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风格类题目 知识点题库

对下面诗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
推窗   袁枚
连宵风雨恶,蓬户不轻开。 山似相思久,推窗扑面来。

A . 这首诗抒写诗人傍晚雨霁风止后推窗一刹那间的感受。 B . 诗人是那样急不可耐,雨止后立即“推窗”,先一睹青山之风采,而青山亦似解人意,好像早在窗前等候,诗人窗才推开,它们便扑面而来。 C . “相思久”用拟人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令青山亦起相思之意,则山就更值得诗人眷念了。 D . 写山能“扑面来”,又化静为动,更显得山具有灵性,富有生活情趣。最后两句生动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由衷喜爱。
对李清照《如梦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 . “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 . “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指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 . 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层层深入。 D . 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 (1) 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 .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 . “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 . “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2. (2)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体——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 . 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鲜明强烈的视觉印象和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 . “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 .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应该是美丽的母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凌霄花

(宋)贾昌朝

披云似有凌云志,向日宁无捧日心?

珍重青松好依托,直从平地起千寻。

凌霄花

(宋)杨绘①

直饶②枝干凌霄去,犹有根源与地平。

不道花依他树发,强攀红日斗妍明。

【注】①杨绘:北宋绵竹人,官至御史中丞,曾因触犯王安石被贬亳州。②直饶:尽管,即使。

  1. (1) 贾诗的语言特点有哪些?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说明。

  2. (2) 试分析两首诗借同一意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 (1) 下面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发出长长的啸声。 B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写诗人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C . “明月来相照”中,作者把倾洒着银辉的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D . 这首诗描绘月夜幽林的“静境”,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用弹琴、长啸之声来正面衬托环境的幽静。 E . 这首诗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的语言沉郁顿挫,但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
  2. (2) 简要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水龙吟·秋兴

吴则礼

    秋生泽国,无边落木,又作萧萧下。澄江过雨,凉飙吹面,黄花初把。苍鬓羁孤,粗营鸡黍,浊醪催贳①。对斜斜露脚,寒香正好,幽人去,空惊咤。

    头上纶巾醉堕,要欹眠,水云萦舍。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②。月底蓬门,一株江树,悲虫鸣夜。把茱萸细看,牛山③底事,强成沾洒。

【注释】①贳:读shì,赊欠。②社:一种民间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③牛山:《晏子春秋》载,齐景公登牛山,流涕曰:“美哉国乎!若何去此而死也?”

  1. (1) 词结尾句“牛山底事,强成沾洒”,借用齐景公登牛山而悲泣的故事,来抒发时光易逝的人生悲叹。下面诗句中与这句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 .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诗经·卫风·氓》) B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C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乌衣巷》) D .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E .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2) 下阕写词人酒醉“欹眠”后,有“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一句。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这一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海棠

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着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注】①莫愁:相传是战国时的女子,貌美如仙,爱好歌舞。②梁广:画家,擅画海棠。

  1.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觞,酒杯;莫愁,女子名,泛指美女;梁广,古时著名画家;丹青,原指绘画所用的两种颜料,后来泛指绘画艺术。 B . 首联运用拟人手法,春风善解人意,特别眷顾海棠,为海棠花“匀”上了一层迷人的色彩,摄人魂魄。 C . 颔联正面描摹,海棠新沾水珠,尘垢涤尽,花色十分光洁鲜艳;盛开的花朵,看上去娇媚动人,含情脉脉。 D . 颈联刻画了海棠的风韵,就像美人上妆,就像画家笔下美景。尾联中,诗人面对海棠,饮酒赋诗,流连忘返,看不足,写不完,艳羡蝴蝶可以在海棠花上栖息。 E . 这首诗情与物相交流,人与花相默契,托物抒情,不愧是一首咏海棠的佳作。
  2. (2) 诗歌后两联写到“莫愁”“梁广”和“蝴蝶”有什么作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律诗,完成下面小题。

示秬秸①

[北宋]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遶②街呼卖,虽大寒烈风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上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①秬秸:张来二子张秬、张秸。张来,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②遶同“绕”。

  1. (1) 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 . “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 . 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 D . 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2. (2) 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正宫]醉太平

张可久

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麦糊盆,才沾粘便滚,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胡芦提倒稳。

①囤:用苇篾编织的盛粮食的器具,这里指盛钱的用具。②胡芦提:即“葫芦提”,犹言稀里糊涂。

  1. (1) “醉太平”是;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这首元曲的“曲眼”
  2. (2) 有人评价这首小令有散曲“当行本色”的特点。所谓“当行本色”,即语言上意深词浅,抒情时明快直捷,艺术形式,上重赋多比。请结合全曲分析这首小令的“当行本色”。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①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②写此诗后两年,作者出任彭泽令。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孔子“忧道不忧贫”,但诗人认为那难以企及。他只喜欢“耕种有时息”,效法长沮、桀溺隐士的生活。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 . 农耕生活、初春的田园风光让诗人愉悦欢欣。诗人手拿农具高兴地去干活,笑语勉励农民从事耕作。远处平旷田野上吹来的微风轻拂禾苗,禾苗长势良好,焕发出勃勃生机。 C .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一句是说一年收成虽未估量,但劳作就已使人很开心。诗人沉浸在淳朴、简单的田园生活中,与农人相伴而归,饮酒为乐。 D . 这首诗看似散杂,其实散而有骨,融说理、叙事、写景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不加雕饰却又胜于雕饰,极富表现力。
  2. (2)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怎样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最高楼

