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 知识点题库

[实验化学]

实验室以苯甲醛为原料制备间溴苯甲醛(实验装置见下图,相关物质的沸点见附表)。其实验步骤为:

步骤1:将三颈瓶中的一定配比的无水AlCl3、1,2-二氯乙烷和苯甲醛充分混合后,升温至60℃,缓慢滴加经浓硫酸干燥过的液溴,保温反应一段时间,冷却。

步骤2:将反应混合物缓慢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搅拌、静置、分液。有机相用10%NaHCO3溶液洗涤。


  1. (1) 实验装置中冷凝管的主要作用是 ,锥形瓶中的溶液应为 。 

  2. (2) 步骤1所加入的物质中,有一种物质是催化剂,其化学式为 。 

  3. (3) 步骤2中用10%NaHCO3溶液洗涤有机相,是为了除去溶于有机相的 (填化学式)。 

  4. (4) 步骤3中加入无水MgSO4固体的作用是 。 

  5. (5) 步骤4中采用减压蒸馏技术,是为了防止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126C、136C、146C为碳元素的三种核素.元素周期表中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说明自然界中的碳主要以126C的核素形式存在 B . 汽车尾气催化转化装置可将尾气中的NO和CO等有害气体转化为N2和CO2 , 该装置中的催化剂可降低NO和CO反应的活化能,加快该反应的速率,却不能提高该反应的平衡转化率 C . 人们通常用标准燃烧热或热值来衡量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大小,某物质的热值越高则其标准燃烧热越大 D . 绿色荧光蛋白在研究癌症发病机制的过程中应用突出,但其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可能会失去发光功能
已知用甲醇制乙烯、丙烯等烯烃时,在温度为400 ℃时,发生的主反应为2CH3OH C2H4+2H2O、3CH3OH C3H6+3H2O,副反应为2CH3OH CH3OCH3+H2O。乙烯和丙烯的选择性(转化的甲醇中生成乙烯和丙烯的百分比)及丙烯对乙烯的比值(Cat.1和Cat.2代表两种等量的催化剂)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使用Cat.2反应2小时后乙烯和丙烯的选择性下降 B . 使用Cat.1反应3小时后产生的烯烃主要是乙烯 C . 使用Cat.2反应3小时内产生的烯烃主要是丙烯 D . 使用Cat.1时乙烯和丙烯的选择性一直高于使用Cat.2时
如图已知反应S2O82- (aq) + 2I-(aq)  2SO42-(aq) + I2(aq),若向该溶液中加入含Fe3+的某溶液,反应机理如下: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2Fe3+ (aq) + 2I- (aq) I2 (aq) + 2Fe2+ (aq)

②2Fe2+ (aq) + S2O82- (aq) 2Fe3+ (aq) + 2SO42- (aq)

A . Fe3+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 S2O82- (aq) + 2I-(aq)  2SO42-(aq) + I2(aq)是放热反应 C . 加入Fe3+ 后降低了该反应的活化能 D . 向该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变蓝,适当升温,蓝色加深
如图表示某可逆反应在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进程和能量的对应关系。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16

A . a与b相比,b的活化能更高 B . 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键释放的总能量 C . a与b相比,反应的平衡常数一定不同 D . a与b相比,a对应的反应速率更快
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制甲醇的反应为3H2(g)+CO(g)⇌ H2O(g)+CH3OH(g) ∆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增大压强,平衡正向进行,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增大 B . 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C . 温度越低越有利于该反应的进行,从而提高甲醇的生产效率 D . 使用高效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
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B . 研究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提高反应中原料的转化率 C . 氯碱工业中,采用阳离子交换膜可以提高烧碱的纯度 D . 代替氯气处理饮用水,可以杀菌消毒,还能沉降水中悬浮物
CO2的回收与利用是科学家研究的热点课题。

已知:反应ICO2(g)+3H2(g) CH3OH(g)+H2O(g)△H1=-58kJ·mol-1

反应ICO2(g)+H2(g) CO(g)+H2O(g)△H2=+41kJ·mol-1

  1. (1) CO(g)和H2(g)反应生成CH3OH(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 (2) 某实验过程中,控制压强一定,将CO2和H2按一定的初始投料比、一定流速通过催化剂,经过相同时间测得如下实验数据(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

    T/K

    CO2实际转化率/%

    甲醇的选择性/%

    543

    12.3

    42.3

    553

    15.3

    39.1

    表中实验数据表明,升高温度,CO2实际转化率提高而甲醇的选择性降低。其原因是

  3. (3) 在一定条件下,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只进行反应CO2(g)+H2(g) CO(g)+H2O(g)。调整CO2和H2初始投料比,测得在一定投料比和一定温度下,该反应CO2的平衡转化率如图(各点对应的反应温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已知:Kx是以物质的量分数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

    ①经分析,A、E和G三点对应的反应温度相同,结合数据说明判断理由

    ②已知反应速率v=v-v=kx(CO2)x(H2)-kx(CO)x(H2O),k、k分别为正、逆向反应速率常数,x为物质的量分数。C、D、E三点中k-k最大的是,A、B、F三点中v最大的是。计算E点所示的投料比在从起始到平衡的过程中,当CO2转化率达到50%时, =

