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知识点题库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有(     )

①美国向日本投下原子弹,苏联对日作战

②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

③蒋介石命令他的军队积极推进


A . ①②③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①③
2015 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相关问题。

【回顾历史】

材料一1937 年,日军借口寻找失踪士兵,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 日军炮轰卢沟桥,进攻宛平城。

1938 年 9 月,德、意、英、法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强行将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岳麓版历史教材

材料二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国共两党携手抗日。 德、意、日不断扩大侵略,1942 年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代表齐聚华盛顿。

——岳麓版历史教材

【铭记历史】

【以史为鉴】

  1. (1) 据此回答: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在慕尼黑会议上,英、法 采取什么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二战的爆发?

  2. (2) 据此回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请写出图一、图二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图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3. (3) 为了铭记历史,我国将 9 月 3 日定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请你写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 (4) 20世纪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你认为人类能否有效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请简要写出你的理由。

 2015 年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世界各国举行各类纪念活动。阅读年代尺,回答问题。

  1. (1) 结合年代尺,列举一个体现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实例并加以说明。

  2. (2) 对比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概述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

    作用。

  3. (3) 请从时代主题的角度分析各国举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活动的意义。

中日是当今世界两个大国,近代日本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回顾两国关系的历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奋勇冲向敌人的致远舰

材料二: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两幅图片

材料三: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布表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

战场

太平洋

战场

东南亚

中国

战场

太平洋、

印度洋战场

中国战场

【不含东北】

东南亚、

太平洋战场

35个师团

10个师团

7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1万余人

不到11万人

材料四: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华民族为此付出了死伤三千五百万人、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五千亿美元的巨大代价。

  1. (1) 材料一反映了近代日本发动的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这次战争后,中日签订了什么条约?给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2. (2) 根据资阳市2015年开展深化课改实验的要求,历史教师唐老师要求学生完成下列导学案的部分内容,如果你是唐老师学生,请将此导学案填充完整。

    背景: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经济危机;国民党发动内战,给日本帝国主义以可趁之机。

    过程:时间年  借口:事件  结果:占领沈阳后,日军陆续侵占

    影响: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3. (3) 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日战争的特点。

  4. (4) 根据材料三、四,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4分)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的历史进程有何重要影响?

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下列评语最能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是 (    )
A . 新世纪的曙光 B .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C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走向共和

材料二:跨越66年的握手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两岸领导人时隔66年的首次会面。习.平强调,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材料三:国共关系

  1. (1) 历史永远铭记;结合材料一从政治、思想两个层面谈谈国民党对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贡献?
  2. (2) 国共关系史上基于共同的目标曾经两度“携手”,根据材料谈谈两次“携手”的目的与结果。
  3. (3) 造成两岸66年分离的事件是什么?我们期待着尽快实现两党间的第三次“携手”,这将有助于哪一伟大梦想的实现?
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到与国民党合作抗日,中国共.产.党这一方针政策转变的根本依据是(    )
A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 .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C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 . “一二·九”运动爆发
某校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不忘国耻·反思历史”的主题探究活动,收集并制作了相关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献资料

(译文)“俘虏全遭杀害;日军的暴行扩大,一般市民亦遭屠戮;美国大使馆遭袭击;蒋介石战术拙劣,守军将校逃跑,致使首都失陷……”

材料二:工具制作。

材料三:以下是某同学自学时所做的读书笔记(节选)

时间:1931年至1945年,是苏联、美国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的3.5倍

结果:中国战场毙伤和俘获日军155万余人,占日军在二战中军队伤亡人数的75%以上;中国军民伤亡3587.9万余人,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1. (1) 新闻是记录历史的载体。《纽约时报》记录了哪一历史事件?
  2. (2) 年代尺是认识历史的工具。请根据小组成员们制作的抗日战争年代尺,试探索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3. (3) 数据是铭记历史的印痕。请结合所学综述材料三的观点。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探索中的“量变”,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巨变”;1919年那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学生运动则使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材料二:毛.泽东说:“中国的革命,自从1924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毛.泽东在1930年指出:朱德毛.泽东式……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材料三:1938年,国民党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毛.泽东也多次强调:“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基,存在于民众之中。”

  1. (1)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巨变”而那场学生运动则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2. (2) 为什么说中国革命是从1924年开始并由国共两党决定的?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中国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取得了哪些巨大的成就?毛.泽东“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什么路线?
  3. (3) 材料三中,国共两党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14年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践行毛.泽东这一思想的?(列举两例)
日本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后,李宗仁对部下说:“我们在内战中搅了80多年……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现在真是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些人这辈子有个抗日救国的机会。”这里的“救国机会“是指(    )
A . 台儿庄战役 B . 平型关大捷 C . “七七”事变 D . 百团大战
1937年9月的一天,在陕西省三原县石杨镇的一个大坝上,一万多穿着灰军服、戴着红星帽的工农红军,在这里召开整编誓师大会。会场上,每位官兵的手中都拿着一套即将穿上的国民党军队的黄军服和即将戴上的缀有国民党党徽的黄军帽。红军脱帽换装的原因是(    )
A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植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B . 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全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D . 日本全面侵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实现
蒋介石一生先后10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右图是1942年6月的封面,这一封面的文字标题最有可能的是(   )

