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知识点题库

阅读以下与《马关条约》签订有关的材料:

材料一 伊藤:“停战多日,期限甚足,和款应从速定夺,我已备有改定条款节略……中堂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李:“难道不准分辩?”伊藤:“只管辩证,但不减少。”李:“既知我国为难情形,则所求者,必量我力之所为。”伊藤:“日限既定,故将我所能做到者,直言无隐,以免多方辩论。”

——《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材料二 有人说日本之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也。”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日战争》

材料三 张之洞说:“速向英、俄、德诸国恳切筹商,伏与利益,亲立条约,恳其实力相助,问其所欲,许以重酬,绝不吝惜。” 

——《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1. (1) 从材料一看,对话双方态度有什么区别?
  2. (2) 材料二的说法是否完全正确?为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一、三分析,李鸿章和张之洞在对日本态度上是否有原则性差异?为什么?
梁启超指出:“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可见,梁启超认为(    )

A . 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觉醒 B . 经济发展是民族意识提升的关键 C . 国民素质亟待提高 D . 发动民众进行变革迫在眉睫
下表是一场学术研讨会的活动安排。据此推测,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应该是(    )

上午9:10-11:30

(203会议室)

北洋海军的悲歌

下午2:30-3:30

(201会议室)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下午3:40-5:30

(205会议室)

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抉择

A . 基督教与太平天国运动 B . 近代中国经济的工业化 C . 西化思想与洋务运动 D . 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
《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 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 中法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
在黄海海战中英勇作战,壮烈牺牲的爱国将领是(    )
A . 丁汝昌 B . 邓世昌 C . 刘永福 D . 徐骧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材料一:中国一直以“天朝”自居,从来不把世界上的其它国家当作是国家……中英鸦片战争已经打两年了,道光帝居然问大臣这样的问题:英吉利到底在何方向?女王有无婚配?和俄罗斯是否接壤?与新疆有无旱路可通。可笑不?没有国家观念,又何来国旗一说?

“亚罗号事件”是第二次鸿片战争的导火索。这个事件起因就是“华船冒挂洋旗”,和国旗有关。1862年又发生了一起中英水兵斗殴事件。在交步过程中,占尽便宜的英国人硬说船只没有挂国旗,不知道那是中国兵船,拒不负责。恭亲王奕诉痛定思痛,考虑制定一面旗帜。在曾国藩的建议下,选定三角龙旗。但这并不是国旗,真正国旗的诞生,是在1888年。当时参与过很多外交活动的李鸿章,深感“无旗可挂”的尴尬,于是奏请慈禧太后,选定四角龙旗。《北洋海军章程》中第一次在官万文件中出现了“国旗”这一概念。

——摘自冯玄一《中英水兵斗殴事件,逼出中国历史上第一面国旗》

材料二:1843年中国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正式形成……到1894年通商口岸共有34个。甲午战争后,列强又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增开通商口岸40余处……19世纪末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一些官僚认为自开一些口岸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自1898年到民国年间自开通商口岸达30多处……(至此)可供外国人贸易的口岸达到110个。除极少数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发展起来,绝大多数后来都发展成为我国的经济重点和主要城市。

——摘自《近代中国专题研究》

材料三:1901年为确定《辛丑条约》的赔款数额,总税务司赫德向列强提供了清朝财政报告,其中收支状况表如下:

岁出

数额(千两)

岁入

数额(千两)

中央和各省的行政费

30000

田税

26500

陆军

30000

各省杂税

1600

海军

5000

各省杂项收入

1000

宫廷花费

1100

盐税盐厘

13500

海关经费

3600

厘金

16000

出使经费

1000

常关税

2700

河道经费

940

海关税(一般货物)

17000

铁路

800

……


债款开支

24000



……




总计

101120

总计

88200

注:“债款开支”中的债务主要是指1895—1898年的三笔外债。“厘金”是一种商业税,盐也是抽厘对象,即“盐厘”。“常关税”为内地货物通过税。

  1. (1) 指出清朝前期没有国旗的原因,概括推动清朝后期制定国旗的因素。
  2. (2) 归纳通商口岸发展的趋势,分析通商口岸带来的主要影响。
  3. (3) 结合所学知识,以“从财政收支看清末政治经济状况”为主题解读材料三。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不同角度的信息至少3条);总结和归纳准确、解释完整和分析清晰。

马汉在《海权论》中提出:“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下列史实最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
A . 《马关条约》开商埠 B . 《辛丑条约》拆炮台 C . 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 D .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可见,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之一是(  )
A . 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B . 民族工业缺少技术优势 C . 战争对经济环境的破坏 D . 政府对民族工业的压榨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某地区人民“鸣锣罢市”,发布檄文,反对割地议和。面对日军优势兵力的疯狂进攻,当地军民奋起反抗,与日军血战五个月。这一历史事件是(   )
A . 黄海海战 B .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 . 淞沪会战 D . 枣宜会战
在黄海海战中,有一将领在舰艇中炮后倾斜,弹药用尽情况下,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撞去,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壮烈殉国,该将领是(  )
A . 叶祖珪 B . 刘步蟾 C . 邓世昌 D . 林永升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从1840年起,中华民族为实现中国梦,整整走过了109年,才迈出了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第一步。在这一百余年的前80年间,中国人民始终在黑暗中探索。只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奋斗,才把中国从黑暗引向了光明。