  4. (4) 关于合成甲醇过程中用到的催化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 参与了反应,改变了反应历程和△H B . 使k和k增大,但二者增大倍数不同 C . 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D . 提高了CO2的平衡转化率
中科院研制出一种多功能催化剂,首次实现将CO2转化为汽油(主要成分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技术能助力“碳中和”(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战略愿景 B . 该多功能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C . a和b的一氯代物均有4种 D . 反应①的产物中含有水,反应②只有碳氢键的形成
( 储存还原)技术可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中的 排放, 的储存和还原在不同时段交替进行,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储存过程中N元素化合价不变 B . 都是该反应过程的催化剂 C . 储存还原总反应中, 是还原剂, 是还原产物 D . 还原过程发生的反应为:
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检验海带中有碘元素

吸收少量氨气

制备乙烯并验证其易被氧化

对比Fe2+、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

A . A   B . B   C . C   D . D
已知反应:2NO(g)+Br2(g) 2NOBr(g) △H =-a kJ·mol-1(a>0),其反应机理如下:

①NO(g)+Br2(g) NOBr2 (g) 快 

②NO(g)+NOBr2(g) 2NOBr(g) 慢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的速率主要取决于①的快慢 B . NOBr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 慢反应②的活化能小于快反应的活化能 D . 正反应的活化能比逆反应的活化能小a kJ·mol-1
CO2催化加氢合成CH4的反应为CO2(g)+4H2(g)=CH4(g)+2H2O(g)ΔH

已知:①CH4(g)+2O2(g) CO2(g)+2H2O(g)ΔH1=-802.0kJ·mol-1

②CO2(g)+H2(g) CO(g)+H2O(g)ΔH2=+41.2kJ·mol-1

③2CO(g)+O2(g) 2CO2(g)ΔH3=-566.0kJ·mol-1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CH4的燃烧热为802.0kJ·mol-1 B . ΔH=+165.2kJ·mol-1 C . 使用催化剂是为了提高CO2加氢时原料的平衡转化率 D . 反应②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ΔS>0
如图是乙烯催化氧化生成乙醛的过程(部分相关离子未画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 过程Ⅰ和过程Ⅴ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 . 整个转化过程中,只有PdCl 在反应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C . 根据整个过程的总反应,理论上生成1molCH3CHO,电子转移为4mol D . 若原料是丙烯,则产物可能是丙醛和丙酮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是以热量形式体现的 B . 化学键的断裂一定会伴随着化学变化 C . 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D . 原电池原理的本质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甲烷分子结构具有高对称性且断开1molC-H键需要吸收440kJ能量。无催化剂作用下甲烷在温度达到1200℃以上才可裂解。在催化剂及一定条件下,CH4可在较低温度下发生裂解反应,甲烷在镍基催化剂上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甲烷催化裂解成C和需要吸收1760kJ能量 B . 步骤②、③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C . 催化剂使用一段时间后失活的原因可能是碳在催化剂表面沉积 D . 使用该催化剂,反应的焓变不变
分子在催化剂表面的部分变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催化剂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B . ①→②过程吸热,②→③过程放热 C . 反应结束后,催化剂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D . 反应过程中存在 等中间产物
已知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 .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能减少该反应吸收的能量 C . 该反应吸收的能量为(E1 – E2) D . 该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乙烷、乙烯均是有机合成中重要的原料,乙烯年产量的多少可体现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高低。回答下列问题:
  1. (1) 已知有关反应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2H6(g)C2H4(g)+H2(g) △H1=+137kJ·mol-1

    ②C2H4(g)+3O2(g)2CO2(g)+2H2O(l) △H2=-1411kJ·mol-1

    欲利用反应①、②中的数据求C2H6(g)的燃烧热,还需要知道一种物质的燃烧热(用△H3表示),请写出该物质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C2H6(g)的燃烧热(△H4)为(用含△H3的代数式表示)。

  2. (2) 一定条件下向某刚性恒容密闭容器内充入一定量的C2H6(g),使其只发生反应①,测得不同温度,分别使用甲、乙两种催化剂的情况下,经过相同反应时间时乙烷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①温度低于1000K时,两种催化剂对该反应活化能影响较大的是(填“甲”或“乙”),使用该催化剂时,该转化反应适宜的温度是;使用催化剂甲时,当温度高于1000K时,C2H6的转化率减小的原因可能是(填标号)。

    A.平衡向左移动

    B.催化剂催化活性降低,导致反应速率减小

    C.温度过高,乙烯与氢气发生反应

    ②乙烷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在m点条件下,平衡时总压为2.1×105Pa,经过10min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则0~10min内m点对应反应的v(C2H6)=Pa·min-1 , Kp为用气体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则平衡常数Kp=Pa。

  3. (3) 利用电解法可将乙烷转化为乙酸、乙烯等多种产品,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写出生成乙酸的电极反应式:

C2H6在Ni的活化下可放出CH4 , 其反应历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活化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转化过程ΔH>0 B . 在此反应过程中Ni的成键数目发生变化 C . 该反应过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为204.32kJ·mol-1 D . 整个过程中,Ni是该反应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