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会 知识点题库

欧洲中世纪时,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千篇一律: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多瑙河、地中海和顿河呈“T”字型,把世界分割为欧、亚、非三部分。中国古代地图大部分由官方或士大夫绘制,主要用于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和作为读史的辅助工具。在中国古代绘制的世界地图中,中国占据绝大部分图幅,政区表现较为准确,中国疆域外则绘制简略,严重失真。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因素不包括(    )
A . 世界各地区间的相对隔绝 B . 受统治者主观认识的制约 C . 世界被宗教神学思想控制 D . 人们的地理学知识较匮乏
应稳定社会和统一国家之需要而产生的宗教是(  )
A . 犹太教 B . 基督教 C . 佛教 D . 伊斯兰教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世纪西欧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统一的障碍。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各阶级各阶层的强烈不满。……而教会的欺诈和无耻掠夺,最终落到人民群众身上……他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与日俱增。城市市民也不满天主教会的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强大支柱,而且因为天主教会的许多清规戒律对工商业的发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贵族则垂涎教会的财产,出于个人利益的打算,他们也站到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中来。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在中世纪的西欧,称雄一方的封建领主掌握着城市的司法权和行政权,他们想方设法地加强对城市的榨取和勒索,如莱茵河上领主设置的关卡12世纪为19座,13世纪末增加到35座,15世纪高达60座。西欧城市兴起后,很快便展开了反封建领主的斗争。在英王亨利二世同封建领主的斗争中,英国市民坚定地站在了国王一边。在那些国王无力实现统一的国家里,中世纪城市则采用城市同盟的形式与封建割据抗衡。米兰市民发动了武装起义,将领主米兰大主教及其所属军队逐出了城外,取得了自治地位;热那亚、威尼斯甚至在取得完全自治的基础上成立了城市共和国。尼德兰的圣奥梅尔以每年支付30镑的代价,从领主佛兰德尔伯爵处,为行会成员和市民换取了在两个港口的免税权。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法国和英国的君主们所拥有的新力量,多半来源于他们与新兴的商人阶级所结成的非正式联盟。君主保护市民们不受频繁的战争和封建主任意征收的苛捐杂税的侵害,而市民们则向君主提供财政支援作为报答。随着民族君主的力量日渐增强、国家机构逐渐完备,君主在动员人力、物力以从事海外冒险事业方面,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天主教会在西欧的地位和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城市兴起后反封建领主斗争的主要内容,并简析其积极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和英国封建君主能战胜教皇权威的主要条件以及造成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会占有国家土地达到三分之一以上,还向全体教徒征收什一税。教会垄断了对《圣经》的解释权,任何背离教会教皇为国王加冕说教和反对罗马教廷教义的思想都被当作“异端”。13世纪,教会建立起“宗教裁判所”,对“异端”分子进行判决,轻则罚款,重则监禁,有的甚至被捆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12—13世纪,教皇权力终于达到顶峰:教皇有权废黜君主。

材料三: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经济上,城市的发展导致商品经济繁荣,西欧单一的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政治上,城市成为西欧封建社会中新的政治力量。城市往往与国王结盟,共同对付国内的封建大贵族,从而加速了国家的统一。文化上,随着城市的繁荣发展,城市文化应运而生,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1. (1) 根据材料一,说明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罗马教廷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3. (3) 中古西欧城市什么时候开始兴起?分析材料三,指出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影响。
下图是“教皇为皇帝加冕”,取材于公元8世纪中期法兰克王国君主“丕平献土”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及图片最能说明(   )

 

A . 基督教会权力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 B . 教皇和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C . 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D . 法兰克王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它是日耳曼人的家族血缘制度、亲兵制度和罗马的军事体制中逐渐产生出来的,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二   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中古时期)就是“黑暗时代”,是契入古罗马和文艺复兴之间的一个巨大错误。由于种种原因,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整500年。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

材料三   在一个庞大的封建农村社会旁边,就站立起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满了生机,它是在封建社会主流体制外不断发展的,形成了价值标准,创造了新的文化,正是从这个体制外的力量中,孕育出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和演进》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
  2. (2) 材料二作者对欧洲中古时期的历史持何观点?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加

    以解释。

在中古时期,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僧侣是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它体现了中古西欧的社会分工理想。这种社会分工反映了(    )
A . 基督教会的特殊地位 B . 西欧社会的转型和进步 C . 封君封臣制度的衰落 D . 封建庄园农奴制的瓦解
“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并对其成员及周围地区的居民进行教育,传播了基督教教义,培养了一批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从材料中可知基督教在欧洲在作用是(    )
A . 保存古代文化 B . 提供道德规范 C . 控制人们思想 D . 进行宗教迫害
11世纪时,教皇帕斯卡尔二世否认教会从前以封土形式领有的土地是封土,宣布教会不再充当国王和其他世俗封建主的封臣,不再履行封臣义务。其主要意图是 (    )
A . 削弱封建王权 B . 维护教会权威 C . 抑制土地兼并 D . 强化封臣制度
“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并对其成员及周围地区的居民进行教育,传播了基督教教义,培养了一批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该材料体现了基督教在欧洲的作用是(    )
A . 控制人们思想 B . 大肆进行宗教迫害    C . 宣传人文思想 D . 促进文化教育发展
在中古西欧社会,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僧侣是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它体现了中古西欧的社会分工理想。这种社会分工反映了(   ) 
A . 基督教会的特殊地位 B . 西欧社会的转型和进步 C . 封君封臣制度的衰落 D . 封建庄园农奴制的瓦解
1108年,法国琅城市民曾经用金钱从城市领主——琅城主教手里买得自治权。不久,主教出尔反尔,撤销城市自治的权力。琅城市民发动武装起义,处死主教,迫使法国国王再次颁发了城市自治特许状。以上现象说明(   )
A . 城市依靠教会和封建主支持才得以发展 B . 武装斗争才是赢得城市自治的唯一途径 C . 自由城市形成是与封建主不断斗争的结果 D . 商品经济发展为自由城市发展创造了条件
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拥有至高无上权力,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精神支柱的是(   )
A . 国王 B . 主教 C . 罗马教廷 D . 大封建主
中古西欧是古典文化与文艺复兴这两个高峰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城市特许状最终确认了市民的身份自由,保障审民的人身安全,确认市民在城市中的土地自由使用权和所有权,免除市民各项封建赋税,确定市民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

