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知识点题库

15世纪以后,西欧商人用美洲白银换取中国的黄金,由于中国和日本的金银比价不同,再用中国黄金到日本换取更多的白银从中赚取差价,所获高额利润就地购买中国印度东南亚等地的商品然后再高价转卖到欧洲和美洲。这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A . 价格革命导致了物价暴涨 B . 全球商品交流网络开始形成 C . 工业革命使社会财富增加 D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威尼斯在14—15世纪处于全盛时期,是地中海贸易中心之一。但从16世纪始,其贸易中心地位逐渐丧失,逐渐成为美丽的旅游胜地。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 传统商路受阻的影响 B .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C . 尼德兰革命的影响 D . 工业革命的影响
15至16世纪,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全球联系初步建立主要是由于(   )

①海上航路的扩展    ②世界人口迁移
③世界物种交换    ④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等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有学者把这一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商业革命的影响 B . 黑奴贸易的影响 C . 工业革命的开展 D . 亚洲人口的膨胀
下表为依据史料统计出的明朝中后期输入中国的白银数量。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此时中国向“以白银为基础的社会”的转变,欧洲和中国就不会有“价格革命”,也不会出现一个西班牙帝国。(    )

时间(年)

1571-1575

1576-1580

1581-1585

1586-1590

1591-1595

平均每年输入中国

白银(单位千克)

41048

124050

187591

202453

218506

对以上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

①表格数据反映的是史实,学者观点属于历史解释

②学者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体现出“全球史”的视野

③新航路的开辟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④白银输入迅速增长,表明中国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

欧洲

非洲

美洲

中国

世界总人口

1650年

18.3

18.3

2.4

22.9

5.45亿

1750年

19.2

13.1

1.6

30.9

7.28亿

1850年

22.7

8.1

5.1

35.1

11.71亿

1900年

24.9

7.4

9.0

24.9

16.08亿

材料二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旧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1. (1) 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三大洲之间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开辟后是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的。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于世纪之交,基于中国多民族的历史特点与世界发展大潮,将中国历史上公羊学派进步的民族观与西方近代的民族、民族主义理论相融合,比较系统地探析和阐发了自己对民族问题的一系列看法,……充满了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贯穿着现代的变革意识和发展意识,针对民族危难加深的严峻现实,他率先提出合汉满蒙回苗藏组成一个大民族思想,对中国民族研究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再论梁启超的民族观》

材料二:20 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则用“民族主义”来向人们传达当时中国思想界所遭受的外来压……在“保国”“保种”的呼声中,严复的《天演论》传递出一种世界民族之间相互竞争的族群理念。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在1902年发表系列长文《新民说》明确主张:“故今日欲抵挡列强之民族帝国主义,以挽浩劫而拯生灵,唯有我行我民族主义之一策。”

——摘编自《二十世纪初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民族主义观念》

材料三:西欧诸国在反对封建王朝国家,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首先产生了近代民族主义思潮。在批判王朝国家过程之中所产生的近代民族主义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前所未有的政治内容。资产阶级便在推翻王朝国家、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政治意义的民族主义。这样,这种新型民族国家的基础不仅是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民族的共同政治认同,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原则和观念。当西欧近代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了一种对别的民族进行侵略和扩张的学说,要把本民族、本国的统治扩张到别的民族、别的国家,而不管后者同意与否。

——摘编自《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1. (1) 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民族观”的特点并分析维新派“民族观”观念提出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和财富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的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新崛起的荷兰、英国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材料二:1780年,英国的铁产量还比不上法国,1848年已超过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总和。它的煤占世界总产量的2/3,棉布占1/2以上。……英国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它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生产总和还要多的多。……它庞大的远洋船队把数不尽的工业品运往世界各地,再把原材料运回国,加工成工业品,然后再运出去。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有人在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

——《当代全球化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财富大迁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40年代英国在世界工业和贸易中的地位及形成这一地位的根源。
  3.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十六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马尼拉帆船贸易,在浩渺的太平洋上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藉此,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反过来,美洲的作物烟草、玉米、甘薯,以及墨西哥的银元等传播到中国。这条太平洋丝绸之路的开辟(   ) 
A . 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 使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根本改变 C . 有助于中国人口增长和商品经济发展 D . 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新航路开辟使“文明舞台限于亚欧大陆的格局归于终结,东西方开始进入了一个互相认识的全新时期”。材料中的“全新时期”的含义是(   )
A . 西方对东方的殖民掠夺 B . 东方开始落后于西方 C .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 . 东西方文明间的冲突加剧
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等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有学者把这一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商业革命的影响 B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 . 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D . 地球板块漂移的影响
16世纪末,欧洲国家的商品价格已经上涨了两倍以上。其中西班牙上涨的程度高达四倍多,其他国家如英国、法国和荷兰,一般也在两倍左右。此现象( )
A . 引起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 . 引起商业经营方式的改变 C . 引发了物种交流和人口流动 D . 引起欧洲阶级关系的变化
1571年,西班牙开通了马尼拉大帆船航线。据统计,该航线开通后的20年间,平均每年有150吨白银运到马尼拉,这些白银最终大量流入中国。据此判断,这一贸易(   )

