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的过程 知识点题库

为了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探究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①将一定量的酵母和一大勺糖放入瓶内,并加入一些温开水,搅拌.

②将一只未充气的小气球套在瓶口上方.

③将瓶子放在有阳光的窗台上(或温暖的地方),每节课间都观察瓶中的情况,到了下午的时候,现象已经很明显了.请你根据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酵母菌是单细胞的 .(填“细菌”或“真菌”)

  2. (2) 实验现象是瓶内的液体中会冒出 , 套在瓶口的小气球会.该实验的原理是酵母菌发酵分解葡萄糖,产生 气体和酒精.

  3. (3) 要将瓶子放在温暖地方的理由是:酵母菌的发酵需要适宜的 .

  4. (4) 取酵母菌培养液制成装片,碘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能看到染上颜色的 和 ;还能看到有的细胞上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在进行 生殖.

有一次小明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小明觉得奇怪,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们,他们决定把问题搞清楚,请你和他们一起去探究.

  1. (1) 你的问题是: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

  2. (2) 针对你提出的问题,请作出假设:叶绿素的形成需要

  3. (3) 设计实验方案:

    A.取一定数量的新鲜的黄豆芽分成两份,分别放在甲、乙两个容器中.

    B.把甲放在下培养,把乙放在处培养.

  4. (4) 该实验的预期结果是:甲中的黄豆芽绿,乙中的黄豆芽

  5. (5) 如果你们班的实验都看到了以上预期的结果,那么该实验证明了:叶绿素的形成需要

科学探究常常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在对照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判断对错)

新鲜的肉放久了会腐烂,而且夏天鲜肉腐烂要比冬天腐烂得快些.鲜肉腐烂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某同学假设,鲜肉腐烂与它的含水量有关.为此,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来验证他的假设:取一块瘦肉平分成两份,用烘干机将它们的水分烘干,再分别放入两个干燥的培养皿中.甲培养皿置于冰箱里,乙培养皿放入温暖的地方,且在肉片上滴加少量水.请据此分析:

  1. (1) 本探究实验设计的实验变量是

  2. (2) 你对实验结果的预测是培养皿的肉先腐烂.

  3. (3) 他获得的实验结果能不能验证他的假设?

    为什么?

  4. (4) 你认为这一实验该怎样改进才较合理?

  5. (5) 重复实验的意义是什么?

某校科技活动小组利用学校空地建立了一个小型农业生态园.在园内,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探究活动.请分析回答:

  1. (1) 科技小组的同学在园内移栽花卉时,采取了①选择在傍晚或阴雨天进行栽培;②剪掉移栽植物的部分叶片③让移栽花卉的根部尽量带一个“土坨”其中①②措施都是为了,保证移栽植物的正常水代谢;③是为了,提高移栽的成活率.

  2. (2) 在园内植物生长过程中,同学们还采取了治虫、除草、经常松土等措施.其中,经常给植物松土的目的是

  3. (3) 为探究无机盐对植物的影响,同学们在园内选取了发育情况相同的两株健壮天竺葵幼苗,分别放在甲、乙两瓶不同的培养液中培养,并观察、测量其发生的变化.具体情况如下表:

    植株

    实验前质量/克

    实验后质量/克

    生长情况

    92

    116

    矮小、纤细、叶色变黄

    91

    258

    茎粗、枝多、叶色浓绿

    ①该实验中的变量是;通过比较甲、乙两瓶中植株的变化,可以说明:

    ②小明在上述探究基础上,回家用土壤浸出液栽培了一株天竺葵,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栽培的天竺葵生长情况不理想,甚至出现了烂根,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下列有关科学探究活动与其对应的探究方法有误的是(  )

A . 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调查法 B .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观察法 C . 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五点取样法 D . 用气球、硬塑料片探究鱼尾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模拟实验法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细细地咀嚼馒头时,会感觉到有甜味,这是为什么呢?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

①取适量新鲜馒头,切成碎屑,分成2等份.

②将口漱净,取4毫升唾液放入小烧杯中.

③取2只洁净试管,编为1号和2号,分别加入等量馒头碎屑,然后向1号试管加入2毫升清水,向2号试管加入唾液,充分振荡,将两只试管同时放入37℃温水中10分钟.

④取出2只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液并摇匀,仔细观察试管中颜色的变化.

  1. (1) 小明应向2号试管加入唾液,其目的是

  2. (2) 实验过程中,要用37℃的温水为试管保温,是因为

  3. (3) 预测实验现象:1号试管,2号试管,原因是

  4. (4) 通过实验推测,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属于消化.

下列对教材中“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实验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实验主要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实验法 B . 实验目的是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C . 该实验能够说明草履虫具有应激性 D . 将实验动物换成“水蚤”,一样能达到实验目的
如图为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示意图.据图回答:

  1. (1) A、B、C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淀粉糊2毫升,再向A中加入2毫升清水,向B和C中各加入2毫升唾液,再向C中滴入稀碘液,C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

  2. (2) 将三支试管震荡后,放入盛有37℃温水的烧杯中浴热十分钟,十分钟后,向A、B试管中各滴加2滴碘液,C不再做任何处理.

