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 知识点题库

北海市现在还完整地保留英、法、德三国原领事馆建筑,是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实证,一个地方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历史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请回答:

  1. (1) 指出三则材料分别反映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过的哪些侵略战争?

  2. (2) 三则材料中最能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受破坏、更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最终使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的分别对应的是哪一个条约,请依序写出三个条约名称。

  3. (3) 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进行了英勇抗争,请举出两例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史实。

  4. (4) 根据三则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国的屈辱史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历史学家郭廷以认为:“近代中国所遭受的创痛,虽然不能说全部来自于日本,但实际上以日本给予的最多最巨”。结合所学回答:
  1. (1) 十九世纪末,中国遭受来自日本重创的战争指什么?
  2. (2) 请你举出1931—1945年14年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南京和重庆地区犯下的滔天罪行。
  3. (3) 根据所学知识,列举14年中,中华民族开展的主要抗日斗争。
  4. (4) 近年来,日本不断在中国钓鱼岛制造事端,你认为我国应如何面对这些不和谐现状?
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 武器落后 B . 许多将领贪生怕死 C .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D . 日本突然袭击
19世纪末,清政府命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促使这一政策出台的直接原因是(  )
A .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 《北京条约》的签订 C .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 《辛丑条约》的签订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日方消息)4月17日是日清战争后签订《下关条约》的日子,中方认为,1895年签订的这一条约使尖阁诸岛被让与日本。

——人民网

材料二:1931年9月18日,和37年前的黄海之役只差一天,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湖铁路的按钮,中日战争再次爆发,东北军遵从中央指示没有抵抗。

——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解说词

材料三:1937年7月7日夜间,日军在宛平城外夜间演习,以“丢人”为名挑起了事端,……

——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解说词

材料四:日军进城之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中国历史华师大版教材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日清战争”是指我国近代史上哪次战争?“《下关条约》”是指哪个不平等条约?请举一例该条约中被日本割占的中国领土。
  2. (2) 材料二、三分别是对日本侵华的哪两个历史事件的描述?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什么影响?
  3. (3) 材料四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4. (4) 今天,日本军国主义仍然阴魂不散,企图通过各种方式为侵略战争翻案,这应引起我们高度的警惕。请你举出一种日本破坏地区和平与稳定、挑战二战后国际秩序的行为。
作为“中国之巨祸”的甲午战争,在某种意义上也决定了此后半个世纪中日两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把37年之后的炮声看作黄海海面炮声的历史回响并不为过。这是在强调(    )
A . 甲午战争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 . 甲午战争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C .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意味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D . 日本在甲午战争之后不断加紧对中国的侵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日本历史充满了残酷的铁血。19世纪末它发动了一场对华战争,这场战争至今让中国人不断反思。走进战争,反思战争。

【激烈海战】

 

【耻辱之约】

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

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

【后续影响】

  1. (1) 图中描绘的是19世纪末中日一场战争中的一次海战,它是人类海洋战争史上的一次标志性战役。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役的名称及牺牲的中国著名将领。
  2. (2) 根据以上内容判断“耻辱之约”的具体名称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3) “耻辱之约”中哪一条款最能反映帝国主义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4. (4) 上图反映了甲午战后怎样的局面?图中的熊、虎、蛙、鹰分别代表哪些列强?
19世纪末,日本发动了一场侵华战争,这场战争至今让中国人不断反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激烈海战】

材料一:

【耻辱之约】

材料二: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后续影响】

材料三:

图1

图2

  1. (1) 材料一中描绘的是19世纪末中日一场战争中的一次海战,它是人类海洋战争史上的一次标志性战役。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末中日之间这场战争的名称。指出材料一中这场海战的名称及在海战中牺牲的中国著名将领的名字。
  2. (2) 据材料二内容指出“条约”的名称。“条约”中哪一条款最能反映帝国主义对华进行资本输出?说说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3. (3) 材料三反映了中日战后怎样的局面?据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提出了什么政策?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甲午战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对上述材料中关于甲午战败影响论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的民族危机 B .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 . 战败源于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D . 刺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近代日本两次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如今的中日关系能否正常发展已成为维系东亚、太平洋地区和平与安全的重中之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

——《人民日报: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

材料二: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材料三: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四: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略战争,为军国主义招魂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应引起中国人民的高度警惕。日本曾接连发生右翼分子篡改教科书和内阁成员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的事件。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课外学史”

  1. (1) 材料一中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当时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变?这一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蒋介石对这一事件的态度是什么?造成怎样的后果?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重大意义。
  4. (4) 结合材料四,日本右翼势力不断发表伤害中国乃至亚洲人民感情的言论,对此你有何看法?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日关系?
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记载:“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港湾之事,相逼面来,瓜分支那之说,腾沸于全球。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材料涉及的史实有(   )

①甲午中日战争    ②瓜分中国狂潮    ③公车上书    ④维新变法运动

A . ②④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②③
近代以来,“民族复兴”是志士仁人薪火相传的“中国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争后)人们对一衣带水之隔的蕞尔岛国纷纷侧目而视。1896年清廷派遣13名留学生赴日,揭开了留日序幕。……1901年清廷决定给学成回国的留学生奖以进士或举人出身,致使东渡学生1903年猛增到1300余人。1904年日俄战争以日本胜利而告终,这对于正在激起的留日狂潮无异于火上浇油。

