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知识点题库

下列属于乾隆时期的危机有(    )

①人口增长过快  ②1750年中英差距拉开  ③官场腐败  ④连年出现文字狱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下列关于马戛尔尼访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觐见乾隆皇帝坚持行屈膝单腿下跪礼 B . 觐见乾隆皇帝行三跪九叩首礼 C . 向乾隆皇帝提出的要求得到满足 D . 马戛尔尼认为清朝是全世界的“天朝”
某中学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时,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 . 清朝时开放广州一处同外国通商,说明并不是真正闭关锁国 B . 闭关锁国这一政策产生的根源在于统治者盲目自大、不思进取 C . 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成为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D . 闭关锁国虽然妨碍了自身发展,但同时也削弱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
清朝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原因的表述,不正确是(    )


A . 经济上没有迫切需要    B . 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C . 防御西方殖民势力    D . 统治者吸取前朝教训
下列有关清朝闭关政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闭关政策是指严格禁止对外贸易      ③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②闭关政策的实施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入侵的目的

④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小说异军突起,在乾隆盛世时期成书的是(    )​

A . 《三国演义》 B . 《水浒传》 C . 《红楼梦》 D . 《西游记》
马戛尔尼在日记中写道“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烂不堪的旧船。”下列社会现象如他所说的有(     )

①中国政府官员贪污成风    ②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位

③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④乾隆末年,中国工业化水平与欧洲相当​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乾隆帝观看英国 “皇家号”军舰模型后,对沿海官员说:“英国的海船只能在大洋中行驶,如果海岸防守严密,必无计可施。”他的认识说明了(    )​

A . 对英国的海军认识很透彻 B . 清朝统治者盲目自大 C . 清朝统治者很有远见 D . 感谢英国送厚重寿礼
在盛世繁荣中,社会危机隐隐浮现,给盛世投下阴影。其主要表现有(    )

①人口增长过快

②官场风气腐败,官员不为民办实事

③工业化总体水平与英国相差很大

④统治者大兴文字狱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结合所学知识,将清朝时的中国与同时期的西欧进行对比,完成表格。


西欧

中国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文化上



对外关系上



结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1793年(即乾隆五十八年),英国使臣马嘎尔尼率领使团访华,名为拜寿,实则谈判,要求中国开放通商口岸,扩大中英贸易,但乾隆帝以“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为由,断然拒绝了马嘎尔尼提出的全部要求。

材料二:

材料三:2013年12月2日,英国首相卡梅伦率领“史上最大规模”商贸团队访问中国。英国代表团对中国的高铁推崇备至,希望推动双方在高铁等领域的进一步合作。卡梅伦表示:“英国将做中国在西方世界的最强支持者。”

  1. (1)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乾隆帝拒绝英国要求的原因。

  2. (2) 历史应验了马嘎尔尼的预测,请任选其一,用相应的史实加以说明。

  3. (3) 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令世界瞩目,铁路的出现源于英国的哪一重大发明?这一时期,人类的主要动力来源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顺治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清政府实行禁海,“片板不准下海”。

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 (1) 材料一反映清朝实行“海禁”的最初目的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反映18世纪中期清政府实行“海禁”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 (3)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给近代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明史记载:“筑敌台三千,起居庸至山海,控守要害……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

康熙帝经过长城时曾作诗:“形胜固难凭,在德不在险”。

材料三: (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处口岸,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美)基辛格《论中国》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思考明朝中央机构与过去比较发生的重大变化是什么? 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
  2. (2) “明修长城,清修庙”,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明清两朝在民族政策上有什么不同?并分别举一例史实证明。
  3. (3) 材料三评述的是清朝时实行的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该政策。
马戛尔尼使华以失败而告终。1794年9月,马戛尔尼回到英国,向国王和议会呈送了一份使华报告。假如你是马戛尔尼,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和课本等材料从经济、政治、外交、军事和文化等方面比较当时中国与英国的发展状况。

比较中英近代前夜历史

国家

项目

清朝前期中国

英    国

经济状况

及文明类型

政治制度

外交政策

思想文化

军事力量

综合国力

清朝那些事儿,有辉煌,有凄惨,有温情;清朝那些事儿,让我们起敬,让我们心痛,让我们回味。请你将以下的提纲补充完整。

话说清朝那些事儿

屹立世界东方

①清朝是哪一民族建立的?写出此民族的一位杰出首领。

奠定中华版图

②此政权在哪一年迁都北京,从而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强化君主集权

③哪一机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皇权的进一步强化?

抗击外来侵略

④清朝时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其法律依据是什么文件?这一文件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

多民族的统一

⑤清政府在西藏、新疆、台湾设置的机构或官职分别是什么?

落伍的步伐

⑥哪一政策的推行,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明清那些事儿,有辉煌,有凄惨,有温情;明清那些事儿,让我们起敬,让我们心痛,让我们回味。――《百家讲坛》

国策

相关史料

雍正帝多次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

清代讽刺诗:“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下海,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清世祖实录》

  1. (1) 【说辉煌】:根据图,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明清时期的辉煌。
  2. (2) 【话凄惨】:根据历史资料卡片,指出明清时期官员、知识分子“凄惨”度日的原因。
  3. (3) 【论心痛】:阅读下列史料,你认为明清时期有哪些让你“心痛”的政策?选择其中一个评论其后果?
  4. (4) 【谈回味】:根据上述历史经验,谈谈这些历史对我们今天实现“中国梦”有何启示?
阅读下面材料:

19世纪前期马克斯曾预言:“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1. (1) 材料中的“帝国”指我国哪一朝代?
  2. (2) 根据所学内容,请列举出3项天朝帝国幻想自欺,逐步走向衰亡的表现。​
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轮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材料反映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           
A . 重农抑商 B . 对外开放 C . 闭关锁国 D . 重文轻武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特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二:1842年5月,道光帝向疆吏大臣打听:“究竟该国(英国)地方周围几许?……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区)有无旱路可通?”

材料三:魏源说:“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材料四:1861年,名士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1. (1) 材料一反映了乾隆皇帝怎样的“华夷”观?结合材料二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2) 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在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 (3) 依据材料四与材料三回答,魏源与冯桂芬提出了怎样的相似观点?
“一带一路”这一倡议,顺应了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从古至今,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不断延伸,传播着文明和友好。

【文明交汇】

材料一 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王介南)

【经贸繁荣】

材料二:反映了宋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请将下列知识卡片填写完整。

          

【航海壮举】

材料三 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封闭落后】

材料四  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作出了严格的限制。(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

  1. (1) 根据所学列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把唐文化传播四方”的史实各一例。
  2. (2) ① ② 
  3. (3) 材料三中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材料三中体现的平等交往、互惠贸易的方式,在当时有何积极的作用?
  4. (4) 根据材料四分析,清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有何影响?
  5. (5)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唐朝至清朝,我国对外政策的变化趋势是什么?“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对今天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