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中国近代化 知识点

贯穿中国近代化的是两条,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民族富强。
近代史的现代化是一个由器物到制度的现代化的过程,又是一个西学东渐的过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不要想维新变法那样脱离群众,否则只能以失败告终。政治的现代化最关键,要实现民主政治,就必须进行革命,靠武装力量,否则难以对抗强大的封建势力。只有政治民主化了,经济和文化才会现代化。
另外,近代以来,自鸦片战争,西方列强就没有停止国侵略中国的步伐,所以从表面上看,在某些方面中国是进步了,但要看到那是伴随列强的船坚利炮而来,是被动接受的。而不是统治阶级主动向西方学习,要真正实现现代化,先要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以现代化的过程始终伴随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运动。

认识中国近代化 知识点题库

鸦片战争的失败,惊醒了国人的“天朝上国’’梦,也开始了中国迈向近代的步伐,形成了艰难曲折的近代化的探索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军事工业的发展,资金、原料、运输等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洋务派逐渐认识到,国家“必先富而后能强”,创办民用工业可以获利致富。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到90年代止,洋务派共创办工矿、交通、邮电等民用企业20多个。

——岳麓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材料二: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不管你支持还是反对辛亥革命,它已经发生了,并且已经造成了推翻清政府,终结中国的君主制度的事实。辛亥革命后尽管出现反复,但它确立的共和、民主和富强的发展方向没有改变,也不可逆转。

——《近代史研究》

材料四:所谓立宪(君主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觉醒)其居于主人的主动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醒》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分析,洋务运动在近代化历程中的作用有哪些?
  2. (2) 材料二中康有为主张中国从哪一方面向西方学习?其要求民主平等的思想体现在戊戌时期所颁布的哪一项措施当中?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为使中国走上“共和、民主和富强”的发展道路提出了什么指导思想?辛亥革命的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4. (4) 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条件是什么?为此,他在新文化运动中打出了什么旗号?
  5. (5) 结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近代化探索有哪些特点?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图示解读正确的是(    )

A . 图示反映的主题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B . 在A时间,洋务派提出了“求富”口号 C . C时间反映的事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D . B和D爆发的运动都彻底批判儒家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面对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不甘屈服的中国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除了有硝烟的战争,更有没硝烟的探索。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探索着救国救民的道路。下面是关于探索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几个重大事件,读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发动的,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来挽救统治的自救运动,最后,一场战役几乎埋葬了所有努力。

材料二:出现于19世纪90年代,势单力孤的皇帝,在维新派的推动下,进行了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妄图把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引进中国,结果,一场政变淹没了所有改革梦想。

材料三: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终于认识到了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于是,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赶跑了皇帝,但果实却被袁某人窃取了。

材料四:20世纪初,进步的知识分子,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在思想领域里掀起了一场影响空前的资产阶级革命,虽起到了解放思想促人奋进的作用,但也没有赶走专制,实现真正的民主。

  1. (1) 材料一提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场运动?请写出发动这一运动的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一位。
  2. (2) 材料二提到的改革是哪场改革?请写出“维新派”代表人物一位?
  3. (3) 材料三是指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事件?列举“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一位。
  4. (4) 材料四是指哪场运动?请写出“进步的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一位?
  5. (5) 从材料一到材料四说明我国近代化有何特点?
近代化是指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根据这一解释,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的最大成果应是(    )
A . 民族工业的产生 B . 大机器工业的出现 C . 维新思想的传播 D . 民主共和国的建立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制度变革)

材料二  戊戌变法后,“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

材料三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思想解放)

材料四从1915年起,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场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运动。

  1. (1) 根据材料一可以看出,洋务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戊戌变法的影响。
  3. (3) 材料三中的“革命”期间提出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根据此材料概括这场革命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4. (4) 材料四中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试举两个当时“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
  5. (5)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你对近代历史探索的感悟。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寻求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材料二:“自由尽是新风尚”“……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辛亥革命以民国取代帝国……这无疑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一个质的飞跃。

——摘自左玉河《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马克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摘自《永远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本色》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重大事件有哪些相同之处。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的中国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什么?在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取得了哪些理论成果?
某班开展“看口号猜历史事件”的竞猜活动。下列口号与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 . 自强、求富——戊戌变法 B . 万众一心,誓灭倭寇——抗日战争 C . 民主、科学——北伐战争 D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辛亥革命
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前期,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之一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近代化的过程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以下四个事件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 . B . C . D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寻求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 南,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摘自《永远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本色》

材料三: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极少数人脱离了革命队伍,但多数人一直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为中国革命奋斗终生。中国近代以来,没有哪一个政治团体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拥有这么多的为胸中主义和心中理想前赴后继、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有志之士。这批人,他们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苦、不怕死,只为主义、只为信仰便可用一生去奋斗。

