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 知识点题库

发起新文化运动的先进知识分子试图冲破旧的思想牢笼,他们大都(     )


A . 信仰马克思主义 B . 宣传社会主义 C . 认同无政府主义 D . 接受了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
新文化运动中,号召推倒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的是(     )

A . 李大钊 B . 陈独秀    C . 胡适 D . 周作人
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     )


A . 是一场文化运动来说的      B . 作为反复辟运动来说的 C . 要求民主与科学来说的    D . 作为反封建运动来说的
学完中国近代史,班里开展了一次题为“近代化的探索”的历史小论坛活动下列有关内容选择恰当的是(     )

①虎门销烟   ②洋务运动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为下面一组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

A . 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侵略 B . 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 . 屈辱——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D . 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场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辩论会,以下是同学们辩论的部分内容,正确的是(    )

①主阵地是《新青年》

②代表人物有李大钊、李鸿章、鲁迅、张之洞等

③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

④内容包括: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有自己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

——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摘编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材料二: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

材料三: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与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并说明该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起到的作用。

  2. (2) 材料二反映出康有为的“变法”主张是什么?与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相比,该主张是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

  3. (3) 运用史实说明在近代化进程中新知识分子是如何“唤醒国家及人民”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逐渐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和控制,推动了欧洲向近代化社会的转变;18世纪的启蒙思想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的束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8世纪中期起,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爆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专制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爆发了要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陈达凯主编的《中国现代化史》

  1. (1)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中西近代化过程中的两种不同路径。
  2.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近代化路径不同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说历史——中国的近代化过程

材料二: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辛亥革命“走西方的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又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过程。

  1. (1) 材料一中四幅图片反映了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为拯救中华进行的哪些重大探索活动?中国近代探索史有着怎样的学习轨迹?
  2.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举的是什么旗,走的是什么路?请用一条史实分析中共经历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原因?
  3. (3) 总结以上材料,你从“走什么路”探索中得到怎样认识?
一个民族,只有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词:“……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文绣上演了“娜拉式的出走”,她不惧舆论压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与溥仪离婚。

材料三:陈独秀说,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材料四: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新文化运动已发展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思想运动。

  1. (1) 根据材料一,二,说说清朝末期哪些思想观念逐渐被中国人接受?
  2. (2) 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说说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在宣传内容有何变化?
  3. (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探索取得哪些重大实践成果?
下边是历史兴趣小组绘制的知识简图,据此推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A . 新体制的创立 B .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C . 工业革命的冲击 D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舟山是一座名城,名人辈出。曾担任中国近代上海工商界领袖、上海总商会会长的定海人朱葆三(1848-1926年),就是其中一位著名的代表人物。下列历史事件,他可能见证到的是(   )
A . 鸦片战争 B . 新文化运动 C . 九一八事变 D . 渡江战役
一位学者对发生于近代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应该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八荣八耻”中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专制迷信为耻”。下列也曾提出过类似的思想主张的运动是(    )
A . 洋务运动 B . 维新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中西文化交流与借鉴,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推动中西方思想领域的进步与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伏尔泰经常将中国跟西欧国家作比较。他赞赏中国的法律和道德,认为中国的法律是以道德为基础的,当“中国遵循最纯洁的道德教训时,欧洲正陷于谬误和腐化堕落之中”。在伏尔泰的心目中,中国最纯洁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后辈对长辈的尊敬”“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伏尔泰认为“孝道是中国政府的统治基础……中国的文职大官被视为城市和省的父母官,而国王则是帝国的君父。这种深入人心的思想把幅员辽阔的国家组成为一个家庭”。

——摘编自张丽艳、苗成《伏尔泰与中国儒家思想》

材料二:不破不立,新文化运动闯将们认为,要输入“西方文明”,必须破除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以孔子之道为代表的中国封建伦理道德…陈独秀、李大钊等发表檄文:“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遵此三纲,“率天下之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人格者”;由此而生之道德:忠、孝、节,皆为“奴隶道德”。号召青年、妇女打砰奴隶道德,树立平等人权的新信仰,实现个性自由,“恢复独立自主之人格”。

——摘编自金冲及《=十世纪史纲》

材料三: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

——陈独秀《新青年》(1916年)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伏尔泰深受中国哪一思想流派的影响。并概括材料一中伏尔泰推崇该思想流派的核心内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文化运动闯将们”为“破除中国传统文化”提出了哪些主张。并根据材料三分析他们重点攻击“中国封建伦理道德”的原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伏尔泰和陈独秀在新思想宣传方面的相同点。
口号或主张蕴含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列口号或主张按提出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五族共和    ②师夷长技以制夷    ③变法图强     ④文学革命

A . ②④①③ B . ②③①④ C . ②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1921年胡适的诗歌《希望》:“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因其平易、通俗而广为传唱。这诗与新文化运动内容有直接联系的是(    )

A .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B .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 .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D .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 《复兴之路》

材料二: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了来自俄国的新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摘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国”字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图片三中却写为“囻(口内一个民字)”,并认为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这个创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观念?其出现的社会原因有哪些?

  1. (1) 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一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领导了一场什么运动而闻名?该运动对中国社会有何深远影响?
  2. (2) 材料二中的“它”是指什么事件?依据该材料指出“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是什么?
1915 年《青年杂志》创刊号的一篇文章写道:“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这代表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决心( )
A .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B . 发起社会主义革命 C . 传播共产主义学说 D . 改变国民精神面貌
“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的一句话,其作者(   )
A . 鲁迅 B . 徐锡麟 C . 胡适 D . 梁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