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 知识点题库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面是某书中有关中国近代的部分目录摘选。

根据上述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观的角度分析该目录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编写原则,并说明依据。(分析出两点原则即可,依据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这是一种中国病——其根本原因是“统治阶层的颓废”,在中国古老政治肌体上引起的综合并发症: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混沌、失衡、无措、衰朽——我称之为“政治植物人综合症”,病症如“眼”科:视野短浅,目光狭窄;“心”“脑’’科:思维陈旧,苟且偷安;“精神”科:没有核心价值观,萎靡不振,畏敌如虎;肢体部分如官僚病:自私自利,腐败无度;文人病:文弱无耻,空谈漫议;军人病:贪污浪费,惜死顾身。其他还有如富贵病贪图安逸享乐的生活;社会病——全民腐败堕落等。

——引自戴旭《锻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光明日报》2014—11—10

材料二:日本关东军密谋“九一八”事变。对此早有觉察的张学良却电令其部下“此时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本将要求割地赔款,东北万劫不复,宜力避冲突,以公理相周旋。”蒋介石对当时中国人精神状态的评价是:“浑浑噩噩,毫无生气。在行动中表现为好歹不识、是非不辨、公私不分。由此,我们的官员虚假伪善,贪婪腐败;我们的人民斗志涣散,对国家利益漠不关心;我们的青年颓废堕落,不负责任……使我们在天灾和外敌入侵面前束手无策,无能为力。”

——引自戴旭《锻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光明日报》2014—11—10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甲午战争时期“统治阶层的颓废”的主要表现;说明该表现对战争结果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蒋介石对当时中国人精神状态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张学良、蒋介石“九一八”事变时期的对日政策。

教育家蒋梦麟在自传中记述:“西安事变的消息广播全国之后,老百姓无不忧心如焚,妇女小孩甚至泣不成声.…蒋委员长已安全抵达洛阳,并已转飞南京的号外最先送到东安市场的吉祥戏园,观众之间马上掀起一片欢呼声,…大约半小时之后,北平严冬夜晚的静寂忽然被震耳的鞭炮声打破了.”这一记述主要反映出(  )

A . 民众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 B . 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C . 蒋介石统治地位比较巩固 D . 张学良的兵谏不得人心
1884年英国传教士艾约瑟在《中国宗教》一书中提出“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他们(指日本)没有如同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那种卓越的发明。”1933年,日本侵占热河、察哈尔时,陈登原编写的《高中本国史》最早出现“四大发明”一目。当时把“四大发明”的概念引入历史教科书是为了(    )

A . 强调西方传教士的论述 B . 重塑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 C . 印证古代科技的影响力 D . 证明社会环境推动科技发展
“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的问题,这一连串的质问针对的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一二八事变 C . 七七事变 D . 八一三事变
1943年,在国统区3700余家工业中,官营的600余家,民营的3100余家。但官营的占资本总额69%,民营的只占31%。这一状况(    )
A . 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B . 推动了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 C . 有利于持久抗战的需要 D . 建立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下面是反法西斯军队平均毙伤一敌所耗弹药统计表。下表数据主要反映出(    )

中国战场

八路军、新四军

30发子弹、7枚手榴弹

国民党军队

2000发子弹、12发炮弹、30枚手榴弹

欧洲战场

苏军

30发炮弹、1300发子弹、230公斤航空炸弹

太平洋战场

美军

3000公斤炸药

A . 武器装备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B . 中国抗战尤其是敌后抗战的艰难 C . 法西斯军队作战顽强 D . 反法西斯战争耗费巨大
2015年《大刀进行曲》A选网络“十大我最喜欢歌曲”之一。该歌曲创作于1937年7月,歌词第二句先是“二十九军的兄弟们”,后改为“全国武装的兄弟们”。这一变化表明(   )
A . 国民党改变“攘外安内”的政策 B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 . 全民族抗战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D . 国共两党矛盾得以基本化解
1938年初,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它(    )
A . 是八路军正面战场战区之一 B . 壮大了新四军的力量 C . 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 D . 是敌后战场的组成部分
探寻“下落不明”的一群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剑桥中国史》中认为:“在中国历史长剧的发展中,中国商人阶级没有占据重要的位置。它只是一个配角——也许有几句台词——听命于帝王、官僚、外交官、将军、宣传家和党魁的摆布”。吴晓波在《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前言中把“中国近代企业家”称为一个“下落不明”的阶层,并认为这显然是一种不公平的现象。

近代著名民族企业家

陈启沅

1859年赴安南(今越南)佐兄料理商务,经商致富。1873年,回国创办继昌隆机器缫丝厂。该厂采用自己设计的机器设备,雇工人六、七百人,出丝精美光洁,远销欧美,为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1881年该厂因同业竞争,被视为异端,南海知县下令停产。

张謇

1894年,张謇考中状元,1895年,奉张之洞之命创办大生纱厂。1905年,张謇与马相伯在吴淞创办了复旦公学。1910年,连续三次在京发起以设立责任内阁和早开国会为号召的请愿活动。1915年,因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部分要求,愤然辞职。1917年,在张謇支持下,同济医工学堂(同济大学前身)在吴淞复校,此外还陆续创办了图书馆、盲哑学校等。1918年10月23日,与熊希龄、蔡元培等人发起组织了“和平期成会”。