辛弃疾

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①

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②。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③,陶县令,是吾师。待葺个园儿名“逸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④。闲饮酒,醉赋诗。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便休休⑤,更说甚,是和非。

【注释】①词人时任福州知府兼福建安抚使,因朝政腐败,奸佞误国,故想退休。②语出《晋书》。东晋诸葛长民位高权重,贪婪奢侈,后被刘裕所杀。③穆先生:汉代楚王刘交的门客,因其不善饮酒,每次宴饮,刘交都为他“设醴”(摆上度数不高的酒)。后来有一次主人忘了这样做,他便称病离去。④亦好:语出唐戎昱《长安秋夕》诗句“在家贫亦好”,借以表达安贫乐道之意。⑤休休:通“咻咻”,指吵闹、乱说话。

  1. (1) 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须富贵何时”的“须”与“须行即骑访名山”、“须晴日”中的“须”同义。 B . 词人尊穆、陶二人为师,是因为两人都不慕名利,坚守气节,双双辞官归隐。 C . “便休休”以下三句,语气强烈,表达词人对儿子阻止“乞归”的强烈不满。 D . 这首词借“骂子”表明了词人对待财富的人生态度,显示了词人的高贵品质。
  2. (2) 下面诗句中都提到了“酒”,请选出与辛弃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近的一项(   )
    A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B .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唐 李白《行路难》) C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D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唐 杜甫《登高》)
  3. (3) 对《最高楼》这首词,有人评之曰“亦庄亦谐”、“亦雅亦俚(俚:俚俗,通俗)”。请任选其中一点,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

陈子昂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

莫卖卢龙塞 , 归邀麟阁名。

【注】①此诗作于696年,契丹人发动叛乱,唐王朝出兵征讨。②卢龙塞:当时北平都的边境要塞。三国时,曹操北征乌桓,田畸献策自卢龙口进军,果获大胜,论功行赏时,田腾拒不接受,说“岂可卖卢龙塞以易赏哉”。③麟阁:麒麟阁。汉宣帝时曾供奉霍光等十一名功臣的画像在此阁中,以表彰他们的功绩。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点明出征送别的时间,“肃杀”“白露”渲染出送别时的气氛,烘托出朝廷军队东征阵容的庄重严肃。 B . 颔联表明此次出征定是一场苦战,规谏将随梁王出征的崔融,定要用好手中的佳兵。 C . 颈联表现河北战场的环境,“海气”“边风”都是带杀气的意象,“侵”“扫”写出了军队东征的气势。 D . 全诗质朴自然,不事雕琢,词句铿锵,刚健有力,撼动人心,一扫南北朝的“绮靡”诗风。
  2. (2) 全诗寄寓着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 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①虏障:防御工事。②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③太白东: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二句以“金”“铁”饰“鞭”“骢”平添力度,“行子”意气昂扬的英姿如在眼前。 B . 颔联紧承送别。“万里外”展现出巨大的空间,“一杯中”回到别筵,极富开阖之力。 C . 颈联对比,连用地名尽显意境之广阔,使人联想到安西与长安万里之遥,归乡无望。 D . 末句以看宝刀的动作,表现豪壮气概,鼓励友人昂扬奋发地踏上征途,尽扫愁绪。
  2. (2) 此诗作为边塞诗,有哪些典型特征?请结合具体内容试作说明。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对梦境的描写充满了奇幻色彩,充分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谈一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添字采桑子·芭蕉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 , 不惯起来听。

【注释】①芭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大、成椭圆形,开白花,果实似香蕉。②霖霪:雨点绵绵不断,滴滴答答不停。③愁损:因发愁而损伤身体和精神。④北人:北宋灭亡,词人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自称“北人”。

  1. (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窗前谁种芭蕉树”的意思是: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不知是谁栽种了芭蕉。此句将读者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 B . 词的上片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由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进一步将愁引向深处。 C . 这首词借吟咏芭蕉抒发了怀恋故国、故土之幽情。上片咏物,借芭蕉展心,反衬自己愁怀难遣,郁结于心。 D . 这首词将芭蕉与雨联系在一起,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静寂的雨夜,词人辗转难眠,听窗外苦雨,愁绪随着雨打芭蕉的声音,变得更重更深。
  2. (2) 有人评论:“下片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煞住,看似平淡,实极深刻。”试结合李清照生平经历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念奴娇•登多景楼

陈 亮(宋)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 , 势成宁问强对!

