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 知识点题库

近代前期,中国的对外战争多以失败而告终,从历史发展趋势看,这突出表现的实质问题是(     )

A . 战争的性质决定战争的胜负 B . 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战争结局 C . 政府的决策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D . 腐败的社会制度不敌先进的社会制度
近代前期,中国的对外战争多以失败告终,从历史发展趋势而言,这突出表明的实质问题是(    )

A . 战争的性质决定战争的胜负 B . 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战争结局 C . 政府的决策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D . 腐朽的社会制度不敌先进的社会制度
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 日本国力强大 B . 洋水师全军覆灭 C . 清政府军备废弛 D . 清政府的腐败
据史料记载:甲午海战时北洋水师在舰船吨位、舰队建制、舰炮活力等方面与日本海军相比,或是相差无几,或是互有优劣;但北洋水师遭到惨败,直至全军覆没。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
A . 北洋水师官兵作战不力 B . 北洋水师将领指挥不利 C . 李鸿章实行投降政策 D . 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1. (1) 上述材料中的“此日”是指何年?这年发生了什么战争?
  2. (2) 上述材料中的“公”是指何人?
  3. (3) 这次事件后产生了哪个不平等条约?
  4. (4) 这个条约有什么危害性?
某学者说:“它不仅标志着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夭折,而且极大削弱了中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是指(    )
A . 《南京条约》签订 B . 边疆地区危机扩大 C .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D .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刘亚洲上将指出:“甲午一役,是民族之哀,民族之痛,但我认为,它同时还是民族之幸。因为在这场战争之后,一个奇妙的瞬间诞生了。在这个瞬间里,历史向古老的中国打开了另外一扇门。”作者意在强调甲午中日战争(  )
A . 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 B . 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 . 促使仁人志士开始进行制度探索 D . 促使中国认清其所处的国际地位
“(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这一材料可以用来说明清王朝(    )
A . 不注重自己的国家建设 B . 甲午战败事出有因 C . 清军舰船数量处于劣势 D . 北洋舰队指挥不力
判断正误。
  1. (1) 1856年,英国联合德国,攻陷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2. (2) 戊戌变法持续了103天,最终失败,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3. (3) 谭嗣同杨锐、梁启超康有为康广仁、刘光第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英勇就义,后人称为“戊戌六君子”。
  4. (4) 《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以此为契机,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5. (5) “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日本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历史图示是对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表述。下面的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的危机 C .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D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9世纪末,中国出现了学习日本的热潮,留学日本、翻译日本书籍成为时尚。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 启蒙运动的兴起 B .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 C . 民族资本的发展 D . 新式学制的创立
清朝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A . 黄海大战 B . 辽东半岛战役 C . 威海卫战役 D . 平壤战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牢记历史)

材料一:日本曾经在中国近代史上两次中断和干扰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第一次是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开始迈向近代化的门槛,日本通过挑衅的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尝试。第二次是1927年到1937年这段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在长江下游一带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日本尽一切机会挑衅中国。

——摘自《中国崛起策》

(把握现在)

材料二: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际,中日两国的矛盾不断浮出水面。虽然中国外交部不断强调两国有必要增进战略互信,正视对方的发展机遇,视对方为发展伙伴,但是就南京大屠杀,参拜靖国神社,钓鱼岛领土纷争等问题,中日仍然争锋相对。

——摘自《中国崛起策》

(展望未来)

  1. (1) 日本第一次打断了中国近代化尝试的“挑衅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为打断中国第二次近代化进程,日本先后发动了哪两次事变?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影响当前中日关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 (3)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认为如何使中日两国关系健康发展。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提到一场战争,说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在形式和内容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是海军的出场和角逐……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请问对这场战争带来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

①这场战争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国的封建经济开始逐步解体,中国开始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先后进行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③对中国的民族工业是一个非常大的冲击,张謇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

④以魏源、严复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为维新变法奠定基础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③④ D . ②③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见山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材料三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习.平在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1. (1) 甲午大败对中国社会的最大影响是什么?“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揭开了哪一运动的序幕?
  2. (2) 结合所学知识,“民族主义”的含义是什么?三民主义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3. (3) 根据材料四,概括五四运动的特点和作用。
  4. (4) 材料四所说的“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五四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哪些“最为坚实的基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材料三:

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游船

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标志着中国“走入了近代”的历史事件。指出“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的三大丧权辱国条约依次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义和团将矛头指向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民主义”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3. (3) 中共一大确立的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的结果如何?
  4. (4) 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中,你得到什么启示?请从两个方面回答。
材料一:甲午孝钦皇太后(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用银至七百万两……铺张扬厉,备极一时之盛。

材料二:1895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1. (1) 根据材料一,判断慈禧太后举行“六旬万寿庆典”是在哪一年。就在国内歌舞升平的时候,哪一个国家正把魔爪伸向中国?
  2. (2) 材料二中的“三军败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之后签订了什么条约?
  3. (3) 这一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4. (4) 对比两则材料,你能得出清政府在此战争中失败的主观原因吗?
回望历史,海上的衰落无疑是中国人永远的痛,近代中国第一支海军北洋舰队曾经在哪场战役中全军覆没(   )
A . 平壤战役 B . 威海卫战役 C . 天津保卫战 D . 丰岛海战
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前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争之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 . 甲午战后掀起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C . 列强的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D . 《马关条约》让列强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阅读下列地图,回答问题:

  1. (1) 请把地图中“广州、天津、南京、重庆”按开放的先后顺序排列:

    ;②;③;④

    结合地图,概括19世纪中后期对外开放的特点。

  2. (2) 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开放局势形成的原因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3. (3) 综合以上探究,你认为怎样的对外开放才能促进国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