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知识点题库

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历史人物与其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相符的一组是(    )
A . 秦始皇——统一文字,把隶书作为全国的标准文字 B . 汉武帝——加强边疆治理,设立“西域都护府” C . 唐太宗——加强中央集权,开创了科举制度 D .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延续了这一措施,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文臣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这反映出宋朝(    )
A . 重视武将 B . 重视科举 C . 重农抑商 D . 重文轻武
下列人物中与“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有关的是(    )
A . 李世民 B . 赵匡胤 C . 赵光义 D . 赵构
“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这段史料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
A . 陈桥驿兵变 B . 澶渊之盟 C . 靖难之役 D . 郾城之战
“黄袍加身统天下,五代纷争从此休。”“黄袍加身”是有一种不流血的方式,结束了多年的混战,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从此,中华民族开始了又一轮文明的复兴。“黄袍加身”后建立的朝代是(    )
A . 唐朝 B . 北宋 C . 隋朝 D . 西汉
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当时人们为什么不以从军为荣?(    )
A . 宋朝重文轻武 B . 宋朝重武轻文 C . 从军死伤亡率大 D . 从军收入低
宋太祖认为宰相权利过大,威胁皇权,为此他(    )
A . 创建三省六部制 B . 削减宰相数量只留一个宰相 C . 简化宰相机构,集中军、政、财权 D .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下列关于北宋初年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措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 . 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 B .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C .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D . 军队增多,战斗力提高
宋太祖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能从根本上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物质基础的是(    )
A . 控制军权 B . 强化君权 C . 集中财权 D . 杯酒释兵权
下列有关周世宗改革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改革的背景是当时人民饱受分裂割据和战乱之苦 B . 改革的内容有发展经济,严肃法纪,整顿军队 C . 改革使后周国力大增,为后来北宋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D . 改革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下列各项措施中,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是(    )
A .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 B . 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C .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频繁调动 D . 赋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税收由地方支配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    )
A . 增强军备 B . 抵御强敌 C . 控制思想 D . 富国强兵
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    )
A . 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 . 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 . 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D . 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官俸和军费开支庞大。导致北宋形成“积贫”的局面。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贯穿中国古代史的始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汉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地方长官的任免,考核、奖惩悉操于中央政府和皇帝之手。当西汉出现了地方割据势力对抗中央政府的端倪时,贾谊向文帝建言:“欲使天下之治安, 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摘编自班固《汉书》

材料二:唐末以来五十多年间,更换了五个朝代、八姓十三君。时人眼中,赵匡胤可能是五代

后的第六代皇帝。“或谓宋之弱 由削节镇之权故,夫节镇之强,非宋强也,强干弱枝,自

是立国大体。二百年弊穴,谈笑革之,终宋无强臣之患.... 今人眼中,赵匡胤是三百多年

赵宋皇朝的立国者.

-摘编自邓广铭《宋史十讲》

材料三:元统治者为了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设置地方区域,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摘编自李怀孔《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1. (1) 贾谊的建言在汉武帝的哪一政策中得以体现? ? 有什么历史作用?
  2. (2) 联系材料二,分析赵匡胤能成为 “ 三百多年赵宋皇朝立国者 ” 的原因。
  3. (3) 材料三反映了元朝哪一改革措施?
  4. (4)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发展史,并分析对我们的启示。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不断发展完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隋朝创制;唐代在承袭隋制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完善;宋代在唐代的基础上发展了科举制度,使科举成为选拔官吏的最主要途径。伴随着学校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宋代参加科举制度的人与日俱增。科举在宋代已经普及,而且对经济、社会、风尚都产生了深远作用。

——刘文瑞《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地方体制与官僚制度》

材料二:在地方,宋太祖为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宋太祖还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七年级下册统编教材《中国历史》

材料三:

  1. (1) 根据材料,概括科举制度演变的过程,并简析“科举在宋代已经普及”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简述宋朝政府加强对地方管理的具体措施。
  3. (3) 材料三的图示中,从唐朝到明朝中央机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4. (4) 综上所述,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
北宋政府在地方各州设置的监督知州的官员是(         )
A . 刺史 B . 通判 C . 节度使 D . 御史大夫
《宋史·高宗本纪》记载:“是月……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割唐、邓二州界之,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休兵息民,各守境土。  ”该段史料记载的是(   )
A . 宋元和议 B . 宋辽和议 C . 宋夏和议 D . 宋金和议
宋朝时期,经济繁荣,但是打仗的时候,基本就是输多赢少,主要的原因是(   )
A . 藩镇割据 B . 重文轻武 C . 分化事权 D . 从军为荣
中国政治历史上人才选拔不断公正规范化。下列各朝代关于人才选拔与任用的措施,表述错误的是(    )

A

西汉

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

B

唐朝

开创科举制,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考试科目

C

北宋

采取崇文抑武的策略,选拔大批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

D

明清

采取八股取士,格式愈益严格,文章越发空虚

A . A B . B C . C D .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