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 知识点题库

下列属于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正式公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内容的有(   )

①废除封建半封建的土地制度         ②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③保护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合法的营业不受侵犯

④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土地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1947年中共中央制定的第一个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于(  )​

A . 抗日战争时期 B . 土地革命时期 C . 解放战争时期 D . 新中国成立初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看下图

材料二: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向民农宣传土地改革法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请回答:

  1. (1) 结合上面材料说明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目的。
  2. (2) 刘少奇说:“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3. (3) 材料一所示图片反映了广大农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持有什么样的态度?   
从1945-1949年,中国经历了两种命运的决战。

组合_x0020_12 文本框_x0020_26 图片_x0020_27 文本框_x0020_35 图片_x0020_36 文本框_x0020_29 图片_x0020_30 文本框_x0020_32 图片_x0020_33

图片_x0020_11

  1. (1) 对照两则材料,找到与历史事件②③④相匹配的地点,并填入表格。

    材料一

    A

    材料二

  2. (2) 1945年8月底,毛.泽东从F地飞往A地参加谈判。已知空中飞行距离约为1000公里,量得A、F两地图上距离为2厘米,那么材料一地图的比例尺是

  3. (3) 根据材料二,分别写出国共两党“两种命运的决战”结果。

  4. (4) 选择其中一个结果,以所学史实为依据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A . “包产到户”的实施 B .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 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下表为某村农户构成变化表(单位:户),与表中1953年数据变化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 第一个五年计划 C . 建国初土地改革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
对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 B . 确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C . 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D . 为发展农村经济创造了条件
下表为安徽省绩溪县某镇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年

83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0

4

0

7

A . 新中国的成立 B .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 . 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
下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事,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台儿庄保卫战  ②日本偷袭珍珠港  ③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④敦刻尔克大撤退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③② C . ④③②① D . ②④①③
2018年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恩来1898-1976

周恩来名言录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材料二: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经这样评价周恩来:“中国如果没有毛.泽东就可能不会燃起革命之火;如果没有周恩来,就会烧成灰烬。”

材料三:周恩来同志一生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出了卓著功勋……,周恩来同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抗日战争胜利后,周恩来同志陪同毛.泽东同志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在建国前主持起草《共同纲领》……

——习.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 (1) 周恩来十二岁就提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请你结合当时中国的时局分析他树立远大理想的原因。
  2. (2) 请用长征时期的史实说明中国革命“如果没有周恩来,就会烧成灰烬”。
  3. (3) 习.平称周恩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出了卓著功勋,请用材料三中的事件印证此观点。
“耕者有其田”是中国农民两千多年来的愿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6年8月10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发布《北伐向农民宣传大纲》,解释北伐与农民利益的关系。9月7日,广州国民政府发表《对农民运动第三次宣言》,承诺“当竭力保护农民,改良其经济状况,当遵先总理之遗嘱,设法解决土地问题”。

——摘编自成汉昌《中国土地制度与土地改革—20世纪前半期》

材料二: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指出:“现时主要的是要用‘平民式’的革命手段来解决土地问题,发动千百万农民自下而上的解决土地问题”,并规定十一条农民暴动的口号:“没收大地主及中地主的土地,分这些土地给佃农及无地农民。……解除民团、团防等类的武装与其他地主的军队,而武装农民。……”

——摘编自刘勉玉等《土地革命战争史》

材料三:1978年—1984年中国农业产量变化表(单位:吨)

年份

农业生产项目

粮食

棉花

油料

1978年

3亿

217万

522万

1984年

4亿

626万

1191万

——摘编自韩俊《中国经济改革30年——农村经济卷》

  1. (1) 指出先总理“遗嘱”体现了“三民主义”思想的哪一内容。
  2. (2) 联系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开展土地革命的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80年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变化,并指出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4. (4) 综合三则材料,谈谈土地制度的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论从史出”是《历史与社会》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搭配正确的是(    )
A . 史实:新文化运动;结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 史实:南昌起义;结论:开辟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C . 史实:西安事变;结论: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 . 史实:三大战役;结论: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军事上的准备
某战役是“解放战争中震撼世界的三大决战之一……最主要是和平解放了北京,使北京一批文物建筑幸免于难……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意义重大”。这次战役是(  )
A . 辽沈战役 B . 淮海战役 C . 平津战役 D . 渡江战役
为了了解我国农民的历史发展状况,“薇·萌”学习小组到柯桥区图书馆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绘制成图表如下。 

王庄农户构成变化表(单位:户)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年

86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0

4

0

7

他们研究的结论应是 (  )

A .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 . 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 C . 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规模开展
毛.泽东曾兴奋的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据此可知,让毛.泽东高兴的是(    )
A . 新中国成立 B . 抗美援朝的胜利 C .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 西藏和平解放
“精准扶贫”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的一贯原则。这一原则在建国初期最典型的表现是(    )
A . 和平解放西藏 B . 实行土地改革 C . 进行抗美援朝 D . 开展第一个五年计划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农村的土地占有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6月颁布了(    )

地主和富农

占乡村人口不到7%

占有土地50%

贫农、雇农和中农

占乡村人口57%以上

占有土地14%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解放初期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的共同作用是(    )
A . 消灭了地主阶级 B . 肃清了反革命 C . 掌握了经济命脉 D . 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伟大历史人物顺应时代的需求而产生,反过来又推动了时代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相关链接:作为我党早期“农民运动之王”的毛.泽东,心中十分清楚: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因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

——熊华源《毛.泽东、朱德共同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贡献》

材料二:1978年,已经74岁的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在他的带领下,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1. (1) 根据图1、图2的相关史实来说明相关链接中的“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
  2. (2) 材料二中的“伟大转折”是指什么历史事件?它开启了什么伟大征程?
  3. (3) 毛.泽东和邓.小平这两位伟人在推进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分别开辟了什么道路?这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哪些启示?
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穿越历史沧桑巨变,回望 100年前那段苦难和辉煌。

材料一: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巍峨的遵义城,屹立在乌江边。毛.泽东,伟大的领袖,英明的舵手,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

材料三: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期间召开的重要会议

时间

会议名称

主要决策

1947 年 7—9 月

全国土地会议

制订《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8 年 9 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由战略反攻转向战略决战

1949 年 3 月

 

七届二中全会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选择一“兹经决定, 于本月29日改悬青 天白日旗,东三省同时举行。……唯 事前仍应持秘密,勿稍漏泄,以免惹 起他方注意为要。”

——民国十七年张学良密电奉天省长

选择二“……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1. (1) 材料一中的“继续战斗”是指哪一历史事件?简述该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
  2. (2) 据材料二和所学历史知识,说明“拨正船头,胜利向前”是指什么?
  3. (3) 结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期间的重大会议决策,选取其中一决策,说说此决策与新中成立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