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中国近代化 知识点题库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程。

材料二《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材料三“九十年以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业精力。”

——前中共中央总书记江Z民2001年10月9日的讲话

材料四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它”指什么?“它”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谁?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场运动的序幕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的“先生”指谁?“先生”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 (4) 材料四中陈独秀等先进分子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发起了哪一场运动?这场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5. (5) 结合以上四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
阅读下列材料,联系已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

①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

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同盟会革命纲领》

材料三: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1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复兴之路》

  1. (1) 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指的是什么运动?
  2. (2) 材料二中,①、②的主张变为实践的政治运动分别是什么?孙中山把②中“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
  3. (3) 根据材料三,写出这场“文化启蒙运动”的名称。这场文化运动高举的旗帜是什么?
  4. (4) 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
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这一论断的正确理解是(    )

①半封建是指由过去的“闭关锁国”被迫实行半开放

②半殖民地是指不少外国商人和传教士留居中国

③半封建是指原来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资本主义因素产生并发展

④半殖民地是指国家主权遭受严重破坏,但又没有完全丧失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体西用】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

材料二:梁启超认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有人认为戊成变法在政治上是具有君主立宪的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呢,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共和之路】

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 (1) 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一种什么主张?李鸿章所搞的洋务运动有人认为是成功的,有人认为是失败的你的观点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2. (2) 由材料二可知,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学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改革最终失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 (3) 依照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哪一年建立了共和体制的“民国”?其胜利果实被谁篡夺?
  4. (4) 【思想风暴】
    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批判封建文化,主张学习西方文化,提出了哪两大口号?
  5. (5) 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片_x0020_443907103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一一康有为《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漠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 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一一陈独秀《 <新青年>罪案之答辫书》

请回答:

  1. (1) 依据材料一的图1和图2,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2. (2) 图3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概括图3人物的历史功绩
  3. (3) 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为了实现其主张发起了变法运动,拉开变法运动序幕的是什么事情?
  4. (4) 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图4人物发起了一场什么运动?它有怎样的积极作用?
  5. (5) 1919年以前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呈现了什么特点?
  6. (6) 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推进,对此你有何启示?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表述是(    )
A .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B . 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牺牲 C . 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D . 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抗争史和探索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式知识群体在洋务时期开始萌生,其突出的标志就是接受过新式教育,从骨子里认同西方的文化价值,并积极主张以之来改造中国。这个群体主要以甲午战后中国留日学生以及辛亥前后的留美学生群体为主,同时也包括晚清以后尤其是1905年废科举后设立新式学校里的受教育群体。

材料二:这些人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支持者,也是1919年5月反日爱国运动的积极倡导者、支持者。这个新的知识群体起初主要是以个体的身份零星地参与到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实践当中,其产生的社会影响自然有限。通过新文化运动和反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利益的社会运动,这个新式知识群体精英整体地、主动地出现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舞台上,成为一支无法忽视的巨大的力量。

材料三:新型知识分子以演说、办报等形式广泛呼吁革除蓄辫、缠足、赌博、吸毒以及风水迷信等劣习陋俗。他们提倡男女平权和国民思想,倡行婚恋自由自主,反对包办婚姻。主张求实学务实业的新学风,这当中有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詹天佑,创办制碱公司的范旭东等。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式知识群体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位既是新文化运动又是反日爱国运动的积极倡导者、支持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前后,新式知识群体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3. (3) 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分析新式知识群体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民族工业自19世纪60年代出现以后,发展速度一直比较缓慢,到1895年,中国民族工业数量大致在170家左右,资本总额不足5000万元。然而,据不完全统计,1895﹣1898年间新创办的企业就有62家,资本总额达1240多万元,出现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始终保持发展,甚至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从分布到类型上都体现出“后天不足”的病征……(中国的)资产阶级虽然无力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终的胜利,却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进步力量之一…资产阶级也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1. (1) 请你根据材料一在下面的年代尺上标出象征着民族工业“出现”和“短暂的春天”对应的时间,并指出在1895﹣1898年我国出现兴办实业浪潮的思想因素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分布到类型上都体现出‘后天不足’的病征”?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资产阶级是如何“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你认为一个国家工业的发展,需要具备哪些前提?
下图为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的部分目录。请根据内容,为本单元选出合适的标题(    )
A .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B .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C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D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只有能够持续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40年以后,意识到落后的中华民族求知若渴,四处寻找老师,学习美国、日本、苏联等不少国家,最后还是通过走“中国特色”的道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足以表明,强调“中国特色”在解决自身问题上,不仅具有必要性,更具有可行性。