A . 源于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B . 表明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格局形成 C . 加速了全球商业贸易联系 D . 助推中国东南地区工商业市镇蓬勃发展
阅读材料,回管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美)香农等《世界政治——趋势与变革》

材料二:通过掌控国际规则整合力量和优势,是美国不同于以往帝国或霸主国的治理方式。尽管自罗马帝国到英帝国,历史上的世界或地区霸主都或多或少地运用制度移植等手段进行管理,但广泛地运用规则主导权构建覆盖全球范围的制度网络,却始于美国。更重要的是,以往世界大国所确立的霸权地位与国际规则之间的共生性和从中获益都远不及二战后

的美国。

——摘编自高程《从规则视角看美国重构国际秩序的战略调整》

材料三:那些预言在目前局势下保持平衡的国际关系理论,是在1648年建立的欧洲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下发展起来的。在这个体系中的所有国家都分享着它们所认定的一种共同的欧洲文化。而今天的全球政治是和多文明化一样的多极化,法国、俄国、中国在挑战美国霸权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但是文化的差异使他们难以组织一个有效的联盟去反对美国的霸权。

——摘编自(美)塞缪尔《全球战争与和平的前景或一超多极世界的转变》

  1. (1) 对图8中的信息加以解读。
  2. (2) 分析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二战后的美国“不同于以往帝国或霸主国的治理方式”。
  3.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战争与和平前景的认识。
世界从古到今,经济的重心经历了几次大规模转移。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2015年6月3日

报道,这张地图根据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

院的一项研究绘制,利用了英国经济学家

安格斯•麦迪森对历史上各国国内生产总

值(GDP)的估算数据。……在公元1000

年,中国和印度战全球经济总量的三分之

二。全球经济重心当时稳固地居于东方。

在保持了820年后,经济重心开始向欧洲

转移,之后又向北美转移。然而,在过去

几十年里,世界经济重心已迅速地拉回原

来的地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所预测,

到2025年,全球经济重心将向公元1000年

时那样回到远东,不过要向北偏移很多。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对公元1000年以来的世界经济重心的变化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在15世纪的最后几年中,威尼斯商人在亚历山大港,平均每年可获得350万英镑的香料,而在1502—1505年,平均每年仅获得100镑。而葡萄牙人由新航路进口的香料从1501年的22.4万英镑,到1503—1506年平均每年上升230英镑。此现象反映出(    )
A . 欧洲对香料的需求下降 B . 奥斯曼帝国阻隔商路 C . 欧洲贸易中心逐渐转移 D . 葡萄牙垄断全球贸易
据统计,1615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全部出口货物总值中实物只占6%,金银占94%在1660~1720年的60年里,贵金属占该公司向亚洲输出总值的87%1600~1800年,经区洲市场流入亚洲的美洲白银多达32000吨。这一状况(    )
A . 促进了当时亚洲地区的社会转型 B . 体现了欧洲“重商主义”的要求 C . 反映出亚洲经济仍具有一定的优势 D . 改变了东西方贸易的传统格局
16—19世纪的英国经济迅速发展,商业贸易随之发生变化,以下属于其商业经营方式变化的表现是(    )

①诞生最早的商品交易所    ②成立东印度公司

③开办证券交易所    ④第一家百货公司开业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始于1565年,是西班牙人开展的跨越太平洋的丝一银对流之路,把盛产白银的美洲和银价昂贵的中国联系在一起。但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这种以垄断为特色的“大帆船贸易”的地位急剧下降,最终绵延250年遂告终结。这一贸易(    )
A . 将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 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迅速解体 C . 其衰落是受自由贸易冲击的结果 D . 奠定了19世纪英国殖民霸主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欧洲人把自己来到西半球的事件称之为“地理大发现”。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原有的商品如粮食、白糖、香料都有大的增加;同时一些新商品也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例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一方面是许多商业金融机构的建立,有信贷机构、殖民贸易股份公司、交易所等。……买空卖空、形同赌博,经商者突然暴富、顷刻破产的事例司空见惯。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昨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

  1. (1) 材料一中的“地理大发现”主要指什么?
  2. (2) 材料二表明“地理大发现”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有哪些具体表现?
  3. (3) “地理大发现”的世界意义是什么?