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 知识点题库

下图是某杂志的封面,封面题字为“农友们!快快组织起来啊!”从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当时(    )

A . 辛亥革命爆发 B . 开展国民大革命运动 C . 国民党围剿苏区红军  D . 解放战争爆发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A .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成 B .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 . 资产阶级共和国向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D . 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随着中日钓鱼岛争端愈演愈烈,中国各地开始出现游行示威、抵制日货、停播日本商品广告、停止赴日旅游等反日活动,有学者呼吁,要理性表达爱国热情,长远看待钓鱼岛争端的解决。爱国主义既可以把民族引向天堂,也可能把民族引向地狱。下列行为中属于理性爱国主义的是

A . 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的据理力争 B . 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 C . 五四运动中的火烧赵家楼 D . 纳粹德国的对外扩张
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 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 B .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和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C . 军阀黑暗统治导致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D . 日、美加紧侵略中国,使民族矛盾加剧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1—6月,战胜国代表在法国的巴黎召开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参加会议,并向大会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的合理要求,遭到和会拒绝。消息传来,举国震惊,五四运动爆发。

材料二 图1五四运动中学生的口号

图2 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时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根材料三  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参加罢市,支持学生斗争。紧接着,全国各地工人纷纷罢工,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巨大作用。

  1. (1) 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2. (2) 根据图1中的口号,说明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3. (3) 根据图1、图2,你从五四运动时期的学生身上学到怎样的精神?
  4. (4) 结合材料三,说明五四运动是哪一革命的开端?
有学者提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是某个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不是辅助性的而是主导性的革命才能说是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下列事件符合此标准的最早的是(    )

A . 五四运动 B . 国民大革命 C . 南昌起义 D .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有学者提出:只有当“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是某个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军事领导),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不是辅助性的而是主导性的”时,中国革命才能说是进入了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那么,依据这一观点,中国进入“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标志应该是(    )

A . 五四运动 B .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 . 国民革命运动 D . 南昌起义
1934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黎平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政治局采纳了毛.泽东的建议,决定放弃在湘西地区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并创立根据地的原定计划,而认为应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川黔边区挺进。黎平会议的决议(    )
A . 为新领导集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B . 使中共确定移师陕北的战略方针 C . 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地位 D . 使中国革命道路出现了重大转折
1925年,国民党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各种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A . 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B .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C . 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 D . 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的富裕是国家富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表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谓侍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既属丰稔若斯,朕为亿兆人父母,唯欲躬务俭约,必不辄为奢侈。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敦行礼让,使乡闾之间,少敬长,妻敬夫,此则贵矣。”

——(唐)吴兢《贞观政耍》

材料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兴起过一场乡村建设运动,以中华平民教育会、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金陵大学等为代表的一些教育和学术团体,为实现所谓“民族再造”或“民族自救”,到农村从事以兴办教育、改良农业、流通金融和移风易俗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建设实验。他们认为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是农民“愚”“穷”“弱”“私”,是西方近代文化的输入引起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失落或崩溃。因此,只需要在维护现存社会制度和秩序的前提下进行一点一滴的社会改良。

