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知识点题库

下图反映1949—1963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历史事件有(    )





 

①土地改革的完成                ②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安徽的农民中盛传一首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从这首歌谣中我们可以看到(     )

①分田到户,把土地所有权给农民后的高兴心情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得农民拥护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兼顾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符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③④       D . ②③
“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这里描述的是(   )

A . 土地改革 B . 三大改造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年均增长率(%)

1953~1957年4.5

1958~1962年4.3

1963~1965年11.1

1966~1970年3.9

1971~1975年4.0

1976~1980年5.1

1981~1985年8.1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并分析原因,比较其经济大背景的不同之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始终坚持走强国富民之路。农民富,国家富。为此政府多次强调调整农村经济政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 (1) 请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每幅图片分别体现了哪些历史事件?

  2. (2)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一、图四历史事件的意义。

  3. (3) 说说这些历史事件的发生对国家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创新篇:析特色之路】

【寻革命之路

材料一: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歌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材料二:2014年10月31日,习.平主席来到福建省古田镇,出席正在这里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并同11位部队基层干部和英模代表共进午餐,品尝红米饭。

【建民主之基】

材料三:民盟主席张澜说:“我们的新制度,自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东西。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扬改革之帆】

材料四: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状:“我们分田到户,……每户保证完成上缴的公粮,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

  1. (1) 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习.平主席为什么同部队基层干部和英模一起吃红米饭?

  2. (2) 简述1949~1956年,中国怎样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至少回答3点)

  3. (3) 小岗村农民冒着风险创造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僇力本业(努力搞好农业),耕绢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

材料二  苏俄彼得格勒省农民说:“我们那里发生过把手枪对着人家太阳穴这样的强制行为,人们很气愤。”吉尔吉斯的农民说:“粮食被收集得象扫帚扫过一样干净,一点也没剩。”——摘编自王斯德等《苏联兴亡史》

材料三  1933年5月,(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解决农幅产品过剩的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面积和缩减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帖。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四  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在全国率先推行了农村改革,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在农村普遍推行以大包干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民又重新取得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即使用权……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王郁昭《家庭承包经营与农业现代化》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商鞅采取什么措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2. (2) 面对材料二中“苏俄农民的气愤和不满”,列宁实施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有何创新之处?   
  3. (3) 根据材料三,归纳罗斯福新政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   
  4. (4) 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写出在我国率先实行农村改革的地区。材料四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为什么能使农民积极性空前高涨?   
  5. (5) 以上材料使你有何感悟?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    )       
A . 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 . 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经历了以下几个步骤,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农业合作化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②③ C . ②①③④ D . ①②④③
下图是20世纪70年代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下列对这一契约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人民公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 农民渴望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状况 C . 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 D . 农民家庭收入很少
看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 (1) 图一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该事件彻底摧毁了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2. (2) 观察图二,“农民申请入社”的“社”指什么? “入社”就是要引导农民走什么道路?   
  3. (3) 分析图三,凤阳县农民喜获丰收得益于最早实行的哪一项政策?   
2016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从2017年开始,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将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以股份或份额形式量化到集体成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1956年的三大改造将农村土地所有制由私有制改造成公有制

②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③农村改革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提出没有遵循我国经济发展的规律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改革是对旧制度、旧事物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历史上的中国也历经无数次改革,并在不断改革中经历发展前行。请结合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镜头一:徙木立信        镜头二:解放区农民丈量土地     镜头三:小岗村的秘密契约

  1. (1) 镜头一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那次变革?此次变革带来了什么影响?

  2. (2) 从镜头二到镜头三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镜头三中的改革起到了什么重大作用?

  3. (3) 改革伴随着中国的各个时期,每一次改革既有意义也有遗憾,中国人民也要学会总结反思,请你思考这些改革带来哪些启示?

1979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的“分地”与建国初期土地改革时的“分地”相比,两者共同之处在于(    )

①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②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农民都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④普遍得到当时农民的好评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下图是1949年至l984年中国粮食生产状况柱状图。图中出现了几个粮食产量快速增长时期,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实行了(    )

①土地革命战争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落。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而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50万千克。”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 . 公私合营的进行 C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请仔细观察如图“大包干纪念馆”里18个农民按手印群雕,从中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A . 四川农民率先建立生产合作社 B . 安徽农民率先实行土地私有 C . 四川农民率先实行政社合一 D . 安徽农民率先分田包产到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年代尺

材料二:“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面向世界提出的阳光倡议,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形成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共识。2018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著,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结构优化、规模稳居世界前列。

相关链接:2018年3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所有进口的钢铁和铝产品(基本来自发展中国家)全面征税,这一举措已经在美国国内及国际社会引发广泛反对。

  1. (1) 请在年代尺中A,B处填入合适内容并概括材料一的主题。
  2. (2) 从国际国内两个角度为材料二中“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国际共识提供恰当的理论依据。
  3. (3) 请写出造成相关链接中问题的根源和解决的根本对策。
“耕者有其田”是中国农民两千多年来的愿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6年8月10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发布《北伐向农民宣传大纲》,解释北伐与农民利益的关系。9月7日,广州国民政府发表《对农民运动第三次宣言》,承诺“当竭力保护农民,改良其经济状况,当遵先总理之遗嘱,设法解决土地问题”。

——摘编自成汉昌《中国土地制度与土地改革—20世纪前半期》

材料二: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指出:“现时主要的是要用‘平民式’的革命手段来解决土地问题,发动千百万农民自下而上的解决土地问题”,并规定十一条农民暴动的口号:“没收大地主及中地主的土地,分这些土地给佃农及无地农民。……解除民团、团防等类的武装与其他地主的军队,而武装农民。……”

——摘编自刘勉玉等《土地革命战争史》

材料三:1978年—1984年中国农业产量变化表(单位:吨)

年份

农业生产项目

粮食

棉花

油料

1978年

3亿

217万

522万

1984年

4亿

626万

1191万

——摘编自韩俊《中国经济改革30年——农村经济卷》

  1. (1) 指出先总理“遗嘱”体现了“三民主义”思想的哪一内容。
  2. (2) 联系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开展土地革命的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80年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变化,并指出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4. (4) 综合三则材料,谈谈土地制度的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 .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 . 新中国人民政权的巩固 D .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