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实验与探究实验 知识点题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将5.85gNaCl晶体溶入100mL水中,制得0.1mol/L的NaCl溶液 B . 将25g无水CuSO4溶于水制成100mL溶液,其浓度为1mol/L C . 将wga%的NaCl溶液蒸发掉 g水,得到2a%的NaCl溶液 D . 将1体积c1mol/L的硫酸用4体积水稀释,稀溶液的浓度为0.2c1mol/L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某溶液,下列情况会使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
A . 未冷却即转移、定容 B . 溶液转移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C .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 . 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实验室要配制100mL 0.5mol•L1的NaCl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下列仪器中,肯定不会用到的是       
    A . 锥形瓶 B . 烧瓶 C . 天平 D . 胶头滴管 E . 100mL容量瓶
  2. (2) 若要进行配制,除(1)中所列仪器外,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
  3. (3) 容量瓶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4. (4) 配制完毕后,教师指出有四位同学各进行了下列某一项错误操作,你认为这四项错误操作会导致所得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A . 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B .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C . 溶解未冷却到室温就转移、洗涤定容 D . 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便补充几滴水至刻度处.
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20g Ba(OH)2•8H2O粉末,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滴~4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加入10g NH4Cl晶体,并用玻璃棒迅速搅拌.
  1. (1) 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 (2) 写出有关反应的方程式
  3. (3) 该反应属反应.(填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4. (4) 通过玻璃片上水的结冰与小烧杯粘结在一起现象,说明该反应为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5. (5) 某同学将实验步骤做了如图之改进,使用浸有稀硫酸的棉花的目的是 
配置50mL 0.10mol/L的NaOH溶液时,下列操作会使结果偏大的是(  )
A . 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 B . 在容量瓶中进行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 . 摇匀后,发现页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刻度线 D . 用蒸馏水洗净容量瓶后,容量瓶中残留有少量的蒸馏水
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充满HCl的烧瓶(标况下)做完喷泉实验后得到的稀盐酸,以测定它的准确浓度,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 (1) 理论计算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 (2) 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达到满定终点时的现象是
  3. (3) 现有三种浓度的标准NaOH溶液,你认为最合适的是下列第种。

    ①5.00mol·L-1            ②0.500mol·L-1            ③0.0500mol·L-1

  4. (4) 若采用上述最合适浓度的标准NaOH溶液满定,滴定时实验数据列表如下:

    实验次数编号

    待测盐酸体积(mL)

    滴入NaOH溶液体积(mL)

    10.00

    8.48

    10.00

    8.52

    10.00

    8.00

    求这种待测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HCl)=

  5. (5) 在滴定操作过程中,以下各项操作使测定值偏高的有:

    ①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润洗

    ②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在滴定前尖嘴处有气泡,滴定终了无气泡

    ③滴定前平视,滴定终了俯视

    ④看到颜色变化后立即读数

    ⑤洗涤锥形瓶时,误把稀食盐水当做蒸馏水进行洗涤

某次实验中预计需要使用480mL a mol/L的纯碱溶液,下面是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该溶液的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流程图中的配制过程少了第⑤步,请指出缺少的步骤内容是
  2. (2) 所选容量瓶最合适的v值为,根据图示的相关数据,可求出a=.容量瓶在使用之前必须进行的一项操作是
  3. (3) 所给出的流程图中体现出的操作内容有三个明显错误(其中不包括缺少的第⑤步),请写出:

  4. (4) 指出下列实验操作对结果以及对所配制溶液浓度的影响,填写“偏大”“偏小”或者“无影响”.

    ①溶解后,没有洗涤玻璃棒以及烧杯:

    ②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③未经冷却趁热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

    ④容量瓶洗涤后,未经干燥处理

    ⑤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继续加水定容

实验中的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 . 蒸馏操作时,冷凝水的方向应由下往上 B . 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 C . 提取碘水中的碘单质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如无水乙醇 D . 萃取分液后,要得到被萃取的物质,通常还要进行蒸馏
室温下,用0.1mol·L1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20mL0.1mol·L1的HA和HB溶液,溶液pH随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843124104

A . 水的电离度:c点溶液>纯水>b点溶液 B . 电离常数:Ka(HA)<Ka(HB) C . d点溶液:2c(Na+)=c(A)+(HA) D . a点溶液:c(B)>c(Na+)>c(HB)>c(H+)>c(OH)
50mL1.0mol/L盐酸跟50mL1.1mol/L氢氧化钠溶液在图所示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并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来计算中和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00025

  1. (1) 如果改用60mL 1.0mol·L-1盐酸跟50mL 1.1mol·L-1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则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热量(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所求中和热数值(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 (2) 如果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改为环形金属(如铜)棒,对求得中和热数值的影响是(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3. (3) 不能用Ba(OH)2和硫酸代替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理由是
  4. (4) 该实验小组做了三次实验,每次取溶液各50mL,并记录如下原始数据。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温差(t2-t1)/ ℃

