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知识点题库

为探究某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蓝蓝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分析:

①将甲、乙两装置(如下图)暗处理两天;②将两装置移至光下两小时; ③摘取叶片A、B进行水浴加热;④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

  1. (1) 甲、乙两装置中,除了空气中的不同外,其余条件均。据此可知,蓝蓝探究的问题是:?设计甲、乙两装置的目的是进行
  2. (2) 步骤①,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两天,目的是为了把叶片中原有的消耗掉。
  3. (3) 步骤②将两装置移至光下两小时是为了让叶片充分进行作用。
  4. (4) 步骤③,装酒精的是(大烧杯”或小烧杯)。加热后,酒精逐渐变为,原因是叶片叶绿体中的溶解到酒精中。
  5. (5) 步骤④中滴加的试剂是碘液,其目的是为了检验光合作用制造。滴加后,只有叶片[]变蓝色,该结果表明:装置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探究的因素会影响光合作用。
请根据以下装置,回答相关问题:

  1. (1) 甲装置可以用来验证,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2. (2) 乙装置可以用米验证,此装置必须放在的环境中。
  3. (3) 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此装置用来检验
  4. (4) 丁装置可用来验证植物的作用,实验现象是塑料袋内壁产生很多
    
  1. (1) 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王国奥秘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       
  2. (2) 在实验“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中,将叶片如图进行处理,这样见光部分和遮光部分就形成了,实验变量是,对照组是部分,滴加碘酒后,变成蓝紫色的部位是部分。

  3. (3) 图表示银边天竺葵的叶片,A表示黑纸片遮盖,B表示绿色部分,C表示非绿色部分,若用该叶片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则应选择作为对照。(填字母)

生物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员老师的帮助下,选取栽培于花盆中正常生长的牵牛花为实验材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接着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此装置放于黑暗处一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三片叶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②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甲、乙、丙三片叶上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将此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2. (2) 在光下放置数小时后,发现两玻璃瓶的内壁上有小水珠,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 (3) 叶片甲滴加碘液后的现象是,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4. (4) 将叶片甲、乙、丙用酒精隔水加热漂洗再滴加碘液后的颜色变化先后是
  5. (5) 要使实验达到预期的结果,装置中两个玻璃瓶上的塞子要密封好,目的是
某小组为了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及产物特设计了一个实验具体步骤如下:
  1. (1) 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②用黑纸把一片叶的部分从正面和背面遮住,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至4小时。

    ③剪下遮光的叶片,去掉黑纸。

    ④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热,使叶片含有的溶解到酒精中。叶片逐渐由色变成色。

    ⑤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

    ⑥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时可以看到没有遮光的部分变成

  2. (2) 用黑纸把一片叶的一部分从正面和背面遮盖住的目的是设置一组实验,这组实验的变量是
  3. (3) 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
  4. (4) 实验结论:此实验说明叶片见光部分产生的有机物是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若人将某植株一片叶的主脉切断(下图中甲),另一片叶两面都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下图中乙),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光照4小时。取下两叶经脱色后用碘液处理,发现A部位里棕褐色,B部位呈蓝黑色,C部位不呈蓝黑色。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

图片_x0020_100022

A . 水和二氧化碳 B . 水和阳光 C . 叶绿素和阳光 D . 水和叶绿素
实验探究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场所和产物,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活动。请你结合平时的实验体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实验一中,快要熄灭的小冈香遇到金鱼藻在光下释放的气体时,发生的现象是;如果这个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则看不到这一现象,说明金鱼藻只有在光下才能够产生
  2. (2) 在实验二中,绿色植物必须预先经过的处理是,然后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阳光下几小时后,各摘下一个叶片进行处理;但在对实验叶片进行漂洗、滴加碘液前要先用脱色处理,在滴加碘液后观察到变蓝的是装置(填甲或乙)中的叶片,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3. (3) 在以上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该兴趣小组在晚上又利用实验一装置进行了光照强度与植物光合作用关系的探究,实验结果如下:

    白炽灯与装置的距离(厘米)

    10

    20

    30

    40

    5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55

    21

    10

    5

    1

    ①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②实验结论:光照越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4. (4) 综合以上实验,请你用反应式的形式总结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场所和产物。
选取牵牛花植株上生长期、长势、大小基本相同的甲、乙、丙三片叶片开展如图所示的光合作用的相关探究实验:

①此装置经黑暗处理一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三片叶片摘取下来,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片脱色。

②把叶片分别用清水漂洗后放入三个培养皿中,滴加碘液,稍后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到甲叶片上遮光部位不变蓝,曝光部位变蓝,乙叶片不变蓝,丙叶片变蓝。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甲叶片上所进行的实验,其探究的变量是;乙、丙叶片所进行的实验,其探究的变量是
  2. (2) 根据上述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有
  3. (3) 在农业生产上常采取等措施来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4. (4) 绿色植物被称为“空气净化器”,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的起着重要作用。
在探究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这一实验中,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将叶片进行暗处理;        ②叶片部分遮光后光照4小时;

