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 知识点题库

图是邓.小平为八七会议会址的题字,他亲身经历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这次会议表述正确的是

A . 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召开的 B . 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C . 标志着中共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开始 D .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
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的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

A . 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 .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C . 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 .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注重枪杆,一个注重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斗。”以上描述的现象应该发生在(   )

A . 国民革命时期 B . 抗日战争时期 C . 解放战争时期 D . 土地革命时期
“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为此,五四运动提出了(    )

A . “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口号 B .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 C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D . “公理战胜强权”的口号
下列五四运动时期的四副对联中,反映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的是(    )
A .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B . “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C . “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D . “学生含冤,定卜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飞雪”
一个会议的亲历者曾回忆:七月的大会“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党的基本任务……决定建立严密的战斗的工人政党”。这次大会是(  )
A . 中共一大 B . 瓦窑堡会议 C . 遵义会议 D . 中共八大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8年10月5日,(邵飘萍)办起了北京的又一张新报纸——《京报》。…阐明了《京报》的使命:“时局纷乱极点,乃国民毫无实力之故。……必从政治教育入手,……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是即本报所为作也。”

——蔡晓滨《中国报人》

材料二:1919年5月1日,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完全失败的消息传来时,邵飘萍通过两次重要集会,为激发五四运动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晚会上,邵飘萍以其自由民主主义者的心情作了沉痛激昂的报告,整个礼堂里响起一片呜咽声。有的同学捶胸跺足,有的同学大声号啕。……五四运动爆发后,邵飘萍在《京报》上编发大篇幅的报道,更连续发表评论,敦促当局释放学生.呼吁学生坚持到底,希望工商实业界奋起对外,直到五四运动取得胜利。

——《金华日报》2011年5月10日《邵飘萍:“一代报人”的救亡图存》

材料三:邵飘萍经历五四运动。……之后,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国共合作形成后,北京政府开始在北方逮捕革命党人,北京各报对国民党、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消息都不敢再作报道,《京报》仍在发表“莫斯科特约通讯”,成为北京唯一公开宣传革命、传播马列的重要阵地。

——摘编自胡星寿《身世飘摇雨打萍》

  1. (1)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邵飘萍是如何实践《京报》“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是即本报所为作也”的使命?材料中的邵飘萍在五四运动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 (2)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邵飘萍在五四运动前后政治取向的变化,并指出推动这种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
中共中央在大革命后期发表的《中国革命之争论问题》中指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互争其在革命军队中之影响,这是互争领袖权的斗争之很重要的一方面……共.产.党应力求取得革命军队的领袖权。”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   )
A . 受到共产国际的深刻影响 B . 尚不清楚中国革命的性质 C . 着力开辟农村革命道路 D . 意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
下图所示的历史歌曲唱出了一个时代的革命奋斗目标。这场革命之所以蓬勃兴起,主要是因为(   )

A . 中共二大召开,制定民主革命斗争纲领 B . 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 . 召开八七会议,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D . 发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斗争的第一枪
1906年,孙中山等人在《同盟会宣言》中规定分“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宪法之治”三个相互嬗进的时期,以渐趋实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1924年,国民党在其“一大”宣言中,强调国民革命运动必须联合工农才能取得胜利。这表明(   )
A . 工农群众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 . 国民革命性质发生嬗变 C . 孙中山的政策趋向工农群众 D . 民主革命内涵不断丰富
1928年,德、挪、比等国相继与国民政府缔结“新关税条约”,承认中国关税主权,将协定税则改为国定税则,将从前值百抽五税率改为差等税率,最高达值百抽27.5。这些规定(   )
A . 反映了中国关税自主权的实现 B . 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C . 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逆差局面 D . 使关税开始成为主要财政来源
1929 年,中共中央在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说:“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如有人怀疑红军的存在.他就是不懂得中国革命的实际,就是一种取消观念。”由此可知,当时中共中央(   )
A . 已抛弃城市中心革命模式 B . 全面认识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特点 C . 肯定了农村革命的重要性 D . 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建军大业》是献礼建军90周年的历史影片,讲述了从1927年“四一二”政变到1928年4月朱德、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历史过程。以下场景应该出现在该影片中的是 (    )
A . 国民党在黄埔创办军官学校 B . 广州国民政府正式出师北伐 C . 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D . 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学生罢课斗争作用不大 B .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 . 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D . 运动具有一定的群众性
五四运动前后,影响较大的教育思潮主要有实用主义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工读” 教育思潮、平民教育思潮等,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这些教育思潮(    )
A . 是实业救国在教育中的体现 B . 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条件 C . 推动了五四运动向纵深发展 D . 适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
据《上海通史》记载,辛亥革命后的十年间,上海开办的工厂数量逐年上升,到1919年,上海有各类工厂2291家,工人达18.1485万人,加上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人11.625万人,上海工人总数已近30万人,而同期全国工人总数约56万人。上述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
A . 新文化运动中心形成的原因 B . 五四运动中心转移的条件 C .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影响 D . 民族工业体系畸形的表现
下表呈现了国民党实施“训政”到实施“宪政”的基本历程。由此可知(   )

时间

  历程

1928年8月

    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上,蒋介石宣称:“开始去做训政的工作”

1932年12月

国民党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召开国民大会,议定宪法,准备“实施宪政”的决议

1936年5月

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表示要结束训政,实施宪政

抗战期间

蒋介石提出:“一面抗战,一面建国”,抗战胜利之日,即为建国完成之时”

1948年3月

    国民党召开“行宪国大”,蒋介石宣称“宪政开始”

A . “训政”更符合中国现实 B . “宪政”实施条件尚不成熟 C . 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 D . 政治民主化取得阶段性成果
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 . 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 . 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 . 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 D . 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影响如表中革命纲领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中国共.产.党(    )

会议

时间

革命纲领(节选)

中共一大

1921.7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

中共二大

1922.7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A . 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正确分析 B . 已成为独立成熟的现代政党 C . 对俄国十月革命道路的实践 D . 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1928年,江西东固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东固平民银行,发行了中国红色政权的第一张纸币——东固平民银行铜元票。当时银行规定,纸币可兑换银洋,坚守信用,随到随兑,兑进兑出一个样。这一举措(   )
A . 扰乱了国民党统治区域的金融秩序 B . 打破了日军对敌后战场的封锁包围 C . 丰富了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探索经验 D . 解决了根据地工农生产的困难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