正如科恩所说:“在日耳曼人的观念中,服从不是无条件的,毋庸置疑,如果受到国王不公正的对待,每位成员都有权反抗和报复”。上帝关心个人的命运和灵魂得救,通过上帝栋选,每个追随上帝的人都可能戚为天国的选民这样的观念移植到世俗领域,使他们有可能跳出一般尊卑荣辱观念,为维护个人的自由和尊严提供价值论基础。在中世纪,这种观念与罗马法中的个人权利思想元素一拍即合,逐渐融为一体。

——据侯建新《交融与创生:西欧文明的三个来源》等

材料二

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有庄园法庭之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据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基督教不仅将一种新的信仰依系、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带给西方社会,他还将一种新的社团组织、社会秩序和权力结构嵌入罗马国家以及后来的西欧日耳曼社会,从而造成了西欧社会的二元分化:在同一社会共同体内,成长起相互平行的教权与王权。教权与王权是连体的双头鹰,因为其二元分化,产生相互的竞争、摩擦和厮杀;由于其共生于同一共同体,所以便相互依存,相互纠结,相互渗透,难解难分。

——据丛日云《在上帝和凯撒之间: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古西欧个人拥有的“自由”并指出影响其产生的历史因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古西欧社会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古西欧社会对近代西欧的影响。
1296年,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发布敕令,宣布没有教皇许可,国王既不得向教士征税,教士也不得向国王交税,违者开除教籍。法国国王腓力四世接到这项敕令后立即采取对策,宣布未经国王允许,其臣民不得将金银、货币、武器、马匹输出国外。材料旨在说明中世纪西欧(   )
A . 人性发展受到教会的严重束缚 B . 民族国家的意识正在欧洲觉醒 C . 天主教会的经济实权逐步丧失 D . 教会权威受到世俗权力的挑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华民族有着既重礼仪又重法治的深厚历史传统。中国社会的传统观点恰恰是“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在逻辑上是一对互为补充、在总体上联合成为一个体系的关系。德与法互为依存的关系源远流长”。自夏王朝起,即将礼与法相结合,并且凭借礼的精神统治力量强化法的镇压职能,依靠法的强制力推行礼的规范。这种法治影响了中国社会数千年之久。

就是在中世纪中后期的欧洲,阿奎那所主张的自然法观点也仍然是与法律、宗教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一时期的法律必然会主张以道德规范的尊严为主要内容。欧洲古代和中世纪的自然法坚持从国家立场出发,也强调了道德在生活申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在18世纪以前,在处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时,道德同样也是与法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顾华洋《论西方传统社会对中国法律的误读》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与中世纪西欧法律的异同。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法律与中世纪西欧法律各自特征的原因。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在“蛮族”用战火洗礼古罗马残迹的时候,基督教扮演了维修公共建筑,开凿新运河、保障供水、移民开荒、给穷人发放粮食、安置和救济灾民的角色。这表明,中世纪早期的教会(    )
A . 积极介入世俗社会的治理 B . 着力构筑西欧人的共同信仰 C . 论证了封建制度的合理性 D . 控制了市民阶层的精神生活
中世纪罗马教皇炮制了所谓《君士坦丁赠礼》文件,宣称4世纪时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曾把帝国西部政权“赠与”教皇。长期以来人们信以为真,1440年,学者瓦拉利用《圣经》等文献证明该文件是伪造的。这一事件(   )
A . 打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B . 动摇了信徒对上帝的信仰 C . 推动了西欧的宗教改革 D . 奠定了《圣经》的权威地位
中世纪晚期,十字军在宗教狂热的驱使下去拯救圣墓,当他们终于攻占了耶路撒冷之后,便试图打开圣墓,期望证明上帝在世间的存在,证明永恒而神圣的东西与有限的东西的结合。然而令他们大失所望的是,圣墓中空空如也。这一现象可用于说明(   )
A . 上帝“先定”的合理性 B . 文艺复兴影响巨大 C . 信仰不在身外在内心 D . 启蒙运动势在必行
下表所示是教皇格利高里七世发布的27条《教皇赦令》(部分)。由此可见,当时(    )

第1条

罗马天主教会是上帝独自建立的

第2条

只有教皇才能理所当然地被称为“万能的”

第6条

禁止与被教皇革除教籍的人来往并留在同一居所内

第9条

王公应当只吻教皇的脚

第19条

任何人不得对教皇进行裁判

A . 天主教会开始渗透到欧洲 B . 教会与专制王权相互利用 C . 基督教势力强于世俗权力 D . 基督教文化中心向东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