卢作孚

1910年,加入同盟会,从事反清保路运动,投身辛亥革命。1925年,创办民生公司,陆续统一川江航运,迫使外国航运势力退出长江上游。1938年秋,卢作孚领导民生公司组织宜昌大撤退,用40天时间抢运150万余人、物资100万余吨,挽救了抗战时期整个中国的民族工业,受到国民政府嘉奖。

依据材料中近代企业家的足迹,并结合所学知识,还原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家的历史价值与作用。

《晋察冀日报》办刊过程中,报社人员尽量减轻设备的重量,排字工人把铅字缩小,把笨重 的字架改成可装卸的轻便字架,把笨重的石印机改成用枣木制成的结实轻便的木制机。 文章都限定在3000字以内,以减少字盘重量。全部设备用八匹骡子就可带走,因此就有了“八匹骡子办报纸,三千字内著文章''的说法。这样做旨在(   )
A . 适应游击环境 B . 节省办刊成本 C . 扩大报刊影响 D . 提高文章质量
下图是近代某时期华北晋察冀根据地普选时的场景,此举的目的是(   )

A . 响应辛亥革命后的民主共和思潮 B . 开启苏维埃政权的民主政治建设 C . 调动各阶层的参政热情一致抗战 D . 促进社会主义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民族意识的反思

材料一: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突由甲午一役始也。吾图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军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

——摘编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五四运动时期——民族意识的飞跃

材料二:这场运动以其浓烈的爱国情感而迅速及全国,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随即演变成场全国人民的爱国运动。它不仅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卖国反动势力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而且以其史无前例的广泛性、深刻性促使了中华民族国家责任意识的全面觉醒。

——《五四运动与中华民族国家责任意识的全面覚醒》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意识的高涨

材料三:《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

——摘编自郑大华《中四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党配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对国人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促使中华民族国家责任意识的全面觉醒的新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使中国的民族意识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图1、图2是有关中国共.产.党两次重要会议的图片。这两次会议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特点是(    )

A . 在独立自主的探索中走向成熟 B . 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C .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D . 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抗战爆发后,华北各根据地的青壮年大量参战。为此,中国共.产.党在1940年初陆续颁布了新的婚姻法规,对妇女权益予以重视与保护。该法规旨在  (   )
A . 服务于民族战争的需要 B . 改变男尊女卑观念 C . 瓦解传统社会家庭秩序 D . 实施按劳分配原则
选修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缅甸成为盟国与日本激烈争夺的战略要地,缅甸若被日本占领,日本可侵犯印度,摧毁盟国在印度的战略基地。滇缅公路是中国能够取得反法西斯国家和地区援助的唯一国际陆上交通要道,中国政府必须竭力维护。在战场上,中国军队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士兵素质都是现代化的。在滇西战役中,支前民工至少有二三十万人,部队的行军、食宿、武器弹药的运送全靠当地老百姓,他们含辛茹苦,忍饥挨痛,不计报酬。在缅甸战场上,“自夸精锐的日本陆军被他们一向所轻视的中国军队打垮了”。在缅甸反攻战中,中国远征军为策应英军的英帕尔战役,发动对缅北的全面攻势,使日军不敢把滇西、缅北的兵力调到印度东部,英印军才得以将日军逐出印度。

——摘编自方世凤《第二次世界大战全局中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远征军取得胜利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产生的影响。
下表为1942年抗战后方部分行业发展情见统计,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类别

厂数(家)

资本(万元)

工人数(人)

动力设备(匹)

水电工业

123

14341.4

4618

51213

机器制造业

682

33759.8

31541

16077.5

化学工业

826

55922.1

36140

24835

纺织工业

788

29050.9

93265

15452.5

A . 工业企业资本实力雄厚 B . 工业发展受到劳动力制约 C . 敌后抗战得到经济保障 D . 抗战后方重工业得到发展
一位抗日名将指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与日军血战五昼夜,收复多伦,极大鼓舞了全国抗日力量。1934年,这位名将牺牲前写下正气浩然的绝命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位抗日名将是(    )
A . 吉鸿昌 B . 杨虎城 C . 蔡廷锴 D . 张自忠
毛.泽东在延安举行的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我们的文艺第一是为工人的,第二是为农民的,第三是为武装起来了的工人农民即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队伍的,第四是为城市小资产阶级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的。毛.泽东的这段论述(    )
A . 致力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B . 为夺取中心城市提供基础 C . 契合新民主主义理论要义 D . 在建国后被长期有效地执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国失业人数和纳粹党人数统计表

1929~1932年德国失业人数统计表

年份

1929年

1930年

1931年

1932年

人数

130万

300万

435万

800万

1929~1933年纳粹党人数变化表

年份

1929年9月

1930年9月

1932年3月

1933年1月

人数

15万

30万

100万

140万

材料二:你们在去年一年打了大小几千次的仗,打死五万以上的敌伪军,打退了常常几倍几十倍的敌人进攻······收复了许多的失地,许多抗日根据地的面积和人口是扩大了······你们的大功劳,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各国人民也已明白。

——摘自《中共中央向敌后军民致贺电》(1944年1月)

材料三:二战大大加速了欧洲作为传统力量中心的衰落,和美苏这两个大国的真正崛起,国际政治格局方面的巨大变革。······据统计,截至1990年,全世界180多个国家中,有近100个国家是在二战后宣布独立的,其中亚洲27个,非洲48个,拉丁美洲10个,大洋洲11个,欧洲1个。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德国的社会状况,并分析出现这些状况的原因。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根据地对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所作的贡献。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