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知识点题库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下列选项与汉武帝有关的是 (    )

A . 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B . 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C . 开创“贞观之治”的局面 D . 创立行省制度
现代史学家翦伯赞曾写过一首诗:“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他赞扬的是(     )


A . 西施 B . 王昭君 C . 张骞 D . 汉武帝
史学巨著《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巨著的体例是(      )


A . 编年体通史 B . 编年体断代史     C . 纪传体通史  D . 纪传体断代史
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1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于2013年6月6日在昆明启幕。我国与南亚地区的交往源远流长,从图一可以看出,我国与南亚地区的交往开始于(    )

A . 秦朝          B . 汉朝 C . 唐朝 D . 宋朝
《史记》记载:“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 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 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上从其计”的根本目的是(  )       

A . 加强中央集权 B . 让更多的人得到封地 C . 加强思想控制 D . 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进入政府做官
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汉武帝采取的下列措施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  )       

A . 派张骞出使西域 B . 设置“十三州部” C . 颁布“推恩令” D . 反击匈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3. (3) 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反映的中央机构设置有何变化?

  4. (4) 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变化趋势。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这个大变动包括

①秦朝——建立行省制       ②汉朝——建立刺史制

③秦朝——建立郡县制       ④汉朝——建立三省六部制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穿越跑”是许多马拉松比赛上的亮丽风景线。若你是其中一员,穿越到西汉,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

①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凯旋而归

②诸子百家就“推恩令”的利弊各抒己见

③皇帝与蒙古王公在木兰围场围猎

④太学儒生董某因学习成绩优秀直接为官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材料二: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对六岁以上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给分田一次,男子每人二段(约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奴婢授田相当于自由民的1/3。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

材料三: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1. (1) 以上两则材料所描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一反映了这次改革的哪一历史背景?
  2. (2) 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方面的改革?这方面改革的具体内容怎样?
  3. (3) 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改革中的哪一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三所描述的改革内容在本国产生了什么共同的影响。
大一统的汉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她的强盛给我们实现民族复兴带来许多启示。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材料二: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

——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三:历史上,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其中,从山东沿海出发的船只穿过黄海,可到达朝鲜、日本。更重要的一条航线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是什么?此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分别指什么措施?
  3. (3) 结合材料三概括汉武帝时期丝绸之路发展的表现。
  4. (4)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汉朝的兴盛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什么重要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的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西汉的疆域图

  1. (1) 仔细阅读材料一,请你将图中序号所代表的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名称填在横线中。

     ② ③ 今新疆地区  ④西亚  ⑤

  2. (2) 对开通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谁?
  3. (3) 对材料二中斜线覆盖区域,两汉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这一措施有何历史意义·
  4. (4) 列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认为丝绸之路对西汉社会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吴裕垂曾评价汉武帝:“武帝雄才大略,非不深知征伐之劳民也……削平四夷,尽去后患……于是承累朝之培养,既庶且富,相时而动,战以为守,攻以为御……单于称臣,稽玄而朝,两汉之生灵,并受其福……”这主要说明汉武帝的作为(    )
A . 使汉朝领土面积达到最大 B . 建立中央集权大一统王朝 C . 为汉朝安定奠定了基础 D . 使汉朝出现了太平盛世
汉武帝在经济上实现大一统的措施有(    )

①收回地方铸币权    ②盐铁官营    ③统一铸造五铢钱    ④奖励工商业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西汉时,“大一统”概念的核心含义是(    )
A . 到汉武帝时期实现国家疆域的大统一 B . 董仲舒对儒家学说加以发展而形成的 C . 适应当时统治者需要的一种思想主张 D . 皇权神授,皇帝代表上天统治天下所有臣民
我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钢材的国家,其时间大概是(    )
A . 春秋战国 B . 秦朝 C . 汉朝 D . 三国时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

材料二: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1. (1) 材料一中“秦皇”“宋祖”指的是谁,写出他们的名字。
  2. (2) 用经济方面的具体史实说明唐太宗是如何实现材料二中“存百姓”这一思想的。唐太宗“二十年间”的统治获得了怎样的誉称?
  3. (3) 绘制历史简图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技能,它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列历史简图能较准确展示两宋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概况的是 。(填字母)

    从上图所说的历史现象可以看出我国经济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4. (4) 综合上述材料,给今天巩固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哪些启示?
它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为秦朝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手段。它是(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君主专制 D . 科举制
下列各项按时间先后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

①公元8年    ②公元前60年    ③公元前221年    ④公元前5世纪    ⑤公元220年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②①③④⑤ C . ④③②①⑤ D . ③②①④⑤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时期,许多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一后,有人建议分封子弟,秦始皇认为,天下长期混战,皆因有诸侯国,分封等于重挑战争。汉初,刘邦分封大量诸侯,后来,诸侯国的势力很大,威胁中央。汉武帝时,有地方官员相互勾结,营私舞弊,贪赃枉法。

材料二:

  1. (1) 针对以上问题,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 (2) 结合图片及所学知识,完成表格。

    图片

    图(a)

    图(b)

    图(c)

    朝代

    西汉

    西汉

    事件

    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设置西域都护府

    意义

    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促进了南北交流

    促进了儒家学说的传播,培养了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

    标志着③,其管辖范围包括今④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3. (3) 概括上述措施对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