  1. (1) 根据图1,图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两次战争中国一败一胜的最主要国内因素各是什么?
  2. (2) 从2017年开始,教育部要求各级各类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请你根据相关史实对“十四年抗战”概念加以说明。
  3. (3) 近代中华民族在反抗外来侵略,追求民族独立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最伟大的事件是什么?它有什么重要国内意义?
詹天佑是中国近代工程之父。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帝国主义把掠夺中国的铁路摆在突出的地位……日本《朝日新闻》公然叫嚷:“铁路所布,即权力所及。凡其它之兵权、商权、矿权、交通权,左之右之,存之亡之,纵于铁道两轨,莫敢谁何。故夫铁道者,犹人之血管机关也,生死存亡系之。有铁路权,即有一切权;有一切权,凡地方官吏,皆吾颐使之奴,其地之民,皆我俎上之肉。”

--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第三册)

材料二:五月九日我向岑官保(春煊)面陈早日修成京张路的三项理由:(一)京张路是中国自筑的第一条铁路,每个外国人都在看着我们,如工程进行缓慢,他们一定讥笑我中国工程师没有建筑铁路的能力,不能担负筑路的责任;(二)一部分款子已经用去,早日通车就能早日有收入;(三)现在全中国都需要建筑铁路,我们的政策是中国的铁路由中国人自己来修,因此中国的工程师十分需要,京张路工程正在吃紧,无法分出人手,只有尽速完成京张路工程后才能匀出人才为国家建筑其他铁路。

--《詹天佑日记》(1907年5月22日)

完成下列要求:

  1. (1) 据材料一,概括西方列强掠夺中国铁路权的危害。
  2. (2) 根据材料二,简述詹天佑想早日修成京张铁路的理由。
  3.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京张铁路建成的历史意义。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
A . 宝山战役 B . 平壤战役 C . 黄海海战 D . 四行仓库战役
根据日本官方的《日清战争实记》记载,九连城"当地居民革食壶浆迎我王师,携来鸡和猪献给我军",日本随军记者因此感慨;"东西旦夕相望,庶民子来,古人之言,不欺我也。"这现象反映了(    )
A . 中国当时民族意识观念淡漠 B . 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C . 中国近代民主意识观念淡薄 D . 中国开始进入半殖半封的社会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于世纪之交,基于中国多民族的历史特点与世界发展大潮,将中国历史上公羊学派进步的民族观与西方近代的民族、民族主义理论相融合,比较系统地探析和阐发了自己对民族问题的一系列看法,……充满了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贯穿着现代的变革意识和发展意识,针对民族危难加深的严峻现实,他率先提出合汉满蒙回苗藏组成一个大民族思想,对中国民族研究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再论梁启超的民族观》

材料二:20 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则用“民族主义”来向人们传达当时中国思想界所遭受的外来压……在“保国”“保种”的呼声中,严复的《天演论》传递出一种世界民族之间相互竞争的族群理念。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在1902年发表系列长文《新民说》明确主张:“故今日欲抵挡列强之民族帝国主义,以挽浩劫而拯生灵,唯有我行我民族主义之一策。”

——摘编自《二十世纪初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民族主义观念》

材料三:西欧诸国在反对封建王朝国家,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首先产生了近代民族主义思潮。在批判王朝国家过程之中所产生的近代民族主义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前所未有的政治内容。资产阶级便在推翻王朝国家、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政治意义的民族主义。这样,这种新型民族国家的基础不仅是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民族的共同政治认同,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原则和观念。当西欧近代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了一种对别的民族进行侵略和扩张的学说,要把本民族、本国的统治扩张到别的民族、别的国家,而不管后者同意与否。

——摘编自《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1. (1) 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民族观”的特点并分析维新派“民族观”观念提出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李鸿章在甲午中日战争后表示:“永眠的中华开始觉醒,日本给予清国的刺激,相信对我国将来的进步会发生最有益的影响。”据此可知,李鸿章认为(   )
A . 《马关条约》加深了民族危机 B . 该战争推动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C . 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 D .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发动了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项中国家主权的不断沦丧(   )

①被迫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

②可以在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③获取了开放通商口岸及内河航行权

④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①③④② D . ①③②④
《马关条约》签订后,为了在3年内向日本交出2亿两赔款和3千万两赎辽费,清政府分3次向俄法银行团、英德银行团,以高额利息贷款3亿两白银。清政府这一举动  (    ) 
A . 导致人民负担日益加重 B . 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 . 直接导致小农经济瓦解 D . 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清史稿》记载:“宗棠用兵善审机,不常其方略。筹西事,尤以节兵裕饷为本谋。”评价他在征西之事上“事功著矣”。下列关于左宗棠征西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1875年确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 B . 1877年清军向南疆推进,消灭了阿古柏主力 C . 1880年与俄国签订了《改订条约》,收回伊犁 D . 1885年清政府在左宗棠的建议下在新疆设立行省
甲午战争后,梁启超在《中国积弱溯源论》一文中说:“是故吾国民之大患,在于不知国家 为何物”这旨在说明(   )
A . 清政府海权观念的淡薄 B . 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 C . 启迪国民意识的重要性 D . 清政府未发动民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