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膨胀 知识点题库

右图是明朝锦衣卫印,持有此印的人(    )

A . 掌管全国军政大权 B . 掌管全国财政大权 C . 充当皇帝顾问,后来参与中央政府决策 D . 由皇帝直接指挥,对臣民进行监视、侦查,不受法律约束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有个军机大臣和坤,号称“贪污之王”,他一定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清朝设置的军机处(    )


A . 发生在顺治时期    B . 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C .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D . 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上题中,该朝“不许立丞相”的直接目的是(    )

A .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 实现各种权力的相互平衡 C .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D . 加强皇帝对中央权力的控制
从秦朝以来,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直延续着,中国历代帝王也在不断地强化着皇权,自宋代以后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经处于绝对上风,在明清时期皇权更是得到高度强化。皇权在清朝时达到顶峰的重要表现是(    )

A . 废除丞相制 B . 设立厂卫等特务机构 C . 设军机处 D . 设内阁制度
下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A . 秦朝 B . 西汉 C . 唐朝 D . 明朝
据统计,朱元璋平均每天要阅读207份奏章,处理423桩政事,可谓日理万机。皇帝如此繁忙却心甘情愿,因为朱元璋的忙碌和他采取的哪项措施有直接关系(   )
A . 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B . 实行八股取士 C . 组建特务机构 D . 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根据所知分析明太祖这么辛劳的原因有可能是下列哪种情况造成的(    )
A . 设置军机处 B . 创立科举制 C . 在中央废丞相,地方废行省 D . 实行郡县制
明初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财政、司法和军事。这一措施有助于(    )
A .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 . 削弱地方行政权力 C .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 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我国的科举制度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转变为束缚人们思想和阻碍社会进步。这种转变始于(    )
A . 设置进士科 B . 八股取士 C . 开创殿试和武举 D . 设置明经科
清朝时,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标志是(    )
A . 废行省,设三司 B . 八股取士 C . 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 D . 设立军机处
以经学文艺为内容,以八股为形式的科场文章,自是束缚人们思想和才华的陈词老调……清朝通过实行科举考试……但这样考取的文士进入官僚的行列,政治日趋腐败,也是必然的。

——《中国通史》

请回答:

  1. (1) 材料中的“科举考试”沿用了哪个朝代的内容和形式?据材料二回答,这样的“科举考试”带来了怎样的弊端?
  2. (2) 除以上材料涉及的文化专制措施外,清朝还采取过什么类似的措施?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出,下列不是属于四书范畴的是(   )
A . 《大学》 B . 《中庸》 C . 《论语》 D . 《春秋》
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古徽州,即今安徽黄山市),江北则推山右(今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钱)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明]谢肇涮《五杂俎》

  1. (1) 运用明清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 (2) 联系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说明明清时期经济领域(农业、手工业、商业)中出现的新现象,并指出政府实行的老政策。
  3. (3) 针对材料一、二中的现象,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明朝政治结构

      图2军机处值班房

材料二:“自贡举(科举)法行,学者知以摘经拟题为志,其所最切,唯四子一经之笺是钻是窥,余若漫不加省。与之交谈,两目瞪然视,舌木强不能对。”               ——(明)宋濂《銮坡后集》

材料三:“(夷船)将来只许在广州收泊贸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不准入浙江海口。                                                               ——乾隆二十年(1757)          

  1. (1) 材料一中图1与图2分别反映了明清实行什么政治措施?共同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
  2. (2) 材料二反映中国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个措施对当时的中国有何弊端?
  3. (3) 当西方世界正在发生巨变时,古老的中国仍然在沿着自己的轨道发展。请你根据材料三,归纳出“使古老的中国仍沿着原来的轨道前行”的相关政策并指出其影响。
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 . 封建制度的完善 B . 生活习惯的变化 C . 社会文明的进步 D . 君主专制的强化
学习历史应该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下列有关历史事件中因果联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清朝的厂卫制度使专制达到了顶峰 B . 查理一世的统治致使巴黎人民爆发起义
C . 罗伯斯庇尔的一系列措施使法国大革命达到顶峰 D . 波士顿倾茶事件标志独立战争爆发
中国自古以来形成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下表反映了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趋势是(    )

朝代

秦朝

西汉

宋朝

明朝

清朝

政治措施

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颁布“推恩令”

解除地方节度使权力

废丞相、设内阁

设军机处

A . 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 . 维护国家统一 C . 加强监察制度 D . 推进民族交融
中国古代君臣关系经历了这样一个变化过程:唐朝的大臣和皇帝讲话时是坐着的,宋朝的大臣和皇帝讲话时是站着的,明清的大臣和皇帝讲话时是跪着的。这种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 . 完善政治制度 B . 相权不断削弱 C . 加强思想控制 D . 皇权不断强化
18 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 “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
A . 焚书坑儒 B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 八股取士、文字狱 D . 闭关锁国
下列历史事件与影响相一致的是(     )

选项

历史事件

影响

A

开凿大运河

南方的水稻在北方得到较大推广

B

黄巢起义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C

清朝设台湾府

台湾正式建省,中央直接管辖

D

设立军机处

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A . A B . B C . C D .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