③取下叶片进行酒精隔水加热;④在叶片上滴加碘液。

图片_x0020_100015

  1. (1) 对叶片遮光时,某成员不小心将叶片的主叶脉折断(如图),结果A处实验现象不符合假设。经交流、询问老师后,小组成员认识到,这是折断主叶脉,切断了叶脉中运输水分的,光合作用不能进行。由此,他们推测: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2. (2) 折断主叶脉后,该实验就形成了两组对照实验,分别是叶片B处和处,变量是;叶片B处和处,变量是
  3. (3) 折断主叶脉后,按实验步骤操作,滴加碘液后,变蓝的部位是处,滴加碘液是为了检测光合作用合成
  4. (4) 有小组成员提出:即使不进行步骤①的操作,实验结果还是一样。你认为会一样吗?。暗处理是为了
下图所示四个实验装置(注: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按照规范的操作,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图①中一段时间后,经脱色、加碘液染色、漂洗后,叶片呈现绿色 B . 图②中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 C . 图③中一段时间后,塑料袋内壁能发现许多小水珠 D . 图④中烧瓶中加水后,通入试管中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乐乐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设计了下图的三个装置,这三个装置中的植物、培养液、隔板、光照等条件都完全相同。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为了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实验前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什么?
  2. (2) 甲、乙两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什么?
  3. (3) 甲、乙、丙装置中的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后,滴入碘液,哪个装置中的叶片会变蓝?
实验探究:某兴趣小组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步骤如下,请分析回答:

①将长势、大小相同的两株天竺葵放在暗处1天后,分别置于两透光的瓶内,密封瓶口,设为A、B瓶;

②将A瓶移到光下2﹣3小时,B瓶仍放在暗处(图一);

③取下玻盖,将点燃的蜡烛分别伸入A、B瓶(图二);

④摘取A、B瓶中大小相同的两片叶片,分别进行脱色。

⑤取出脱色的叶片分别漂洗,滴加碘液。

  1. (1) 步骤①中暗处理的目的是
  2. (2) 步骤②中A、B瓶构成一组实验,其变量是
  3. (3) 步骤③中燃着的蜡烛伸入A瓶,蜡烛燃烧更剧烈,说明瓶中富含氧气,这是植物进行作用产生的,此生理过程的反应式是;燃着的蜡烛伸入B瓶,蜡烛熄灭,说明瓶中缺少上述这种气体,该气体是被植物的作用消耗掉的。
  4. (4) 步骤④中常用于脱色的试剂是,它能溶解叶绿体中的
  5. (5) 步骤⑤滴加碘液后,摘自瓶的叶片会变蓝色,这不仅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还说明是光合作用的必须条件。
为了探究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兴趣小组把三盆大小和长势基本相同的绿萝放在3个封闭的容器中,容器大小相同且二氧化碳含量充足,用强度相同的不同颜色的光照射后,分别比较容器中的氧气变化量,结果如下表所示:(注:“+”表示增加,“-”表示减少)

容器编号

植物

光的颜色

温度

氧气变化值

A

绿萝

绿

25℃

B

绿萝

+++

C

绿萝

25℃

  1. (1) 该兴趣小组提出的问题是:
  2. (2) 该实验的变量是: 。 
  3. (3) 根据对照实验设置的原则,B容器内的温度应该设置为℃。
  4. (4) 分析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5. (5) A容器中的氧气含量不增反降的原因是:绿萝的呼吸作用强度(填“大于”或“小于”)光合作用强度。
  6. (6) 该实验中,除可以检测氧气变化量外,还可以检测有机物或的变化量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
下列甲、乙、丙、丁四幅图,示意植物的某些生理过程(甲、乙、丙三图中的瓶子是矿泉水瓶)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一段时间后,甲图中植物油液面降低,主要是由于植物进行作用的结果,水分是通过茎内的自下而上运输的。
  2. (2) 图乙进行的生理过程相当于图丁的(填字母),一段时间后乙瓶瓶壁有温热感,说明种子萌发能释放
  3. (3) 将图乙中的气体通入到图丙瓶子的清水中,光照3﹣4小时.图丙中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图乙中产生的气体是
生物小组的同学利用天竺葵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并检测了叶片中淀粉的产生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实验前天竺葵需暗处理一段时间 B . 该实验应在光照条件下进行 C . 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 . 一段时间后,脱色、滴加碘液,②叶片变蓝
如图一表示探究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中无叶绿体)某些生命活动的实验设计,图二是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1. (1) 将图一中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透明塑料袋内壁上出现水珠,这与植物的 有关,水蒸气主要经图二中的[]散失到外界空气中。
  2. (2) 将暗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摘下两面遮有黑圆纸片的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叶能够变蓝的部分是 (填字母)处。通过 (填字母)对照实验,证明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3. (3) 取天竺葵叶片制作临时切片时,需要用手捏紧 的双面刀片切割叶片,将切下的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用毛笔蘸取 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4. (4) 图三中甲、乙表示气体,则甲表示 ,实验中常用什么物质检测甲?
精准扶贫是我市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该项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因地制宜成功建成多个草莓生产基地,开展休闲采摘,带动观光农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为了探究草莓的生理作用,小苏同学在温室大棚设计了丙图所示的实验,并如丙图把装置连接好,将草莓植株暗处理一昼夜后,移至光照下,几小时后,打开阀门②,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取下叶片A和B,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发现叶片变成蓝色的是(填字母“A”或“B”),说明了。而且实验后,他发现两个塑料袋的内表面都有水珠,这是由于草莓植株的蒸腾作用导致的,水蒸气是从甲图中的[]散发出来的。
  2. (2) 为了进一步提高草莓的品质和产量,扶贫小组技术员对草莓大棚进行测试,乙图是从0点开始持续密封24小时,测得的某气体浓度的变化情况,请判断该气体是
  3. (3) 草莓根系分布较浅,在种植过程中,注意不能积水,否则会烂根死亡,原因是草莓的根需要进行作用。
在下列探究活动中,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的是(  )
A . 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B . 探究“种子的发芽率” C . 探究“二氧化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D . 探究“温度对植物生长速度的影响”
以下装置可用于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是(   )
A . B . C . D .
图是“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B装置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B . A装置的现象是叶片变蓝 C . B装置的现象是叶片不变蓝 D . 实验前,不需要将两株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