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膨胀 知识点题库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我国设立和废除丞相的朝代分别是(    )

A . 秦朝和唐朝 B . 西汉和唐朝 C . 秦朝和明朝  D . 西汉和明朝
孟德斯鸠是l8世纪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中有这样一段关于中国的论述:“中国式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变得更加凶暴。”这种“凶暴”达到顶峰的标志是(    )

A . 东厂的设置 B . 军机处的设立 C . 丞相的废除 D . 文字狱的兴起
中国历代王朝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加强对地方的管理。请写出秦、西汉、元、明这四个朝代加强地方行政管理的主要措施或政治制度。(选做)

秦朝:

西汉:

元朝:

明朝:

潘季驯(1521—1595),湖州府乌程县(今属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世界水利泰斗。他的一生中的不可能经历的是(    )

A . 苦读八股,参加科举考试 B . 治水有功,授予丞相一职  C . 谨言慎行,严防厂卫调查 D . 告老还乡,家乡经商盛行
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诗的解读。下列史诗与结论搭配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蔡伦改进造纸术

说明我国东汉出现了最早的纸

B

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

中国再次实现统一

C

元朝在设立宣政院

新疆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D

清朝实行文字狱

思想文化界出现万马齐喑的景象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列史实可能出现在《明朝那些事儿》一书中的是(    )

①废分封,立郡县   ②设特务机构——锦衣卫   ③郑和下西洋   ④戚继光抗倭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据史载:从洪武十年(1385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的芭提案中,朱元璋共批阅奏折1660份,处理国事3391件。出现这种现象最有可能是因为(    )
A . 废除宰相制 B . 大兴文字狱 C . 设厂卫特务机构 D . 设立军机处
电影《锦衣卫》涉及到的史实发生在(    )
A . 秦朝 B . 隋朝 C . 明朝 D . 清朝
下列措施有利于明太祖君权的加强的有(    )

①废除丞相    ②分封藩王    ③设锦衣卫    ④廷杖制度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明朝设立的锦衣卫和东厂的共同职责是(    )
A . 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B . 制定法律 C . 监视、侦缉官民 D . 督查百官
大型纪录片《故宫》解说词第四集《指点江山》:“养心殿西暖阁,是雍正处理政务、批阅奏折的地方,这里悬挂着他亲笔书写的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实现了雍正皇帝“惟以一人治天下”理想的是(    )
A . 恢复明朝内阁 B . 三省六部制度确立 C . 军机处设立 D . 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
与前代封建王朝相比较,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突出的特点体现在(   )

①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    ②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③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④实行八股取士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以下是我国古代某著名小说中的一段描写:“那国王急降金牌:‘着锦衣卫快到金光寺取贼来。寡人亲审。’三藏又奏道:‘万岁,虽有锦衣卫,还得小徒去方可。””由此推断该小说最早应成书于(    )
A . 唐朝 B . 宋朝 C . 明朝 D . 清朝
下图是某同学对书本知识进行整理后的卡片,

主题:①

内容: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②……

  1. (1) 请问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    )
    A . 勤政为国 B . 文化专制 C . 重农抑商 D . 加强皇权
  2. (2) 下列选项能正确填入上图②横线部分的是(    )
    A . 三司制度 B . 廷杖制度 C . 内阁制度 D . 特务机构
学习历史应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下面现象中不存在直接联系的是(    )
A . 提高手工匠身份——社会经济恢复发展 B . 设立厂卫特务——强化了皇权 C . 攻克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 D . 八股文取士——促进了文化繁荣
清朝初年的某一天,一阵清风将一位文人的书页吹乱,这位文人诗兴大发,吟诗抒怀:“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有人以此告他讥讽清王朝,结果他被定罪问斩。清政府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 . 维护统治 B . 压制文人 C . 打击汉人 D . 钳制思想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以下做法能证明材料观点的是(   )
A . 焚书坑儒、颁布 “推恩令 ” B . 重文轻武、三省六部制 C . 废除丞相、设立军机处 D . 八股取士、行省制度
17、18 世纪时,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这里的“理性之光”和“思想的牢笼”分别指的是 (   )

①科学革命 ②启蒙运动 ③焚书坑儒 ④八股取士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革旧立新、创新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和进步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制版时,在一块四周有框的铁板上撒.上松脂、石蜡和纸灰尘等。将烧制好的字模在铁板上排成版,用火将铁板中的松脂融化,将字版压平,这样就可以印书了。”

材料二: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有突出的成就,科学技术著作、文学艺术成就辉煌。

作者

作品

李时珍

宋应星

徐光启

吴承恩

材料三:明朝以前,中国是世界上经济、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到了明朝中后期,中国的科学技术与西方相比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 年以后中国科学技术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

  1. (1) 指出材料一中科技发明的朝代、名称以及此项发明的科学家。
  2. (2) 写出上面表格中所列人物的成就作品。
  3. (3) 造成“1840年以后中国科学技术已全面落后于西方”的结局与明、清时期统治者在思想文化领域分别推行的哪些措施有关?联系所学知识说明统治者推行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
从中国历史纵向发展来看,明清时期可称为“最后的盛世”;就中外历史的横向比较而言,明清时期已开始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以下能说明其“开始落后”的史实有(     )

①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②国家日渐闭关自守

③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④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