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风格类题目 知识点题库

对下面这首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A . “渔歌子”是题目,这首词的语言通俗流畅,清新自然,具有民歌风味。 B . “鳜鱼肥”表明这是垂钓的大好季节,“青箬笠,绿蓑衣”标示了渔父的身份。 C .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的自然景物,刻画了一位怡然自得的垂钓渔翁。 D . 这首词托物言志,借渔翁的生活表达自己摆脱官场羁绊后,热爱自然,追求闲适生活的情趣。
对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笑,是反映内心的一种面部表情。

②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有史以来,人类就同沙漠不断地斗争。但是从古代的传说和史书的记载来看,过去人类没有能征服沙漠,若干住人的地区反而为沙漠所并吞。

③哪一种办法省时间?我们能一眼看出第一种办法好,后两种办法都窝了工。

④然而,令人惊叹的是,人们在这无鱼无草的海水里,竟能自由游弋;即使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

A . 下定义作诠释作比较举事例 B . 作诠释举事例分类别作比较 C . 作诠释下定义举事例分类别 D . 下定义作比较作诠释打比方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各题。

【双调】折桂令·宣城怀古

【元】卢挚

    对江山吟断高斋,想甲第①名园,棠棣花开。晓梦歌钟,高城草木,废沼荒台。快吹尽陵峰暮霭,等麻姑②空翠飞来。渺渺予怀,天淡云闲,万事浮埃。

【注】①甲第:豪门贵族的宅第。②麻姑:据《神仙传》记载,她貌似十八九岁,而自谓“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

  1. (1) 这首元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曲简要分析。

  2. (2) 请从手法和结构角度简要赏析“快吹尽陵峰暮霭,等麻姑空翠飞来”两句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人送朱樱

杜甫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

【注】①野人:乡野之民,农夫。②筠笼:竹笼。③细写:轻轻倾倒。④讶许同:惊讶如此相同。

  1. (1) 分析首联的作用。
  2. (2) 后人评价本诗“小题大作,托兴深远”,请简要概括诗人表达了哪些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

陈克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①陈克:北宋末南宋初词人。浙江临海人。作者作此词时侨居建康(今江苏南京)。②江城:指建康。③齑盐:腌菜和盐,这里指代养老之处。

  1. (1) 首起两句“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 (2) 词中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小题。

(正宫)鹦鹉曲·野渡新晴

冯子振

孤村三两人家住,终日对野叟田父。

说今朝绿水平桥,昨日溪南新雨。

碧天边岩穴归云,白鹭一行飞去。

便芒鞋竹杖行春 , 问底是青帘舞处

【注】①芒鞋竹杖:草鞋和竹手杖,为古人出行野外的装备。行春:古时地方官员春季时巡行乡间劝督耕作,称为行春。此处则为春日行游之意。②底是:哪里是。青帘舞处:酒旗招展的地方。

  1. (1) 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第一句“孤村三两人家住”写村里荒凉之景,为后文作者见到“新晴”的喜悦做铺垫。 B . 第二句写村里“住着的则是清一色的农夫”,交代后文中“出游寻酒家”的原因。 C . “今朝绿水平桥”一句写“今朝新晴之景”后的景色,也暗中交代昨日的大雨。 D . “碧天边岩穴归云,白鹭一行飞去”句充实了“新晴”的“新丽”“新鲜”内涵。 E . “便芒鞋竹杖行春,问底是青帘舞处”两句使作者的激动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2. (2) 结合曲作内容,谈谈作者是怎样写“新晴”的。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闻说轮台路 , 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 , 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大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③④疏勒、武威:均为古代西域地名。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属古体诗。 B . 颈联是对仗工整的对偶句。 C . 前三联从“闻说”落笔,写通往轮台路的景象和风物。 D . 尾联中“勤王”指尽力于王事。
  2. (2)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歌元丰五首(其五)①

王安石

豚栅鸡埘晻霭间,暮林摇落献南山

丰年处处人家好,随意飘然得往还。

【注】①神宗元丰初,神宗没有因王安石辞去相位而废止新法,王安石退居江宁多时,却仍关注着朝廷对施行新法的态度,于元丰二年写下一组《歌元丰》诗。②埘:墙壁上挖洞做成的鸡窝。③南山:钟山南面。

