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知识点题库

【情系上海】,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见证了中国近现代百余年的沧桑巨变。

相关链接: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后,在上海全市工业总产值中,国营工业占32.2%,公私合营工业占64%,合作社工业占3.3%,私营工业(主要是个体手工业)占0.5%。

  1. (1) 图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推动作用?

  2. (2) 图二反映的事件有什么意义?图四浦东的繁荣得益于党的哪次会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3. (3) 图三所示历史事件基本完成于哪一年?结合所学知识和相关链接说说这一改造的成功使上海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 (4) 上海的发展历程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史上日本曾多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求和。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加快了对中国的侵略。在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下,众志成城,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材料二:中国向何处去?两次民主主义革命历程进行了不同的探索和回答。中国的近代化受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影响较大,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八一南昌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在艰难探索中,中华民族最终选择了新的发展道路。

材料三:从“租界华人不得入内”到“国统区的民不聊生”再到“天安门城楼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庄严宣告”,见证了近代中国人民社会地位的巨变。

  1. (1) 对于材料一中的两次战争,宝岛台湾有着特殊的感受。请你列举相关史实进行佐证。
  2. (2) 结合材料二分析中国在两次民主主义革命中为解决“向何处去”进行了怎样的不同道路探索?
  3. (3)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告诉世界的一个响亮回答”。结合三则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下列对新文化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学术思想自由的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

②运动中胡适系统地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主张,倡导用白话文写作

③鲁迅在此期间发表的《狂人日记》大力鞭笞封建礼数

④这场运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将年代尺中空白处重要历史事件补充完整。
  2. (2) 对照年代尺,举例说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遇到的挫折。
  3. (3) 结合年代尺和相关史实,论证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富强。
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章指出:“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该言论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
A .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 .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C .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 .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材料一:一百多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材料三: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1. (1) 材料一中的先生是谁?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先生”的重要贡献。
  2. (2) 材料二中的“两位先生”指什么?
  3. (3) 材料三作者是谁?你如何认识以他为代表的这次运动。
以下作品杂志作为代表的历史运动中,最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基础是(    )
A . B . C . D .
近代中国探索现代化道路历程中向西方学习的依次是(   )。
A . 军事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 B . 军事技术-思想文化-政治制度 C . 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军事技术 D . 政治制度-军事技术-思想文化
《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提及的“这场运动”(    )
A . 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 .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 .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 .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胡适曾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报》。”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是指(   )
A . 君主立宪时代 B . 民主科学时代 C . 尊孔复古时代 D . 民主共和时代
郑超麟在其回忆录中说:“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    )
A . 五四运动——毫不妥协的爱国精神 B . 中共成立——开天辟地的“红船精神” C . 红军长征——坚守理想信念的革命文化 D . 遵义会议——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小舟等几位中学生来到嘉兴进行研学旅行,来到了观潮胜地海宁盐官。阅读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1. (1) 他们在盐官看到一幅摄于民国七年的盐官钱江潮老照片。下列就此照片拍摄时的场景描述,有可能出现的是(    )

    A . 观潮的男士都还拖着一根长辫 B . 有人手里攥着《新青年》杂志 C . 出现声援北京学生爱国运动的传单 D . 革命党人在此聚会策划反清的起义
  2. (2) 他们了解到孙中山先生1916年到盐官观潮,为当时的海宁县立乙种商科职业学校题写了赠言“猛进如潮”。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看,“猛进如潮”主要体现了(    )
    A . 爱国 B . 和谐 C . 文明 D . 敬业
  3. (3) 他们回来后撰写研学旅行报告,其中提出:海宁应当开发利用得天独厚的钱江潮,利用潮汐发电,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海宁利用潮汐发电的设想(    )

    ①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②关注了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③贯彻了区域因地制宜谋发展的理念                    ④能有效解决本地河流的水污染问题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闻前次四国会议时,本已决定德人在远东所得权利交由五国商量处置……再由五国交还我国而已,不知因何一变其形势也。更闻日本力争之理由无他……此皆我国民所不能承认者也。国亡无日,愿合我四万万众誓死图之!

——林长民《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中华民国八年五月二日)

材料二:

华北有近百万农民参加解放军,东北解放区有160万人参军……1946年7月到1948年9月山东有580万农民支援前线……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中,有539万民工支前,并送了担架107700副,大车389820辆、牲畜1009300头,粮食9.5亿斤以及大量的其他物资。

——摘自莫宏伟张成洁《新区农村的土地改革》

材料三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外交警报发出的缘由,并简述随后“我四万万众”是如何合力“誓死图之”的。
  2. (2) 依据材料二、三,说明人民群众为解放战争胜利所作的贡献。
  3. (3)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人民的伟大之处。
思想往往是行动的先导。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史料二: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一场震动我国社会各个领域的两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讨论。它是建国以来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为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底召开的、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准备了思想条件。

——胡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讲义》

  1. (1) 从近代中国走上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角度,阐述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2. (2) 这次“真理标准的讨论”使人们获得了怎样的思想解放?又促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哪些历史性转变?
有历史学家指出:“五四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这表明(   )

①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条件        ②新文化运动积极倡导民主和科学

③五四运动是全国性的群众爱国运动        ④五四运动广泛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下列能够印证此观点的组合有(   )

①科学革命打破了旧观念为文艺复兴创造了条件

②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舆论基础

③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④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下列是五四运动的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
A .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 . 废除二十一条 C . 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D .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2 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标语字把民国的“国”改写为“园”。

——宋军《申报的兴衰》

材料二:它使传统中国二千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费正清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袁世凯身败名裂,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

材料三: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 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申报》庆祝的1912年元旦的重大政治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
  2. (2) 材料二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哪些重要成果?
  3.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辛亥革命后“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4. (4) 综合以上材料,用一句话概括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近代以来,随着政治革新和文化启蒙的开展,“送字下乡” (向民众普及文化)逐渐成为知识精英的一种共识。与这一共识形成有关的历史事件及举措是(   )
A . 洋务运动一一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B . 新文化运动——开展文学革命 C . 戊成变法一一允许官民 上书言事 D . 五四运动一一大学生游行示威
一份旧报纸,一部见证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报道中的“中国之革命”、“俄国之革命”和“战局”各指什么历史事件?
  2. (2) 运用所学知识,指出年表中《申报》“不再刊登日商广告”和“拒绝日寇新闻检查而停刊”的时代背景。
  3. (3) 依据年表,再设计一个问题并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