    1

    25.0

    32.6

    2

    25.1

    31.8

    3

    25.1

    31.9

    已知盐酸、NaOH溶液密度近似为1.00g/cm3,中和后混合液的比热容C=4.184×10-3 kJ/(g.℃),则该反应的中和热为△H=(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5. (5) 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Cl溶液的温度

             
  1. (1)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CH3COOH和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中CH3COO-和Na+浓度相等,则混合后溶液的pH7 (选填“>”、“<”或“=”,下同),所用醋酸体积氢氧化钠溶液体积。
  2. (2) 亚磷酸(H3PO3)是二元弱酸,已知常温下H3PO3的电离常数的值:Ka1=3.7×10-2Ka2=2.9×10-7。则NaH2PO3溶液显性。(选填“酸”、“碱”或“中”)
  3. (3)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0.1mol/L的酸性KMnO4标准溶液,测定某亚磷酸溶液的浓度。

    ①已知亚磷酸(H3PO3)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磷酸,且磷酸在水溶液中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请写出该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该小组用移液管准确量取25.00mL亚磷酸溶液于锥形瓶中,用上述酸性KMnO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三次滴定的测量数据如表,则滴定终点的现象为:。该亚磷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试验编号

    滴定前读数(mL)

    滴定后读数(mL)

    1

    0.00

    22.00

    2

    0.50

    22.50

    3

    0.50

    25.50

  4. (4)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配制1mol/L的稀硫酸标准溶液,然后用其滴定某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
    A . 实验中所用到的滴定管、容量瓶,在使用前均需要检漏; B . 如果实验中需用60mL 的稀硫酸标准溶液,配制时应选用100mL容量瓶; C . 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会导致所配标准溶液的浓度偏小; D . 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即装入标准浓度的稀硫酸,则测得的NaOH溶液的浓度将偏大; E . 配制溶液时,读取量筒读数时俯视读数,则导致最后实验结果偏小。 F . 中和滴定时,若在最后一次读数时俯视读数,则导致最后实验结果偏大。
  5. (5) t℃时,有pH=2的稀硫酸和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w

    ①该温度下(t℃),将100mL 0.1mol•L-1的稀H2SO4溶液与100mL 0.4mol•L-1的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溶液的pH=

    ②该温度下(t℃),1体积的稀硫酸和10体积的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稀硫酸的pH(pHa)与NaOH溶液的pH(pHb)的关系是:

           
  1. (1) I.为探究黑色固体X(仅含两种元素)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请回答:

    X的化学式是

  2. (2) 固体甲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 (3) 加热条件下氨气被固体X氧化成一种气体单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4) II.酶在生命活动和工业生产中都有很好的催化效果。有下列物质的转化关系:

    请回答:

    E→F的反应类型

  5. (5) 写出C与F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 可以用NaOH溶液鉴别物质B,C,D B . 物质C和D均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C . 质量相同的葡萄糖和E完全燃烧,葡萄糖耗氧量多 D . 物质F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E,E也可以转化为D
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III),化学式为[Co(NH3)5Cl]Cl2 , 常温下为紫红色固体,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合成了该物质,并对其组成进行了分析:
  1. (1) I.合成:将适量NH4Cl溶于浓氨水,分多次加入研细的CoCl2·6H2O,生成黄红色的沉淀[Co(NH3)6]Cl2 , 不断搅拌下缓慢滴加30%的H2O2和过量浓盐酸(以上操作在通风橱内进行),产生深红色的沉淀[Co(NH3)5H2O]Cl3 , 将混合物放在约85℃的水浴上加热约20min,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冰水洗涤后烘干,最后得到紫红色固体。

    写出黄红色沉淀转化为深红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2. (2) 已知合成过程中存在[Co(NH3)5H2O]3++Cl-⇌[Co(NH3)5Cl]2++H2O的转化反应(该反应吸热),为探究盐酸用量与反应温度对该合成产率的影响,该小组运用控制变量法分别设计了对照试验,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序号

    盐酸浓度/mol·L-1

    产量/g

    产率/%

    序号

    反应温度/℃

    产量/g

    产率/%

    1

    12.0

    3.85

    81.3

    1

    75.0

    3.02

    63.8

    2

    6.0

    2.99

    63.4

    2

    80.0

    3.08

    65.0

    3

    4.0

    2.82

    59.7

    3

    85.0

    3.33

    70.2

    4

    2.0

    2.25

    47.6

    4

    90.0

    3.11

    65.6

    5

    1.0

    2.04

    43.0

    5

    95.0

    2.91

    61.5

    ①从平衡移动的角度分析盐酸浓度对于产率的影响

    ②通过表格数据可知温度控制在左右较为适宜,原因是

  3. (3) 洗涤沉淀所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有,检验沉淀是否洗净所需要的试剂为
  4. (4) II.测定NH3组成。称取0.3g试样溶解于锥形瓶中,再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将产生的氨气全部通入30.00mL0.5mol/LHCl标准溶液充分吸收后,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5mol/LNaOH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HCl,共用去标准溶液19.00mL。