  1. (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诗歌首句写的是傍晚的景色,是说农家的猪圈和鸡窝都渐渐没入苍茫的暮色之中。 B . 诗歌前两句使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写出了诗人跟随农人从田里归家时所见之景。 C . “丰年处处人家好”表达了诗人对元丰初年社会安定、农业丰收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D . “往还”二字结束全诗,“往”指前面所见,“还”指此时的心境,委婉地表达出其对官场束缚人身自由的厌倦。 E . 全诗格调明快,虽然不在官,但自己的新政依然在造福于民,诗人带着欢快的心情结束行程,余味悠扬,兴致不尽。
  2. (2) “暮林摇落献南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它和陶渊明的诗句“悠然见南山”在意境上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水龙吟·过黄河

许有壬

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经天亘地,滔滔流出,昆仑东北。神浪狂飙,奔腾触裂,轰雷沃日。看中原形胜,千年王气。雄壮势、隆今昔。

鼓枻茫茫万里,棹歌声、响凝空碧。壮游汗漫,山川绵邈,飘飘吟迹。我欲乘槎 , 直穷银汉,问津深入。唤君平一笑,谁夸汉客,取支机石

【注】①槎:竹、木複。②传说汉代张骞乘槎寻河源,见妇人浣纱,问之,曰:“此天河也”乃与一石而归,问严君平,云:“此支机石也。”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词的开头两句从大处着笔,从时空角度写黄河气势之大、存在之久,奠定全词基调。 B . 黄河浪涛激越飞腾,气势磅礴,声响如震天之雷,让游赏者心生惊恐,徘徊不前。 C . “歌声、响凝空碧”描写手法和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纤歌凝而白云遏”相似。 D . 下片中“鼓枻”“乘槎”为实写,“直穷银汉”为虚写,虚实结合,韵味无穷。
  2. (2) 前人认为本词风格豪放,请结合“壮游汗漫,山川绵邈,飘飘吟迹”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 (1)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 . 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 . 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 . 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2. (2)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鹧鸪天·博山寺作

辛弃疾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 , 岂其御 , 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 , 山鸟山花好弟兄。

[注]①该词作于作者40来岁遭谗落职之时。②语出《世记新话·品藻》,表达坚守自我的志向。③语出杨雄《法言·问神》,表达不依附权贵之意。④语出《丐论》:“古人乡无君子,则与云山为友;里无君子,则与松竹为友;座无君子,则与琴酒为友。”

  1. (1) 以下评价适合于本词的一项是(   )。
    A . 激情昂扬 B . 平淡闲逸 C . 激愤深沉 D . 幽默风趣
  2. (2) 本词富于议论,也借助精选意象来表达思想情感:全词四句中哪一句最能体观这一特点,请结合具体意象赏析。
  3. (3) 词这种体裁,一般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本词却另辟蹊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曲江二首(其一)

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注]①曲江:又名曲江池,在陕西西安市东南郊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建。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环列。成为唐代长安城著名的游览胜地。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以“飞花”“风”的意象写出了暮春的景色,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惜春情绪。 B . 颔联下句是说不要因感伤太多而讨厌喝酒,正面的意思是多喝酒来消愁吧。 C . 颈联实写景色,虚写时世,承上启下,为下面直抒胸臆和寄寓感慨作了铺垫。 D . 诗人将全部的哀思寄予曲江这一实物,从侧面写出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2. (2) 请从写景和抒情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是如何做到尽得“含蓄”之妙的。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移居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1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2,力耕不吾欺。