——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答问录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思维导图填充完整。
  2. (2) 孙中山和陈独秀分别提出和宣扬什么思想?根据材料,归纳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共同之处。
  3. (3)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根据材料二回答,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什么?
  4. (4) 根据材料三,你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哪些高尚品质值得我们继承发扬?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制度黑暗统治,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富强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中华民族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寻找失去的尊严,寻找在世界的位置,寻找复兴的道路……”。

材料二: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廷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瓜分危机更是迫在眉睫。康有为联合各省入京应试举人1300余人联名请愿,发动“公车上书”,提出“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等改良派的救国纲领。

材料三: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摘编自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1. (1) 材料一中西方列强的“一巴掌”是指什么战争?
  2. (2) 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在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康有为认为造成“国弱”的主要因素。
  4. (4) 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特点。
  5. (5)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下图是新编《中国历史》第一单元的目录,根据内容判断其单元主题应是(    )

 

A .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有学者认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启动并非始自中央,而是地方。中国早期近代化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部分区域的近代化。以下史实可以证明该观点的是(    )
A . 晚清政府限制私人投资工商企业 B . 早期近代企业多由地方要员兴办 C . 通商口岸地区小农经济最早解体 D . 江南地区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一代代仁人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得到了教训,也获得了启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体西用)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

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立宪之梦)

材料二:梁启超曾说过:“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以后始也。”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具有君主立宪制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1. (1) 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什么主张?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成功的,也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失败的。你的观点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2. (2) 由材料二可知,甲午战争失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改革最终失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 (3) 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在向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
1905年《时报》刊文评价中国教育史上一件划时代的事件,“革千年沉痼之积……咸出于有用之途,所以作人才而兴中国者,其在斯乎。”“革千年沉痼之积弊”是指(    )
A . 废除科举制度 B . 废除八股和武举 C .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D . 成立京师大学堂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侵略史,也是一部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步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清王朝消除了内外两个致命威胁,舒缓了一口气,随后的一段时期,清朝表现出一种相当显著的复兴气象。这种气象体现在:镇压捻军和回民叛乱、恢复传统秩序和儒家政府、保持与外国列强之间的和平,以及采纳西方的外交实践与军事和技术手段来发起自强运动。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

——据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四: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问题一: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脱出常轨,改道变形”?请写出中国步入近代的标志性事件。
  2. (2) 问题二: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清王朝消除的“内外两个致命威胁”分别是什么?据材料说明实现“自强”的途径。
  3. (3) 问题三: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索新的救国之道”,是从哪一层面着手的? “中国的失败”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从这次失败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4. (4) 问题四: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入侵”与“反入侵”的事件。材料四中作者是怎样评价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近代化探索的过程有什么特点?
许倬云认为,19世纪以后的一百多年,每次外来的侵侮,即引发内在的反应,一步一步寻求实质的船坚炮利,走向模仿西方的政治制度,再从民族国家的理念演变成孙中山提出的多元秩序。这一百多年来,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思想主张演变的轨迹是(    )
A . 自强求富—民主科学一变法图强 B . 民主科学—变法图强—民主共和 C . 民主科学—民主共和—变法图强 D . 自强求富—变法图强—民主共和
  1903年,镇江郭礼征筹建大照电灯公司,获江苏抚院批准。次年从国外订购发电机、锅炉等设备陆续进行安装。因绅商居民担心破坏风水,阻挠立杆架线,郭礼征登门协商,历时7个月才架线完工。由此可知(    ) 
A . 晚清政府积极推进洋务运动 B . 近代“实业救国”掀起热潮 C . 中国近代化受制于多种因素 D . 民族工业完全依赖外国资本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清政府在经历两次战争的失败后,推行了洋务运动。在此期间,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在中国大地上次第诞生,创办者对洋务派所举办的“自强新政”予以积极鼓吹。……康有为、梁启超在“公车上书”后开始了办报活动。他们办的报纸致力于介绍西方新知识,评论国内外形势,为变法维新制造典论。梁启超主持的《时务报》,痛陈中国面临危亡的紧迫形势,系统地宣传了改良派要求变法和设议院、仲民权、发展民族经济等主张。新文化运动使中国的报刊事业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批以反对封建思想、宣传新思潮为中心的报刊开始出现,在中国报刊界形成了一个反封建的思想斗争热潮。

——摘编自刘兴豪《报刊舆论与中国近代化进程》

  1. (1) 据材料,指出“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诞生的背景与其主要宣传内容。
  2. (2) 中国近代自办报刊集中体现了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据材料,用图示的方式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趋势。
  3. (3) 综上所述,报刊作为媒体对社会发展有何作用?我们应如何正确发挥媒体的作用?
1864年,李鸿章指出:“倘若外国要求之事有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者,皆可引万国公法直斥之。”1884年,总理衙门表示:“惟我中国办事,均系十分遵约,一本万国公法而行。”据此可知清政府(    )
A .   逐步遵从国际外交规则 B . 试图主动融入世界舞台 C . 国际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D . 已成功向近代外交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