    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5. (5) 计算样品中NH3的质量分数为%(保留一位小数)。
如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有关数据,试根据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浓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
  2. (2) 取用任意体积的该盐酸溶液时,下列物理量中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______)
    A . 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 B . 溶液的浓度 C . 溶液中Cl-的数目 D . 溶液的密度
  3. (3) 某学生欲用上述浓盐酸和蒸馏水配制500mL物质的量浓度为0.400mol·L-1的稀盐酸。

    ①该学生需要用量取mL上述浓盐酸进行配制。配制溶液时,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量筒、烧杯、容量瓶、玻璃棒以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②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对所配制的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没有影响的是(

    A.没有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B.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C.转移前没有将使用的容量瓶烘干

    D.定容摇匀后,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用坩埚钳夹持一片未打磨的薄铝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铝不能滴落下来,好像有一层膜兜着

铝熔点高,没能熔化

B

将H2在充满Cl2的集气瓶中燃烧

集气瓶口上方有白烟生成

H2、Cl2化合生成HCl

C

取两支试管,分别放入一小片打磨过的铝片,再分别加入3mL20%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都有气体产生

前者生成氢气,后者生成氧气

D

相同温度条件下,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质量分数为3%和6%的H2O2溶液,再分别加入等量二氧化锰粉末,比较H2O2的分解速率

6%的H2O2溶液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较快

相同条件浓度大H2O2分解速率快

A . A   B . B   C . C   D . D
实验室配制500 mL0.2 mol·L-1的Na2CO3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称量时,若将Na2CO3固体置于托盘天平右盘,将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B . 将Na2CO3固体置于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到容量瓶中 C . 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应再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 . 将配制好的Na2CO3溶液转移至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盐酸溶液导电性比醋酸溶液导电性强,说明醋酸是弱酸 B . 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属于电解质 C . 氯化钠溶液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电离 D . 氨水能导电,所以氨气是电解质
某有机工业化合物X是由四种常见元素组成的,实验探究其组成过程如图:

实验过程有现象:气体A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白色沉淀G可溶于强碱溶液。

  1. (1) 化合物X的组成元素:,(填元素符号)沉淀G的化学式:
  2. (2) 化合物X与水共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 (3) 沉淀C中有色固体成分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 (4) 无色气体D与气体A在 催化下反应,可消除二者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化学”,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5. (5) 向深蓝色溶液F通入 气体,待反应稳定后,溶液褪色,并产生白色沉淀物,试设计实验验证白色沉淀物中的阴离子:(提示: 溶于水快速歧化, )
某铁矿石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和+3价,测定其中铁元素总含量的实验如下。

已知:ⅰ.该实验条件下,SnCl2的氧化产物为SnCl的还原产物为Cr3+

ⅱ.杂质不参加反应。

Ⅰ.将铁矿石粉碎,取m g铁矿石粉于烧杯中,加入浓盐酸,加热使其充分溶解;

Ⅱ.冷却后过滤、洗涤,将滤液和洗涤液转移到250 mL仪器a中定容;

Ⅲ.移取25 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4 mol·L−1盐酸,加热至接近沸腾,边摇动锥形瓶边缓慢滴加一定浓度的SnCl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停止滴加SnCl2溶液;

Ⅳ.冷却后加入50 mL蒸馏水和指示剂,用c mol·L−1 K2Cr2O7溶液滴定至终点;

Ⅴ.重复测定三次,消耗K2Cr2O7溶液的平均体积为VmL。

  1. (1) Ⅰ中,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措施有(至少写出2个)。
  2. (2) Ⅱ中,仪器a的名称是
  3. (3) Ⅲ中,Sn2+还原Fe3+的离子方程式是
  4. (4) 该铁矿石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5. (5) Ⅲ中,若SnCl2过量,测得的铁矿石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会(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室温下,用50mL 0.50mol/L盐酸和50mL0.55mo/L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并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计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用相同形状的细铜丝代替仪器a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所测中和热将偏小 B . 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 , 则反应的中和热 C . 该实验最少需要测定并记录温度的次数是3次 D . 若实验测得的反应前后温度差平均值 , 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若近似认为0.55mol/L NaOH溶液和0.50mol/L盐酸的密度都是)。则生成1mol(l)时的反应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