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知识点题库

中期历经九个君王的100余年的战乱与此有关。据此可知(   )
A . 商代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B . 王位继承制亟待规范调整 C . 内乱都源于继承制度缺陷 D . 商朝尚未确立中央集权制
有学者指出:封土赐民之制,是造成春秋以来割据局面的基础。谷禄官俸制度兴起后,“臣下无土地人民以为抗上之资,任之即官,去之即民。”这一转变(    )
A . 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B . 逐渐动摇了世卿世禄制 C . 防止了地方势力的勾结 D . 巩固了西周的宗法制度
商代早期的卜辞中,“帝”是掌管风雨、年成及十的祸福的灭神,到商朝末期,祖先神逐渐成为晚商社会的最高神,并由此出现了帝祖崇拜合一的趋势,进而促进了现实中王权的发展。这种人神关系的发展反映出(   )
A . 宗法制确立 B . 政治的理性化 C . 小农经济发展 D . 专制王权加强
管东贵教授认为,“血缘”因素一直在社会深处发生作用。历史的发展大势是政治渐渐脱离跟血缘关系。但由于社会上一直没有发展出另一种东西来替代血缘作为政治最可靠的依恃力,而政治上没有血缘作为依恃力,政权就会有安全问题,依恃它又会有“后属疏远”的问题。这说明(    )
A . 血缘政治会造成政权的分崩离析 B . 宗法关系是政治伦理的法理依据 C . 血缘与政治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 D . 家国一体政治架构的社会合理性
近年来,修族谱、立宗祠、祭祖宗、寻亲会祖,甚至宗族械斗在农村蔓延开来,各种家族组织不断涌现。在当前的一些地方,农村社区文化的宗族色彩日益浓厚,利用祭祀祖先、唱族戏、婚丧嫁娶等礼仪、风俗将村民族人联结起来。这表明(    )
A . 宗法制有利于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B . 宗法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 C . 封建迷信思想在某些地区愈演愈烈 D . 宗族势力及宗法观念的影响仍存在
某学生在研究“启承继王位”的问题时发现,《史记》记载:“益让帝禹之子启。”而《战国策》中却记载为:“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据此,该生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 两则记述均不可靠 B . 两则记述均为信史 C . 必有一则记述可信 D . 尚需其他史料论证
如图两图分别反映了古代两个区域文明的政治统治制度,下列文明表述对应正确的是(   )

A . 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中国文明 B . 古代埃及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C . 古巴比伦文明   古代印度文明 D . 古代印度文明   古代希腊文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温铁军认为,古代社会自郡县制以来,政权只设到县一级,社会基层长期维持“乡绅自治”。秦晖进一步将这种治理格局概括为“国权不下县,县下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中国传统基层自治的存续,得益于既是社会经济单位、又是政治责任单位的家户制度和儒家意识形态的教化。

随着中国步入现代社会,现代性的侵蚀导致传统基层宗族社会受到严重冲击,近代以来中国不断探索与现代性相适应的基层治理制度。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对当前基层社会自治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摘编自任杰、郁建兴《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自治、法治与德治》等

从材料中提取关于中国基层治理的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西周时期,统治者在分封诸侯的同时又逐渐建立了一条环形防线(如图4)。据此可知,当时(   )