——摘编自郑大华《关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几个问题》

材料三   1983年中央废除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镇政府,确立了“乡政村治”二元基层治理体制新模式,建立了村民自治制度;逐步取消了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鼓励农民面向市场,发展商品经济。进入21世纪,国家加大了对“三农”的扶持力度,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等制度,开创了直接补贴农民的先河。2006年,中国农村结束了2600多年“皇粮国税”的历史,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正向着统筹城乡的方向发展,“全民低保”进入攻坚阶段。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初政府实现“乡间富贵”的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农村改革取得成效的原因。
20世纪20年代,王明认为国民党各派和中间派都是“最危险的敌人”;30年代,王明认为只要联合,不要斗争,“一切通过统一战线”。由此可见,王明(   )
A . 犯了“左”倾和右倾错误 B . 只犯了严重“左”倾错误 C . 非常看不起国民党各派别 D . 是中共早期杰出领导之一
1927年7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举行扩大会议,陈独秀主张农民协会的会员和自卫武装可应征加入国民革命军队伍,毛.泽东提出农民武装可以“上山”或加入与同党有联系的军队中去,以保存革命的力量。这些主张(  )
A . 初步吸取了国民革命的教训 B . 反映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C . 推动了大革命新高潮的到来 D . 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先锋力量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是少年瞿秋白对当时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身历其境的张謇曾说:“各省决心独立,蓄根在政府三年内之反对立宪,受柄在官收商办铁路之不合法,而发机在荫昌汉口之战,恣态行杀略,凡识时务者皆能知之,既由极高之热度酿成一般之舆论,潮流万派,毕趋共和。”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井冈山前委给中央的报告》是1928年11月25日毛.泽东代表红四军前委给中共中央写的一份报告。在报告中,毛.泽东说:“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了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原因之一,在于中国有买办豪绅阶级间的不断的分裂和战争。此外,还需要有很好的群众、有很好的党、有相当力量的红军、有便于作战的地势、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

——摘编自中国网《新中国这样走来——〈井冈山前委给中央的报告〉》

  1. (1) 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事件的政治功绩。
  2. (2) 根据材料二并吉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年代末期毛.泽东做出的战略决策,并说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围绕这一决策所做的努力。
  3. (3) 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任务。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这段歌词所描绘是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情形 (    )
A . 国民革命 B . 土地革命 C . 抗日战争 D . 解放战争
1899年,由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据英国人劼德所著《社会进化》编译而成的《大同学》,粗浅地提到了马克思及其学说,并将马克思称为“百工领袖”。这是马克思及其学说最早被介绍到中国。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 .   马克思理论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 B . 传教士成为介绍西方理论的主导 C . 社会进化思想成为西学传播主流 D . 新的思想借助传统观念进行传播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分子及时指出,“两个和会(巴黎和会与国内的南北议和)都无用”;要人民“用强力拥护公理平民征服政府”;号召“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唯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这反映了(    )
A . 民族意识的新觉醒 B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 . 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D . 社会性质根本变化
有一研究中国革命史的外国专家指出,“这是国民党比什么都害怕的事,它知道这是共.产.党唯一的秘密武器……它比任何新式武器都能更有效地给当前的蒋政权以致命的打击,因为它使主要由农民组成的国民党军的士气日渐低落。”该学者研究的是(   )
A . 土地革命 B . 减租减息政策 C . 土地改革 D . 刘邓挺进大别山
图2、图3、图4是中国近代三个历史时期(1860—1894年,1901—1914年,1937—1945年)中国境内新建近代工业的空间分布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2                                 图3

图4

(备注:核密度呈现的是被分析对象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集聚程度)

——据刘静等《中国近代城市工业时空演变分析》

分别提取图2、图3、图4的近代工业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材料:田汉(1898~1968),湖南长沙人。早年留学日本,1920年代开始戏剧活动。1928年,田汉与徐悲鸿等人组建南国艺术学院,并担任院长兼文学科主任;同年秋,创建南国社,成为最早具有专业性质的话剧团体之一。南国社把话剧由校园推向了社会,对话剧的普及和戏剧运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30年,田汉领导发起了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并在其中担任了重要职务,领导和推动了工人戏剧运动的发展。1932年,田汉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参与了党对文艺的领导工作。七七事变后,田汉组织成立了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广泛动员戏剧界各种力量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抗战胜利后,田汉投入到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民主运动,创作了《丽人行》、《忆江南》、《梨园春秋》等戏剧和电影。建国后,田汉先后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为推动戏曲改革和促进传统戏曲艺术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摘编自张向华《田汉年谱》

  1. (1) 根据材料,简述田汉的主要活动(不得照抄原文)。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田汉对我国戏剧事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最早明确地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口号是(   )
A . “扶清灭洋” B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 . “打倒列强,除军阀” D .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