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会 知识点题库

一幅图画描述人类求知过程的“知识山”,一路逐级而上,分别是语法、数学、逻辑、音乐、天文、几何、修辞,在顶峰则是神学。这种概念最可能出现在 (    )
A . 前5世纪希腊 B . 3世纪罗马 C . 13世纪西欧 D . 19世纪英国
在中世纪的西欧,教会的权力可谓只手遮天。然而,在最初的基督教发展历程中,教会仅仅是隶属于罗马帝国的一个机构而已,教会开始走向独立的标志是(   )
A . 丕平献土为教皇国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B . 东正教成为东罗马帝国的国教 C . 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宣称“君权神授” D . 圣·奥古斯都“二元论”的发表
“中世纪的巴黎大学由原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学校发展而来,主要研习神学”,“1231年,罗马教皇以谕令肯定了该大学的自治权”。据此,我们可以推断(   )
A . 中世纪,基督教会占有大量土地 B . 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 C . 中世纪,教皇权力凌驾于国王之上 D . 中世纪,大学已脱离教会控制
从1527 年起,英王亨利八世以《圣经》中的弟娶兄嫂无后的故事为由,要求与王后离婚,结果遭到教皇的拒绝批准。愤怒的英王便开始对抗教廷,秘密与安妮·博林结婚,国会立法脱离罗马教廷,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以国王为最高统治者的英国国教会。由一场离婚案引发的英国宗教改革,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 路德教派提倡的因信称义影响巨大 B . 人文主义思想进一步的传播 C . 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教会的矛盾 D . 世俗王权与神权的尖锐对立
基督教作为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继承者和保存者,为中世纪文化奠定最主要的根基,也使之成为中世纪世俗和宗教教育的基础;古希腊经院哲学被用来构建基督教理论体系,孕育了欧洲近代科学思维方式。由此可知,基督教(   )
A . 是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 B . 起到承前启后、传播文化的作用 C . 推动了欧洲近代科学的产生 D . 实现了神权和世俗文化的和解
《曼德维尔游记》是欧洲中世纪的著作。书中描写的中国同样起源于“诺亚方舟”时期;“汗”是上帝意志的践行者;承担“圣地拯救者”的角色,拥有至高无上的财富、技艺与国力。这种描写体现了(   )
A . 基督教圣地、神学为中心的世界观 B . 上帝创世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起点 C . 基督教信仰作为人类发展追求目标 D . 应对宗教改革寻求拯救圣地新力量
中世纪(5-15世纪),基督教成为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保存者,《新约》中的许多故事是希腊罗马古代神话的翻版;古希腊经院哲学被用来构建基督教理论体系,这孕育了欧洲近代科学思维方式。据此可知,基督教(   )
A . 同文艺复兴存在一定历史渊源 B . 实现了神权与世俗文化的和解 C . 与科学精神并无根本性的冲突 D . 旨在保存古希腊罗马文明成果
中世纪的欧洲被称为“黑暗时代”,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杀,导致这种局面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 西欧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B . 当时民众大多是文盲 C . 神权控制人们精神生活 D . 保守狭隘的封闭心态
下列关于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大学兴起  ②基督教神权统治  ③王权始终软弱  ④市民阶层形成  ⑤英国议会产生

A . ②③④⑤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③④⑤ D . ①②④⑤
“教皇的权力好比太阳,国王的权力好比月亮,它的光辉是向太阳借来的光辉。”这种现象说明在中世纪的欧洲(   )
A . 基督是救世主 B . 国王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C . 王权高于教权 D . 教权高于王权
下图是“教皇为皇帝加冕”,取材于公元8世纪中期法兰克王国君主“丕平献土”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及图片最能说明(   )

A . 世俗王权凌驾于宗教神权之上 B . 教会是西欧最大土地所有者 C . 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D . 欧洲逐渐形成二元政治格局
中世纪的欧洲地图将地球绘成光盘状,中心为耶路撒冷,一些奇形怪状的图形向四周辐射开来,代表三座已知的大陆,标注着伊甸园和《圣经》记载的其他地方。这说明(   )
A . 欧洲缺乏对世界其它地区的了解 B . 中西方当时从未有过任何的联系 C . 宗教在中世纪欧洲占据支配地位 D .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异常缓慢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以下关于三大教的表述错误的(   )
A . 佛教——产生于印度 B . 伊斯兰教——创立者穆罕默德 C . 基督教——奥斯曼帝国国教 D .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
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大全》一书,把封建社会等级划分说成是“神的规定”,把封建君王的权力说成是来自“神的意志”。其主要目的是(   )
A . 维护封建神权统治 B . 传承西欧的思想文化 C . 论证基督教的教义 D . 控制人们的精神生活
中古西欧的教会学校教授数学、天文、音乐、文学等,虽以宗教为目的,但时刻不忘告诫人们须孝敬父母,不许偷盗、杀人等,这表明教会学校(   )
A . 推动自然科学发展 B . 强化思想文化控制 C . 重视宗教伦理教化 D . 促进理性思维形成
“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并对其成员及周围地区的居民进行教育,传播了基督教教义,培养了一批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该材料体现了基督教会在欧洲的作用是(   )
A . 控制人们思想 B . 大肆进行宗教迫害 C . 宣传人文思想 D . 促进文化教育发展
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中世纪”。它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消亡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一段历史。中国史学家习惯上称之为西欧封建社会,其特点包括(    )

①政治分裂割据

②实行庄园制

③教会地位显赫

④王权至高无上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恩格斯说,“中世纪完全是从野蛮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一扫而光。政治和法学同其他一切科学-样,不过是神的分支,一切都按照神的原则来处理。”因此欧洲的封建社会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
A . 基督教会一统天下 B . 封建贵族的腐朽统治 C . 农奴制下农奴的悲惨 D . 长期不断的地区战争
  1075年教皇发布《教皇敕令》,激化了德意志皇帝享利四世与教皇的矛盾。皇帝要废黜教皇,教皇则开除享利四世的教籍,所上封臣对皇帝的誓言都无效,德意志境内反对享利四世的贵族联合起来准备推举新的国王。德皇被迫向教皇认错忏悔。这一事件发映出,当时的西欧(    )
A . 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B . 罗马教会教权至上 C . 地方割据势力膨胀 D . 王权教权长期并立
“1077年,教皇格列高利和德皇亨利四世争权夺利,教皇在德国和其他国家掀起反亨利浪潮。同时,德国一些贵族宣称,如亨利不得教皇宽恕,将不承认他君主地位。德皇被迫妥协,去向教皇请罪。教皇故意不予理睬,去了远离罗马的卡诺莎行宫。德皇在卡诺莎行宫前站了三天三夜,受尽精神侮辱后,教皇才恩赐给德皇一个赦罪的吻。”材料反映了当时欧洲(    )
A . 德国受教皇的压榨最严重 B . 国王权力受教皇制约 C . 教皇是最高的世俗统治者 D . 王权与神权是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