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 知识点题库

近年来,南海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当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追寻国家兴衰之道时,就会深深感到正是海洋主宰着一个民族的盛衰荣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l500年前后,世界终于冲破茫茫大海的阻隔,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海洋时代就此开启.然而中国,自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从此,海洋带给中国人的不再是友谊和荣耀,而是噩梦的代名词,骨肉的离散与悲欢.

材料二:在内忧外患十分严重的形势下,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些人认识到,要镇压人民起义,抵御外敌侵略以维护清朝统治,就必须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于是洋务派在举办近代工业的同时,用新式枪炮、轮船装备军队,改造陆军,建立新式海军.就这样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水师(海军)诞生了,然而,随着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中国水师不仅输给了日本,同时再次导致骨肉分离.

  1. (1) 海洋时代到来后,西方国家纷纷而来,他们踢我国门,抢我财富,割我领土,尽显强盗本质!请说说割占澳门和香港的分别是哪两个国家?

  2. (2)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3. (3)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水师输给了日本”指什么战争?“再次分离的骨肉”指宝岛台湾,她是通过什么条约被日本割占的?又是在什么事件之后回归祖国的?

  4. (4) 综合上述材料和现实,请你说说中国应该怎样应对南海问题?

1895年,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 清政府成为东洋朝廷 B . 清政府腐朽 C . 日本政治制度先进 D . 日本侵华准备充分
据史料记载,甲午海战时,北洋水师在舰船吨位、舰队建制、舰炮火力等方面与日本海军相比,或是相差无几,或是互有优劣。但北洋水师遭到惨败,直至全军覆没。其根本原因是(    )

A . 清军战斗力低下 B . 清王朝腐败 C . 李鸿章的妥协投降 D . 中国社会制度落后
中日关系渊源流长,近现代历史上的中日关系一波三折,曲折复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日本政府得派遣领事官于前开各口驻扎。

——摘选自《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二  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摘选自《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的胜利》

材料三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中日两国尽管社会制度不同,应该而且可以建立和平友好关系。两国邦交正常化,发展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也是对缓和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1972年9月29日)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相关条款出自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举出一例日本在1937年制造的侵华罪行。中华民族能够“报仇雪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分析中日邦交正常化实现的深远意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邦交正常化实现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战争。
  1. (1)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2)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争——
  3. (3)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领导的推翻北洋军阀的战争——
中国首次以近代化海军抵抗外国侵略是在(    )
A . 鸦片战争中 B . 甲午中日战争中 C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D . 抗日战争中
对如图一段话中省略号部分,最恰当的补充是(   )

A . 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开始遭到破坏 B . 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 .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 .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材料论述题。

材料一:1888年,仅光绪皇帝的婚礼就耗资500万两白银,从1888年开始,慈禧又花费巨款、甚至挪用海军经费公开大规模整修颐和园。与此同时,慈禧还下令进行“三海”工程。颐和园工程和“三海”工程耗资巨大,大大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从而给海军的建设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

──《中国近代海军史》第206页

材料二:明治天皇于1887年谕令,“朕以为在建国事务中,加强海防是一日也不可放松的事情。然而从国库岁入中尚难以立即拨出巨款供海防之用,故朕深感不安。兹决定从内库中提取30万日元,聊以资助,望诸大臣深明朕意。”伊藤首相接到御旨深为感动,便召集地方长官作了传达。全国华族(有爵位的人及其家属)和富豪也无不为之感动,竞相申请为海防捐款。到9月底,捐款总额达103万8千日元。海军将这些捐款和天皇的赐金全部用于扩充海军军备。

──《日本海军史》第27页

请回答:

  1. (1) 上述两则材料与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年的哪一场战争有关?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 (2)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感悟。(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适当联系实际,行文流畅。)
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说:“我之廉价工人,彼(西方国家)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可能发生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
A . 《南京条约》 B . 《马关条约》 C . 《天津条约》 D . 《辛丑条约》
一位亲历甲午战争的洋人海员说:“(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只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清朝(    )
A . 洋务运动的贡献 B . 洋务运动的不足 C . 甲午战败的原因 D . 洋务运动的成效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 . 甲午战争 《辛丑条约》 太平天国 B . 《辛丑条约》 太平天国 甲午战争 C . 太平天国 《辛丑条约》 甲午战争 D . 甲午战争 太平天国 《辛丑条约》
19世纪末,列强以朝鲜为跳板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甲午中日战争 C .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自1840年开始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步加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图片_x0020_100005

材料三:如果说有所谓“神圣的战争”,那么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正是这样一个“神圣的民族战争”。

——德国《前进报》1900年6月19日的社论《铁拳》

完成下列要求: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依次写出“三次灾难性的战争”的名称。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图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时局?这与哪一条约的签订有直接关系?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是谁?“神圣的战争”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据统计,甲午战争前,外资在华设有工厂192家,投资总额近2000万元;甲午战争后的1895﹣1913年间,外资在华新建厂矿达1366家,其多数资本在10万元以上,投资总额为10215.3万元。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列强强迫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 B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 . 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被接受 D . 中国掀起“实业救国”热潮
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统计,1894年前的50多年间,外商在华共创办企业103家,到1913年,外资企业增加到300余家。外商企业骤增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开放天津为商埠 C . 允许外商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 .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三岛割日本,赔偿二亿银。四地为商埠,灾难更加深”。对这段材料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三岛”指的是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②“四地”包括上海、重庆、苏州、杭州四个城市

③这段材料说明了《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④该材料缺少“开矿设厂”的内容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③④
19世纪末,某条约签订后,法国的画报刊载了一幅漫画(见下图),描绘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情况。该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北京条约》 D . 《马关条约》
下图是一本书的部分目录,你认为该书最有可能的书名是(    )

A . 《海国图志》 B . 《甲午——120年前西方媒体的观察》 C . 《瓦德西庚子回忆录》 D .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先进的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正确的发展道路,并一步步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一: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根据材料,中国的失败是哪一次战争的失败?康、梁等“探索新的救国之道”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 (2) 材料二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

    ——据徐国琦《中国与大战》等

    根据材料二,中国人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促进了哪一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并促成国内哪一政党的建立?

  3. (3) 材料三

    我们闹革命,只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

    ——毛.泽东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带领中国工农革命军创建的第一个“家”在哪里?这一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该“创造性”体现在中国革命实现了哪一转变?

  4. (4) 材料四:1980年,中共安徽省委召开会议布置分田单干;同年又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

    我国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在材料四中突出表现为哪一决策的实施?

  5. (5) 材料五: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我们不惧风雨,也不畏险阻。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习.平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

    从外交、政治、经济、民族政策等角度,任举一例说明新中国在“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方面为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

19世纪末,中国出现了学习日本的热潮,留学日本、翻译日本书籍成为时尚。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 洋务运动的兴起 B .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 C . 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 D . 新式学制的创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