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误与挫折 知识点题库

口号能彰显时代的特征。下列口号与所处时代搭配合理的是(    )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时期

②“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大跃进”时期

③“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解放战争时期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文化大革.命”时期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每个生产队办一个食堂,社员家里不开伙,铁锅铜勺都献出去大炼钢铁,只管到时候到食堂打饭打菜。”这种现象发生在(     )

A . 抗日战争时期                       B .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C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 . “文化大革.命”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现代史是一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史和谋求国际地位,追求国家富强和探求经济振兴的奋斗史。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1) 20世纪50---70年代,新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了哪两次重大失误和挫折?

  2. (2) 20世纪70年代,在“乒乓外交”和第三世界推动下中国分别取得哪两项外交成就?

  3. (3) 1953年,由周恩来总理和印度政府代表共同倡导的什么原则成为世界各国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请说出这一原则的基本内容。

  4. (4)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 立异的。”

    这段经典之词是 谁 在 什么场合 说的?这段经典之词被提炼概括为 什么方针? 

  5. (5) 在日本明治维新110年和中国康梁变法80年后,新中国也掀起一场追求国家富强,经济振兴的“维新运动”,这场运动是以一次党的代表大会为标志的。这次会议简称什么?会议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1976年,相继逝世的老一辈革命家史( )

①周恩来 ②毛.泽东 ③刘少奇 ④陈毅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是在( )
A . 1966 年 B . 1971 年 C . 1975 年 D . 1976 年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的是(    )           
A .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B .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 . 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D .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某校八年学生王星在百度搜索中输入关键字“文化大革.命(重大事件)”,下列信息他不可能查询到的是(    )           
A . 五一六通知 B . 四五运动 C . 九一八事变 D . 造反有理
1976年发生的“四五运动”(    )

①是广大人民群众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的运动

②奠定了“四人帮”覆灭的群众基础  ③粉碎了“四人帮”  ④是一场反革命运动           

A . ②④ B . ③④                                     C . ①② D . ①④
下图漫画作者意在说明(    )

A . 社会主义建设遭遇到挫折 B . 人民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 C . 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 D . 大跃进遏制浮夸风的蔓延
读图,对1957-1960年这一现象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

 

A . 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和轻工业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 C . “改革开放”使得我国工农业得到快速增长 D . “大跃进”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揭示历史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下列史事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 西藏的和平解放——中国大陆实现统一 B . 大跃进运动——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的曲折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 为刘少奇平反、恢复名誉——文化大革.命后的拨乱反正
作家姜淑梅在书中写道:“李少连,北京人,平常厂里机器出了毛病,他一收拾就好。造反派说他是技术权威,有海外关系,还是资本家成分。白天开批斗会……听说晚上斗得更狠”这种现象出现在(    ) 
A . 文化大革.命时期 B . “大跃进”时期 C . 过渡时期 D . 改革开放时期
在“文化大革.命”中,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    )
A . 彭德怀 B . 邓.小平 C . 刘少奇 D . 周恩来
八年级(2)班同学正在进行"历史资料旧物"展览。在一展窗里,小明发现了"1969年发行和1971年发行的毛主席像章",从这种旧物可以断定该展窗展出的资料是(    )
A .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 B . 抗美援朝时期的 C . "文革"时期的 D . 三大改造时期的
今年是文革结束40周年,初中10班同学编辑了一本关于“文化大革.命”历史的资料,最合适这本资料的主题是(    )  
A .   十年风雨,岁月如歌 B . 十年浩劫,民族之痛 C .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D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 .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 . 毛.泽东批评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 C .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 . 周恩来等扭转经济下滑
文化大革.命是指(    ) 
A . 发生在中国文化领域的一场革命 B . 席卷中国各个领域的一场社会变革 C . 一场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 D . 中国历史上成绩与问题并存的革命
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迫害,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被非法监禁,迫害致死。这突出表明文化大革.命期间(   )
A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 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C . 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 D . 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 到1952年底,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 C . 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 .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和1953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表


1950年(%)

1953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材料二:1949年一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图表

  1. (1) 请找出材料一中数据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 (2) 材料二中1956 年、1960 年和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分别与什么农业政策密切相关?
  3. (3) 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