——摘自顾骏《大国方略:中国怎样走向世界》

材料二  走俄国人的路,是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与认同。由于没有认识到国情上的差异,中国革命遭受一系列挫折与失败。后来,毛.泽东号召要立足中国国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摘自《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选择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是怎样实现“跨越式发展”的?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什么原因导致“中国革命遭受一系列挫折与失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毛.泽东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迈出的第一步是什么。
  3. (3) 近代以来,面对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对民族振兴道路的探索从未停息。请你以“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主题明确,观点合理;②有道德良知,弘扬正能量,符合主流价值观;③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语言流畅,尊重历史规律,富有历史特色和时代气息,字数不少于200字。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也是一个学习西方的过程,经历了“始而言技(技术)”,“继而言政(制度)”,“进而言教(思想)”的过程。下列对近代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洋务运动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②康、梁维新派主张“三民主义”

③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④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

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材料三  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现代化(即是“近代化”)历史来看,实际历史上呈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中国人……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试错的方式,来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

  1. (1) 据材料一,概括列强的侵略给近代中国带来哪些变化?
  2. (2) 据材料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3. (3) 材料三作者的观点是什么?综合上述探究用史实证明这个观点
材料一:实现近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备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张继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研究》

  1. (1) 材料一中西方近代“精神层面”变革的核心思潮是什么?“制度方面”最先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是哪个国家?
  2. (2) 材料中提到中国近代化运动,走过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自强”指的是哪一事件?“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3. (3) 依据材料指出中国和西方近代化的历程有何不同?由此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不断探索的历史。下列选项与之关联正确的是(    )
A .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 B . 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戊戌变法 C . 反帝反封建的完成——辛亥革命 D . 民主共和的实现——新文化运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却曾出现过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的春天”。然而,人们殷 殷向往、已在招手的建设机会很快丧失了,中国并没有出现随政治革命而来的“产业革命”。

材料三、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而且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国近代民族工业诞生于什么时候?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4. (4) 根据上述四则材料,谈谈民族工业的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
A . 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B . 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C . 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D . 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在近代中国系列救亡图存的运动中,洋务运动求自强,戊戌变法图立宪,辛亥革命建共和,使中国逐渐融入工业文明的大潮。这些运动(   )
A . 完成了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 B . 取得了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 C . 完善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制度 D . 反映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
请以《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为题,结合相关知识和你对下面材料的理解,写一篇80~120字的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得当,文字流畅。

蒋廷黼在《中国近代史》中提到:“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这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    )
A . 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 . 使中国被迫打开了国门 C . 中国人民开始了反侵略斗争 D . 推动了中国向西方学习
思想理性化,构建和谐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中的一段独白:“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材料二:“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所以最近两三年间,算是画出一个新时期来。”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2年)

材料三:“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自20世纪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儿出现的便是帝制。然而那一道门终究没有敲开,袁氏在门外死掉了。”

——《鲁迅全集》

材料四: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最近,全球将建成500多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全世界的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一所的速度增加。

——新华网

  1. (1) 材料一体现了什么社会思潮?推动这一社会思潮向前发展的有哪三大事件?
  2. (2) 材料二中梁启超归纳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有什么史实依据?
  3.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袁世凯时代为什么没有敲开“那道门”?
  4. (4) 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学院在全球广泛开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