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史 知识点题库

某研究文章在叙述旧徽州特殊的地理环境影响微商兴起时作了如下表所列的分析。阅读下农并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项中与该叙述情形最为相似的是(   )

A . 古希腊因独特的自然条件而进行大规模的海外贸易活动 B . 中国唐宋以来因制瓷业的发展而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C . 15世纪的欧洲因为旧商路的阻断而转移商路和贸易中心 D .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为积累原始资本而开展殖民活动
人类早期文明中有的明显具有海洋文明的特征。下列哪一幅图片属于古巴比伦文明成果(   )
A . B . C . D .
下图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④处应该填写(   )

_x0000_i1025

A . 罗马共和国 B . 罗马帝国 C . 西罗马帝国 D . 东罗马帝国
在罗马共和国扩张过程中,大量被征服地区的战俘和人口被掠为奴隶,奴隶成为罗马共和国的主要生产者。后来沉重打击奴隶制度,使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的是(   )
A . 征服西班牙 B . 征服法国 C . 斯巴达克起义 D . 颁布法律
下图为罗马帝国时代修筑的大道遗址。西方俗语说“条条大道通罗马”,罗马统治者在帝国全境修筑四通八达的宽阔大道,其主要目的在于(   )

A . 促进帝国各地区经济交流 B . 镇压境内被统治民族的反抗 C . 更为有效地控制帝国全境 D . 掠夺境内被统治民族的财富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同中国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古代印度文化中对中华文化影响最大的是佛教文化,下列各项中与佛教产生相关的是(  )
A . 佛教是古印度社会经济发展、政治动荡、思想争鸣的产物 B . 其产生的时间是公元6世纪 C . 早期佛教倡导宗教领域内的“众生平等”,因此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传播迅速,成为当时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 D . 它使印度种姓制度得以发展和壮大
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古代中国、甚至是古代希腊和罗马等早期文明产生的地区都是建立了君主制,其中绝大多数文明都是建立的集权政治,这说明(   )
A . 古代文明之间政治制度相互影响 B . 君主制在一定程度上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C . 古代文明之间存在着差异性 D . 古代都是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马丘比丘遗址的主要建筑分为农定区、手工业区、皇家区、宗教区等。这里有沿着陡峭山坡层层开凿建造的房屋、从山顶向各个方向开凿的供水渠道、各种形状的庙宇、庄严的皇家墓葬,还有日署、采石地点等。该遗址反映了(    )
A . 马丘比丘是安第斯地区的中心 B . 阿兹特克人国家丰富的宗教信仰 C . 印第安人高超的城市建筑艺术 D . 印加文化继承了玛雅文化的精华
世界上多数的早期文明区域,不但天文历法、数学等相关学科获得了较早、较快的发展,而且大都发明了灌溉工具,修建、疏浚、维护水利工程也往往被当作地区发展的大事。上述现象集中反映了(   )
A . 天文历法的历史悠久 B . 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C . 水利灌溉的不可或缺 D . 农耕文明的必然要求
非洲是古代农业一个重要的发生地。以下选项中培育出了甜高梁、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掌握了冶铁技术,并将活动区域逐渐扩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是(   )
A . 班图人 B . 印第安人 C . 苏美尔人 D . 阿拉伯人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习.平主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下列成就或作品最能体现中世纪这一特点的是(   )
A . 《荷马史诗》 B . 《哈姆雷特》 C . 《吉尔伽美什》 D . 阿拉伯数字
据记载,13世纪英国诺福克郡的Fomcett庄园有地2700余亩。生产的粮食中,燕麦主要用来养马,几乎不出售,大麦自用的也不少,只有小麦才是全部出售,而且使用的手工业品大多自制,另外还出售水果和酒。这一现象表明当时该庄园(    )
A . 仍以自给自足经济为主 B . 经济来源依赖副业收入 C . 以市场为目的进行生产 D . 供求关系处于紧张状态
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实现第一次生产力飞跃。这主要得益于(    )
A .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 B . 大河流域的水资源 C . 铁器农具的出现 D . 国家的正式形成
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黑格尔指出:“阿拉伯人之获知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这件事具有这样的历史意义:最初乃是通过这条道路,西方才知悉了亚里士多德。对亚里士多德作品的译注和对亚里士多德章句的汇编,对西方各国,成了哲学的源泉。”材料意在强调,阿拉伯文明(    )
A . 保存了古希腊哲学 B . 融合了东西方文明精华 C . 是欧洲文明的源头 D . 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在中世纪的西欧,为了消除封建割据,城市为君主提供了财政、军事、人力乃至理论上的支持,如在1295年,仅图卢兹城就为法国国王提供了2700图尔锂的现款、3000个头盔、3000个护领、1500张弓和1000套军服。因此,城市的兴起(    )
A . 削弱国王权力,城市获得自治 B . 削弱封建贵族和国王的势力 C . 有助于强化王权和统一国家的形成 D . 导致基督教会权力不断扩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公元750年至1258年,历时508年的阿巴斯王朝是阿拉伯历史上最著名、最长久的盛世。哈伦·拉希德(786年—809年在位)是阿巴斯王朝历史上的最著名的哈里发,他重视教育,奖励学术,各地的诗人、文豪、学者不受民族和宗教信仰的限制,不但享有宽松的学术自由,而且享有很高的待遇。他对西方采取亲善政策;在东方,注重发展与中国的关系。阿巴斯王朝与大唐王朝的贸易和文化往来频繁,沙漠之舟骆驼穿梭于丝绸古道。哈伦为巴格达的“智慧宫”播下第一颗种子,为麦蒙时代出现的“百年翻译运动”与文化繁荣打下坚实的基础。他还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巴格达成为当时国际贸易的中心。