(注)①前三句用新亭对泣故事,“王谢诸人”概括东晋世家大族的上层人物,说他们空洒英雄之泪,却无克服神州的实际行动。②淝水之战,谢安之侄谢玄等击败苻坚大军,捷报送达,谢安方与客围棋,看书毕,缄默无语,依旧对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词的开头两句,凌空而起。撇开登临感怀之作先写望中景物的俗套,大笔挥洒,直抒胸臆,一个问句,传达出复杂情感。 B .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写出了镇江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地理形势,说明镇江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足以作为与北方强敌争雄的凭借。 C . “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作者希望以长江为天险,把广大的中原地区作为收复的目标,根本就不把异族统治者放在眼里。 D .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化用了祖逖统兵北伐的典故。在词人看来,南宋统治者应该像当年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水,收复中原。
  2. (2) 刘熙载曾在《艺概》中将陈亮与辛弃疾相提并论:“陈同甫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请简析本词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相似之处。
古代诗歌鉴赏

雪后黄楼寄负山居士

陈师道

林庐烟不起,城郭岁将穷。

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

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

不尽山阴兴,天留忆戴公

【注释】①黄楼:元丰年间苏软任徐州知州时建于徐州城乐门,称为黄楼。负山居士:陈师道的友人张种连的号。②忆戴公:《晋书》记载,王徽之居住在湖时,一日忆及戴逵,就冒雪连夜前往,却在到了后不登门拜访,面是返舟回去。别人问他,他说:“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访戴?”诗中戴公指张仲连。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登楼所见的林庐城郭之景象,虽然空明澄净,但是给人广读荒寒之感。 B . 颈联对仗工稳,人景物相互映衬,意趣横生,表现了诗人高情逸兴。 C . 尾联用王徽之雪夜访戴逵的典故,体现淡泊情怀,又见其友情的诚笃。 D . 全诗语言含蓄隽永,写景细腻,抒情绵,风格神韵天然、清新明亮。
  2. (2) 有人评价此诗写景表现出陈师道烹字炼句的功力,请结合领联对此进行赏析。
古代诗歌阅读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描绘了草堂环境的清幽,景色的秀丽,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 B . 颔联由院外转到院内,从写院外的景色转到写院中情景,引出“客至”。 C . 颈联写诗人备了丰盛的佳肴请客,但却谦虚地说没有什么好菜好酒。 D . 全诗描写细腻,生活气息浓厚,透露着诗人对客人到来的高兴心情。
  2. (2) 这首诗大部分语言通俗易懂,请以尾联为例,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客中守岁

白居易

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

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

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

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诗歌开篇点明时间是除夕夜,作者在外生活窘迫,樽中无酒;“泪满巾”与《琵琶行》中“司马青衫湿”异曲同工地表现了诗人的悲伤。 B . 颔联用在外漂泊的艰苦与家中生活的贫苦作对比,进一步抒发诗人对家乡的刻骨思念。 C . 第三联“惊”字,表现出作者因年老而感觉到时光匆匆,而“畏老”“恶春”也是本诗所要侧重表达的情感。 D . 这首律诗语言平淡朴实、明白晓畅,与李商隐的名作《锦瑟》语言风格截然不同。
  2. (2) 诗歌的首联与尾联在抒情方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古风(其一)

李白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 , 战国多荆榛。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扬马激颓波 , 开流荡无垠。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群才属休明 , 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我志在删述 , 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注:①《古风(其一)》是李白复古诗学的总纲领,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论诗诗。②大雅、王风:泛指以《诗经》为代表的正声。“吾衰”句:传说古代天子命太师搜集诗歌,献给天子,以观民风。此句谓孔子衰老,还有谁能编集“大雅”这样的诗歌向天子陈述?③扬马;汉代辞赋家扬雄、司马相如。④宪章:诗歌的法度。⑤休明:政治清明。⑥旻:天空。⑦删述:指孔子删诗和述而不作。⑧获麟:《春秋·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传说当时孔子正在修订《春秋》,他认为麒麟出非其时而被猎获,不是好兆,至此搁笔不复述作。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白肯定了《诗经》对现实的关注,他认为直至唐代以前,雅正之声渐趋衰微。 B . 李白指出扬马辞赋带来的变化仍不足,批评了建安后诗歌创作绮丽浮华的风气。 C . 李白认为正是杰出的文人们对复古的追求,造就了唐代政治和文化的繁荣景象。 D . 李白自比孔子,希望达到同样彪炳千秋的成就,体现出他在文学领域的使命感。
  2. (2) 下列诗文创作理念,与李白的主张不符的一项是(    )
    A .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班固《汉书·艺文志》) B .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C . 《诗》可以群,可以怨(锺嵘《诗品序》) D . 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3. (3) 朱熹认为:李太白诗不专是豪放,如首篇“大雅久不作”,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中“和缓”的理解,并结合诗句作简要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