A . “在孙陨落之后升起” B . “挺过了艰苦的五年,接下来会更艰苦” C . “抗战之后,和平正经受挑战” D . “一切为了抗日,没有什么牺牲是过于昂贵而不能舍弃的”
中国革命的道路漫长而又艰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镜头中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战争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1) 四个镜头浓缩了中国共.产.党28年的奋斗史。这四个镜头记录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什么战争时期?
  2. (2) 综合上述材料,论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一步步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
抗日战争,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材料一:“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蒋介石《告全国民众书》(1931年9月)

材料二: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一一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7月17日)

材料三:抗日战争,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为更好的学习抗日战争,以下是某校九年级学生们收集和整理的资料。
资料一

  1. (1) 材料一中的“此案”是指什么事件?蒋介石对“此案”持什么态度?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2. (2) 材料二是蒋介石针对哪一事件发表的谈话?
  3. (3) 资料一新闻报道的消息属于什么事件?
  4. (4) 综合所有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以下重大的历史事件曾发生在上海且描述正确的是(   )
A . 五四运动——上海工人罢工,此后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 . 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 . 淞沪会战——中国军队在上海及周边坚守长达三个月,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D . 准海战役——人民解放军在上海附近歼灭国民党军 55 万余人
近代百年,风云变幻,国共两党各显风流,书写了那个时代最厚重的历史篇章。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机!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

材料二: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说过:“如果丧失对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就会在黑暗中消失”……2014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七次会议经过表决通过,决定将每年的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 (1) 材料一中促成国共两党的宣言的发表,与哪一侵华历史事件直接有关?该事件有何历史影响?
  2. (2) 依据材料概括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例举出国共两党英勇抗日的史实。
  3.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华民族“民族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表现。
  4. (4) 根据材料三,说明确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现实意义。
某同学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他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如下关键词,他最有可能正在学习的是(   ) 

A . 台儿庄战役 B . 保卫大武汉 C . 第三次长沙会战 D . 百团大战
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下,国民党顽固派于 1941 年 1 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 )。周恩来专门在报上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
A . 皖南事变 B . 华北事变 C . 西安事变 D . 七七事变
2021年10月9日习.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共促祖国统一共襄复兴伟业。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台湾问题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因素。历史因素,有大陆先民筚路蓝缕传薪火,有甲午战败遭受殖民统治,有1947年“228”事件造成的历史创伤,也有国共内战延续等。国共双方从20世纪20年代起多次时抗与合作,深刻影响着中国政治与两岸关系,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

材料二: 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材料三:电影《建国大业》的部分台词

毛.泽东:“委员长和我都是中山先生的弟子,国共两党继承的是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衣钵,同宗同源,存续相依。”

  1. (1) 材料一中,有“甲午战败遭受殖民统治”的依据是什么?
  2.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曾两次与国民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分别建立的两个“战线”是什么?在第二个战线的旗帜下,国共双方分别发挥了什么作用?
  3. (3) 台词中,国共两党“存续相依”,曾在哪些战争中并肩作战?
  4. (4) 从国共两党的“和”与“打”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在烽火狼烟中,各方力量紧紧拧成一股绳,为国家的命运而奋斗。 

 材料一: 

 

 材料二: 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  策……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 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寇深矣! 祸亟矣! 同胞们,起来,一致的团结啊!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 年 7 月 15 日) 

 材料三: 1937 年 7 月 1 6 日,蒋介石呼吁国际联盟及九国公约的签署国家介入调停……为 避免激恼日本,美国国务卿赫尔甚至停止交运中国政府已购买的轰炸机。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 

 材料四: 我三大盟国(中、美、英) 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 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开罗宣言》(1943 年 12 月 1 日)

 材料五:(近代以来) 一次次的斗争,都不幸地以失败告终,中国人民复兴中国的梦始终未 能实现……可以说,抗日战争的胜利完成了近代中国从“沉沦”到“上升”的转变,复兴中 国的梦想开始成为现实。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 民国卷》   

  1. (1)  读年代尺,序号①②③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标志性事件,请分别写出事件的名称。 
  2. (2)  联系材料二,分析这一宣言的发布对国内局势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四,说明美国对日本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发生 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4. (4)  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 请结合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予以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