    为什么要在37℃的水浴中加热:;在加热过程中,C试管的变化是

  3. (3) 这个实验中,设置A试管的目的是与B试管,变量是,分析A、B试管的现象,可得出结论: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小江进行了以下实验:取甲、乙两个同规格的玻璃杯,甲杯中放入潮湿的肥沃土壤,乙杯中放入经烘干的同种土壤,然后在甲、乙两杯中同时各放入10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同种蚯蚓.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用10条蚯蚓而不是1条蚯蚓做实验,其目的是
  2. (2) 一段时间后,发现乙杯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然后就不动了,而甲杯中蚯蚓活动正常,该实验说明影响蚯蚓生活的环境因素是
  3. (3) 小江向甲杯倒入清水至刚好覆盖土壤,发现蚯蚓都钻出了土壤,这与雨后大量蚯蚓钻出地面一样,都是因为土壤中缺少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

装置

种子所处环境

实验结果

干燥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中

种子不萌发

潮湿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中

种子萌发

潮湿的棉花,置于冰箱冷藏室(4℃)

种子不萌发

棉花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置于25℃的橱柜中

种子不萌发

  1. (1) 通过本实验可以看出,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是有等;
  2. (2) 本实验有组对照实验,乙装置在该实验中起作用;
  3. (3) 想要证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可以选用的装置是
  4. (4) 准备移栽的玉米幼苗,根部总是带有一个土团,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可以更好地吸收;为了保证成活率,常在阴天或傍晚移栽,这样做是为了降低
  5. (5) 在掰玉米果穗时,常会发现玉米果穗有缺粒现象,这是造成的.
有关下面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一装置中的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B . 二装置中的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 . 一装置中的植物有氧放出 D . 一二装置可检测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某课外生物科技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6个同样大小的小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沙土,并编号。

②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同样大小的6块,每块马铃薯上都有一个芽眼。将这6块马铃薯分别埋进6个小花盆的沙土中5cm深。

③把6个花盆按照下表的要求分别培养,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花盆编号培养条件
1号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2号室温(20℃),黑暗中,适量浇水
3号室温(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4号室温(20℃),光照较暗,适量浇水
5号室温(20℃),光照较暗,大量浇水,将盆底的排水孔堵死
6号室温(20℃),光照较暗,不浇水


  1. (1) 该小组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非生物因素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其中1,3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 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2. (2) 马铃薯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3. (3) 5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死亡的原因是
  4. (4) 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存在缺陷?请说明理由:

如图是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装置,每个罐头瓶中均放有相同的干燥种子10粒,并提供相应的环境条件,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 (1) 如果探究“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应选择[]号[]号瓶形成对照实验.
  2. (2) [2]号[3]号瓶形成对照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3. (3) [1]号[4]号瓶能否形成对照实验(填“能”或“不能”).
甲状腺激素有促进蝌蚪发育的作用.现提供40只大小、发育状况相似的蝌蚪、两个玻璃缸、水草、清水、不含任何激素的食物、甲状腺激素等材料.请你完成以下实验,验证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1. (1) 实验变量:
  2. (2) 实验设计:

    ①两个玻璃缸分别编号为A和B,各放入只蝌蚪、适量清水、少量水草,每天同时喂食.

    ②A缸;B缸

  3. (3) 实验结果:
  4. (4) 得出结论:
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    )

①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③表达交流   ④制订计划  ⑤实施计划  ⑥得出结论

A . ①②③④⑤⑥ B . ①②④⑤⑥③ C . ①②④③⑤⑥ D . ①②④⑤③⑥
下列关于实验法基本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A . 观察并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并完成实验→得出结论 B . 观察并提出问题→设计并完成实验→做出假设→得出结论 C . 设计并完成实验→观察并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得出结论 D . 做出假设→观察并提出问题→设计并完成实验→得出结论
取同一植物相同大小的三个枝条,分别标记为A、B、C.枝条A保留全部叶片,枝条B摘除部分叶片,枝条C摘除全部叶片,然后将它们分别插入三个大小相同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如图).在每个量筒中滴加油滴,让油滴铺满水面.将这三个装置放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24小时后,观察量筒中液面的变化.

  1. (1) 以下哪一项可以作为该实验探究的问题_____.
    A . 光合作用主要是通过叶进行的吗? B . 油滴对植物吸水有影响吗? C . 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进行的吗? D . 呼吸作用主要是通过叶进行的吗?
  2. (2) 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3. (3) 实验现象:A、B、C三个装置液面下降幅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连接).
  4. (4) 实验结论:
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表达交流。
我校严禁学生带食品进入教学楼,未吃完的食品散落在教室各角落或垃圾桶极易滋生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导致各种传染病的流行。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遵守学校卫生纪律,生物社团的同学准备开展“探究残留食品的堆积是否会引起细菌和真菌的大量繁殖”的活动。

提出问题:残留食品的堆积会引起细菌和真菌的大量繁殖吗?

作出假设:

制订计划:

①备好三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并分别编号(1号、2号、3号);

②将1、2、3号培养皿分别置于无菌操作台、无残留食品堆积的垃圾桶、有大量残留食品堆积的垃圾桶处,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

③然后将三个培养皿均置于恒温箱中进行培养,并每隔5小时观察记录一次。

  1. (1) 针对生物社团提出的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
  2. (2) 根据科学探究的原则,设置1号培养皿的作用是
  3. (3) 预测实验结果:号培养皿中菌落远远多于其它两组,说明残留食品的积累会引起细菌和真菌的大量繁殖。
  4. (4) 因为这类细菌和真菌细胞内没有,所以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依靠分解残留食品中的营养物质获取有机物的方式叫做腐生。
  5. (5) 结合实验结果,谈谈你将怎样更好地遵守学校卫生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