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知识点题库

下列措施中应用蒸腾作用原理的是(     )
A . 阴天移栽 B . 带土移栽 C . 合理密植 D . 合理施肥
如图所示为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结构,据图回答问题:

图片_x0020_1584203199

  1. (1) 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相同点是都有,而且胚都由[1]、[2]、[3]和[4]组成.
  2. (2) 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
  3. (3) 在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加碘液,被染成蓝色的部分是[];由此可以证明玉米种子成分中含有.
水蜜桃香甜多汁的果肉部分来自于(   )
A . 胚珠 B . 受精卵 C . 子房壁 D . 花柱
下列实验中,步骤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实验

步骤

目的

A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把天竺葵放到暗处一昼夜

使叶片脱色

B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4号瓶加水至没过种子

设置空气为变量

C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清水

保持细胞正常形态

D

模拟膈肌的运动

下拉橡皮膜

模拟膈肌的收缩

A . A B . B C . C D . D
如图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的某一装置,该装置的作用是(   )

 

A . 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B . 把叶片煮熟 C . 让叶片内原来的淀粉运走耗尽 D . 便于进行观察叶的结构
科学探究是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甲图中的A、B、C是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的三种生理活动;乙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而设计的实验装置(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丙图是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的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片_x0020_100007   

  1. (1) 甲图中气体可通过(结构)进出叶片,B过程可以拉动水与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2. (2) 把乙图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中一昼夜,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装置内的氧气含量比较高,这是因为该植物进行了甲图中的_(填字母)生理活动。 
  3. (3) 从乙图的两个装置中各剪取一片绿叶,分别放在丙图装置中进行脱色处理,图中标号代表酒精。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乙图装置内的叶片会变蓝色。 
  4. (4) 如果将乙图b装置中的蒸馏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装置必须放在环境中。 甲图中夜间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填字母)。
植物的根对植物生长有着巨大的作用,植物根尖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
A . 成熟区 B . 分生区 C . 根冠 D . 伸长区
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小华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内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在棉花的上面都放入25粒豌豆种子,然后将它们放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如下表,请回答:

装置

场所

日光下

日光下

黑暗中

黑暗中

温度

23℃

23℃

23℃

23℃

棉花干湿状态

潮湿(含一定水分)

干燥

潮湿(含一定水分)

干燥

种子萌发数量

23

0

24

0

  1. (1) 根据小华同学的实验设计,可以推测,本实验探究了和光照是否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2. (2) 实验甲和乙对照,变量是,通过这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 (3) 根据实验甲和的实验结果判断,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4. (4) 实验设计中,实验甲和不能形成对照,原因是有2个变量。
有些木本植物的茎比较坚硬,常常可以用来做家具,这部分主要是茎的(   )
A . 韧皮部 B . 形成层 C . 木质部 D .
光合作用的原料、场所和产物依次是(  )
A . 有机物和氧气、线粒体、二氧化碳和水 B . 二氧化碳和水、叶绿体、有机物和氧气 C . 有机物和氧气、叶绿体、二氧化碳和水 D . 二氧化碳和水、线粒体、有机物和氧气
位于青藏高原的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2017年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下图表示可可西里荒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

  1. (1) 藏羚羊是此生态系统中的,它们体内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2. (2) 此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因为它能通过作用产生有机物。
  3. (3) 藏羚羊和鼠兔之间的关系是。请写出一条含有鼠兔的最长食物链
  4. (4) 植物的残枝叶和动物的尸体主要依靠等进行分解,胡兀鹫不直挖捕食活的生物,而是取食腐尸, 这样就促进了生态系统内的
  5. (5) 近年来保护区内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增加。所占比例逐渐趋于相对稳定,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
实验探究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某种原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分析


回答:
  1. (1) 实验前将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2. (2) 开启抽气泵后,外界空气将经过浓氢氧化钠溶液并进入叶片所在的玻璃瓶。这样,瓶内的叶片与瓶外的叶片形成一组,其变量是
  3. (3) 装置在光下3小时后,摘下瓶内外叶片。为了检验叶片是否进行光合作用,至少还要经过用酒精脱色及用  染色两个步骤,用乙装置脱色时,大烧杯内装的液体是,小烧杯的液体将变为色,脱色后叶片将变为
  4. (4) 染色后,变蓝的是取自 的叶片。
  5. (5) 该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是:
“树不怕空心而怕剥皮”。如果将树皮剥去,树就会死亡。这主要是因为(  )
A . 破坏了导管,不能运输水 B . 破坏了筛管,不能运输有机物 C . 破坏了胞间连丝,不能传导 D . 破坏了木质部,不能产生新细胞
下列移栽植物的做法,不属于运用蒸腾作用原理的是(   )
A . 给移栽的植物“打针输液” B . 移栽时剪去一部分枝叶 C . 在阴天或傍晚的时候移栽 D . 移栽后给植物适当遮阴
下图一是豌豆花的结构示意图,图二是豌豆种子颜色的遗传图解(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请据图回答:

  1. (1) 在图一所示结构中,产生花粉的是[];经过传粉和受精,发育成种子的是[]
  2. (2) 为准确研究豌豆种子颜色的遗传规律,在亲代开花期,要适时对亲代进行。由豌豆种子颜色遗传图解可知亲代绿色豌豆和黄色豌豆的基因型分别是
  3. (3) 现有一株种子是黄色的豌豆植株,为确定其基因型进行如下实验:选择种子颜色为的豌豆植株与其杂交,如果获得的后代既有黄色豌豆,也有绿色豌豆,则该植株的基因型;如果获得的后代全是黄色豌豆,则该植株的基因型是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生命使天空和大地充满生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柳树逐年加粗是形成层活动的结果   B . 黄鹂鸣叫可进行信息交流  C . 白鹭飞行时用气囊呼吸      D . 黄鹂、白鹭和柳树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下列关于芽的发育中错误的是(      ) 
A . 幼叶发育成叶 B . 幼叶发育成茎 C . 芽轴发育成茎 D . 芽原基发育成芽
科学探究式学习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图甲中的ABC是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的三种生理活动;图乙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的实验装置(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图丙是对叶片进行脱色的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甲图中气体可通过(结构)进出叶片。B过程可以拉动水与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2. (2) 把乙图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装置内的氧气含量比较高。这是因为该植物进行了甲图中的(填字母)生理活动。
  3. (3) 从乙图的两个装置中各剪去一片绿叶,分别置于丙图装置中进行脱色处理,图中标号[]代表酒精,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装置内的叶片会变蓝。
  4. (4) 如果将乙图装置2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装置2必须放在环境中。
  5. (5) 该生物兴趣小组还发现温度与植物生长有密切关系。为探究这一问题,该小组将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实验结果如下表(mg/h表示毫克/小时):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如果连续12小时光照,再连续12小时黑暗,则温度控制(光照与黑暗时相同)则温度控制在℃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如新疆),粮食籽粒饱满,瓜果甜,原因主要是(  )
A . 白天光合作用旺盛,夜间呼吸作用较弱,有机物积累多 B . 白天光合作用旺盛,夜间呼吸作用较强,有机物积累多 C . 白天光合作用较弱,夜间呼吸作用停止,有机物消耗多 D . 白天光合作用较弱,夜间呼吸作用较强,有机物消耗多
乐山是我省重要的蔬菜基地。下列与生产、运输有关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 . 增加大棚内的氧气浓度 B . 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能 C . 低温冷链延长运输距离 D . 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