养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的?

“穿越小说”、“穿越电视剧”成为时下的流行话题。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穿越到了唐代长安,可能看到的是(    )

①一起谈论诗歌的年轻人

②外国人购买唐三彩

③遣唐使

④进京赶考的读书人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下列举措有助于形成这一局面的有(    )

①开创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

②完善科举制,让出身低微但有才能的人有做官的机会

③重视农业生产,减免租赋,减少力役,减轻农民负担

④改变“贵中华、贱夷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美丽的淮安是我们的家乡,它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老子雕像 河下古镇 沈坤状元府  明祖陵

  1. (1) 老子雕像坐落于洪泽老子山镇。老子是春秋时期哪一学派的创始人?到了战国时期,我国形成了怎样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
  2. (2) 河下古镇位于淮安区西北隅,见证了大运河的兴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历史作用。
  3. (3) 沈坤是淮安历史上第一位状元。“状元”的产生与我国古代哪一选官制度直接相关?
  4. (4) 盱眙明祖陵是朱元璋为其祖先修建的陵墓。1368年明朝定都于何地?明朝历史上,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堪称世界航海史上壮举的是什么事件?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这一制度正式确立于(    )
A . 隋炀帝时期 B . 隋文帝时期 C . 唐太宗时期 D . 唐玄宗时期
科举制创立于隋朝。作为一种选官制度,其选拔标准是(    )
A . 门第的高低 B . 才能和学识 C . 帝王的喜好 D . 财富的多寡
隋代设置明经、进士两科,学业优敏即明经科,文才秀美即进士科。可见,科举取士的标准是(    )
A . 家世 B . 外貌 C . 人品 D . 才学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大美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明清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1. (1) 材料一中所说的考试制度始于何时?这种官员的选拔依据主要是什么?
  2. (2) 你认为科举制度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3. (3) 材料二中,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科举制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科举制从创立之初就采用自由报考的办法,与以往士子被动的等待举荐入选有本质区别。而考试成绩是取舍的主要依据,且是竞争性的差额考试,之前一般是非竞争性的等额录取。从选人标准上将具体且有标准化衡量尺度的文化知识作为考试内容,相比之前以名望等模糊标准这又是进步。

——摘编自赵家冀等《中国教育通史·隋唐卷》

材料二:宋太祖“黄袍加身”夺取政权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协助他登上皇位的将领实权予以削夺。为了填补这些武将留下的空缺,统治者将目光转向普通知识分子。因此通过科举选拔文官成为强化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北宋前期科举次数与录取进士人数统计表:

时期

科举次数(次)

录取进士总数(人)

平均每榜录取进士数(人)

宋太祖

15

188

13

宋太宗

8

1487

186

宋真宗

12

1760

147

宋仁宗

13

4561

351

——摘编自李兵《科举:不只是考试》

材料三:明朝再度恢复了通过对儒家经典的竞争性考试来选拔文官的制度,这套制度后来变成了一种僵死的形式,它一直保持到1905年废除科举考试。

——摘编自[英]汤因比《历史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创立科举制的朝代,并指出与以前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有何进步之处。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宋朝前期科举制的发展,并说出材料二体现了宋朝的什么国策?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对“儒家经典的竞争性考试”采用的答卷文体是什么?这种“僵死的形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