材料二

美国黎巴嫩裔历史学家希提在《阿拉伯通史》中说:“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不仅是一个帝国,而且是一种文化。他们继承了在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地中海东岸上极盛一时的文明,又吸收而且同化了希腊—罗马文化的主要特征。后来,他们把其中许多文化传到中世纪的欧洲,唤醒了西方世界,使欧洲走上了近代文艺复兴的道路。在中世纪,任何民族对于人类进步的贡献都比不上阿拉伯人和说阿拉伯话的各族人民。”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丁俊《阿拉伯人的历史与文化》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哈伦·拉希德的统治措施。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任何民族对于人类进步的贡献都比不上阿拉伯人”的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世纪时,宗教医学是人们疗治病痛的主要途径。16至17世纪,瘟疫频发,英国人口大量死亡,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基督教会束手无策,神职人员纷纷死亡,民众对教会的权威性和神圣性产生怀疑。这时期医学界对疾病的认识已经向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病理观转变,建议当局注意城市公共卫生,民众重视卫生保健,并以放血、催吐等疗法取代祈祷、观瞻圣物。政府则以医学隔离、清扫街道等手段进行防控,严禁举行相关祭祀活动。在地方政府和议会推动下,伊丽莎白女王授权枢密院编慕《政令大全》,加强对地方防疫的管理。

——摘编自陈凯鹏《论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特点》

材料二:为应对西班牙流感等全球医疗和社会危机,1921年国联卫生组织成立。二战后,国际社会仍面临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如霍乱、鼠疫、黄热病等,亚非拉国家普遍缺乏基础医疗设施,无法有效应对,死亡率居高不下。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成立,标志着全球卫生与流行疾病控制的新时代,国际合作共识加深。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广疫苗接种,处理贫穷与卫生问题,保障世界不同区域的基础医疗建设,传染病防治取得重大进展,死亡率逐步下降,之前曾威胁世界60%人口的天花基本被根除。

——摘编自[英]普拉提克·查克拉巴提《医疗与帝国》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早期英国防疫策略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变化产生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卫生组织成立的背景及其意义。
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创造了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其中,玛雅文明位于下图中的(    )

 

A . B . C . D .
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搜集了以下图片。据此分析,该学习小组的研究主题是(    )

A . 区域文化的相互影响 B . 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锋 C . 世界文化的丰富多样 D . 中华文化的辐射和传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罗马学校不是希腊学校的简单重复,而是要在罗马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希腊学校教育中有用的东西,使之为罗马的政治经济发展服务。罗马著名的教育家西塞罗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政论家而非教育家。帝国时期,国家逐步加强了对学校教育的控制,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国家教育行政管理制度。这一时期,皇帝独裁,不允许臣民以辩才干预时政。培养雄辩家的教学目标,也转变为培养官吏。罗马学校延续了许多希腊学校中开设的课程,但这些科目无不赋予浓厚的功利主义的色彩。算术用来训练人们在商业和贸易中精于计算;几何用来丈量土地和规划建筑设施等等。舞蹈、音乐等则成为副科或不予设置,被希腊人引以为豪的“哲学学校”在罗马则从未设立过。

——摘编自季美《浅论古罗马与中国汉代的学校教育》

材料二:汉代教育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教育,官学自不待言,即使私学也要以儒家经典为讲授材料。儒家经典内容虽各有偏重之处,但均包含有伦理道德观念,贯穿着"德”的说教。通过对它们的学习,使人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得到培养和训练,能够自觉地以伦理道德为准而行事,从而使封建统治秩序得到维护。汉武帝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创办中央官学,并要求地方官员建立地方官学,正式开始了官方教育事业。同时对私学亦采取鼓励政策,使其成为官学的补充,这种做法为后代统治者所承袭,终汉一代官学与私学并行不悖。

——摘编自郝建平《汉代教育特点论略》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学校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教育发展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罗马教育相比汉代教育的不同之处,并分析汉代教育发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