——蒋纯焦《近代中国留美和留日教育之比较》

材料二:蒋介石在台儿庄战役捷后的电报中说“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甚至连失败者日本军人也公认:他们的失败是中国方面“集中国力”,因此提出要“摧毁抗日战争的最大因素﹣﹣国共合作势力”,促使国共“两党的分裂”。

——董助才《中共在台儿庄战役中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三:邓.小平为中国经济奇迹奠定基础已经过去40年了,他允许中国农民自主生产,在南方沿海设立了经济特区,也让外国人在那里投资。这很快带来了成果——40年后的今天,数亿中国农民摆脱了贫困,村庄变成现代化的城市,配备高科技的火车在大都市之间穿行,中国的经济繁荣有很多方面让人难以置信。

——德国《时代》周报网(2018年5月7日)

材料四:在中共十九大上,习.平总书记庄严宣告: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十九大报告《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们对日本“纷纷侧目而视”的历史背景,并归纳“留日狂潮”出现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能够“获此初步之胜利”的有利因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取得了“让人难以置信”成果的具体措施。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复兴”的认识。
“中国维新之萌蘖,自中日之战生。”“变法之说,发端于甲午,实行于戊戌。”这可以说明(    )
A . 甲午中日战争是维新变法的一部分 B . 甲午中日战争宣告维新变法的破产 C . 民族危机促进了近代化的探索 D . 近代化的探索加深了民族危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邓.小平曾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

材料二: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材料三:由于历史的原因,海峡两岸的亲人经受了近40年的骨肉分离之苦。1987年,台湾同胞终于被允许回祖国大陆探亲,实现了与亲人团聚的梦想。

  1. (1) 材料一中提到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它在哪一朝代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清朝时设置了什么官职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2. (2) 为解决材料二中的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使香港和澳门得以顺利回归?其中香港是什么时候回到祖国怀抱的?澳门是从哪个国家收回的?
  3. (3) 材料三中提到,海峡两岸的亲人经历了骨肉分离之苦。历史上台湾第一次与祖国分离后,是谁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的?第二次分离是哪个条约的签订造成的?之后台湾被哪个国家占据了长达50年?
  4. (4) 请举出一项20世纪90年代海峡两岸交往的重要史实。新时期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5. (5)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你对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有何建议?
优秀的历史影视是对历史的生动再现,把下列影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③ C . ②①③④ D . ②①④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军是国家倾举国之财 力打造的高科技兵种,清国进口的外国战规在吨位上名列亚洲海军第一。1897平,日 本加速引进新锐战舰,至战争开始,性能优异的战舰吨位已经超越清国。

材料二:清国实行的兵役制是佣兵制度。 官兵服役是为了获得“军饷”,从军是穷人躲避饥饿的“职业”。军中的中老年、壮年、青年人混杂,难以承担相同的军事任务。日本的兵役制度规定:日本男性公民不论贫富贵贱,都有为国服役的义务。

材料三:清国不重视情报收集,国家及军事体系没有专门的情报机构。国内长期存在大量日本间谍,广泛搜集清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情报。战前、战中、战后,日军都能及时得到清国的军事动向。

——以上材料均选自宗泽亚的《清日战争》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清日战争”的结局。
  2. (2) 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影响这场战争结局的因素。
  3. (3) 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主题是什么?
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与于现实当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ion Point)又名“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那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在日本东京的上野公园曾经有一处令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要掩面而去的地方。这个地方高悬着1895年2月被日本俘获的北洋水师靖远舰的铁锚。它同镇远舰的铁锚、主炮弹头等一起陈列于此,并立有海战碑志,向世人炫耀。

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按照西历1901年……文内后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1. (1) 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哪次战争?英国人将“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什么条约依据?
  2. (2) 材料二中,靖远舰是在哪次战争中被俘获?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战争结束后,日本开始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这与其获得的什么新权利相关?
  3. (3) 材料三中,反映的是中国近代签订的哪一个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签订后,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什么影响?
  4. (4) “读史使人明智”,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基本特征是(    )
A . 大量倾销工业品和资本输出 B . 开设银行和迫使清政府借款 C . 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同” D . 大量资本输出和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甲午战前 ,清政府对国家安全形势的判断就显得很不到位,对遭受侵略缺乏应有的预见和警惕……,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

——摘编自《甲午战争的战后反思》

材料二:铁的事实告诉人们,海战决定胜败,海权就是主导权。然而,长期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的清朝政府海权观念淡薄,把海权问题矮化为“海防”问题。……买官卖宫,训练荒废,纪律败坏,已是清朝军队中的普遍现象。“南北洋购买外洋枪炮、船只、机器暂停两年”之际,却为慈禧太后修建北海、中海、南海和颐和园。

材料三:那是多么黑暗屈辱的一页。……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中国,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条约,割地赔款,一再让步,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正所谓物极必反,惨烈的失败催生了民族觉醒,激起了救亡图存的爱国民族精神。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民日报》

  1. (1) 据材料一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前清政府的决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2. (2) 据材料二概括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内部原因。
  3. (3) 据材料三分析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华民族产生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九一八事变后,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义勇军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同时,中国共.产.党派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材料三:七七事变后,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材料四:日本右翼分子组成的“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编写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把侵略中国说成是“进入”中国,竭力否认侵华事实和罪行。日本首相也多次参拜靖国神社,严重伤害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亚洲国家人民的感情。 

  1.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与这场“谈判”相关的战争是什么?中日双方的谈判最后结果如何?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后是如何领导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主要原因。 
  4. (4) 通过材料四,你觉得中国应该怎样处理中日两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