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知识点题库

下列对“乾隆盛世”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平定天山南北的叛乱,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

②精耕细作技术和高产作物的种植得到推广,国家安定和社会稳定

③中国的GDP在世界总份额中占到将近1/3

④伟大的文学作品《西游记》也成书于这一时期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期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该规定说明清朝(    )


A . 禁止对外贸易  B . 实行闭关锁国 C . 加强思想控制 D . 鼓励商业发展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


A . 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 . 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 . 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 . 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两百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


A . “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 . 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 . 由于鸦片大量输入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D . 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清政府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是近代中国被西方国家武力打开大门的根本原因吗?

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     )​

A . 文景之治 B . 贞观之治 C . 开元盛世 D . 乾隆盛世

下图曾是乾隆在位时得出“朕甚忧之”的结论,其“忧”的是(     )

A . 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 B . 人口在匀速增长 C . 农业劳动力人口在减少 D . 土地兼并严重
阅读下面材料:

19世纪前期马克斯曾预言:“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1)材料中的“帝国”指我国哪一朝代?

(2)根据所学内容,请列举出3项天朝帝国幻想自欺,逐步走向衰亡的表现。​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通商国家发展到70多个。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不许官吏加重他们的税收,允许他们在中国居住、任官和通婚。大批外商从陆路、海陆来到长安、洛阳、广州和扬州等城市。

材料二 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一切贸易的事务皆有清政府特许的“广东十三行”办理;外国商人在广州不得随意出入,必须住在十三行的商馆内;禁止外商携带武器和家眷,每月只许他们在广州游玩3天,不准在广州过冬和乘坐轿子。

(1)唐朝与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有什么不同?

(2)以上两种政策导致的结果各是什么?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阅读以下资料,完成:

清初,清政府禁止商民出海,违者处死。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开放广东澳门、福建漳州、浙江宁波、江苏云台山四个口港,作为对外通商的口岸;后来,……乾隆帝时……只开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它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东十三行”统一经理管理对外贸易。


郑成功盘踞台湾多年…向因海滨各处奸民商贩,潜力资助…故严立通海之禁。

──明清史料

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帆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也。

──《粤海关志》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借助)外夷货物已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乔治三世的信函

(1)清朝前期对外对策先后发生什么变化?

(2)乾隆帝时为什么实行这样的政策?

(3)请你评析此政策的利与弊。​

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史称“乾隆盛世”。其主要表现有(    )

①乾隆中期,中国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

②当时中国的GDP占世界总份额的近1/3

③乾隆时期人口持续增长,达到3亿左右

④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丛书《四书五经》编纂完成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马戛尔尼说:“广东一处地近海洋,洋人到中国者必在此间登岸。中国为防御洋人起见,特设重兵镇之……此辈宽衣大袖之兵队,既未受过军事教育,而所用军器又不过刀、枪、弓、矢之属,一旦不幸,洋兵长驱而来,此辈果能抵抗与否?”马戛尔尼认为中国军队不能抵抗入侵的洋兵,其主要依据有(    )

①中国军队战斗力弱

②中国军队所用的军器落后

③中国政府没有派重兵镇守广东

④中国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②
想一想,议一议。

    1793年,马戛尔尼率领英国使团来到中国,提出遣使进京、开放通商口岸、减少关税、租用浙江舟山附近一海岛给英国人居住和存货、自由传教等要求。

    请你对马戛尔尼的这些要求作出恰当的分析、评论。

法国学者伏尔泰称赞当时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这一时期中国正处在(    )
A . “贞观之治” B . “乾隆盛世” C . “开元盛世” D . “文景之治”
“康乾盛世”是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这一时期在位的皇帝不包括(    )
A . 康熙帝 B . 雍正帝 C . 乾隆帝 D . 道光帝
发生在17世纪末,被英国学者赫德森评为“在中国政府与欧洲国家的首次战争中,获胜的是中国人”的战役是(   )
A . 山海关之战 B .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 雅克萨之战 D . 戚继光台州九捷
近代以来,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不断发生,这种碰撞对东西方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同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1) 18世纪末,中国和英国发生了一次直接碰撞,马嘎尔尼使团来华请求通商,但遭到乾隆皇帝的拒绝。这时的清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个政策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什么危害?
  2. (2) 19世纪中期,英国的工业文明用武力与中国的农业文明发生激烈碰撞,这次碰撞始于哪一年?中国的社会性质因此发生什么变化?
  3. (3) 有史学家认为,18世纪英国文明出现于印度大陆时,首先是以掠夺者的形象出现的。请列举一个能证明上述观点的史实。
  4. (4) 在文明的碰撞中,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在民主政治方面进行怎样的探索?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西方国家获得了哪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
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史称“乾隆盛世”。其主要表现有(   )

①乾隆中期,中国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

②当时中国的GDP占世界总份额的近1/3

③乾隆时期人口持续增长,达到3亿左右

④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丛书《四书五经》编纂完成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18世纪的“康乾盛世”被称为“落日的辉煌”,造成这种“落日”局面的诸多原因包括( ) 

①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②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

④外来的侵略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康乾盛世,这个处于世界大势发生空前剧变大背景下的古代盛世,具有比以往盛世更丰富的历史内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750—183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部分)

1750年

1800年

1830年

整个欧洲

23.2%

28.1%

34.2%

英国

1.9%

4.3%

9.5%

中国

32.8%

33.3

29.8%

材料二:177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受到乾隆皇帝接见。事后,马戛尔尼感慨到:“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间没有沉没。”

材料三:法国政治家阿兰.佩雷菲特以马戛尔尼访华为背景,写成《停滞的帝国一两个世界的撞击》一书,对当时的中国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中华帝国是一个神权政治专制国...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

◎给予孔夫子启示的或孔夫子给予启示的“经文”包含对所有困难的解决办法。这本书里一切都说到了。要改变其中的任何内容都将是自负的表现。

◎除了路易十四的同代人康熙大帝之外,所有的清朝皇帝变成主人后只想太太平平地享受他们的猎获物。为了更好地占有中国,他们又加上了一道锁。

  1. (1) 根据材料一,你能读出“康乾盛世”时有何“成就”与“隐患”?
  2.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方面说明为什么在“盛世”局面下的清王朝却被看成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
  3. (3) 上述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