【注】①此理:这种生活乐趣。将:岂,②纪:经营料理。

  1. (1) 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作者所处的年代看,本诗不是一首律诗。 B . “相思则披衣”句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 C . “言笑无厌时”句写与家人谈笑从无厌倦。 D . “无为忽去兹”表达作者对此生活的喜爱。
  2. (2) 以下对本诗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
    A . 慷慨豪迈 B . 清丽朦胧 C . 平淡自然 D . 清淡空灵
  3. (3) 结合整首作品,评析“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两句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棹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注释】①西溪;在诗人的家乡浙江湖州。一名苕水、苕溪。无相院:即无相寺,在湖州城西南,吴越钱氏建。②张先:北宋诗人。本诗是作者晚年赴陕任通判时所作。③修芦:修长的芦苇。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由近及远,从大处着眼,写出了湖水与秋空相接融为一体的景色,临溪人家仿佛平卧水面,呈现了一种安宁悠闲的景象。 B . 颔联上句从细处人手,第三句照应第一句,侧写水清,第四句以船浆划动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宁静,视听结合,写景精妙。 C . 颈联的“入郭僧”照应题目的“无相院”。僧到城里去,加以“尘里”二字,说城市喧嚣,反衬无相寺的静寂清净。 D . 尾联显出这首诗的奇巧之处:先突出西溪妙境及其原因,后又以担心芦苇长高,影响观赏溪中之月作结,余味悠然,令人产生美妙的想象。
  2. (2) 张先善写“影”,人称“张三影”。本诗也多处写“影”,请找出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去蜀   杜甫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

[注]①《去蜀》作于公元765年(唐代宗永泰元年)。杜甫因友人去世,他在蜀中失去依靠而离开成都,在乘船东下途中写下此诗。②如何:岂料。③大臣:指郭子仪。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不但写出了“客居”蜀地时间之长,也表现出诗人的无奈之情。 B . 首联运用对偶,既开启了诗歌的审美境界,又为诗人情感抒发奠定了基础。 C . 颔联,点明去蜀的原因,并运用反问句,强调了自己心中的难言的隐衷。 D . 颈联,将船只比作“白鸥”,突出了诗人年岁已老和旅途漂泊不定的状态。
  2. (2) 本诗与《登高》相比,在表达方式、风格和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拟行路难(其四)

鲍 照(注)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注释】鲍照出身寒门,所处的南北朝时期实行的是士族门阀制度。

  1. (1) 下面这首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本诗开头两句中,作者恰当地运用了借代手法,用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代指社会生活中有着不同地位的人。 B . 本诗三、四两句以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表明据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中求解脱的渴望。 C . 诗的结尾写人心非草木,不可能没有感情,心中的愤懑似乎到了随时都会爆炸的程度,但到了嘴边却突然被克制住了。 D . 作者从普通自然现象顿悟出了与之相类似的某种人生哲理,全诗托物寓意,突显出含蓄不露、蕴藉深厚的艺术效果。
  2. (2) 清代沈德潜评价此诗说:“妙在不曾说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早行(宋)

晁端友

马上鸡初唱,天涯星未稀。

惊风时坠笠,零露暗沾衣。

山下疏钟发,林梢独鸟飞。

远峰烟霭淡,迤逦见朝晖。

  1. (1) 依据题材,本诗不能归入下列类别的一项是(     )
    A . 游览类 B . 状景类 C . 送别类 D . 旅况类
  2. (2) 对这首诗风格评价正确的一项(       )
    A . 细腻自然 B . 沉郁顿挫 C . 含蓄雅致 D . 刚劲凝练
  3. (3) 此诗将时间移换融入景物变化之中,构思巧妙,请结合诗句对此加以赏析。
古代诗歌阅读

梦微之

白居易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紧承诗题,写梦中携手同游的热闹与欢乐,和晨起的悲伤哀痛形成巨大落差。 B . 颔联自现境况,说自己在微之去世后的生活和生命状态,暗示彼此离别之长之苦。 C . 尾联说阿卫韩郎也相应从官场离去,借此含蓄地表达自己已对官场不报什么希望。 D . 这是一首抒情诗,抒发的是对微之的思念之情告慰之意,抒情方式主以间接抒情。
  2. (2) 从“寄”和“雪”切入,对“我寄人间雪满头”进行有深度的赏析。
阅读《声声慢》,完成后面各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 (1) 这首词的主旨句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请概括这“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试结合词的内容分析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愁情的。
  2. (2) 本词的语言组织和安排非常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材料二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材料三

田 上

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1. (1) 下列对以上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范成大的诗中一个“学”字,透出儿童的天真活泼,极富生活情趣,读来意趣横生,给人以极美的艺术享受。 B . 陶渊明的诗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C . 崔道融的诗用“足”“白”二字,既突出强调了雨水之多,又暗示了农夫耕田将会倍加艰难和辛劳,为下文作了铺垫。 D . 这三首诗的语言亲切明快、通俗易懂,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体裁有绝句有律诗,属于近体诗。
  2. (2) 这三首诗都是写劳动的诗歌,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