A . 多元一体民族观念确立 B . 文化中心向中原地区转移 C . 黄河流城是发展生命线 D . 防范大戎是周的核心任务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据此可知,西周(    )
A . 利用血缘纽带巩固其统治 B . 强化君主专制主义 C . 推行分封制强化中央集权 D . 打击异姓诸侯以维护统一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
A . 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B .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C . 分封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 .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从某种程度上说,周天子即天下之大宗,诸侯即一国之大宗。同姓诸侯相当于天子之小宗,异姓诸侯则通过婚姻与天子维持关系,全国近似于一个大家庭。自天下大宗天子以下,逐次分出小家。这说明在周代
A . 诸侯拥有了与周天子同等的权利与义务 B . 以分封制作为政治统治的核心 C . 以宗法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政治结构 D . 中央集权的体制已经初具规模
某学者所写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如下材料:“芒芒禹迹,画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鲧作城郭”(《世本·作》)。据此判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   )
A . 阶级的产生 B . 世袭制的确立 C . 王的出现 D . 早期国家的诞生
周族的先祖曾任夏的长官,又曾为商的方伯。周建国后,夏、商二族又成为周的诸侯。商灭夏后,夏商二族融合;周灭商后,夏商周三族进一步融合,于西周末期形成了华夏族。这反映了(   )
A . 政治体制不成熟导致王朝更迭 B . 长期战乱促进了多民族的交融 C . 分封制确立强化了周王朝统治 D .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特点
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    )
A . 世官制 B . 宗法制 C . 分封制 D . 中央集权制
据考古发现在相当于夏代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酒器,如陶尊、铜爵等,且成套用于随葬,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了(   )
A . 礼乐制度已经建立 B . 农业生产有所发展 C . 阶级分化国家产生 D . 私营手工业的发达
周代的宗庙祭祀制度被历朝统治者所继承,并有发展之势,“左宗右社”格局一直延续到明清。比如今天故宫前左侧的劳动人民文化宫便是明清的太庙,右侧的中山公园则是明清的社稷坛。中国古代这一制度(  )
A . 树立了天子绝对权威 B . 使宗法制度长期存续 C . 体现了家国一体观念 D . 源于对小农经济重视
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该制度(    )

①以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②避免了权位继承中的纷争

③形成了大小宗的宗族关系

④影响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2022年的央视春晚展示了三星堆青铜大面具,其分铸技术与合金比例与安阳殷墟属于同一系统,反映了中原文化对三星堆文化深刻影响,印证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与博大精深。
  1. (1) 下列古文化遗址中,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是(    )(双选)
    A . 良渚文化遗址 B . 秦陵兵马俑坑 C . 龙山文化遗址 D .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2. (2) 西周、汉代、隋唐是选官制度演变历程中的重要发展阶段,请将下列选项填入表格相应的位置(填写字母)。

    A.察举制     B.科举制    C.世卿世禄制

    西周

    血统

    德才

    考试成绩

  3. (3) 设立管理机构是历代王朝加强对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管理的重要措施,请将下列选项与地图中的标号相匹配(填写字母)

    A.澎湖巡检司    B.伊犁将军     C.宣政院辖地

  4.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①有学者援引“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而无不治也”以总结汉初统治思想。据此判断,汉初统治者吸收了先秦时期(

    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儒家思想

    ②春秋战国时期,他的学说认为古代的政治制度必不如当今的政治制度,他的思想非常适合当时的新兴阶级当权者的需要,“他”是(

    A.孔子    B.邹衍      C.墨子     D.韩非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初年。周天子“封邦建国”,推行分封制。“授民授疆土”,周天子将同姓子弟、异姓亲戚功臣、旧邦之后分封在东方各地。由他们去治理当地的土地和人民。分封过程中土地占有的多少是西周统治阶级等级划分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说周初分封了71国。姬姓有53个。占其中的绝对多数。分封制不限于东方。后来又推行到周的“北土”和“南土”。这些受封的诸侯国对周王要承担相应的义务。西周的分封较夏、商更加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当时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师用书

材料二:及至汉初。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形态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封建土地所有制已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然而,推行八百年之久的分封制度毕竟在中国土地上根深蒂固。秦朝统一后,原来的六国旧贵族仍在思念故土,而且秦朝的暴政并没有使人民感受到封建统一给他们带来的益处,人民难免对以前分封的时代存有怀念。因此,秦亡之际,在各阶层中又形成了一股要求分封的强大思想。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能够审时度势,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分封,对于稳定社会形势,巩固和维护汉王朝的统一起到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刘庆涛 左玉莲《试论汉初封国与西周分封制度》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和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汉初实行封国制度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封国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