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知识点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知识点题库

对联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表达方式,有时也承载着历史的信息。以下是某同学收集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给付对联:

对联一: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对联二:走计划建设道路,做三大改造先锋

对联三: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对联四:杂居聚居遵民意,五区人民得自治

对联五:万紫千红增特色,三通两制促和平

请回答:

  1. (1) 宣告“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这种局面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 (2) 据对联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五”计划期间我国桥梁工程建设方面有何重大成就?三大改造何时基本完成?对联三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春联中相对富裕现象的出现,农村改革的典型的地方是哪里?

  3. (3) 对联四反映了建国后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哪项基本政治制度?对联五体现我国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

  4. (4)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这些重大成就的原因。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时间(  )
A . 1949 B . 1956 C . 1978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 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制定和颁布了(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 《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 《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D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

材料二:下面是1962年和1957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

材料三:

  1. (1) 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
  2. (2) 根据材料一,为了改变毛.泽东所说的状况,党中央在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什么规划?其基本任务是什么?
  3. (3) 材料二中1952年到1957年工业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新学知识说出到1956年我国在汽车工业和飞机制造工业方面的成款。
  4. (4) 三幅图片反映了什么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中共八大的功绩在于(   )
A . 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 . 把全国人民和全党团结在毛.泽东思想的旗下 C .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施行,这是中国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使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1954年9月,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通过该部宪法的会议是(    )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年,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历史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 西藏和平解放 B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经济制度已经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也具有了中国特色。这是因为(   )
A . 土地改革的推行 B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 .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习.平总书记指出要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6年我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主要来源于(    )
A . 朝鲜战场捷报频传 B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C . 西藏和平解放 D .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观察下图《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写在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我国第一批解放牌汽车生产地

    B.连接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型桥梁建成地

  2. (2) 根据地图,指出“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建设成就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出现的主要原因。
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是在(    )
A .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 B . 三大改造时期 C . 土地改革时期 D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20世纪的中国有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下列事件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有关的是(   )
A . 开国大典 B . 土地改革 C . 一五计划的完成 D . 三大改造的完成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从1950年夏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七亿亩土地。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据统编高中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1953年,我国开始了以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中心的大规模经济建设。这一年,党正式提出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农民形象地说:“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四:人民是改革的创造者,党是人民的领路人。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1993年,针对农村土地第一轮承包陆续到期情况,中央及时提出“在原定的耕地承包到期之后,再延长30不变”的政策;1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

——摘编自朱思雄等《小岗村大包干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序幕——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1.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实施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这次土地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三改”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改”基本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3. (3) 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在农村实行的哪一制度,以及为何说“联产承包好”。
  4. (4)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十九届中央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修改宪法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 . 1949年《共同纲领》 B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 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3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颁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选举法》。该《选举法》的颁布实施(    )
A .   宣告了三大改造的完成 B . 激发了人民的民主意识 C . 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 D . 标志着工业化建设开始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鲜战争结束后,为争取国际局势的缓和,为国内即将开展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争取和平环境,周恩来提出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提出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形成。

——摘编自章百家《我们怎样走向世界》和牛军<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材料二:(1954年确立的)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人民正是用这样的根本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建国初,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数量上仍居多数,广大农村的个体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更占绝对优势……(这些现象)到一九五六年已经根本改变,中国选择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它使全国的各项工作得以在一个新的制度基础上前进。离开这个起点,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言,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言。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新中国提出了什么外交政策?这一政策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什么变化?
  2. (2) 材料二中的“这一制度”指什么制度?据材料概述这一政治制度的两大优势。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根本改变”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农村个体经济的手段分别是什么?这一“根本改变”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50年代的政策与制度设计的共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