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内战的爆发 知识点题库

诗言志,史铸诗。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按其所对应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A . ④①②③ B . ②①④③ C . ①②③④ D . ③②①④
诗言志,史铸诗。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按其所对应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A . ④①②③ B . ②①④③ C . ①②③④ D . ③②①④
抗战胜利后,重庆政协制定的宪法提到:“中华民国人民,无分男女、宗教、种族、阶级、党派,在法律一律平等。依据省县自治通则,制定省自治法……全国陆海空军,须超出于个人、地域及党派关系以外,效忠国家,爱护人民任何党派及个人,不得以武装力量为政争之工具。”这体现的原则是(    )
A . 民主共和、地方自治、党政分离 B . 民主共和、分权制衡、党政军分离 C . 人人平等、分权制衡、党政分离 D . 人人平等、地方自治、党政军分离
下表反映的是1931年以后中共中央驻地的变迁,对此变迁过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 见证了国共两党对峙一合作—对峙的历程 B . 逐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政治上和思想上的领导地位 C . 反映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胜利 D . 中共作了两次重大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如图阴影部分内容,推测正确的是(   )

A . 都建立了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 B . 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C . 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 . 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
习.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下列属于“黄河故事”的是(    )
A . 中共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 .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 . 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D . 揭开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刘伯承曾说:“1947年8月中共中央用‘围魏救赵’的方式,拆散了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从而缓解陕北的经济困难。”材料中的“围魏救赵”是指(   )
A . 进行土地革命 B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 进行战略决战 D . 攻占南京
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
A . 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 B .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 . 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D . 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1年,梁漱溟提出“世界文化的未来,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成为新儒家的开启者。他既反对“全盘西化”,也不赞成中西调和,而主张批评地把中国原来的态度重新拿出来,他认为中国问题的症结在于“文化失调”,乡村建设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唯一出路,并于1931—1937年在山东进行了乡村建设实验。1938年,梁漱溟担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先后前往延安和抗战前线考察。同时,他还为调解国共两党关系、维护团结抗战局面积极奔走,并参与创建中国民主同盟。1946年,他作为民盟代表参加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主张和平民主建国,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全面内战爆发后,他闭门著述,进一步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美国学者艾凯曾称其为“最后的儒家”。

——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 (1) 根据材料,概括梁漱溟在民国时期的主要贡献。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漱溟为何被称为“最后的儒家”。
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人民军队立下了不朽功勋。下列人民军队名称,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人民解放军  ②工农革命军  ③工农红军  ④八路军

A . ③②④① B . ②③①④ C . ④③②① D . ②③④①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给山东战区的一份电报中指出:“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让敌占领莱芜、沂水、莒县,陷入极大困境,然后歼击,并不为迟。”这是为了(    )
A . 消灭国民党的主力 B . 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C . 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D . 奠定解放长江以南的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为解决农业生产下降和龙动力、耕畜及农具不足的问题,东北解放军探索农业互助合作,并形成了自愿两利、梳理典型与加强扶助等原则。这一探索(    )
A . 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借鉴 B . 表明中共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C . 开启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 D . 彰显了农村土地改革的意义
2019年1月,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说:“海峡两岸分隔已届70年。台湾问题的产生和演变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命运休戚相关。”海峡两岸分隔70年是(  )
A . 日本侵华战争的产物 B . 《马关条约》的恶果 C . 解放战争的遗留问题 D . 英国殖民侵略的结果
1947年,邓.小平说:“这一刀一定要砍好,一定要把刀尖插穿敌人的心脏。”刘伯承说:“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变。……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人地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材料所述的军事行动(   )
A . 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地区 B . 改变了国内战争的局势 C . 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 . 配合了平津战役的进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口号

备注

“打倒军阀”

“打倒国际常国主义”

1922年7月,中共二大提出的这一口号使孙中山看到了一丝曙光

“一切工作归国民党"

1923年6月,中共三大陈独秀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人提出

“枪杆子中出政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毛.泽东分刷于1927年八七会议和1929年年底提出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北平学生喊出的口号

“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

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

1938年10月,中共中央提出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1940年12月,毛.泽东提出

“和平”“民主”“团结”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提出的三大政治口号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1947年6月,中共中央提出

“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9年,毛.泽东新年献词

---------摘编自姚芊《口号与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上表所示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所提出的口号(部分)。从表中任选两组口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组口号间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并说明其原因。

(要求:明确列出两组口号,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人民日报社主办的报刊《人文历史》在某期中载有一文,其标题为“□□□□——以战促和,古都新生”。据此判断,该文章的主标题应该是(   )
A . 淮海战役 B . 平津战役 C . 渡江战役 D . 辽沈战役
为了使东北野战军和华北第二、第三兵团完成对“平、津、唐、张之敌”进行分割包围的部署,阻止国民党军从海上逃离,中央军委命令淮海战场的解放军暂停对杜聿明集团的攻歼。材料反映出解放战争中(   )
A .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默契合作 B . 三大战场同时展开协同作战 C . 为策应平津战役发起淮海战役 D . 不同战役之间进行战略配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共中央驻地变迁一览表 

                                             
 

 始驻期 

 

 离驻期  

 

 驻地  

 

 1921年7月 

 

 1922年10月  

 

 上海  

 

 1922年10月 

 

 1923 年"二七"大罢工失败后 

 

 北京 

 

 1923 年"二七"大罢工失败后 

 

 1923年6月  

 

 上海  

 

 1923年6月 

 

 1923年9月  

 

 广州  

 

 1923年9月 

 

 1927年4月  

 

 上海  

 

 1927年4月  

 

 1927年9月底10月初  

 

 武汉  

 

 1927年9月底10月初   

 

 1933年春  

 

 上海  

 

 1933年春 

 

 1934年10月长征前  

 

 瑞金  

 

 1935年12月 

 

 1936年7月  

 

 瓦窑堡  

 

 1936年7月 

 

 1937年1月  

 

 保安  

 

 1937年1月 

 

 1947年3月  

 

 延安  

 

 1947年3月 

 

 1949年3月  

 

 西柏坡  

 

 1949年3月25日 

 

 至今 

 

 北平(北京) 

 ——摘编自《党建》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中共中央驻地变迁”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941-1942年,中共根据当时政治局面实行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即“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9月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这一变化(    )
A . 表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B . 说明国共由合作走向对抗的变化 C . 反映出中国社会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D . 源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1947年,面对国民党军队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了(   )
A . 上海 B . 瑞金 C . 遵义 D . 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